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行评价,并观察中药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EMs不孕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于IVF-ET胚胎移植前连续服用中药3个月;对照组20例,不予药物治疗。并以3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于窗口期利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EMs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中药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亦无明显变化(均P0.05);EMs不孕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PI)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Ⅰ型血流分布约23.33%(7/30),对照组Ⅰ型血流分布占25.00%(5/20),正常组为66.67%(20/30),明显高于EMs不孕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RI、PI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内膜及内膜下血流Ⅰ型分布提高至60.00%(18/30)。治疗组正常妊娠率约46.67%(14/30),对照组正常妊娠率为30.00%(6/20)。结论 EMs可能影响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中药治疗可提高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胡倩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4):137-138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能允许胚泡着床的能力,是特定时期的一种状态,被称为"着床窗口期",普遍认为是黄体生成激素后的5~8天,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则胚泡着床障碍,导致不孕。输卵管积水、PCOS、黄体功能不全、促排卵药物等均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西医治疗多采用补佳乐、阿司匹林、万艾可、生长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吡格列酮及子宫内膜微创术等,可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卵母细胞质量下降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对EMs影响卵母细胞质量的机制及中医药改善EMs患者卵母细胞质量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EMs相关不孕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属疑难杂症,病程多缠绵多年,病机复杂,治疗棘手。尤其在IVF治疗中部分患者因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足而不能进行胚胎移植,给患者造成经济及精神方面的重大压力。为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患者的胚胎移植机会及提高妊娠率,故对王小云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经验进行总结。王小云教授认为,肾虚,冲任血虚或受阻,不养胞宫是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的核心病机,治疗重在增强子宫黏附能力,改善内膜容受性,使胚胎、内膜同步增长,稳固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5.
系统回顾了近12年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国内外文献,从中医学及现代医学两个角度总结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治疗概况,认为中医以补肾治疗为主,兼顾活血、健脾、疏肝等;现代医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多从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和改善内膜血流等方面着手;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低的效果较好,且西药的不良反应被降低,但是目前尚无规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胚胎种植的重要因素,中医药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子宫内膜形态学研究、超声学观察、激素、相关生物因子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母体子宫内膜对胚泡的接受能力。而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是女性不孕症患者的重要病因之一,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不孕症患者孕育胞胎的关键所在。文章就中西医关于如何提高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因素是辅助生殖技术中能否获得成功妊娠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上常通过B 超测量内膜厚度及形态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激素调节治疗、药物治疗、中药调节、物理治疗等是目前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着床的关键,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使内膜、胚胎趋于同步是近年来生殖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中医药可从形态学、超声学、激素及受体表达、分子生物水平和基因水平等多个方面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在丰富胞饮突的表达、改善子宫动脉血流、提高雌孕激素受体的敏感性、调整相关因子和基因的表达中发挥了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温胞方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对子宫动脉血液供应、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89例用掷币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两组均用黄体酮治疗,研究组加用补肾温胞方治疗。结果:研究组PI、RI较对照组低(P<0.05),子宫内膜厚度、Salle评分及受孕率较对照组高(P<0.05),E2、P及LH指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补肾温胞方联合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能有效改善黄体内分泌功能,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动脉血液供应,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子宫受孕能力。  相似文献   

11.
补肾活血方对内异症伴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内异症伴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补肾活血方+CC+hCG)、西药组(CC+hCG),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以及妊娠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hCG日内膜厚度、EGF值及妊娠率大于西药组、子宫动脉RI小于西药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改善内异症伴不孕患者排卵期内膜发育,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蔡氏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治疗前后观察基础体温(BBT)、B超监测排卵及受孕率等情况作为临床疗效评价内容,同时观察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血内分泌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初步的作用机理。结果临床观察58例EMs不孕的患者,其中妊娠18例,妊娠率32%,在改善基础体温和抗子宫内膜抗体,降低血清PRL,升高血清E2等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蔡氏周期疗法治疗EMs不孕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可有效改善基础体温及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情况,还能调节血内分泌水平,促进受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致不孕患者的疗效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目的将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补肾活血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补肾活血组加服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相似文献   

14.
徐璐 《江西中医药》2008,39(2):31-31
子宫卵巢良好的血液循环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生殖不孕诊疗过程中发现不少患者存在子宫血运不良问题,孕卵着床发生障碍。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不良,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的发育,改变子宫内膜对孕卵的容受性成为提高临床妊娠率地有效途径。笔者临床上试以柔肝调经,补益气血改善子宫血运,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孕育率的目的,效果颇佳,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多项基础研究表明,姜黄素可通过对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炎症反应、血管生成、雌激素合成等方面的影响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发生、发展及改善EMs相关性不孕.虽然姜黄素运用于EMs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以验证姜黄素的...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是导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对提高胚胎着床的成功率至关重要。曾倩教授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分期论治的诊疗思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不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阐述补肾活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以及肾虚血瘀与EMs并发不孕的相关性,指出临床上EMs引起卵巢储备功能异常常见于EMs疾病本身和手术的影响,而中医学认为EMS并发不孕与肾虚血瘀关系密切,补肾活血法在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提高女性的生育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医补肾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在临床上已取得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中医病机特点分析,着重对补肾填精、养血行血法;滋’肾养肝,调适阴阳法;中药人工周期法等补肾法在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评价,认为中医补肾法治疗既突出局部作用又兼顾整体效应,特别有助于促排卵与子宫内膜同步化反应,使妊娠率得以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克罗米芬促排卵患者子宫内膜容受状态的疗效。方法:将150例需克罗米芬促排卵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应用针刺治疗后的效果及妊娠率。结果:针刺可以增加子宫血液供应,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下降,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及A、B型子宫内膜的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通过疏通经脉,平衡脏腑阴阳,调节冲任气血,改善克罗米芬造成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对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状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系统回顾了近15年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的国内外文献,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三个层面总结中医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效应机制,认为中医采用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为主治疗,佐以温肾、养肝之剂,可以显著提高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血流量,并促进子宫内膜相关生物活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内膜容受性,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