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楠  李婕  李亚红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287-1289
目的检测肾移植患者术后BK病毒DNA和JC病毒DNA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12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液及尿液标本分别进行BK病毒DNA和JC病毒DNA检测。结果 125例肾移植患者中,病毒尿症阳性共35例(28.0%),其中尿BK病毒DNA阳性25例(20.0%)、尿JC病毒DNA阳性10例(8.0%);病毒血症有20例(16.0%),其中血液BK病毒DNA阳性20例(16.0%)、JC病毒血症未检出;BK病毒DNA血液和尿液均为阳性有5例(4.0%),并经肾脏穿刺病理活检确证为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结论尿液、血液中的BK病毒和JC病毒检测能够早期发现BK、JC病毒感染,为预防肾移植术后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VAN)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纯  刘伟  李代红  王玉亮 《广东医学》2012,33(23):3611-3612
目的检测肾移植患者术后BK病毒DNA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术后血液及尿液标本进行BK病毒DNA检测。结果 86例肾移植患者中,尿BK病毒DNA阳性12例(14.0%),血液BK病毒DNA阳性6例(7.0%)。BK病毒DNA血、尿均为阳性5例患者中有4例经肾脏穿刺病理活检确证为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结论尿液BK病毒检测能够早期发现BK病毒感染,结合血液BK病毒检测为早期诊断、治疗并预防肾移植术后BKVAN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患者BK病毒感染的诊断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92例患者进行BK病毒感染的检测,包括:尿沉渣decoy细胞、尿液BKV-DNA、血浆BKV-DNA。对肾移植术后BK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2例肾移植患者中,尿沉渣decoy细胞阳性29例(31.5%),出现decoy细胞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8.3月。decoy细胞对诊断BK病毒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7%和86.9%。病毒尿症22例(23.9%),中位时间为术后16.3月;病毒血症9例(9.8%),中位时间为术后39.5月。decoy细胞阳性组肾功能异常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decoy细胞阴性组(58.6% vs 28.6%,P<0.01)。血浆BKV DNA阳性的9例患者中,8例出现了肾功能异常。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免疫诱导和未接受血液透析是术后BK病毒感染的高危因素,而免疫抑制方案、肾脏原发疾病、术后感染等因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BK病毒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BK病毒的感染将可能导致移植肾功能异常。尿沉渣decoy细胞和尿液BKV-DNA检测能早期发现BK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肾移植术后受者的血清和尿液中BK病毒(BK virus,BKV)DNA拷贝数量的检测,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的发病规律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对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80例患者进行血清和尿液中BK病毒DNA拷贝数量的检测,利用SV40大T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对接受移植肾穿刺活检的80例病理学标本进行回顾研究,对诊断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 virus associated nephropathy,BKAVN)患者进行随访及病史复习。结果 BK病毒血症发生率为8.75%,BK病毒尿症发生率为37.5%,BKAVN发生率为2.5%,术后尿和血BK病毒DNA拷贝的变化趋势一致,术后6~12个月是BK病毒感染高峰期。结论 BKV感染对肾移植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一旦出现BKVAN极易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对肾移植受者应该进行BKV早期监测,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治疗BKVAN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简便有效的样本处理方法,提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尿液中BK病毒载量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任意选择24例BK病毒阳性样本,每一样本进行4种不同的处理:原尿、原尿病毒DNA提纯、1:10稀释尿液、1:100稀释尿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样本BK病毒载量,所测数据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尿液中BK病毒载量有明显的影响:原尿阴性3例,病毒载量在4组中的最低值占66.7%;1:100稀释尿阴性2例,病毒载量在4组中的最高值占79.2%,但中位值和1:10稀释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NA纯化组与1:10稀释尿液病毒检出率相当,均为100%,但DNA纯化组目标基因的流失量较明显。结论在临床尿液中BK病毒载量检测时,1:10稀释尿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K病毒时DNA损失小,效率高,且处理过程简便、成本低,是一种较好的尿样本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BK多瘤病毒的感染特征和干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本中心检测尿液 BKV载量≥1.0×104 copy/mL的157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选择69例同期接受移植且尿液BKV载量始终<1.0×104 copy/mL 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结果157例BKV感染再激活受者中出现尿BKV阳性60例(38.2%)、BKV尿症66例(42.0%)、BKV血 症31例(19.7%)。BKV阳性患者与BKV阴性患者相比,尿隐血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者尿液BKV载量 变化率与他克莫司谷值血药浓度变化率呈正相关(r2=0.351, P<0.05)。首次发现BKV再激活时,BKV阳性患者平均eGFR低于 基线水平(eGFR=60 mL/min·1.73 m-2)。干预后至末次随访,尿BKV阳性组平均eGFR可恢复至正常值,BKV尿症组和BKV血症 组肾功能有所改善但均未达到基线水平。结论肾移植术后部分受者尿隐血阳性与BKV再激活状态相关,BKV载量对免疫抑制 剂血药浓度的改变敏感。在BKV复制早期进行干预,适度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能够有效控制BKV复制、维持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干化学亚硝酸盐联合白细胞检测在尿路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20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尿培养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尿干化学亚硝酸盐、白细胞单项及联合检测结果,并比较尿干化学亚硝酸盐、白细胞单项及联合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效能。结果:200份尿培养共78份阳性,阳性率为39.00%;其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为38.46%,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为12.82%,粪肠球菌为11.54%,其余细菌均在10%以下;200份尿液标本中31份亚硝酸盐阳性,35份白细胞阳性,106份亚硝酸盐联合白细胞阳性;亚硝酸盐联合白细胞检测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硝酸盐联合白细胞检测诊断尿路感染的阴性预测值高于白细胞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硝酸盐检测诊断尿路感染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白细胞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硝酸盐与白细胞单项检测诊断尿路感染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干...  相似文献   

8.
葛银燕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649-1650
目的随着临床尿液检测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自动化仪器代替手工操作进行尿液检测已是大势所趋,本研究通过与显微镜镜检法的对比检测,以探讨尿沉渣分析仪法能否代替显微镜镜检法常规进行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的检测。方法用尿沉渣分析仪法和显微镜镜检法同时对1218例随机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进行红细胞、白细胞检测;根据两法的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的正常值,制定相应的阳性判断标准;依据阳性判断标准,判断检测结果的阳(或阴)性;采用配对χ^2检验对阳(阴)性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两法均为阳性或均为阴性结果的例数和与总例数,分别计算两法的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的阳(阴)性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尿沉渣分析仪法和显微镜镜检法的尿红细胞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03%(317/1218)和25.04%(305/1218);尿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56%(360/1218)和28.16%(343/1218);两法对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的阳性检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77,P〉0.05;χ^2=3.18,P〉0.05)。两法的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的阳(阴)性检测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5.73%(1166/1218)和92.53%(1127/1218)。结论尿沉渣分析仪法对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与显微镜镜检法基本一致;对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的阳(阴)性检测结果与显微镜镜检法有很好的一致性;尿沉渣分析仪法可以代替显微镜镜检法常规进行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感染发生率并分析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157例受者资料,根据受者血清和尿液中BKV-DNA 拷贝数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BK病毒血症组、BK病毒尿症组,统计各组对象的年龄、性别、肾脏原发病、透析类型、免疫抑制方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 DGF)、HLA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 , PRA)、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诱导方案、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和术后肺部感染等相关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K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157例肾移植受者中,BK病毒血症发生率为11.46%(18例),BK病毒尿症发生率为35.03%(55例)。另外,确诊1例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 virus associated nephropathy , BKAVN),发生率为0.63%。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免疫抑制方案 (P=0.031)和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P=0.037)与BK病毒尿症的发生相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亦显示免疫抑制方案(P=0.041,OR=2.146)及术后皮质类固醇用量总量(P=0.042,OR=1.739)与BK病毒尿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本中心研究结果显示BK病毒尿症较BK病毒血症发生率高,但确诊为BKVAN仅为1例。术后应用以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和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是肾移植术后受者BK病毒尿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尿沉淀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结果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结核病防治所门诊患者的尿液样本600份,分别采用尿沉淀分析仪和显微镜对尿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管型)进行检测,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异同.结果 尿沉淀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到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结果各不相同.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阳性符合率为77.5%,白细胞阳性符合率为92.7%,管型阳性符合率为21.5%.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到尿液有形成分的阳性数不一致,是由于受尿液中其他细菌和细胞的影响.结论 尿沉淀分析仪作为一种对大批量标本进行筛选性分析的方法,精密度低,而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误差大.由于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较为复杂,在进行尿液分析时需与显微镜密切配合使用,以提高检测报告的准确性,降低误诊和漏诊率,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治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监测指标.方法 采集234例肾移植受者的血、尿样本,行BKV尿沉渣细胞学计数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 234例受者的尿Decoy细胞、BK病毒尿症与病毒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3.3%和16.2%.尿Decoy细胞阳性者Decoy细胞中位数水平为6个/10HPF,BKV DNA阳性者尿液和外周血BKV中位数水平分别为7.62×103 copy/ml和7.61×103 copy/ml.尿液BKV阳性率较外周血明显升高(P=0.000).尿液Decoy细胞计数与尿液BKV含量相关(γ=0.59,P=0.000),但尿液和外周血中BKV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14).结论 肾移植受者易发生BKV再活化,定量尿沉渣细胞学检测简单、易行、敏感,可以做为BKV活化的指标,间接反映肾脏病理情况,也可检测血、尿BKV DNA了解病毒活化情况、筛查BKV相关的移植肾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患者血液或尿液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BK病毒(BK virus,BKV)的病毒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45例成人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从移植前3周开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EBV-DNA、CMV-DNA及尿液BKV-DNA的拷贝数,每周1次,分析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法检测出45例患者移植后的EBV感染率为26.7% (12/45),感染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5 d,病毒血症持续中位时间为39 d,其中仅1例男性患者发生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1/45,2.22%).CMV感染率为15.6% (7/45),病毒血症出现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51 d,持续的中位时间为43 d,感染CMV的成人患者中未出现疑似CMV相关并发症.BKV的感染率为46.7% (21/45),病毒尿症出现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5d,其持续中位时间为115 d,其中有12例(12/21,57.1%)发生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结论 疾病类型、移植类型、移植物种类及年龄等是影响移植患者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DNA较为敏感,能对移植患者血液及尿液常见病毒DNA进行实时检测,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并予以及时诊断及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液补体因子D联合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简称胱抑素C)水平在预测重度子痫前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8月西安市第三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以上孕妇在孕中期均进行尿液补体因子D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检测,同时收集以上孕妇发生重度子痫前期时肾功能的指标(24?h肌酐清除率),比较两组人群尿液补体因子D、血清胱抑素C水平、24?h肌酐清除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尿液补体因子D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预测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260例孕妇中25例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为9.62%,病例组中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损伤。病例组尿液补体因子D、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对照组,尿液补体因子D、血清胱抑素C水平能够预测重度子痫前期肾损伤,AUC分别为0.747(95% CI:0.632,0.832)、0.776(95% CI:0.676,0.861),两个指标联合的AUC为0.881(95% CI:0.719,0.932)。结论 尿液补体因子D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可作为预测重度子痫前期肾损伤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远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1999年8月 ̄2001年6月期间对肾移植术后满1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检测血、尿TGF-β1浓度,并对上述患者进行3年以上的前瞻性观察,对观察期内肾功不全的患者明确是否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3年后共有134例患者完成了全程随访,根据术后1年时尿TGF-β1不同的浓度,比较其在3年观察期内肌酐清除率(Ccr)损失量有无差异;其中有16例诊断为CAN的患者,比较CAN患者与非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的血、尿TGF-β1等有无差异。结果上述134例患者术后1年时尿TGF-β1浓度为:135.6 ̄442.3pg/mg·Cr;尿TGF-β1浓度高的患者在3年观察期内Ccr损失量明显大于尿TGF-β1浓度低的患者;非CAN与CAN患者在肾移植1年时,尿TGF-β1相对浓度分别为(182.7±40.2)和(398±33.5)pg/mg·Cr(P<0.01),血TGF-β1浓度分别为(32.1±4.7)和(31.9±4.8)ng/ml(P>0.05)。结论TGF-β1可能在CAN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AN患者在肾功能异常前尿TGF-β1已显著升高,肾移植后早期检测尿TGF-β1对远期肾功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BK病毒(BKV)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肾移植术后48个月内的患者共227例.采集其血、尿样本,行BKV尿沉渣细胞学计数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拷贝.对部分肾移植受者进行移植肾活检.将尿或血中BKV DNA阳性患者80例分成干预组(51例)与对照组(29例).干预组进行调整免疫抑制剂:19例环孢素A(CsA)减量,22例他克莫司(FK506)减量,10例FK506转换成CsA;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并且密切监测急性排斥反应.干预3个月后再次检测,比较组内和组间干预前后BKV活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227例受者的尿decoy细胞、BK病毒尿症与病毒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33.O%、33.5%和15.4%.干预组干预后尿decoy细胞、尿和血BKV数量的中位水平均为O,明显低于干预前(5.0个/10HP,1.50 x 104拷贝/ml,0拷贝/ml,均P<0.01).对照组观察前后尿decoy细胞、血BKV数量的中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个/10HPvs 5.0个/10HP、0拷贝/ml vs 0拷贝/ml,均P>0.05),尿BKV数量观察结束时上升(观察前:0.79×104拷贝/ml,观察后:2.21 x104拷贝/ml,P<0.01).上述各项指标干预前后的差值在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确诊BKV相关性肾病4例,其干预治疗后尿decoy细胞计数以及血、尿BKV DNA均明显降低,移植肾功能有所恢复.结论 定量尿沉渣细胞学检测简单、易行、敏感,可以作为BKV活化的指标,间接反映肾脏病理情况.也可检测血、尿BKV DNA了解病毒活化情况、筛查BKV相关的移植肾肾病.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或换FKS06为CsA治疗肾移植术后BKV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常规尿检整合分类作为肾病理损伤的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尿检整合分类是否能预测肾病理损伤。方法:采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肾活检当日晨尿标本146份,行位相差显微镜检查尿沉渣,查尿蛋白定量(g/24 h),进行尿检整合分类。尿沉渣谱整合蛋白定量后分3类,Ⅰ类:蛋白尿,多细胞及管型;Ⅱ类:蛋白尿,少细胞,透明/细颗粒管型;Ⅲ类:少量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和/或有核细胞管型。对肾活检标本常规处理,行光镜(HE、PASM、Masson染色)、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做出病理诊断。将常规尿检资料整合与分类的关系及分类与肾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kappa检验,配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肾活检组织病理诊断:肾小球增殖性病变95例、非增殖性病变46例、小管间质病5例。(2)常规尿检资料整合对分类的影响:单凭尿沉渣镜检,146例中有67例(46%)归于Ⅰ 类,79例(54%)不能确定;再整合尿蛋白定量可从79例中再确认75例,4例仍不能确定。(3)尿检分类与肾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肾小球疾病符合率为77.7%。结论:常规尿液检查整合分类可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肾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尿糖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糖尿患者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2组对象均进行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结果研究组尿糖(3.63±1.20)mmol/L、尿微量白蛋白(26.54±7.45)mg/L,均高于对照组(2.22±0.42)mmol/L、(16.32±5.52)mg/L(P<0.05)。研究组患者的尿糖阳性率为83.33%、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46.67%,均高于对照组0.00%、0.00%(P<0.01)。结论尿糖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