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参考范围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8年1~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出生胎龄为23~36+6周早产儿1 0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生后24 h内不同胎龄早产儿血小板参数参考范围。结果 不同胎龄早产儿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压积(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晚期早产儿组(34~36+6周,n=667)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均低于极早早产儿组(23~27+6周,n=36)和早期早产儿组(28~33+6周,n=367)(P < 0.05)。不同性别早产儿之间血小板及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按照不同胎龄来计算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参考范围,23~36+6周早产儿PLT参考范围为(92~376)×109/L,PCT参考范围为0.1%~0.394%;23~33+6周早产儿MPV参考范围为9.208~12.172 fl,PDW参考范围为8.390%~16.407%;34~36+6周早产儿MPV参考范围为9.190~11.950 fl,PDW参考范围为9.046%~15.116%。结论 不同胎龄早产儿生后24 h内MPV及PDW不同,依据胎龄制定早产儿MPV及PDW参考范围更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极早产儿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极早产儿2 339例,其中存活2 010例(85.93%),无严重并发症存活1 507例(64.43%)。胎龄22~25+6周、26~26+6周、27~27+6周、28~28+6周、29~29+6周、30~30+6周、31~31+6周各组极早产儿存活率分别是32.5%、60.6%、68.0%、82.9%、90.1%、92.3%、94.8%,随着胎龄增加,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相同胎龄分组下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分别是7.5%、18.1%、34.5%、52.2%、66.7%、75.7%、81.8%,随着胎龄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而1 min Apgar评分≤3分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而5 min Apgar评分≤3分、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极早产儿存活率与胎龄密切相关。1 min Apgar评分≤3分可增加极早产儿死亡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5 min Apgar评分≤3分和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极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产儿校正24 月龄内生长轨迹,以了解早产儿的生长趋势和规律。方法基于互联网+ 随访系统建立早产儿随访数据库,纳入2018 年4 月至2021 年4 月3 188 例早产儿,收集其出生及校正1、3、6、 12、18、24 月龄时的身长、体重、头围数据。按不同的围生期因素分组,绘制生长曲线,并与21 世纪国际胎儿和新生儿生长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tal and Newborn Growth Consortium for the 21st Century,INTERGROWTH-21st)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按不同的围生期因素分组的各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曲线均在校正6 月龄内快速上升,校正6 月龄后增长速度减缓。按实际月龄比较,各出生胎龄组早产儿(<28 周、28~31+6周、32~33+6周、34~36+6周) 身长曲线在实际9 月龄后逐渐与WHO 曲线重合(P=0.082),<32 周早产儿的体重和头围则一直落后于WHO 曲线(P<0.001)。校正月龄后,不同出生胎龄组早产儿(<28 周、28~31+6周、32~33+6周、34~36+6周) 的体格生长曲线基本重合(P>0.05)。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身长、体重、头围曲线均低于INTERGROWTH-21st 标准和WHO 标准(P<0.05)。结论早产儿在校正6 月龄内体格增长速度较快,校正6 月龄后增长速度减缓。胎龄越小,体重和头围追赶的时间越长。应重点关注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的体格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6年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不同时期BPD临床特点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BPD患儿的出生后及母亲孕期的临床资料,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分组,比较各组BPD发生率变化趋势;并根据确诊时间分为2015—2017年与2018—2020年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结果 2015—2020年共收治1 237例<32周胎龄的早产儿,其中BPD患儿155例(12.5%)。不同胎龄组间BPD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6周早产儿BPD发生率最高,BPD发生率随着胎龄的增大而降低。2015—2020年各年份之间BPD患儿的胎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5和2016年以28~32周胎龄的比例较高,2017—2020年以26~29+6周胎龄的比例较高。不同出生体质量组间BPD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50g 早产儿BPD发生率最高,BPD发生率随着出生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2015—2020年各年份之间BPD患儿的出生体质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持续气道正压(CPAP)呼吸支持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其不良结局。方法采取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山东新生儿协作网中3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出生的出生胎龄 25~31+6周极早产儿的围生期资料、临床救治情况和结局。根据生后初始无创CPAP的结局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 1 040例,其中男577例(55.5%),女463例(44.5%);出生胎龄25~28+6周195例(18.8%),29~31+6周845例(81.2%);出生体重<1 000 g 81例(7.8%),出生体重≥1 000 g 959例(92.2%)。失败组138例(13.3%),成功组902例(86.7%)。出生胎龄 25~28+6周、29~31+6周的初始无创CPAP失败率分别为24.6% (48/195)、10.7% (90/8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小的出生胎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需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2次、吸入氧浓度>0.30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18、1.847、4.003、6.712、1.948,95%CI:0.590~0.873、1.130~3.018、2.435~6.579、3.160~14.259、1.189~3.192,均P<0.05);失败组的病死率和新生儿肺出血、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重度脑室内出血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成功组(OR=4.436、26.393、1.998、4.545,95%CI:2.106~9.344、9.690~71.885、1.031~3.875、1.615~12.795,均P<0.05)。结论出生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初始无创CPAP失败主要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较高;出生胎龄较小、母亲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生后发生Ⅲ~Ⅳ级RDS、需用PS≥2次以及吸入氧浓度>0.30的是初始无创CPAP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入住NICU诊断为BPD且胎龄 < 32周的14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组81例,中重度组63例,对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围生期高危因素及治疗情况、合并症及并发症、呼吸系统预后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中重度组胎龄大于轻度组(P < 0.05),但小于胎龄儿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重度子癎前期比例高于轻度组(P < 0.05),先兆早产比例低于轻度组(P < 0.05)。中重度组生后2周仍需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肺炎及胆汁淤积综合症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均P < 0.05),枸橼酸咖啡因应用率低于轻度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OR=5.974)、肺炎(OR=2.590)、出生2周仍需机械通气(OR=4.632)是BPD程度较重的危险因素(P < 0.05)。纠正胎龄40周肺功能检测中,中重度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及25%潮气量时呼吸流速(TEF25%)均低于轻度组(P < 0.05)。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中重度组因肺炎反复入院率及喘息发作率均高于轻度组(P < 0.05)。结论 小于胎龄儿、肺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BPD的严重程度相关,可加重BPD程度。中重度BPD患儿肺功能较差,易出现反复感染、喘息等并发症,应关注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小脑发育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165例胎龄25~40+6周的AGA和105例相应胎龄的SGA纳入研究。于新生儿出生24~48 h内采用超声测量小脑横径、小脑蚓部高度、小脑蚓部面积、小脑蚓部周长、小脑横径切面小脑面积、小脑横径切面小脑周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各测量值与胎龄关系的分析。结果 不论AGA还是SGA,小脑各测量值和胎龄均呈正相关(r=0.50~0.81,P < 0.05)。AGA和SGA各测量值在胎龄25~27+6周、28~30+6周、31~33+6周亚组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胎龄34~36+6周、37~40+6周亚组中,SGA的各测量值均明显低于AGA(P < 0.05)。结论 胎龄 < 34周SGA的宫内小脑发育与同胎龄的AGA类似,而≥34周SGA的宫内小脑发育落后于AGA。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适于胎龄儿(AGA)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小脑发育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165例胎龄25~40+6周的AGA和105例相应胎龄的SGA纳入研究。于新生儿出生24~48 h内采用超声测量小脑横径、小脑蚓部高度、小脑蚓部面积、小脑蚓部周长、小脑横径切面小脑面积、小脑横径切面小脑周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各测量值与胎龄关系的分析。结果 不论AGA还是SGA,小脑各测量值和胎龄均呈正相关(r=0.50~0.81,P < 0.05)。AGA和SGA各测量值在胎龄25~27+6周、28~30+6周、31~33+6周亚组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胎龄34~36+6周、37~40+6周亚组中,SGA的各测量值均明显低于AGA(P < 0.05)。结论 胎龄 < 34周SGA的宫内小脑发育与同胎龄的AGA类似,而≥34周SGA的宫内小脑发育落后于AGA。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国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探讨影响其发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因素,为早期预防BPD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回顾性收集国内10家NICU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收治的胎龄<37周且存活≥28 d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出生后28 d是否用氧(>21%)分为BPD组和非BPD组。生后28 d未用氧为非BPD组;生后持续用氧≥28 d为BPD组。计算各个胎龄BPD发病率;从数字表中随机选取360例非BPD早产儿做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对两组患儿生后10d内的总液体量、热卡摄入以及体重下降的百分比进行了组间比较。同时根据出生时胎龄在生后不同日龄进行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即如胎龄<32周,在校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进行评估;如胎龄≥32周,在生后56 d或出院时评估:①轻度:未用氧;②中度:FiO2< 30%;(③重度:FiO2≥30%或需机械通气。比较轻度BPD和中重度BPD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临床资料结果采用计量或计数资料描述,计量资料采取非参数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向前引入法找出BPD发病及其病情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0家医院胎龄<37周早产儿共12 351例,其中符合BPD诊断的156例,BPD发生率为1.26%。其中GA≤28、28~、30~、32~、34~、<37周BPD发生率分别为19.3%、13.11%、5.62%、0.95%和0.09%,BPD发生率随胎龄增加明显降低。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低于1.5 kg、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贫血、肺透明膜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机械通气、呼吸机持续时间≥7d及PaO2/FiO2< 300这8个因素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高危因素。BPD组与非BPD组患儿生后5d内液体量摄入组间比较无差异,而BPD组患儿生后10d内热卡摄入以及生后前3d内体重下降的百分比明显减少(P<0.01)。 156例BPD中,20份因资料丢失过多剔除,剩余136例病例中轻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1例,中重度65例。住院天数、用氧时间及氧浓度大于0.3持续时间、院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羊水污染、生后是否使用CPAP、呼吸机持续时间≥7 d、生后第一次血气CO2共9个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院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呼吸机持续时间≥7 d这三个因素为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高危因素。结论国内10家医院早产儿BPD发生率为1.26%,发病率随胎龄增加而明显降低。极低生体重、动脉导管未闭、贫血、肺透明膜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机械通气、PaO2/FiO2< 300等是其高危因素,BPD组生后10 d内热卡摄入明显低于非BPD组。预防院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减少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可降低BPD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和早期足月儿1岁时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方法 选择矫正年龄为1岁的1 25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生时胎龄分为4组:早期早产儿(胎龄28~33+6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6周)、早期足月儿(胎龄37~38+6周)及完全足月儿(胎龄39~41+6周)。采用Gesell发展量表评估其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比较各组儿童在1岁时神经心理发育状况。结果 4组儿童1岁时5大能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均表现为完全足月儿 > 早期足月儿 > 晚期早产儿 > 早期早产儿的趋势(P < 0.05);各能区发育迟缓率也均表现为完全足月儿最低,早期早产儿最高(P < 0.05)。与完全足月儿相比,早期足月儿适应能力发育落后的风险增加(OR=1.796,P < 0.05);晚期早产儿适应能力和精细动作发育落后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2.651、2.679(P < 0.05);早期早产儿适应能力、精细动作和个人社交能力发育落后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4.069、3.710、3.515(P < 0.05)。结论 儿童1岁时神经心理发育落后的风险随出生胎龄的增加而降低,呈现剂量反应效应。早期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应重视早期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的保健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纳入出生胎龄≤32+6周符合BPD诊断的早产儿156例为BPD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BPD早产儿156例为对照组,应用早产儿aEEG评分系统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aEEG结果 ,并按检查时间(纠正胎龄≤28+6周、29~...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severity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a gestational age of <32 weeks and a birth weight of <1 500 g.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medical data of preterm infants with a gestational age of <32 weeks and a birth weight of <1 500 g who were admitted to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amen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1, 2017 to December 31, 2021. According to oxygen dependence on day 28 after birth,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PD (n=218) and non-BPD (n=142). According to disease severity based on oxygen concentration required at the corrected age of 36 weeks or at discharge, the infants with BP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mild BPD (n=154) and moderate/severe BPD (n=64). Indices such as perinatal data and nutritional status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BPD and its severity.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and severity of BPD increased with the reduction in gestational age and birth weight (P<0.05).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 long duration of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R=1.320, P <0.05), 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OR=2.032, P<0.05), and a prolonged time to reach oral calorie goal of 110 kcal/(kg·d) (OR=1.041, P<0.05) were risk factors for BPD, while an older gestational age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BPD (OR=0.535, P<0.05). Early-onset sepsis (OR=2.524, P<0.05) and a prolonged time to reach oral calorie goal of 110 kcal/(kg·d) (OR=1.029, P<0.05) were risk factors for moderate/severe BPD, while a high mean weight growth velocity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moderate/severe BPD (OR=0.906, P<0.05).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rate and severity of BPD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a gestational age of <32 weeks and a birth weight of <1 500 g can be reduced by shortening the duration of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giving early treatment of early-onset sepsis and 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dopting active enteral nutritional strategies, and increasing mean weight growth velocity. © 2022 Xiangya Hospital of CSU.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3(IL-33)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128例,根据病情分为非BPD组50例,轻度BPD组32例,中度BPD组30例,重度BPD组16例,收集所有早产儿母亲产前因素(母亲产前使用激素、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患儿产时因素(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出生窒息)、生后治疗情况(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肠外营养时间、总住院时间);对各组早产儿分别于生后第1天、第14天、第28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33水平,比较不同组别生后不同时间血清IL-33水平差异;对中重度BPD患儿确诊后采用传统激素治疗(DART方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间血清IL-33水平变化。结果 BPD早产儿在母亲感染绒毛膜羊膜炎、胎龄、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肠外营养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方面,与非BPD早产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上述指标在不同病情严重程度BPD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产儿生后第1天、第14天、第28天,BPD组患儿血清IL-33水平高于非BPD组,且BPD病情程度越重,IL-33水平越高;随着生后时间的推移,BPD患儿血清IL-33水平有升高趋势(P < 0.05)。中重度BPD早产儿采用DART方案治疗后血清IL-33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 < 0.05)。结论 血清IL-33与BPD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DART方案抗炎治疗可降低BPD患儿血清IL-33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远期随访结局。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及生后7 d内入院的BPD早产儿为BPD组,同期入住我院的非BPD早产儿中选取与BPD组等同样本量的病例为对照组。采集与BPD发生的母亲和新生儿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同时统计BPD早产儿生后1岁内和~2岁的支气管炎、肺炎、喘息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 BPD组和对照组均纳入了156例早产儿。单因素分析显示,BPD组母亲年龄(P=0.046)、先兆子(P=0.025)和阴道产(P<0.001)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BPD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P均<0.001 )。BPD组1 和5 min Apgar 评分,败血症 ≥72 h、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7 d的比例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 0.46,95%CI:0.37~0.58)、机械通气≥7 d(OR=9.47,95%CI:3.70~24.27)、PDA(OR=2.21,95%CI:1.18~4.12)、先兆子(OR=4.91,95%CI:1.26~19.15 )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BPD组1岁以内支气管炎、喘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PD组生后~2岁较生后1岁以内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支气管炎、喘息的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出生胎龄、机械通气≥7 d、PDA、先兆子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BPD早产儿在生后1年以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191例BP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1例BPD患儿中,37例(19.4%)在纠正胎龄36周后并发PH,均发生于中度和重度BPD患儿,中度、重度BPD患儿的PH发生率分别为5.7%(5/87)和47.8%(32/67)。并发PH组患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明显小于无PH组患儿(P < 0.01);并发PH组患儿小于胎龄儿(SGA)比例、重度BPD比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率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PDA、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PH组(P < 0.01);并发PH组患儿的吸氧、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时间均明显大于无PH组(P < 0.01);并发PH组患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无PH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 < 0.01)。37例PH患儿中(6例为轻度PH,14例中度,17例重度),轻、中度PH患儿均存活,重度PH患儿中15例(88%)死亡。结论 中重度BPD患儿的PH发生率较高,建议定期筛查BPD患儿的肺动脉压力。低出生胎龄和体重、SGA和重度BPD患儿更易并发PH。BPD并发PH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预后相对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住院28 d 以上的明确诊断为BPD 的早产儿110 例,根据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BPD(52 例)、中度BPD(44 例)、重度BPD(14 例),探讨不同分度BPD 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吸氧、母亲妊娠并发症、宫内感染性肺炎及机械通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不同分度BPD 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吸氧浓度>40% 的持续时间、是否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参数、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时间、是否采用INSURE 模式及是否合并解脲脲原体感染、宫内感染性肺炎及动脉导管未闭有关。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参数中的吸气峰压(OR=1.260,95%CI:1.096~1.448)、机械通气时间(OR=1.010,95%CI:1.005~1.016)为BPD 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INSURE 模式为保护因素(OR=0.208,95%CI:0.060~0.923)。结论 早产儿BPD 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避免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生、缩短应用机械通气时间、防止和减少肺部感染以及尽量采用INSURE 技术是预防BPD 进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