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发性阴道癌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阴道癌临床预后及治疗方法。方法 16例原发性阴道癌采用放疗加顺铂,5-FU及丝裂霉素三联全身化疗,单行放疗者28例。结果 5年及10年存活率为50.9%和38.1%。Ⅱ期3年及5年存活率为74.5%和61.1%,Ⅲ期3年及5年存活率为56.8%,和45.15,Ⅳ期3年及5年存活率为0,Ⅱ期与Ⅲ期3年及5年存活率比较P〈0.05。 相似文献
2.
42例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l临床特点,探讨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及预后因素.方法 同顾性分析1984年1月-2006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及预后情况.结果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患者占本院同期收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0.98%(42/4286).42例患者中,鳞癌13例,黑色素瘤13例,腺癌8例,内胚窦瘤及肉瘤各3例,癌肉瘤及阴道上皮瘤样癌各1例;1期19例,Ⅱ期12例,Ⅲ期5例,Ⅳ期6例.治疗七采用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诊至2007年8月,有19例患者牛存,死亡18例,失访5例.随诊时间最长为10年,中位随诊时间为2年,总体两年生存率达60.6%.其中,1期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为71.3%,Ⅱ期为58.3%,Ⅲ~Ⅵ期为29.6%.根据病理类型不同,鳞癌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为46.8%,黑色素瘤为72.9%,腺癌为20.0%,3例内胚窦瘤患者随诊6~10年全部尤瘤存活.结论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预后与分期、病理类型相关.阴道黑色素瘤患者以手术+化疗+免疫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阴道内胚窦瘤患者以单纯化疗效果好.对于其他少见的病理类型,缺乏治疗经验,但基本上仍以手术+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4.
5.
8例Ⅰ类阴道闭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闭锁较少见,依其临床特征分为两类,Ⅰ类为阴道下端闭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Ⅱ类阴道闭锁为阴道全部闭锁。本文就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0月共收治Ⅰ类阴道闭锁8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阴道闭锁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分析阴道闭锁的临床特点 ,探讨其分型在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 16年收治的 16例阴道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阴道闭锁按解剖学特点分为两型 :Ⅰ型指阴道下段闭锁 ,10例 ;Ⅱ型指阴道完全闭锁 ,6例。结果 Ⅰ、Ⅱ型阴道闭锁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13 0± 1 1)岁及 (15 5± 3 4 )岁 ,盆腔包块直径分别为 (7 7± 3 0 )cm及 (5 3± 1 0 )cm ,两者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平均病程分别为 (3 5± 2 4 )个月及 2 4 0个月 (中位数 )。Ⅰ型阴道闭锁者盆腔包块位置较低 ,而Ⅱ型阴道闭锁者盆腔包块较高或位于盆腔一侧。Ⅰ型阴道闭锁者均行切开术 ,术后置阴道模型 ,随诊 1~ 16 8个月 ,中位数为 2 1 0个月 ,月经均正常 ,其中 4例出现阴道狭窄行阴道扩张术。已婚的 2例中 ,1例足月妊娠剖宫产分娩。Ⅱ型阴道闭锁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输卵管积血、双子宫者各 1例 ,合并双子宫及内异症者 1例 ;3例行子宫切除术 ,3例行保守性手术即阴道成形、宫颈成形及阴道子宫接通术 ,仅 1例术后有月经但伴痛经 ,于术后 6年因内异症手术治疗。结论 Ⅰ型阴道闭锁手术效果好 ;Ⅱ型阴道闭锁多合并内异症或子宫畸形 ,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原发性阴道癌51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放疗)原发性阴道癌的效果,并与传统腔内镭疗进行比较。方法:对1989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接受了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的原发性阴道癌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I期10例,Ⅱ期13例,Ⅲ期23例,Ⅳ期5例。51例患者均接受了以放疗为主的治疗。体外照射予直线加速器产生的6MV或8MVX线盆腔前后野垂直轮流照射,照射剂量为盆腔正中平面40-50Gy;有3例患者辅助双侧腹股沟野照射,照射剂量45-50Gy;2例辅助外阴野照射,照射剂量30-40Gy。腔内治疗应用WD-HDR18治疗机,11例在阴道盒治疗时部分应用了Buchler治疗机。治疗时,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厚度等情况分别或联合应用阴道盒、阴道塞子、宫腔管或组织间插植针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的总5年生存率为58.8%,其中I期80.0%,Ⅱ期76.9%,Ⅲ期65.2%,Ⅳ期5例中0例。各期5年生存率均高于本院报道的传统的以腔内镭疗为主治疗原发性阴道癌的疗效。结论: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单独应用或与体外照射等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阴道癌可取得不低于传统腔内镭疗的疗效,而且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顾蔚蓉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2):758-758
本文回顾性分析 2 6例阴道平滑肌瘤的临床资料 ,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后。1 临床资料1 1 资料来源 系我院 1966~ 2 0 0 0年手术治疗 ,并经病理诊断的 2 6例阴道平滑肌瘤患者。病人年龄 3 5~ 62岁 ,平均 45 9岁。均已婚 ,未育 1例 ,2次以上分娩史者 17例。1 2 自觉症状 本组 2 6例中 ,有自觉症状者 5例 ,占19 2 % ,其中阴道流血 2例 ,性交困难 1例 ,排尿困难 1例 ,阴道块物脱出 1例 ;无症状者 2 1例 ,占 80 8% ,均为妇科检查时发现。1 3 肌瘤部位及大小 位于阴道上 1/ 2 16例 ,其中 7例位于穹隆部 ,位于阴道下 1/ 2 10例。阴道前… 相似文献
9.
程志杰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5,2(10):931-932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自1847年首次报道到2002年世界各地的报道约1400例。我院于2000—2005年5年间收治8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现将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阴道肉瘤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阴道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阴道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平滑肌肉瘤2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血管肉瘤,淋巴瘤及横纹肌肉瘤各1例,结果6例患者的年龄为7-52岁。结论阴道肉瘤行局部广泛切除术后,应辅以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11.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间,我院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阴式组)及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4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阴式组为(76±21)min、(414±73)ml,对照组为(72±26)min、(404±6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式组患者术后的平均排气时间[(18±9)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8±0·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1±8)h、(7·8±0·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8个月,因月经过多手术者,症状全部改善;与对照组比较,阴式组患者术后康复快,对手术效果更满意。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2011年住院收治VAIN病例28例临床资料。其中VAINⅡ7例,VAINⅢ21例。结果: 患者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48岁)。绝经21例(75%)。26例(93%)无临床症状。25例(89%)病变位于阴道顶端。27例进行超薄液基细胞学涂片(TCT)检查异常。23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阳性。15例有子宫切除术史,其中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切除子宫10例。子宫切除术后至诊断VAIN时间:宫颈疾病平均3.1年,非宫颈疾病8.8年。不同级别VAIN在年龄、子宫切除原因、目前及既往合并宫颈疾病、TC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例全部进行手术治疗,3例术后复发。结论: HPV病毒感染、宫颈病变、宫颈病变或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史是VAIN的危险因素;细胞学-阴道镜-组织病理学适用于VAIN的诊断及随诊;宫颈病变切除子宫治疗后应密切随访,尤其是术后3年内应警惕VA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的病理解剖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型15例,Ⅱ型15例,Ⅲ型1例,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术后随访1年~6年。结果:Ⅰ型患者就诊年龄为(13.07±1.58)岁,86.7%于初潮半年内就诊,均以痛经为首诊就诊原因;Ⅱ、Ⅲ型患者平均就诊年龄(25.20±7.09)岁,54.5%在性生活后半年内发病,62.5%以阴道流血流液流脓为首诊就诊原因。所有患者均有阴道壁囊肿,Ⅰ型直径大于Ⅱ、Ⅲ型患者;93.5%的患者合并肾脏缺如,以右肾为主。超声诊断率93.5%,磁共振诊断率100%。31例患者均采用阴道斜隔切除术,术后阴道不规则流血流液、腹痛等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均无阴道粘连发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71.4%成功受孕。结论:不同分型的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各异,肾脏缺如可对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起到提示作用,超声及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明确诊断。阴道斜隔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症状,预防生殖系统疾病,保护患者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和探讨2011年至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宫颈癌患者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为内蒙古中部地区重点人群宫颈癌的预防、筛查、治疗和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和整理内蒙古中部地区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1 318例宫颈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Krukenberg瘤为首发表现的胃癌患者与原发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前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3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以Krukenberg瘤为首发表现的胃癌患者55例(Krukenberg瘤组)的临床资料,同期原发卵巢上皮癌患者55例(原发卵巢癌组)作为对照。结果 Krukenberg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1±4.6)岁(20~56)岁,显著低于原发卵巢癌组的(57.2±6.8)岁(40~72)岁(P〈0.05)。Krukenberg瘤组合并腹水比例(34.5%,9/55)明显低于原发卵巢癌组(90.9%,50/55;P〈0.05)。Krukenberg瘤组血清CA125升高30例,平均CA125水平为(98.7±14.1)kU/L;原发卵巢癌组CA125升高55例,平均CA125水平为(473.9±123.9)kU/L;两组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ukenberg瘤组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9.1%,5/55)明显低于原发卵巢癌组(100.0%,55/55;P〈0.05)。Krukenberg瘤组病理类型多为胃印戒细胞癌(49.1%,27/55),原发卵巢癌组多为浆液性囊腺癌(74.5%,41/55)。Krukenberg瘤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54.5%(30/55),1年生存率为36.4%(20/55),3年生存率为3.6%(2/55);原发卵巢癌组分别是72.7%(40/55)、60.0%(33/55)和23.6%(13/55)。结论以Krukenberg瘤为首发表现的胃癌患者病理类型以胃印戒细胞癌为主,术前诊断率低,预后差,患者多为中青年妇女,合并腹水比例较低,血清CA125的测定及PET-CT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探讨宫颈癌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其处理及随访.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近10年间宫颈癌患者505例,研究其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本研究患者发病年龄高峰为35~45岁,呈单峰,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93%;②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化放疗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研究患者发病年龄高峰为35~45岁,呈单峰.3年、5年总体生存率高于文献报道.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化放疗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阴道上皮内瘤变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2006年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6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VAIN患者(5/6)发生于子宫全切除术后,其中2例因宫颈癌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切除子宫.4例患者检测过人乳头状瘤病毒,结果均为阳性.6例患者均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均是在细胞学涂片检查发现异常后经阴道镜活检确诊为VAIN,其病变部位均位于阴道上1/3.6例VAIN患者均行阴道病灶切除术治疗,1例因切缘有病变累及行二次手术.2例患者术后随诊1年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无异常;3例术后随诊6个月时TCT结果有异常;1例术后6个月时TCT结果异常而1年时TCT结果正常.结论 CIN病史是VAIN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CIN而切除子宫的患者需定期进行阴道细胞学检查;发现阴道细胞学异常后行阴道镜活检是诊断VAIN的主要方法;对于VAINⅡ~Ⅲ患者常首选手术治疗;VAIN治疗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18.
阴式子宫切除术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1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的优点、适应证、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1995年10月至1998年11月,对50例因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宫颈原位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而部垂患者,行TVH。术前子宫大小正常者10例(20%),子宫〉12周者(大子宫)16例(32%),子宫增大但≤12周者24例(48%)。既往有手术史者6例(12%)。同时行附件功除术者11例( 相似文献
19.
K. HELLMAN M. LUNDELL† C. SILFVERSWÄRD‡ B. NILSSON§ A.-C. HELLSTRÖM & B. FRANKEND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2006,16(3):1201-1211
The goal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concerning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vagina (PCV) was to analyze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prognostic factors in one of the largest known material, which comprised 314 patients. PCV is a rare disease, and the majority of published studies are based on small materials; therefore, the established knowledge concerning prognostic factors is insufficient. Routine treatment is based on irradiation with risk for undertreatment or overtreatment, which leads to unnecessary complications in the absence of prognostic factors. The overall 5-year 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rate in this study was 45% and in stage I 75%. In the un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several factor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disease-specific survival. However, i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re were only three factors that independently could predict poor survival-high age at diagnosis, large tumors (> or =4 cm), and advanced stage. Common background factors with no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were prior hysterectomy, other gynecological malignancies, and pelvic irradiation.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has elucidated three strong prognostic factors that might be considered in the choice of therapy and also for modification of the FIGO guidelines. Increased knowledge concerning complementary biologic markers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low- and high malignant tumors is however of great importa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