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查近3年大连市友谊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更加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连市友谊医院从2012年7月—2015年6月住院患者中分离的1629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WHONET 5.6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2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和尿液,占91.22%;分布最广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占31.18%,其次是综合病区,占21.91%;药敏结果显示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下降,其中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的相关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意义;哌拉西林、氨曲南、左旋氧氟沙星3者的耐药率依然超过4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细菌感染中重要的致病菌,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分布及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动态变迁,为临床治疗PAE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出115株PAE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PAE感染主要发生在烧伤和内科病区。对常用的14种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分离42株,占36.52%,高于国内报道,呈上升趋势。结论 PAE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分析,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铜绿假单胞菌因其固有与获得性耐药,使抗菌药物的选择成为困惑医师的一大难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独特的抗菌优势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但随着使用的日益广泛,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也日益增多。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耐药机理:①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碳青霉烯酶、AmpC酶和ESBLs);②外膜通透性下降(OprD2突变或缺失);③主动外排机制;④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且不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间耐药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采集2004至2008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房临床分离PA共3532株,选择亚胺培南(IMP)和美罗培南(MEM)对PA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对IMP和MEM的总耐药率分别是48.44%和46.75%。2005年对IMP的耐药率是60.59%,而2008年的下降到36.79%(P〈0.01)。2005年MEM的耐药率是75.23%,而2008年下降到25.95%(P〈0.01)。结论PA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情况严重,对于PA的感染,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得到明显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致病菌,其耐药性强,耐药谱广。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疗效较好的药物,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产生了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有β-内酰胺酶的水解、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系统的排出等,这些耐药机制之间相互协同作用而产生高度耐药。针对这些耐药机制,开发活性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2013~2015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控制感染和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铜陵市人民医院临床微生物室2013~2015年临床科室送检各类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WHONTE 5.6软件对其临床科室分布和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呈逐年增加;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平均占70.49%,其次为创面伤口分泌物,平均占12.85%;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和呼吸内科,分别为15.86%和15.63%;3年间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均保持在>90%,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敏感率逐年增高,至2015年,敏感率均>80%,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及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保持耐药,耐药率均>7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呈逐年下降,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维持在30%左右。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增多,以肺部感染为主,检出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并探讨碳青霉烯类双联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江油市九〇三医院收治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静脉滴注,每天3次;研究组给予碳青霉烯类双联法治疗,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 g,以及美罗培南500 mg,每天3次。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两组患者细菌的清除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细菌清除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碳青霉烯类双联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细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相比较其他的治疗方法更有应用价值,症状改善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申茉函  黄玉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1):3481-3485
目的 分析2016-2018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6-2018年临床分离的1 46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其标本来源分布、科室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 465株铜绿假单胞菌,痰液、尿液、引流液分别占53.9%、9.8%、9.1%;科室分布以ICU(23.3%)最多,其次为普外科(13.9%)、呼吸内科(13.4%)和新生儿呼吸内科(10.6%)。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2016-2018年变化不大,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在12.75%~31.69%波动;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1.30%~33.46%、12.94%~29.11%,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3.27%~4.54%。共分离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7株,占2.5%。其中,2017年分离率最低,为1.39%。结论 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株传播,延缓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和防止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及其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集2001-2005年病房临床分离PA共2 629株,测定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5 a总耐药率分别是49.54%和55.57%。2001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47.86%,2005年上升到60.59%(P<0.01)。2003年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是36.63%,2.005年上升到75.23%(P<0.01)。结论PA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十分突出,对于PA的感染,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应该适当控制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动态变迁以及感染病例科室分布,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1年605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用15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12种抗菌素耐药率逐年增加的趋势,引起耐药率升高是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占阳性菌17.4%,其次为呼吸内科和肿瘤科,占14.7%和13.6%。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肿瘤科占较大检出率,及时有效的监测,掌握其耐药分布,能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变迁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PAE)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6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PAE临床分布以ICU及呼吸科最多.临床标本中以呼吸道标本分离率最高,占71.3%,其次为分泌物,占13.6%.PAE对亚胺培南最敏感,耐药率为8.3%;其次是头孢呱酮/舒巴坦,耐药率为12.1%;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耐药性、多重耐药性.结论:加强对PAE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保持敏感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3—2020年重庆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金属β-内酰 胺酶(MBL)常见基因型分布情况,为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收集重庆某医院2013—2020年临床分离的非 重复病原菌12810株,所有菌株利用DL-96全自动细菌测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药敏结果参照CLSI-M100文件标 准进行判读,利用WHONET 5.6软件对其中482株CRPA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 协同法筛选金属酶表型阳性的菌株,再利用PCR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MBL常见基因型(blaIMP、blaVIM、blaSPM、blaGIM、blaSIM和 blaNDM)的分布情况。结果 12810株病原菌中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375株,其中CRPA 482株。482株CRPA中痰液占83.6%,肺泡 灌洗液占7.5%,分泌物占2.1%,尿液占3.1%,血液占1.0%,其他样本占2.7%;患者年龄大部分集中在61~70岁,无20岁及以下 患者;主要分布科室为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外科。体外药敏实验结果显示CRP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 率均存在小幅度波动但基本维持稳定。PCR检测结果显示,MBL常见基因阳性98株(20.3%),其中blaIMP型42株,blaVIM型36株, blaSPM型20株,未检测出其他基因型。结论 2013—2020年我院分离的482株CRPA临床分布广泛,对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的 敏感率普遍较低,产MBL可能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加强对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和 监控,制定合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最大限度阻止CRPA菌株的播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菌谱的变迁,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菌株鉴定严格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WHONET 5.4和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丁ICU、呼吸科和神经科,并主要由痰标本检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降低.环内沙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ICU、呼吸科、神经科最常见,痰标本分离率最高,四年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258株,采用20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病房37.21%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18.60%,分离菌株最多的标本是痰液及咽拭子和脓液及伤口分泌物,分别占60.85%、15.12%,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89.96%和阿米卡星80.62%,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8.13%、美罗培南72.02%;耐药性最高是氨苄西林100.00%和头孢唑啉100.00%,其次是头孢替坦99.2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99.20%、呋喃妥因97.18%和氨苄西林/舒巴坦95.34%.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高,且对常用多种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应加强监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2007-2011年铜绿假单胞茵(Pseudomonas aeruginosa,PAE)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分离出1279株PAE,呼吸道标本最多(82.25%),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和尿液.PAE在全院主要科室均有分布,在综合科、ICU、呼吸內科及神经外科分布较多(共59.89%o PAE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相对较低,敏感率较高;β-內酰胺类抗生素中,PAE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率均在60%以上,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率高于另外三种药物;对替卡西林、三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敏感率非常低.结论:近5年来我院PAE耐药严重且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1年全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检测出156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1.85%;标本主要来源以痰液为主,占83.97%,其次是脓液及分泌物,占9.62%,尿液占3.21%;科室分布:呼吸内科69株,占44.23%;神经外科37株,占23.71%;心神内科21株,占13.46%;肿瘤科9株,占5.76%;其他20株,占12.82%。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复方新诺明完全耐药;其次是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替卡西林、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57.69%、47.44%、42.31%和41.0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达到31.41%、28.85%;其中3株对多黏菌素E敏感率下降,敏感率为98.0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及耐药率较高,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耐药性监测,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控制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与院感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两家三甲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肿瘤患者标本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构成及耐药性回顾性研究,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 ,根据CLSI判读结果。采用WHONET 5.6药敏分析,SPSS 19.0统计分析。5年耐药率变化趋势用χ2趋势检验。结果 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126株(检出率3.8%),标本来源痰(29.7%)与气管吸物(21.3%)为主,科室分布肿瘤科(25.0%)最高,呼吸内科(23.5%)、ICU(19.3%)较高,耐药性阿米卡星(7.6%)最低,头孢噻肟(47.2%)最高,随后是氨曲南(38.1%)和左氧氟沙星(30.8%),其中氨曲南、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性呈现逐年增高趋势,经趋势χ2检验P<0.05,有显著统计意义。检出多重耐药PAE 193株(检出率17.1%),泛耐药PAE 6株(检出率0.5%)。结论 肿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高,耐药性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发生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规范院内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52株,分析标本来源及其感染危险因素和耐药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来源呼吸道,占57.2%,高度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年龄>60岁、严重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长期应用抗生素、深静脉导管;在10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高,敏感度分别为90.7%,79.2%,70.0%.结论 规范院内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根据临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素进行治疗,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