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广泛用于乳腺癌术后的内分泌治疗.TAM在乳腺癌组织中表现为雌激素受体拮抗作用,抑制癌细胞生长.在子宫内膜,TAM产生弱雌激素样效应,长期使用可引起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浸润性癌及子宫肉瘤等.乳腺癌术后TAM治疗的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  相似文献   

2.
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需接受内分泌治疗,时间为5~10年。其中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ERMs)是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绝经前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SERMs类药物的代表,在乳腺组织中表现为拮抗作用,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而对子宫内膜的作用是弱雌激素样效应。长期使用标准剂量的TAM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浸润性癌及子宫肉瘤等疾病相关。为了防控在内分泌治疗期间发生的妇科疾病,尤其是使用SERMs类药物的乳腺癌患者,应该有妇科医师共同参与内分泌治疗期间的随访,加强监测与风险管控。首先,接受SERMs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在用药前需充分知情同意,告知有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宫内膜浸润性癌和子宫肉瘤的发生风险。其次,在随访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高危因素、妇科相关临床表现进行分层监管。最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推荐行宫腔镜检查以及诊断性刮宫术。综上,对于使用SERMs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筛查妇科疾病与管控相关并发症,应做到尽早识别高危人群,定期监测妇科临床症状,适时干预。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一萍  李廉 《微创医学》2007,2(2):142-143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是子宫内膜在慢性炎症刺激下或受雌激素持续作用发生局灶性增生的妇科常见的官腔内良性病变,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后子宫出血、不孕等,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而是体检时发现。超声检查、子宫造影及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漏诊率较高,宫腔镜技术的发展给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我院应用宫腔镜诊治子宫内膜息肉4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腔内超声检查在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l0月,应用宫腔镜联合腔内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异常212例,术中行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结果:宫腔镜联合腔内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44例,符合率为90.97%;子宫内膜增生50例,符合率为82.00%;子宫黏膜下肌瘤6例,符合率为83.33%。结论:宫腔镜联合腔内超声可明显提高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不同子宫内膜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超声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64例患者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其中生育期妇女37例术前超声提示宫内占位,绝经期妇女27例术前超声提示宫内占位9例,子宫内膜增厚18例。37例生育期妇女宫腔镜检查中,子宫内膜息肉检出率72.97%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9.52%,诊断性刮宫检查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增殖期子宫内膜的检出率均高于宫腔镜检查。绝经期妇女中,术前超声提示9例宫内占位,宫腔镜检查100%有宫内器质性病变;术前超声提示18例子宫内膜增厚,宫腔镜检查发现正常子宫内膜8例(44.44%),子宫内膜病变共10例,其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2例(11.11%),子宫内膜息肉8例(44.44%)。结论:宫腔镜在宫内占位病变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在不同的子宫内膜病变中需合理应用宫腔镜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4月行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检查的8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宫腔镜(48例)与诊断性刮宫(36例)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和随访满意度.结果 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相比,宫腔镜镜下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高达80%以上,明显大于诊刮组(P<0.05),宫腔镜组患者对手术满意度较高.结论 宫腔镜检查对组织损伤小、病变阳性检出率高,在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提示子宫内膜不均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病变,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月经异常,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并对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内膜不均的患者177例进行宫腔镜检查,行定点活检和诊断性刮宫,将病理结果与超声和宫腔镜诊断进行比较。结果病理显示异常子宫内膜85例(48%),异常子宫内膜厚度与正常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常与正常子宫内膜血流差异有显著意义,宫腔镜诊断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95.3%(81/85),特异性39.1%(36/92),阳性预测值59.1%(81/137),阴性预测值90%(36/40)。结论宫腔镜对子宫内膜不均病因诊断特异性低,子宫内膜异常血流对内膜病变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96例临床治疗分析;阴道B超检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服用他莫昔芬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比较;绝经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6例临床分析;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在绝经过渡期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术(SHG)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发现异常者行SHG及宫腔镜检查,并在宫腔镜下取组织活检或诊断性刮宫并活检,将病理诊断结果与TVS检查结果、SHG检查结果、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HG与TVS相比,其对子宫内膜病变类型的鉴别明显优于TVS;与宫腔镜相比,其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与宫腔镜一致或略低于宫腔镜,特异性与宫腔镜一致或略高于宫腔镜。结论:SHG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一种无创、安全、简便且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超声监测、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所有接受宫腔镜检查前作B超检查,内镜下观察子宫内膜情况后作刮宫,标本送病理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较宫腔镜检出率偏低。B超、病理诊断子宫内膜下肌瘤与宫腔镜诊断接近。结论: B超检查能提供子宫内膜大致情况。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可靠依据。宫腔镜检查操作简单,诊断准确。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托瑞米芬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惠龙  张琳 《当代医学》2010,16(16):39-4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长期应用托瑞米芬治疗对自身内分泌,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5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应用托瑞米芬,比较治疗前后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B超)。结果服用托瑞米芬后雌激素水平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5),孕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宫内膜厚度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长期应用托瑞米芬,降低了雌激素水平,提高了孕激素水平,无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对于有无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tamoxifen,TAM)引起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方法将服用TAM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B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异常患者80例分为绝经前组(58例)和绝经后组(22例)。根据服用TAM时间(T)长短,分为T〈2年组40例和T≥2年组40例,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结果口服TAM易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且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均发生在绝经后组。乳腺癌患者使用TAM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与服药时间长短并无显著关联。结论乳腺癌患者使用TAM治疗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增加,建议用药前进行妇科评估,包括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并加强用药期间的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预测模型以评判继发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并验证其应用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太和医院所收治的根治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队列,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以确认预后转归.依据随访结果预判继发子宫内膜癌风险的影响性指标,并分析继发子宫内膜癌时间窗以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应用性.结果 最终收集253例符合本次临床试验要求的乳腺癌患者,其中23例患者于随访期内继发子宫内膜癌;Cox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继发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已绝经、绝经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已服用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时间和雌二醇(E2)含量;绝经时间≥6.309年、子宫内膜厚度≥6.107 mm为其不良预后转归的评判临界值,具有更为显著的评判效能.结论 已绝经、绝经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已服用TAM时间、E2含量是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继发子宫内膜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绝经时间≥6.309年、子宫内膜厚度≥6.107 mm为衡量本病患者预后转归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受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基因改变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重要因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雌激素代谢相关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均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探讨相关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的影响,有助于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进行预测,计对女性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目前,已有数个基因被发现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该文就子宫内膜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张琳  林红 《当代医学》2010,16(16):36-3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应用托瑞米芬与他莫昔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我院2006年~2008年乳腺癌术后患者中选择236例患者,随机分TOR与TAM两组记录术后2年内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类绝经期症状发生率、肝功能损害、眼底改变发生率、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TOR组与TAM组相比,2年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复发率、转移率、类绝经期症状发生率、眼底改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M组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TOR组。讨论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中,TOR的有效性与TAM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是增加了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核受体超家族中的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ERR)是一类无需与配体结合即可产生生物学功能的孤儿受体。近年来研究发现,EER不仅参与雌激素信号转导体系,而且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疾病有密切关系。ERR主要有3种亚型,ERRα、ERRβ和ERRγ,其中ERRα最受关注。ERRα的表达与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非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胃腺癌,结直肠癌)均密切相关。本文将介绍ERRα与肿瘤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绝经前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是近年的热点问题.绝经前HR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例如他莫昔芬(tamoxifen,T AM);卵巢功能抑制(ovar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子宫体、乳腺双原发癌患者(双癌组)29例和子宫体恶性肿瘤患者(单癌组)319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双癌组合并糖尿病(χ2=8.02,P=0.007)、肿瘤家族史(χ2=31.76,P<0.001)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χ2=31.76,P<0.001)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癌组,双癌组Ⅱ型子宫体恶性肿瘤(χ2=5.52,P=0.030)及低分化癌(χ2=8.39,P=0.020)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单癌组。单癌组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优于双癌组(Log-rank=6.75,P=0.011)。分层分析显示,在双癌组中,首发子宫体癌的双癌患者Ⅱ型子宫内膜癌的构成比明显高于首发乳腺癌组(58.33%vs 11.76%,χ2=6.882,P=0.014)。首发子宫体癌与首发乳腺癌的两癌发病间隔时间显著不同,前者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t=2.23,P=0.028)。两组双原发癌间隔时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P=0.010)。结论 合并乳腺癌的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乳腺癌后子宫体恶性肿瘤与子宫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关系,了解子宫内膜癌风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或B超常规检查异常的219例绝经期妇女宫腔镜检查及内膜活检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在患者就诊年龄、绝经年限、出血时间及子宫出血发生率等方面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绝经后子宫出血症状罹患子宫内膜癌风险4.07(P=0.017)。结论患者就诊年龄越大,绝经时间及出血时间越长,子宫内膜癌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ER、PR、P53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3月17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ER(estrogen receptor)、PR(progestin receptor)、P53(P53 protein)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及预后关系.结果 ER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类型、病理要素间表达有统计学差异,ER阳性的生存率(100%),显著高于ER阴性生存率(88.3%)(P<0.05),ER表达>75%生存率(100%)与<75%生存率(95.3%)无统计学差异(P>0.05).PR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类型、病理要素间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R阳性与阴性的生存率、>75%与<75%的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53在两型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在病理要素间表达无统计学差异,阳性与阴性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达>75%与<75%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R、PR和P53与子宫内膜癌类型、病理要素相关,是影响预后、判断良恶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