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干燥通常作为软式消化内镜再处理环节中最后一个关键步骤,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干燥与软式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但现有的干燥方法尚不能完全保证达到安全要求。本文总结软式消化内镜干燥的研究现状,分析归纳影响软式消化内镜干燥效果的因素,有利于软式消化内镜干燥的储存方法,以及干燥效果的评价方法,以期为临床现有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软式内镜及其带有管腔附件器械的干燥效果,为临床选择更好的干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待干燥处理的胆道镜及其带有管腔的附件器械600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0件器械,A组:用无絮纤维布蘸取95%乙醇擦拭器械表面,用注射器抽吸95%乙醇灌注两端有开口的管腔器械内腔,用压力气枪吹干器械表面及内腔水分:B组:用干燥无絮纤维布逐一擦拭器械表面水分,再用压力气枪吹管腔3~5 s,放入50℃低温真空干燥柜20~25 min:C组:用压力气枪吹管腔3~5 s,置于60~65℃高温干燥柜10~12 min,再置于50℃低温真空干燥柜20~25 min。通过目测+气枪吹拭+称重判定干燥效果,通过计量干燥时间评价工作效率。结果 A、B、C三组器械干燥合格率分别为86.00%、94.00%、98.00%,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干燥效果均优于A组(P<0.0175),B、C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1)。A、B、C三组达到器械表面干燥所需时间分别为15、20、12 min:对于器械管腔内干燥,两端有开口的器械A、B、C三组所需干燥时间分别为1、20、20 min,A组无法处理有盲端的器械,B、C组均需25 min。结论 对不耐高温的软式内镜及其带有管腔的附件器械采用压力气枪吹管腔3~5 s,放入60~65℃高温干燥柜12 min,再置入50℃低温真空干燥柜20~25 min的干燥方法,干燥消毒效果最佳,工作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储存时间的安全期和使用前再消毒的必要性,为消化内镜储存、使用再消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后的消化内镜经分组使用戊二醛、邻苯二甲醛及过氧乙酸3种消毒剂进行消毒并经生物学监测合格后储存于内镜库内,于储存后的14 d内分组每天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 采集的504份监测标本中均未检出致病菌,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均未出现菌落,储存14 d内的内镜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 经戊二醛、邻苯二甲醛及过氧乙酸3种消毒剂消毒合格的内镜,在合格的内镜储存环境中储存14 d内使用前不必要再消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预防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的方法及消化内镜感染的护理措施,以完善消化内镜的诊治工作.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消毒内镜诊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组,给予新型预防消毒内镜医院感染的方法及消毒内镜感染的护理措施;将2009年1-10月10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预防消毒内镜医院感染的方法及消毒内镜感染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诊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呛咳躁动率、恶心率、患者术后不适率分别为1.7%、2.0%、1.0%,对照组分别为15.0%、21.0%、11.0%,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的病原菌检出率为8.0%,对照组检出率为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败血症.结论 新型消毒内镜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管理效果良好,避免了医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软式内镜及其带有管腔附件器械的干燥效果,为临床选择更好的干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待干燥处理的胆道镜及其带有管腔的附件器械600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0件器械,A组:用无絮纤维布蘸取95%乙醇擦拭器械表面,用注射器抽吸95%乙醇灌注两端有开口的管腔器械内腔,用压力气枪吹干器械表面及内腔水分; B组:用干燥无絮纤维布逐一擦拭器械表面水分,再用压力气枪吹管腔3~5 s,放入50℃低温真空干燥柜20~25 min;C组:用压力气枪吹管腔3~5 s,置于60~65℃高温干燥柜10~12 min,再置于50℃低温真空干燥柜20~25 min。通过目测+气枪吹拭+称重判定干燥效果,通过计量干燥时间评价工作效率。结果 A、B、C三组器械干燥合格率分别为86.00%、94.00%、98.00%,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干燥效果均优于A组(P0.0175),B、C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1)。A、B、C三组达到器械表面干燥所需时间分别为15、20、12 min;对于器械管腔内干燥,两端有开口的器械A、B、C三组所需干燥时间分别为1、20、20 min,A组无法处理有盲端的器械,B、C组均需25 min。结论对不耐高温的软式内镜及其带有管腔的附件器械采用压力气枪吹管腔3~5 s,放入60~65℃高温干燥柜12 min,再置入50℃低温真空干燥柜20~25 min的干燥方法,干燥消毒效果最佳,工作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微生物学监测比较乙醇干燥、压缩空气干燥等不同干燥方法对内镜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抽样、双盲设计,入选的内镜经专人执行标准化的"预处理-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后,随机分为三组:A组99条,不进行干燥;B组96条,压缩空气吹干各管腔各30s;C组105条,75%乙醇30ml冲洗内镜各管腔,保持3min,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各管腔30s。微生物学采样以10ml中和剂注入内镜活检管腔,收集后接种于普通琼脂平皿,于35℃培养48h,计数菌落数。结果各组菌落数为偏态分布,C组菌落数的P70,P80,P90均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A组73.73%、B组77.08%,C组89.52%,C组的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胃镜经过三种干预处理后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肠镜经三种干预处理后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45.71%,54.28%,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病原菌8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检出率5.67%,革兰阳性菌68株,检出率22.67%,真菌1例,检出率0.33%;以微球菌与枯草杆菌的检出率最高。结论使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干燥可提高内镜再处理流程的消毒效力,乙醇干燥法优于压缩空气干燥法或仅以注射器抽吸水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医院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行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4 728例,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72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42例,感染率为3.00%,其中呼吸道感染59例占41.55%、消化道感染83例占58.45%;发生医源性感染的患者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腔采用普通流动水进行冲洗、未对零部件进行拆卸冲洗、未严格配置酶溶液、浸泡时间不足、酶洗液重复使用等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未感染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中除未严格配制酶溶液外均是造成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是否进行质量控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与多种因素均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给予相应干预,可以达到降低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不同清洗消毒方法的灭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于医院行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458例,其中胃镜检查患者268例,肠镜检查患者190例;消化内镜种类分别为奥林巴斯260型胃镜和奥林巴斯150型肠镜;将458条内镜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230例(胃镜138例,肠镜92例),对照组228例(胃镜130例,胃镜98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处理;观察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相关影响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生之间的关系;两组消毒效果的比较。结果 458例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中,有47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0.3%,发生感染的部位以消化道为主,21例占4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有创操作种类、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多酶洗液配置使用时间是消化内镜检查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试验组的胃镜细菌检测合格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胃镜细菌检验合格率为90.8%(P<0.05);试验组的肠镜细菌检验合格率为98.9%,高于对照组的肠镜细菌检验合格率为91.8%(P<0.05)。结论针对消化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综合加强清洗消毒方法能更有效地消灭细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循证管理预防和控制消化内镜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就诊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针对分组后的患者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对照组33例为常规管理方式,及观察组33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为循证管理)。对患者的临床指标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对比(包括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对管理内容的满意度、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患者感染的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以及消化内镜的消毒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管理方法对于改善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和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消化内镜中心的109条消化内镜,根据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两组内镜不同部位进行采样。采用目测法结合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内镜的清洗质量,采用倾注培养法检测内镜的染菌量。比较两组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试验组共55条内镜,对照组共54条内镜。试验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94.55%,对照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内镜阀门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表面、内镜管腔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96.36%,对照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8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镜管腔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内镜表面、阀门两个部位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于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如采用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内镜,则需要严格执行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内镜诊治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对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消化内镜中心160条胃肠镜检查后的内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将内镜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内镜管道刷洗阶段,试验组内镜采用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刷洗内镜,对照组内镜采用清洗消毒员手工刷洗内镜。比较两组内镜的消毒合格率、内镜管道刷洗时间及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内镜总体消毒合格率(98.75%)高于对照组(88.75%,P=0.009),其中试验组胃镜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8.33%VS 86.89%,P=0.016),肠镜消毒合格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90.00%,P=0.299)。试验组内镜管道刷洗时间长于对照组[(158.76±17.46)s VS (117.44±13.59)s,P<0.001]。试验组刷洗前后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差值低于对照组[(0.87±0.80)分VS (2.84±1.08)分,P<0.001],其中刷洗前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0.50)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注水瓶的连续使用时间。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监测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5套注水瓶,2019年7月—2019年11月将注水瓶灌注无菌水,于第1、2、3、4、5天每日诊疗结束采集水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监测注水瓶水细菌种类及细菌菌落数合格率。结果 注水瓶水在第1、2、3、4、5天的细菌菌落数合格率分别为96.0%、82.0%、76.0%、70.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分离69株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以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多,分别为29、10株。结论 医疗机构应充分重视内镜诊疗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注水瓶水已成为诊疗水的潜在污染源,为降低内镜诊疗安全隐患,注水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 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轴流风柜机械通风、排风扇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3种方式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气溶胶的效果。方法 试验分为轴流风柜机械通风(A组)、排风扇机械通风(B组)、自然通风(C组)3组。采集某院两个病区3组通风方式下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静态环境(清洗消毒工作停止12 h)通风2 h前后,动态环境(清洗消毒工作进行中)工作起始状态0 h以及持续通风1、2、4、6 h的空气,检测空气气溶胶中颗粒物、微生物、戊二醛的含量,比较3种通风方式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气溶胶的效果。结果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在静态环境下,3组通风方式通风2 h后,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A、B组通风2 h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消毒室在工作起始状态0 h时,3组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通风1、2、4、6 h时,总体及任意两组间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A组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A组在动态环境下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较低且波动范围小,其中颗粒物含量在100万级洁净室规定范围内。B、C组在持续通风1、2、4 h时戊二醛含量均超出最大安全接触限值0.175 mg/m3,其中C组在4~6 h (午休期间)的戊二醛含量仍超出最大安全限值。结论 3种通风方式中,轴流风柜机械通风方式能有效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的气溶胶,建议引入轴流风柜通风方式,以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注水瓶的连续使用时间。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监测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5套注水瓶,2019年7月—2019年11月将注水瓶灌注无菌水,于第1、2、3、4、5天每日诊疗结束采集水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监测注水瓶水细菌种类及细菌菌落数合格率。结果 注水瓶水在第1、2、3、4、5天的细菌菌落数合格率分别为96.0%、82.0%、76.0%、70.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分离69株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以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多,分别为29、10株。结论 医疗机构应充分重视内镜诊疗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注水瓶水已成为诊疗水的潜在污染源,为降低内镜诊疗安全隐患,注水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 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消毒后软式内镜在存放不同时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以探讨软式内镜的安全储存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27条软式内镜进行前瞻性研究,2017年10月—2019年2月,纳入消毒后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的内镜,并常温下储存24、48、72、168 h,监测内镜管腔及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同时监测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结果 108条次软式内镜分别储存24、48、72、168 h,内镜管腔与表面菌落合格率均为100%。其中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168 h的表面菌落数为0;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 h的管腔菌落数为0,储存168 h 107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0,1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6 CFU/件,但无致病菌。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合格后在合格环境下储存168 h是安全的,使用前可不必再消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监测消毒后软式内镜在存放不同时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以探讨软式内镜的安全储存期。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27条软式内镜进行前瞻性研究,2017年10月-2019年2月,纳入消毒后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的内镜,并常温下储存24、48、72、168 h,监测内镜管腔及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同时监测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结果 108条次软式内镜分别储存24、48、72、168 h,内镜管腔与表面菌落合格率均为100%。其中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168 h的表面菌落数为0;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 h的管腔菌落数为0,储存168 h 107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0,1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6 CFU/件,但无致病菌。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合格后在合格环境下储存168 h是安全的,使用前可不必再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