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了解医院就诊患者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1年17 584例就诊患者进行粪检,并分析华支睾吸虫虫卵阳性者的感染情况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受检者中华支睾吸虫感染2 043例,感染率11.62%,其中男性感染率为18.74%,女性为2.99%,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1052.15,P<0.01),30~岁组感染率最高,为22.15%;民族分布以壮族感染率最高,为29.98%;职业分布以农民感染率最高,为20.06%;有明显症状者1 735例(84.92%);实验室辅助检查中,74.94%感染者(1531例)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83.95%(1 715例)感染者有谷氨酰转移酶升高。华支睾吸虫感染者中62.41%有明确的食鱼生史,29.86%食过半生鱼虾。结论医院就诊者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感染人群分布有明显差异性,应针对易感人群加强宣教等防治工作;对有食鱼生史且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谷氨酰转移酶增高患者,应粪检虫卵,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3.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人误食生的或未熟透的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被含囊蚴的鱼肉污染的食物而感染。我院2001-2004年粪检查出华支睾吸虫感染490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梧州市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探讨华支睾吸虫病感染方式、途径等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华支睾吸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梧州市地理方位、居民生活习惯选择万秀、长洲和蝶山三个城区作为调查点,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虫卵,阳性者计算克粪虫卵数( eggs per garm of faces,EPG).结果 共调查3 078人,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4.48%.其中万秀区感染率为6.45%;长洲区感染率为4.23%;蝶山区感染率为2.79%.男性和女性的感染率分别是6.13%和2.74%.所有年龄组均有感染,以20~岁组至60~岁组较高,EPG1~999占90.57%.结论 梧州市是华支睾吸虫病轻度流行区,食鱼生是感染华支睾吸虫主要途径,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中、小学生感染华支睾吸虫的情况,1994年以dot-ELISA法,对广东省江门市直属35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材料与方法1 血清 用毛细管自受检学生手指采血,分离血清供检测。2 试剂 采用以白色PVC为载体的快速诊断华支睾吸虫病dot-ELISA试剂盒,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提供。按试剂盒说明书方法进行。结果1 抗体总阳性率 共检测中、小学生血清抗体23659人,其中华支睾吸虫抗体阳性为1317例,抗体阳性率为5.6%。2 抗体阳性率与性别的关系 检测男生12367人,阳性为656例,阳性率为5.3%;检测…  相似文献   

6.
7.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于进食未经煮熟的被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的淡水鱼(虾)而引起的胆道寄生虫病,我国以南方地区多见。本病表现复杂多样,如对其认识不够,容易造成误诊、误治。我院1995年5月~2007年12月共收治12例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胆道疾病住院患者,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 ,造成患者肝脏损害和胆管阻塞 ,并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在我国除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及西藏省外 ,其余各省均有病例报道。华支睾吸虫病是广东省的常见病和地方病 ,以往不少学者对该省的华支睾吸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但近 2 0年来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淡水鱼是华支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本文于 1999年夏季对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调查点 选取了广州市荔湾区、东山区和越秀区主要肉菜市场…  相似文献   

9.
唐山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唐山市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方法用直接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对唐山市集贸市场的7种淡水鱼进行检查。结果共调查陡河水库淡水鱼563条,阳性267条,感染率为47.42%,其中以麦穗鱼感染率最高,为83.41%(191/229),白条鱼感染率为40.00%(70/175),褐菖蚰为12.82%(5/39),鲫鱼为2.20%(1/45),黄颡鱼、鲤鱼和银飘鱼未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结论唐山市淡水鱼有不同程度的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不典型肝吸虫病的临床、影像和实验室特征,以减少肝吸虫病的误诊和漏诊。方法通过对4例小典型肝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肝吸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情况的详细报道和分析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归纳总结不典型肝吸虫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结果非疫区临床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或)血IgE水平增高者,在临床上要考虑寄生虫感染的可能;如影像上早期有以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损伤的临床表现,体现为肝脏呈片状低密度占位性改变,要排除外肝吸虫感染的可能,完善肝吸虫相关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必要时可试验性驱虫治疗。结论在非肝吸虫病流行区患者,如有不明原因的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影像上为肝脏呈片状低密度占位性改变,要加强肝吸虫病的鉴别诊断意识,即使在试验性杀虫治疗过程中,也不能忽视粪便中继续寻找病原学依据的必要。减少肝吸虫病的临床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鲩鱼和鳙鱼两种常见食用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方法用人工消化法对鱼肉进行处理,显微镜下检查和计数鱼肉中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结果在江门市的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三地共检查鲩鱼484条,阳性232条,华支睾吸虫感染率47.93%,阳性鱼平均感染度为6.69个/尾;在蓬江区和新会区共检查鳙鱼286条,阳性45条,华支睾吸虫感染率15.73%,阳性鱼平均感染度为2.27个/尾。结论江门地区的鲩鱼和鳙鱼华支睾吸虫感染严重,鲩鱼感染率高于鳙鱼。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三地间淡水鱼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方法 采集华支睾吸虫阳性鱼 ,分离囊蚴 ,感染实验动物兔 ,解剖兔收集华支睾吸虫成虫虫体。应用“一步法”提取华支睾吸虫总RNA ;经过mRNA纯化、cDNA合成 ,以PcDNA3(Amp +)质粒为载体构建文库。挑取 2 0个克隆进行扩增 ,选择 9个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序列结果与GenBank中相关基因进行比对。结果 获得含有 9 7× 10 5个重组子库容量的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其中PC6号克隆基因序列与华支睾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序列具有 93%的同源性。结论 已构建成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华支睾吸虫囊蚴在鱼体内自然感染状态及其在保存液中的存活情况。方法 从草鱼和鳙鱼中以常规方法分离出华支睾吸虫囊蚴 ,统计各发育阶段囊蚴的情况。分别以 4℃和 30℃ ,以及 10ml容积和 10 0ml容积等不同条件保存囊蚴 ,观察囊蚴的存活情况。结果 鳙鱼体内囊蚴的成熟率和成活率大于草鱼 ;30℃保存的囊蚴发育成熟的速度较快 ,保存期短 ;4℃保存的囊蚴出现一定程度的滞育 ,2 0天后仍有较高数量的趋于成熟的囊蚴。保存液体体积的不同对囊蚴的发育生存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囊蚴群体在鱼体内及体外环境中的生长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囊蚴群体中各发育态的同时存在 ,使其具有持续发育成熟的能力 ,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吸虫感染大鼠和肝吸虫病患者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及损伤情况,探讨细胞凋亡在肝吸虫感染所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2组:感染组60只,对照组20只.感染组大鼠经口饲感染囊蚴法建立肝吸虫感染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灌胃.于感染后第4、6、8、12周时处死动物.同时收集尸检获得的肝吸虫病患者及健康对照人体肝组织标本各4例.光镜下观察大鼠和人体肝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光镜下各时间点感染组大鼠和肝吸虫病患者胆管壁增厚,胆管黏膜呈乳头状和腺瘤样增生,管腔内可见虫体及虫卵,胆管周围可见炎细胞浸润和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汇管区周围有一些肝细胞出现核固缩,呈现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感染组大鼠第4、6、8、12周时肝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15±1.50)%、(11.61±3.09)%、(13.21±3.47)%、(11.26±4.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7±0.72)%、(3.17±0.77)%、(3.67±0.96)%、(2.84±0.87)%,t值分别为4.45、5.49、5.95、4.74,P均<0.01].肝吸虫病患者肝组织细胞凋亡率为(12.02±1.78)%,明显高于对照组[(2.03±0.68)%,t=15.13,P<0.01].结论 肝吸虫感染可以引起宿主肝细胞凋亡,后者可能与感染者肝损伤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iver injury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rat and patients with Clonorchis sinensis(C, sinensis) infection, and to clarify the role of apoptosis in the injury induced by C. sinensis.Methods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 60 in infection group and 20 in control. The rats in infection group were infected with C. sinensis via oral feeding encysted cercaria;ra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fed with normal saline.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4, 6, 8 and 12 weeks after infection, respectively. Liver tissue specimens of the patients infected with C. sinensis were collecte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 tissue were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the apoptofic rate of hepatocyte was detected by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 assay. Results Parasites and eggs could he seen around the bile duct, and the duct was associated with mucosa and adenoma papillary hyperplasia, wall thickening,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a small amount of fibrous tissue hyperplasia, and periportal liver cells surrounded by a number of nuclear condensation, all these changes mea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poptosis. Apoptotic rates of liver cells in infection group 4, 6,8 and 12 weeks after infection were (7.15 ± 1.50)%,(11.61 ± 3.09)%,(13.21 ± 3.47)% and (11.26 ± 4.06)%,respectivel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2.57 ± 0.72)%, (3.17 + 0.77)%, (3.67 ±0.96)% and (2.84 ± 0.87)%, t values were 4.45, 5.49, 5.95 and 4.74, respectively, all P < 0.01].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 sinensis can stimulate both hepatoeytic apoptosis and degeneration which may he related to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liver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clonorchia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华支睾吸虫生活史的室内生态系统。 方法 解剖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家猫,收集华支睾吸虫虫卵,放入养殖缸内自然感染纹沼螺和长角涵螺,待尾蚴发育成熟,分离阳性螺,放入养殖缸内与各种鱼类同缸饲养,使阳性螺释放的尾蚴自然感染缸内的各种鱼类。螺类释放尾蚴后的第30天开始,定时检查鱼类的感染情况,分别采用鱼肉压片法和消化法检查各种鱼体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分离、收集鱼肉中囊蚴感染家猫和SD大鼠。 结果 水温在24.3~37.2 ℃时,尾蚴发育成熟逸出螺体的时间需95 d。纹沼螺的感染率为12.5%(25/200),长角涵螺为18%(9/50)。水温在20 ℃以下时,螺体内尾蚴停止逸出。鱼类感染尾蚴后形成囊蚴的时间为30 d,至囊蚴完全成熟需45 d。麦穗鱼、草鱼、鳑鮍鱼、鳙鱼、鲮鱼、鲫鱼、鲤鱼和罗非鱼体内囊蚴的感染度不尽相同,每克鱼肉含囊蚴数分别为1 792、16、8、6、5、4、4和2个。将鱼体内分离的囊蚴分别感染大鼠和家猫均获得成虫。 结论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室内生态系统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7.
华支睾吸虫成虫常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也寄生于狗、猫等动物的肝、胆囊及胆管,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一 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研究通过解剖1例家猫,从其肝脏和胆囊中检获虫体共736条,经鉴定为华支睾吸虫。 这一发现提示芜湖地区有动物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应重视宠物寄生虫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南宁市猫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为华支睾吸虫保虫宿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南宁市猫屠宰点购买猫肝,解剖胆囊和肝脏,查找华支睾吸虫并计数;对收集到的不同形态和大小的华支睾吸虫进行形态学观察和ITS2基因扩增和测序,通过BLAST比对分析确定虫体种类。结果 从南宁市2个猫屠宰摊面共收集了105个猫肝脏,其中有68个发现有华支睾吸虫感染,感染率为64.76%。单个肝脏虫体数量最多达980条,虫体数量中位数为72条/个肝脏。从检出的虫体中分离到3种不同大小和形态的吸虫,经形态学和ITS2基因扩增、测序、比对分析鉴定,均为华支睾吸虫。结论  南宁市市售猫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应该加强相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