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住院确诊为MP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随访观察预后。结果:共纳入67例患儿。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龄5(1~14)岁。患儿均有咳嗽,其中63例(94.0%)发热,49例(77.8%)高热(≥39.0 ℃),总热程中位数为8(1~27) d;10例(14.9%)喘息;5例(7.5%)呼吸困难;3例(4.5%)低氧血症;58例(86.6%)肺部可闻及湿啰音;10例(14.9%)有喘鸣音。48例(71.6%)有家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8.6±2.6)×10^(9)/L;C-反应蛋白中位数为9.1(0.5~55.6) mg/L,其中≥30 mg/L者7例(10.4%);乳酸脱氢酶中位数为278(181~590) U/L。胸部高分辨CT均表现为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双侧病变45例(67.2%),38例(56.7%)累及≥3个肺叶;22例(32.8%)并少量肺实变;19例(28.4%)并少量胸腔积液。35例(52.2%)患儿支气管镜下特点:71.4%(25/35例)表现为白色絮状、条索状分泌物;17.1%(6/35例)表现为黏液栓堵塞管腔;10.9%(4/35例)表现为结节样凸起合并肉芽组织增生。67例患儿均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42例(62.7%)患儿加用小剂量激素,首次应用时间为病程第(10.62±2.71)天,应用中位疗程为14(2~42) d。67例随访0.5年,其中61例(91.0%)患儿肺部几乎完全恢复,6例(9.0%)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后遗症。 结论:MP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具有家族过敏史或个人过敏史的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体征以湿啰音为主,部分有喘鸣音。支气管镜下表现以白色絮状、条索状分泌物为主。经积极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部分患儿可遗留BO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中华儿科杂志》2011,(5):324-324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拟于2011年9月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儿童细支气管炎防治学术研讨会”(项目编号:医学会继教备字[2011]205号)。会议将邀请儿科相关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就细支气管炎定义和主要类型、在临床的重要性、感染性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与喘息性疾病、泛细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嗜酸细胞性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断要点、防治难点和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全方位讲座,同时邀请临床医生共同讨论和交流,制定小儿细支气管炎诊治指南(或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3.
糖皮质激素与小儿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索)在儿科应用十分广泛,其对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日益引起儿科医生的重视。合理应用激素,原发病得以控制,一定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方法选择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常规治疗+吸入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对照组(常规治疗+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检测治疗前后睡眠时的潮式呼吸肺功能。主要参数为: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静态顺应性(Crs)和气道阻力(Rrs)。结果治疗组雾化吸入治疗前后潮式呼吸的各项参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变TPTEF/TE(t=2.08,P〈0.05),VPEF/VE(t=2.84,P〈0.05),Crs(t=2.33,P〈0.05),Rrs(t=2.98,P〈0.05),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潮式呼吸参数TPTEF/TE及VPEF/VE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08,P〈0.05;t=2.35,P〈0.05),Crs与Rr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20,P〉0.05;t=1.26,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Crs及Rrs发生了明显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t=2.25,P〈0.05;t=2.09,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对肺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因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资料,以发病3d内是否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标准将患儿分为激素治疗组和非激素治疗组,以存活和死亡为终点统计两组患儿预后。对于存活患儿根据其出院时情况将预后进一步分为好转及合并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两种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共216例患儿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其中激素治疗组68例,非激素治疗组148例。两组患儿入院时年龄、性别、危重病例评分及合并症等情况无差异。激素治疗组患儿死亡15例(22.0%),虽略低于非激素治疗组41例(27.7%),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3,P>0.05)。在160例存活患儿中,激素治疗组患儿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率较非激素治疗组增高[28.3%(15/53例)vs.2.8%(3/10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80,P<0.005)。结论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能降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的病死率,但可能增加存活患儿发生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风险,因此在重症肺炎的早期治疗中应慎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应性体质(简称特应质)对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和比较毛支组(77例,包括34例特应质患儿)和肺炎组(68例)患儿血清中GRα、GRβ水平的变化。38例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性小儿外科术前患儿,且无特应性及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毛支组和肺炎组中血清GRα、GRβ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毛支组血清GRα、GRβ水平高于肺炎组(P0.01)。毛支组GRα/GRβ比值较对照组和肺炎组明显升高(P0.01)。毛支组特应质和非特应质患儿血清GRα、GRβ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毛支组非特应质患儿GRβ水平明显高于特应质患儿(P0.01);毛支组特应质患儿GRα/GRβ比值较对照组和毛支组非特应质患儿明显升高(P0.01)。结论毛支患儿血清GRα、GRβ表达水平增强;特应质毛支患儿表现为GRα/GRβ比值增加,提示特应质毛支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细支气管炎狭义概念是指2岁以下儿童的下呼吸道炎症和阻塞,几乎均系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但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急性感染性细支气管炎,并可遗留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其临床表现不同于传统认识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有关肺炎支原体性细支气管炎国内认识不多,许多问题尚需要进一步探讨.该文针对肺炎支原体性细支气...  相似文献   

8.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指小气道损伤后炎症及纤维化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儿童表现为重症呼吸道感染后持续咳嗽、喘息及活动不耐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心肺移植、骨髓移植、Stevens-Johnson综合征、结缔组织病、吸入或摄入有毒物质及药物因素等均可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高分辨率CT和肺功能检查,肺组织活检是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金标准.目前尚没有公认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准则.早期阶段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时期.多数采取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同时联合其他支持治疗.该文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面对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理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咯痰伴喘息,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双肺闻及较多细湿哕音及喘鸣音,杵状指可疑。胸部X线片:两肺透光度增强,左下肺见多发结节及网状影。胸部高分辨CT:两肺广泛分布小叶中心性细小结节影,左下肺局部小支气管壁增厚,双下叶和右中叶少许支气管轻微扩张。副鼻窦科瓦位提示副鼻窦炎。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提示支气管上皮破坏,管壁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少量泡沫状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周围肺泡壁有少许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肺泡壁组织增生不明显,偶见局部纤维化并突入肺泡腔。常规肺功能提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PaO2 65mm Hg。根据临床、影像表现、病理改变以及目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10mg/(kg·d)]治疗,患儿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发生于中国儿童。主要诊断依据为慢性咳嗽、咯痰伴喘息,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影,为细支气管中心性或小叶中心性,伴有副鼻窦炎。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可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7例患儿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本病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7例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2~12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1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或硬质支气管镜检查及呼吸道内异物取出术,辅以氧疗、抗感染、雾化等治疗。结果7例患儿急性起病,6例主诉为咳嗽、气促,1例主诉为咯血,均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影像学改变:7例患儿均存在肺不张,3例并肺气肿,3例并胸腔积液。塑型阻塞部位在左侧支气管1例,右侧支气管6例。1例行硬质支气管镜术,1例行硬质支气管镜术后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术,5例仅行纤维支气管镜术。经1次手术治愈5例,2例需再次行纤维支气管镜内生性异物取出术,7例患儿取出物均为内生性支气管树状异物,组织病理示I型炎症型6例,Ⅱ型非细胞型1例。4例病情明显好转,3例治愈出院。结论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病情危重,需紧急行纤维支气管镜或硬质支气管镜进行诊断和介入治疗,清除呼吸道内管型,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的关系,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用情况,为儿科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8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中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激素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年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下表现和胃肠黏膜病理结果,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82例患儿中,3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占总人数的19.8%。激素组患儿出现血便、贫血,内镜下出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的比例,以及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146,P<0.05);激素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见黏膜溃疡/管腔狭窄(OR=10.830,95%CI:3.090~37.961,P<0.001)和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升高(OR=0.967,95%CI:0.941~0.993,P=0.015)可提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结论 内镜下见到黏膜溃疡/管腔狭窄,病理显示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计数明显升高,均提示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案中可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12.
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患儿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但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导致骨质疏松。该研究通过检测成骨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生化指标: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骨钙素(BGP)和总碱性磷酸酶(AKP),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NS)患儿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n=30),未治NS患儿(n=30)和激素治疗后NS患儿(每日泼尼松2mg/kg治疗4 ~8周,n=30)血清PICP、BGP及AKP水平。结果 未治NS患儿血清PICP165 ±56μg/L,BGP15 ±9ng/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05 ±81μg/L, 19 ±12ng/L(均P<0. 05),而血清总AKP198 ±71U/L与正常对照组202 ±46U/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激素治疗后NS患儿血清PICP85 ±56μg/L、BGP8±5ng/L、AKP104 ±59 U/L均明显低于未治NS患儿(P<0. 01)。结论 NS患儿本身存在骨合成障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进一步抑制NS患儿的成骨细胞合成功能。  相似文献   

13.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4月-2007年8月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42例患儿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因、肺功能改变、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随访预后等方面.结果 42例患儿(男31例,女11例)诊断时年龄最小的7个月,最大的12岁2个月,均以持续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有喘鸣音及湿性啰音.病因为感染后32例(76.2%),其中考虑为腺病毒肺炎者8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25%),考虑为麻疹肺炎者7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21.9%),考虑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2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6.2%).病因为Steven-Johnson综合征的4例(9.5%).骨髓移植后1例(2.4%).肺功能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5例(89.7%),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10.3%).肺CT有典型的马赛克灌注征者34例(81.0%),支气管扩张14例(33.3%),支气管壁增厚14例(33.3%),肺不张4例(9.5%),合并Swyer-James综合征2例(4.8%).所有患儿均予皮质醇激素、小剂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辅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治疗.随访1个月至5年,除2例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肺功能有一定程度好转外,其余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死亡1例.结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多为感染后起病,其特征性的临床、影像学和肺功能表现基本可以确定诊断.该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在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中的变化以及糖皮质激素对cITP患儿DCs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15例cITP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和20例对照者外周血DCs亚群的变化;体外培养并收集cITP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免疫表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ITP患儿治疗前髓样DC(mDC)绝对数无明显改变,浆细胞样DC(pDC)绝对数降低,mDC/pDC比值增高(P<0.05);cITP治疗后,pDC绝对数较治疗前增高,而mDC绝对数及mDC/pDC比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cITP 患儿治疗前外周血DCs的HLA-DR、CD80、CD83和CD86 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cITP患儿DCs的HLA-DR、CD80、CD83和CD86表达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s亚群比例失衡及功能失调与儿童cITP的发病有关;糖皮质激素能增强cITP患儿 DCs的免疫抑制效应,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有效治疗儿童cITP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糖皮质激素抵抗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糖皮质激素受体(GR)亚型GRα和GRβ表达水平,以揭示ITP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8 例糖皮质激素敏感型、12例糖皮质激素抵抗型ITP患儿及1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α和GRβ mRNA 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总皮质醇水平。结果:①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敏感组和抵抗组3组之间GRα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和糖皮质激素敏感组的GRβ 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糖皮质激素抵抗组的GRβ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糖皮质激素敏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总皮质醇水平在对照组与糖皮质激素敏感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糖皮质激素抵抗组总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糖皮质激素敏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ITP患儿糖皮质激素抵抗可能与GRβ mRNA的表达增高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14-71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江苏省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家庭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2004个0~6岁儿童家庭,对儿童的主要照护人进行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采用儿童体格指标Z评分方法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并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发放问卷229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4份,问卷回收率为87.51%。儿童平均年龄为(28±14)个月;男孩1105例(55.14%),女孩899例(44.86%)。照护人看护主要以父母看护为主(1867例,93.16%),1466例(73.15%)照护人的受教育水平为大学/大专学历,家庭年收入集中在5~<10万元/年和10~<20万元/年,分别占32.88%和34.23%。Z评分结果显示,男孩和女孩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45%(16/1105)和1.78%(16/899),体重过轻率分别为0.54%(6/1105)和0.67%(6/899),消瘦率分别为1.36(15/1105)和2.00%(18/899),肥胖率分别为8.78%(97/1105)和10.12%(91/8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年收入较高和照护人营养知识水平较高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P<0.05)。结论江苏省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总体较好,但肥胖率相对较高,要重视对儿童肥胖的监测。家庭经济状况和和照护人营养知识水平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但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导致骨质疏松。该研究通过检测成骨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生化指标: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骨钙素(BGP)和总碱性磷酸酶(AKP),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肾病综合征(NS)患儿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n=30),未治NS患儿(n=30)和激素治疗后NS患儿(每日泼尼松2mg/kg治疗4 ~8周,n=30)血清PICP、BGP及AKP水平。结果 未治NS患儿血清PICP165 ±56μg/L,BGP15 ±9ng/L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05 ±81μg/L, 19 ±12ng/L(均P<0. 05),而血清总AKP198 ±71U/L与正常对照组202 ±46U/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激素治疗后NS患儿血清PICP85 ±56μg/L、BGP8±5ng/L、AKP104 ±59 U/L均明显低于未治NS患儿(P<0. 01)。结论 NS患儿本身存在骨合成障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进一步抑制NS患儿的成骨细胞合成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30例正常儿童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细胞亚群。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BC-C3bRR[(13.6±6.2)%]、CD8+细胞百分比[(21.6±4.4)%] 较对照组的(18.0±7.4)% 和 (25.6±5.2)%减低(P<0.01);CD3+[(59.9±6.7)%]和CD4+细胞百分比[(53.5±6.2)%]及RBC-ICR[(8.3±3.5)%]均高于对照组的(52.1±8.3)%、(46.8±4.9)% 和(6.1±2.5)%(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BC-ICR和CD4+细胞百分比存在正相关(r=0.63,P<0.05),RBC-C3bRR和CD4+细胞百分比存在负相关(r=-0.82,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可能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患儿骨保护素改变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骨保护素的影响,探讨骨保护素在NS骨代谢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NS患儿44例,其中NS初发患儿24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减量过程中复发患儿20例,其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为28327±5879 mg/m2;2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骨保护素浓度,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骨钙素N-MID)含量。结果:初发NS组血清骨保护素、骨钙素N-MID含量分别为 211±55 ng/L、46±14 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70±57 ng/L、73±9 ng/mL)(P<0.05)。NS复发组血清骨保护素、骨钙素N-MID含量均较NS初发组及对照组低,分别为176±42 ng/L、29±10 ng/mL(P<0.05)。结论:NS患儿本身即存在骨代谢异常,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可进一步加重骨代谢改变,提示NS患儿骨保护素改变受疾病本身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双重影响,骨保护素有望成为预测NS患儿骨代谢改变的新型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