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由实体肿瘤细胞释放到循环系统中的基因组小片段,来源于机体内所有肿瘤部位,其携带的基因组信息与肿瘤组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克服常规肿瘤组织活检所无法突破的肿瘤异质性问题.通过外周血ctDNA检测可以进行肿瘤相关基因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如基因突变、异常扩增、杂合性缺失等,还可以进行定量,追踪机体内特异性基因的状态变化.ctDNA检测是一种新兴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肿瘤组织活检具有简单、易行、高重复性等优点,更易被患者接受.目前主要的技术及平台包括PCR技术和二代测序法,两者各有所长,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求可以进行调整.ctDNA检测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动态监测、耐药评估以及个体化精准治疗中具有深远意义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周血肿瘤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的表达对早期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肾癌患者(肾癌组)、32例肾脏良性病变患者(肾良性病变组)和42例体检健康人群(正常组)的外周血TAP值进行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TAP对肾癌的诊断效能;分析肾癌组中TAP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肾癌组中外周血TAP水平明显高于肾良性病变组和正常组。通过评估TAP对肾癌的诊断效能,发现TAP诊断肾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5%CI:0.82~0.95),其诊断肾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和91%。结论:肾癌患者外周血中TAP呈高表达,可作为肾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传统的诊断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如今人们对于肿瘤进行实时监测的需求。对比传统的检测手段,ctDNA检测不仅无创,而且能够实时检测肿瘤全面的基因组信息。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逐渐凸显出其在CRC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本文就ctDNA在CRC患者中早期筛查、微小残留病变检测、指导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邱志远  陶曙  雷珍  钟锡明  范钰 《癌症进展》2016,14(4):340-342
目的:探讨肿瘤异常蛋白(TAP)对胃肠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97例胃肠肿瘤患者(研究组)和97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TAP表达情况,并根据有无复发转移与常规肿瘤标志物(cTM)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TAP阳性率为47.4%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P阳性率亦高于同组的cTM阳性率(3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复发转移患者的TAP阳性率为90.9%,cTM阳性率为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TAP检测可以提高胃肠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对胃肠肿瘤转移复发的监测和预后判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是我国第三大常见癌症,现有的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术后监测手段均存在局限性。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通过肿瘤细胞凋亡、坏死或分泌等途径释放到外周血,可反映肿瘤组织相关变异信息。随着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快速发展,血浆中微量ctDNA的精准检测为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提供机遇。同时,纵向监测结直肠癌患者的ctDNA可以较好地反映肿瘤负荷的动态变化。本文拟从ctDNA检测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个性化用药指导、疗效监测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潜在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周宏岩  于韬 《现代肿瘤医学》2019,(10):1820-1823
近年来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肝脏超声融合图像技术、腹腔镜超声等超声新技术逐渐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这些超声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检出率,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式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该文就超声新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C-12芯片)检测在结直肠癌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12芯片检测系统检测79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包括复发组40例和无复发组39例)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rritin、β-HCG、AFP、f-PSA、PSA、CA125、CA153及HGH)的水平。结果:(1)术后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相比,C-12芯片阳性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50.73,P<0.001),复发组中CA199、CEA和CA242的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分别为57.50%、70.00%和50.00%。(2)复发组与无复发组相比,CA199、CEA、CA242、Ferritin、CA125和CA153检测阳性率和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CA199、CEA和CA242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最高,可达到87.50%,与CA199、CA242联合检测相比,对术后复发患者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1)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结直肠癌的复发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CA199、CEA和CA242联合检测可能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监测组合。  相似文献   

8.
肿瘤沉积(tumor deposit,TD)可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被检测到,尤其是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其被视为一种侵袭性边界并具有重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在现行的第8版结直肠癌TNM分期中,TD作为一个定性变量的潜在预后价值得到证实,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探讨,如TD计数对患者预后影响、TD形状和大小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机地将TD状态和数量与阳性淋巴结的状态和数量整合在一起以更新TNM分期的可行性等。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总结了TD起源与定义的演变,探讨其预后价值,旨在为解决目前TNM分期存在的弊端与争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环节参与的复杂过程,在此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主要由肠道菌群微环境、炎症微环境及缺氧微环境三者共同作用、相互协调。本文就肠道菌群微环境、缺氧微环境及炎症微环境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包括结直肠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并且研究发现人端粒酶组成成分之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能够间接反应端粒酶的活性状态。现综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结直肠癌的筛查和诊断依赖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对医师经验有很高要求。手术治疗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学习曲线和并发症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有望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有力的辅助。通过大量数据训练,人工智能在内镜、影像、手术和病理等方面可以模拟人脑进行识别、决策和预测,为医师提供参考,甚至发现新的临床规律。  相似文献   

12.
血清蛋白质质谱模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Chen YD  Zheng S  Yu JK  Hu X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7):417-420
目的 建立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质谱的方法,探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血清蛋白质质谱模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测定了147例血清标本(其中大肠癌55例,健康人92例)的蛋白质质谱,用随机抽取的87例标本(大肠癌32例,健康人55例)作为训练组,进行训练与交叉验证,将筛选出来的5910,8930,4476和8817的4个质荷比峰作为输入,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用另外测试组(大肠癌23例,健康人37例)的血清标本盲法验证该模型。结果 利用从训练组得出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血清蛋白质质谱模型,对测试组的60例(包括Dukes A)未知血清进行预测,得到该方法对大肠癌的检出率为82.6%(19/23),排除率为91.9%(34/37)。结论 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质谱法在大肠癌的诊断中较以往的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排除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联合25羟基维生素D[25(OH)D]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3例作为结直肠癌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CEA、CA125、CA19-9和25(OH)D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特征与血清25(OH)D水平的关系;计算肿瘤标志物、25(OH)D单独或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探讨血清25(OH)D水平与肿瘤标志物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细胞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临界值为14.26 nmol/L,灵敏度为53.80%,特异度为66.72%,曲线下面积(AUC)为0.666(0.625~0.705)。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25(OH)D检测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最大,分别为78.51%、83.83%、86.25%。血清25(OH)D高水平组CEA、CA125和CA19-9水平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25(OH)D检测对于结直肠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肖泽文  陶冀 《现代肿瘤医学》2019,(10):1840-1844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CRC的常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不幸的是,大约50%的CRC患者仅在晚期被诊断,因此显著降低了不同治疗方案的可用性。学者们不断寻找更准确的诊断结直肠癌的方法,除了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新的血清肿瘤生物标记物外,还引入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ctDNA)等新概念。本文就血液中CTC、ctDNA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症,占总的结直肠癌的56%--10%。该病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造成,肿瘤表现出高度的微卫星不稳。临床上辨别HNPCC患者对诊断和治疗以及监测HNPCC家庭成员发病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PET/CT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PET/CT、肺癌和早期"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1-12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PET/CT的应用;2)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分析43篇。结果:PET/CT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显像诊断技术,实现了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融合,对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85%~96%、83%~100%和84%~94%,临床分期分别为78%~94%、84%~96%和81%~95%,疗效评价分别为85%~100%、82%~96%和75%~90%。治疗决策使约30%~50%分期改变,10%~25%分期下降,20%~35%分期上升。预后预测PET/CT检查阴性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是24~34个月长于11~12个月。PET/CT对肺癌早期诊断孤立性结节的敏感性、临床分期的准确性、纵隔淋巴结清除方式的合理选择、放疗计划的精确制定、早期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提供了更为准确的依据。结论:PET/CT在肺癌早期诊断、分期、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中的应用将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