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临床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分子流行特征,为临床抗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4-12月我院住院病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分型。结果共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211株,对第3代头孢(头孢噻肟)和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54.5%和44.1%,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2.7%和34.1%;其中107株(107/211,50.6%)菌株分离自ICU病房,56株(56/107,52.3%)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MLST分型显示以ST11为主,PFGE分型结果主要为A型和F型两大聚类。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高,特别是分离自ICU病房的菌株耐药情况尤为严重,且携带KPC-2基因的ST11克隆株在ICU病房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P)的临床分布、耐药监测及感染影响因素, 为临床诊治KP感染并合理使用相应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集标本中分离出的非重复性KP菌株1 852株。患者男1 196例, 女656例, 年龄9~103岁。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所有标本按照标本类型、患者年龄、科室分别统计K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分析KP的分布情况、耐药性及感染相关因素。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9年至2021年临床分离的1 852株KP菌株占所有分离菌株的12.61%(1 852/14 691), 位列所有分离菌株第3位, 且近年呈增长趋势;菌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尿液、血液标本;针康病区综合检出的KP占比38.66%(716/1 852), 其次是呼吸科和ICU, 占比18.41%(341/1 852)、13.71%(254/1 852)。KP对常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均有较高耐药率, 耐药率均超过50%,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亚胺培南, 耐药率低于50%, 但近几年呈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肺炎克雷伯菌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ICU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共978株,对其进行药敏实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近5年自本院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大部分来源于痰液标本,占73.42%。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抗菌药物耐药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由62.96%、64.44%、66.67%、62.04%和53.27%上升至83.99%、85.10%、86.60%、80.90%和72.00%,上升明显。另外,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占比高达66.77%。结论 我院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021年CHINET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中克雷伯菌属的耐药率,且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高。我院应加强对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感染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分离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用WHONET5.5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855株,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检出率最高(29.3%),其次为呼吸内科(17.2%)、神经外科(15.5%)。临床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68.9%)、尿液(8.1%)、分泌物(6.2%)。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6.9%,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48.0%,除头孢西丁外,对第一代至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34.3%~51.1%,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为17.2%,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低于12%,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6.3%,对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6%、4.2%。2011年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前3年明显降低,以亚胺培南最为显著。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平均为35.2%,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ICU内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数较多,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性严重,有些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医院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和控制工作,尤其是ICU内的菌株;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选择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但已出现这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株,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痰液、分泌物、血液、骨髓等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2011年1-12月全院住院患者的痰液、分泌物、血液、骨髓等标本中分离出205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205株肺炎克雷伯菌标本中,其临床分布以内科为主,占45.37%;其次为重症医学科(ICU)和外科,分别占22.44%,17.07%。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及美罗培南最低,为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分别为11.84%、12.4%及17.66%),其他抗菌药物如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呈不同程度的高耐药率,特别是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应引起临床注意。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于内科,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有升高趋势。提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全国不同地区ICU病房分离细菌病原谱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全国114家医院ICU分离细菌,按照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按照CLSI 2010版判断结果。结果 2009年度收集各医院ICU分离细菌共893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6.4%,革兰阴性菌占73.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发生率分别为72.4%,95.4%。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对葡萄球菌属较为敏感的药物有磷霉素、复方磺胺、利福平和阿米卡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ICU分离的屎肠球菌(n=344)多于粪肠球菌(n=141),并且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26.1%)和呋喃妥因(17.2%)的耐药率较低;两者均出现了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中,产ESBLs酶菌株的发生率分别为73.8%,64.1%和63.6%;产ESBLs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酶菌株高。肠杆菌科细菌中,已经出现了少数对碳青酶烯类...  相似文献   

7.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VITEK-2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用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检出140株肺炎克雷伯菌,痰标本分离率最高达86.4%,主要引起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该菌耐药性极其严重,对21种常用抗菌药物(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外)的耐药率均高于40%。产ESBLs菌株占40.7%,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碳青霉烯类可作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产ESBLs菌株阳性率较高,临床应重视其流行情况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我院和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检出率、分布及变化发展趋势,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和控制策略。方法 应用细菌学监测方法对全院1401株及ICU分离的189株MDRO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我院1401株MDRO中,前3位MDRO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我院MDRO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669株(47.8%),其中产ESBLs 507株(75.8%, 507/669),非产酶株162株(24.2%, 162/66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184株(13.1%),肺炎克雷伯菌共173株(12.3%),其中产ESBLs 127株(73.4%, 127/173),非产酶株46株(26.6%, 46/173)。ICU共分离多重耐药菌189株,占全院总阳性率13.4%。ICU前3位MDRO是肺炎克雷伯菌共47株,其中产ESBLs的39株(83.0%, 39/47),非产酶株8株(17.0%, 8/47),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7株(19.6%),大肠埃希菌34株,其中产ESBLs 25株(73.5%, 25/34),非产酶株9株(26.5%, 9/34)。我院MDRO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从2014年13.0%降至2016年7.3%,ICU MDRO从13.4%降8.6%。结论 我院及ICU多重耐药菌主要来源呼吸道标本,处理对策应从阻遏耐药菌传播和产生着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手卫生,防止多重耐药茵医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内痰培养致病菌分布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指导ICU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10年1月~2013年12月1167例痰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共分离病原菌592株,阳性率50.73%。革兰阴性菌401株,占67.74%,革兰阳性菌152株,占25.68%,真菌39株,占6.58%;初次痰培养阳性分离率21.18%,3d后阳性分离率89.71%,治疗后阳性分离率42.20%,三者之间有明显差异。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耐药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ICU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且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在ICU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预防交叉感染、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对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G-)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HONET 5.4软件,对我院2010年7月-2013年6月ICU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593株G-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ICU分离率最高的G-杆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189株,占31.9%)、肺炎克雷伯菌(125株,占21.1%)、大肠埃希菌(77株,占13.0%)、铜绿假单胞菌(60株,占10.1%)。593株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较低的是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70.9%、87.3%、84.1%,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分别为36.7%、35.0%、25.0%,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分别为8.0%、21.6%、13.6%,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分别为5.2%、11.7%、10.4%。结论:我院ICU住院患者G-杆菌的耐药性较严重,耐药率较低的只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临床医师应尽量以药敏试验结果为参考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2019年上半年分离肺炎克雷伯菌(KP)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上半年检出KP菌株的病例信息,对KP菌株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检出KP菌株共672株,其中呼吸科最多,为262株;标本来源最多的是呼吸道分泌物,有396株;有510株KP菌株来源于60岁以上的患者。我院的KP菌株整体耐药情况严峻,仅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保持低于50%的耐药率。结论近期内我院KP耐药情况依然严重,泛耐药菌株常见于呼吸科、肾内科、肝胆外科以及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需要重点监控,其他科室也需要实时掌控菌株分布及耐药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防控措施,降低KP感染风险并实施有效的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2019年深圳市人民医院ICU检出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为ICU治疗重症感染患者提供依 据。方法 选择深圳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ICU检出病原菌524株,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ICU患者感染 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共263株(50.2%),占前5位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11.6%),铜绿假单胞菌(9.4%),嗜麦芽寡养单胞 菌(6.5%),大肠埃希菌(7.8%)和肺炎克雷伯菌(6.1%),且主要分布在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革兰阳性菌157株(30.0%),真菌104 株(19.8%)。我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呈高度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90%,铜绿假单胞菌近年检出率及耐药率均呈上升趋 势,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酶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达25.0%。结论 我院2019年ICU的不同标本病原菌分布不同,以革兰阴 性菌为主,治疗多重耐药菌(MDR)主要应用药物为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及耐药分析,及时关注新型抗菌药 物(加酶抑制剂、新型头孢菌素)研发和更新,为临床提供精准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临床不同送检标本及不同科室检出的大肠埃希菌(E. coli)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科室对大肠埃希菌的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不同送检标本的大肠埃希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共检出大肠埃希菌2241株,前4位标本来源分别为尿液1018株(45.4%)、分泌物479株(21.4%)、血液387株(17.3%)和痰液290株(12.9%)。泌尿外科分离率最高占14.9%,其次为ICU占13.3%,呼吸内科占13.1%。检出的大肠埃希菌中,耐药率高的标本主要是尿液、痰和分泌物,耐药率高的科室主要是泌尿外科、ICU及呼吸内科,耐药率高的药物主要以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环丙沙星为主。不同标本及不同科室抗菌药物中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左氧氟沙星、氨曲南、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不同标本及不同科室菌株检出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反映菌株的耐药性状况,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临床医生在结合不同标本、不同科室间耐药率差异的同时,对于我院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患者经验用药可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头孢西丁。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通过应用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技术分析某三级医疗机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 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CRAB)的耐药基因、毒力因子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该院2020年1月至3月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神经外科分离的11株医院感染CRAB菌株,通过二代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应用 基因组流行病学中心(Center for genomic epidemiology, CGE)ResFinder 4. 0软件分析其耐药基因型,并应用MORPHEUS在线制作 热图,应用毒力因子数据库(virulence factor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VFDB)VFanalyzer软件筛选毒力因子,应用MLST软件检测菌 株的ST型,应用Kaptive软件检测荚膜型,应用CSI Phylogeny 1. 4软件及FigTree v1. 4. 4软件构建最大似然树(maximum likelihood tree, MLT)以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11株CRAB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均呈现耐药,而对阿米卡星、左氧 氟沙星耐药的菌株株数较少。11株CRAB共检测出18种耐药基因,11株同时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blaOXA-23和blaOXA-66,β-内酰 胺酶耐药基因以blaTEM-1D和blaADC-25为主,大部分菌株携带多种外排泵相关耐药基因及抗菌药物修饰酶耐药基因。11株CRAB均携 带多种毒力因子,包括外膜孔蛋白、脂多糖、生物膜、外排泵、磷脂酶和效应蛋白等,如OmpA、Lps、Csu、Pga、Ade、Plc、 Bas、Bau、Ent、Hem、Aba、Bfm、Pbp和Kat等。11株CRAB均为ST2-K22型,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C组内同源性关系相近,存 在院内传播的可能。结论 该院CRAB的耐药性、毒力特征复杂多样,同源性分析显示该院存在1种优势克隆株,该克隆株有医 院内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2012~2015年住院患者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的临床标本按常规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仪对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3 210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 916株,占59.69%,主要来源于尿液(45.95%),感染科室主要分布于普外科(30.21%)和重症医学科(26.54%)。铜绿假单胞菌2 585株,其中多药耐药菌株311株,占12.03%,主要来源于痰液84.09%,感染科室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44.56%)和重症医学科(23.07%);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较低(≤5%),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高(≥5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10%)。结论我院住院患者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较广,对常见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医院加强对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减缓多药耐药菌株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收治的25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HAP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痰细菌培养、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25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继发HAP患者共分离病原微生物270株,病原微生物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7.04%,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的32.9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病原微生物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分别占22.96%、20.74%、16.67%、15.19%和11.1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KP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SA、SE对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均为0。AB、PA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相对敏感,SA、SE对夫西地酸、复方磺胺甲噁唑、利福平相对敏感,耐药率<40.00%。KP、PA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林的耐药,耐药率>90%,AB对氨曲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耐药,SA、SE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耐药率均为100.00%。结论 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HAP的病原微生物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常见病原微生物均具有严重的耐药现象,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7):718-722
目的 明确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收治的25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HAP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痰细菌培养、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254例老年重症脑卒中继发HAP患者共分离病原微生物270株,病原微生物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7.04%,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的32.9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病原微生物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分别占22.96%、20.74%、16.67%、15.19%和11.1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KP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SA、SE对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均为0。AB、PA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相对敏感,SA、SE对夫西地酸、复方磺胺甲噁唑、利福平相对敏感,耐药率<40.00%。KP、PA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唑林的耐药,耐药率>90%,AB对氨曲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耐药,SA、SE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耐药率均为100.00%。结论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临床分离株的分布,碳青霉烯 类非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non-susceptibl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nSPA)流行情况,及PA耐药性的变迁,为抗菌 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8年临床科室培养标本中分离CnSPA的标本信息及其药敏数据,分析CnSPA的标 本、科室来源,以及与患者年龄、性别间的关系,并计算CnSPA/PA的构成比。结果 3年间共分离PA 179株,分离株数呈逐年 递增趋势;PA菌株主要分离自痰(73.2%),其次为尿(6.7%)和创面分泌物(6.7%)。共分离CnSPA 73株,分离株数呈逐年递增趋 势;CnSPA菌株主要分离自痰(86.3%),创面分泌物(6.8%)。CnSPA最常见于外科 (占32.9%),而CnSPA/PA的构成比ICU居于首位 (87.5%)。CnSPA多分离于61~70岁年龄段人群,以男性为主。PA菌株中CnSPA构成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耐药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有耐药率下降趋势,其中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最低。结论 该 院CnSPA分离率较高,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外科、老年男性患者,ICU的CnSPA/PA的构成比居于首位,应针对不同科室及人群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强化碳青霉烯类药物临床合理使用,预防和控制CnSPA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离的358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所得数据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58株,91.62%分离自痰与咽拭子的标本,52.23%来自重症监护病房(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17株占总数的60.6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0.0%),其次为米诺环素(5.1%)、头孢哌酮/舒巴坦(9.8%)、奈替米星(21.1%)和美洛培南(41.5%)。结论 ICU病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区,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