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标志物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联合尿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在重症脑卒中相关急性肾损伤中的预测价值,同时评估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神经重症病房(NCU)脑卒中患者99例,按照KDIGO标准对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进行诊断。收集患者入院时尿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尿TIMP-2与IGFBP7浓度,动态监测纳入病例血清肌酐值。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尿[TIMP-2]×[IGFBP7]对AKI的早期检测的价值。结果:AKI组患者尿IGFBP7、TIMP-2浓度及[TIMP-2]×[IGFBP7]均显著高于非AKI组(均P<0.05);脑卒中后24 h尿[TIMP-2]×[IGFBP7]预测AKI的AUC为0.898(95%CI:0.83~0.97,P<0.001,截断值为0.283,敏感度83.0%,特异度96.1%)。两组之间临床资料比较,可见AKI组使用了更多的甘露醇、机械通气等,有更多的出血性卒中,并且有更多的卒中史,更高的APACHEⅡ评分(P...  相似文献   

2.
急性肾损伤(AKI)在临床上发病率高且病情危重,临床上基于血清肌酐和尿量对早期诊断AKI具有迟滞性,存在不足。临床需要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生物标志物,帮助早期诊断AKI,以便采取措施来减轻肾损伤、保护肾功能。一些与AKI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正逐步用于AKI早期识别、临床监测和预后评估。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发现的AKI相关生物标志物,如白介素24、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几丁质酶3样蛋白1、微RNA、PARK7和CDH16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早期预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选取入住本院ICU的患者97例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症AKI组,分析两组患者间尿IGFBP7水平的差异及各组不同时间点尿IGFBP7的差异,评估其在早期预测脓毒症AKI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脓毒症AKI组入住ICU当天尿IGFBP7水平高于脓毒症组(P<0.05)。随AKI各期进展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和尿IGFBP7水平逐渐升高(P<0.05)。尿IGFBP7曲线下的面积为0.81(95%CI:0.73-0.89),优于SCr和CysC。尿IGFBP7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脓毒症AKI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赵安佩 《西部医学》2017,29(2):276-279+283
【摘要】 急性肾损伤(AKI)是感染、药物使用及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何及早发现并予以预防,减少进入透析率及死亡率是治疗重点之一。早期 AKI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诊断和治疗AKI提供了可能。目前已有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GAL)、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 C(Cys C)、白介素 18( IL 18)等标志物广泛用于临床诊断。近年来仍有新的AKI标志物得以发现,逐步用于临床监测及预后评估。本文就其中几种标志物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儿童脓毒症(Sepsis )是危重患儿的常见病因或并发症,也是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 AKI)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常见危险因素。AKI也是危重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影响到30%~40%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 U )没有合并肾脏疾病的患儿,病死率高达40%~50%[1,2]。有研究报道,脓毒症合并AKI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合并 A K I (70.2%:51.8%)[3],A K I被认为是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敏感的标志物及干预措施,AKI的患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寻找其早期诊断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及进行有效干预在临床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脓毒症合并AKI定义、生物学标志物及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传统的AKI诊断标志物“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尿量”等会不同程度受到“年龄、性别、蛋白质摄入量、利尿剂”等的影响而在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局限性,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着眼于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以期改善预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肾损伤因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血清胱抑素C等在早期诊断AKI方面有一定的价值,根据作用机制不同,有的还可以反映肾损伤部位,判断病因,甚至预测预后,本文将就近年来发现的AKI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多种病因导致并涉及多个临床学科的临床症候群。脓毒症致多脏器衰竭是引起AKI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AKI也导致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显著增加,究其原因是临床对AKI干预措施的滞后。通过相关生物标志物早期诊断脓毒症性AKI(SIAKI),并及时完成预后评估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随着对SIAKI发生机制的不断深入,多种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发现,其在AKI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对治疗、预后的指导价值逐渐阐明。本文对SIAKI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对SIAKI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潜在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s,ICU)患者的常见疾病,死亡率高。目前,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发布的最新AKI临床实践指南仍以血肌酐值及尿量作为AKI的诊断标准,对AKI的早期发现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一些AKI生物标志物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白介素-18、肾损伤分子-1、L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和组织抑制金属蛋白酶-2、MicroRNA(miRNA)等,但因ICU中AKI患者存在更复杂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这些生物标志物在ICU中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本文就AKI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在ICU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不仅给患者的带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AKI的诊断标志物不断涌现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AKI成为可能。文中主要阐述AKI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7)在AKI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并从AKI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探讨生物标记物在AKI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便于及早制定有针对性的AKI治疗及护理策略,改善AKI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生物标志物预测脓毒症引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可行性。方法:683例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三组,临床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n=213)、感染但无脓毒症的患者(n=120)以及入组时未感染的患者(n=350)。AKI状态在入组后的前3 d内确定,病死率评估自入组后长达9个月。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比较了每个感染组有或没有AKI的患者之间的30 d病死率。比较3个感染组之间或组对之间的一般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Cox回归法,对所有患者在9个月内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综合所有组,脓毒症和2~3期AKI患者的30 d病死率为27.7%,在感染且没有脓毒症临床诊断的患者中,2~3期AKI患者的30 d病死率为34.2%,而没有2~3期AKI的患者为11.7%。然而,这种差异在无脓毒症感染组中最大,感染或不伴有脓毒症的患者2~3期AKI(26.8%∶27.5%)和30 d病死率(19.2%∶18.3%)的发生率相似。与生物标志物阴性的AKI相比,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1(ng/ml)2  相似文献   

11.
宋磊  刘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05-1607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肾内科住院416例AKI患者资料,将相关因素分别作关于病死率和肾功恢复的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感染、血压控制不佳及肾毒性药物是AKI重要病因;呼衰、少尿、消化道出血、尿素氮是AKI病死率的危险因素,肾脏替代治疗可以降低AKI病死率;尿素氮、肾脏替代治疗、少尿及呼衰是影响肾功恢复的危险因素;肾功能恶化程度是肾功能是否完全恢复的影响因素之一。结论:重视AKI发生的病因、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于早期诊断及防治AKI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以肾功能短期内急剧下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和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对于AKI及预防AKI发展为CKD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因此进一步探讨AKI向CKD进展的机制,从而发现早期干预靶点变得尤为重要。在面临各种生物压力时,例如缺血、缺氧或药物毒性等,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RTECs)是最容易受到损伤的细胞,同时,RTECs也是驱动急性到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关键细胞。本文概述在AKI及AKI向CKD转化的过程中RTECs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肾损伤因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的检测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儿诊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9年1-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的脓毒症患儿82例,按照排除标准去除13例。按入院后是否发生AKI分为脓毒症AKI组28例和脓毒症非AKI组41例。脓毒症AKI组患儿根据治疗过程中是否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分为脓毒症AKI-CRRT组和脓毒症AKI-非CRRT组。检测脓毒症AKI和非AKI患儿住院后0 h、24 h和72 h的血NGAL、KIM-1、肌酐、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水平,同时监测24 h和72 h的尿量。用非参数检验统计方法分析数据,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GAL、KIM-1、肌酐、尿量、CysC、RBP对脓毒症并发AKI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症AKI组患儿的NGAL、KIM-1、肌酐、CysC水平在0 h、24 h、72 h时均显著高于脓毒症非AKI组(P<0.05)。脓毒症AKI-CRRT组和非CRRT组各时点NGAL、肌酐的水平均高于脓毒症非AKI组(P<0.05)。KIM-1、CysC、RBP、尿量在24 h和72 h时,脓毒症AKI患儿较非AKI患儿有明显差异(P<0.05)。ROC曲线比较显示:脓毒症AKI-CRRT组和非CRRT组0 h时NGAL的AUC面积均最大(分别为0.907和0.951)、灵敏度最高(分别为92%和100%)。脓毒症AKI-CRTT组患儿的肌酐水平在72 h时呈现下降,并且较24 h时肌酐的AUC面积减小、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降低(P<0.05);NGAL和KIM-1水平在24 h显著升高后,至72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NGAL在3个时点、KIM-1在后2个时点均维持良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NGAL灵敏度较高,可在早期提示AKI的发生。在血液净化的治疗过程中NGAL、KIM-1受干扰因素较少,可为AKI患儿肾功能真实水平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RIFLE与AKIN的急性肾损伤(AKI)诊断标准在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病史资料,分别采用RIFLE和AKIN标准对心脏手术后AKI(发生于术后7 d内)进行诊断和分期,比较两种标准的诊断敏感性及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精确性.结果 共有1 056例患者纳入研究.RIFLE与AKIN标准诊断的心脏手术后AK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55% vs 31.06%,P>0.05).RIFLE与AKIN标准诊断的AK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以及对应各期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根据RIFLE和AKIN分期标准评估对应各期AK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均较为接近.RIFLE和AKIN的AKI分期标准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和0.865(均P<0.001).结论 与RIFLE标准比较,AKIN标准在对心脏手术后AKI诊断的敏感性及患者院内死亡预测的精确性方面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RIFLE与AKIN的急性肾损伤(AKI)诊断标准在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接受心脏手术患者的病史资料,分别采用RIFLE和AKIN标准对心脏手术后AKI(发生于术后7 d内)进行诊断和分期,比较两种标准的诊断敏感性及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精确性。结果 共有1 056例患者纳入研究。RIFLE与AKIN标准诊断的心脏手术后AK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55% vs 31.06%,P>0.05)。RIFLE与AKIN标准诊断的AK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以及对应各期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根据RIFLE和AKIN分期标准评估对应各期AK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均较为接近。RIFLE和AKIN的AKI分期标准预测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和0.865(均P<0.001)。结论 与RIFLE标准比较,AKIN标准在对心脏手术后AKI诊断的敏感性及患者院内死亡预测的精确性方面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生物标志物对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及判断预后临床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住ICU后24 h内留取血液标本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及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28 d生存率等。结果共纳入218例患者,其中152例(69.7%)最终发生AKI,发生AKI患者NGAL水平为(234.1±32.5)ng/m L,未发生AKI患者为(63.2±12.4)n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KI患者KIM-1为(5.26±1.20)ng/m L,未发生AKI患者为(1.47±0.53)ng/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预测AKI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1.6%和81.8%,预测CRRT时机敏感性及特异性为74.4%和66.7%。KIM-1预测AKI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5.7%和75.8%,预测CRRT时机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6.7%和75.0%,预测死亡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0.1%和68.5%。结论对ICU患者检测血液中的NGAL及KIM-1水平对于早期发现AKI、预测CRRT使用时机及评估患者预后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内氯离子通道1(CLIC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完全性葡萄胎(CH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本院收治的77例葡萄胎(HM)患者的石蜡组织中P57KIP2的表达,筛选出CHM患者。采用IHC法检测CHM患者的石蜡组织中CLIC1和IGFBP7的表达。结果 ①77例HM中CHM 66例(85.71%),其中14例(21.21%)进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②CHM恶变组中CLIC1的表达高于良性转归组(P=0.014),恶变组中IGFBP7的表达明显低于良性转归组(P=0.002)。③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CLIC1与IGFBP7的表达无相关性(P=0.76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FBP7低表达是CHM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5,OR=8.493〔95% 置信区间(CI):1.878~8.401〕;血清hCG>5×105 mIU/mL是CHM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OR=11.251(95% CI:1.731~73.151)。④CLIC1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7,最佳截断点为10.5分,灵敏度为42.90%,特异度为94.20%。IGFBP7的AUC=0.764,最佳截断点为7.0分,灵敏度为64.30%,特异度为78.80%。将两个指标串联结合,预测CHM恶变的灵敏度21.42%,特异度100%;将两个指标并联结合,灵敏度85.71%,特异度71.15%。结论 CLIC1的表达上调、IGFBP7的表达下调在CHM的恶变中起重要作用,但两者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并联结合两指标的IHC结果预测CHM的恶变的准确性较单一指标有所提高。结合临床高危因素,有望成为早期预测葡萄胎恶变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mRNA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调控。方法 分别培养胃癌细胞株高分化MKN-28、中分化SGC-7901和AGS、低分化MKN-45以及胃黏膜正常上皮细胞(GES-1)。提取细胞RNA,采用RT-PCR法检测IGFBP7 mRNA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提取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后采用甲基特异性PCR(MSP)分析其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不同浓度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dc)处理细胞株后,经Real-time PCR定量药物处理前后各细胞株IGFBP7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各肿瘤细胞株中IGFBP7 mRNA表达较GES-1降低或消失。MSP检测IGFBP7 mRNA表达降低和消失的细胞株均有CpG岛不同程度的甲基化。不同浓度5-aza-dc处理细胞后,IGFBP7 mRNA的表达量呈剂量依赖性增高。结论 IGFBP7 mRNA在胃癌细胞株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其表达下调与其CpG岛甲基化有关。5-aza-dc可使IGFBP7 mRNA表达降低的胃癌细胞株重新表达IGFBP7 mRNA,提示IGFBP7基因CpG岛甲基化可能是IGFBP7在胃癌细胞系中表达缺失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刘颖  陈红 《医学综述》2012,18(2):253-255
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临床上通常能根据尿量、血肌酐和其他的一些指标而迅速作出早期诊断。目前,AKI患者的预后情况如何,那些AKI的幸存者,是否会有向慢性肾脏病发展的趋势,他们的肾脏功能是否得到完全恢复等问题也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现对AKI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综述,包括AKI预后生物标志物以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膜联蛋白A7(ANXA7)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及筛选、鉴定ANXA7的相互作用分子,探讨ANXA7在肝癌发生中的机制.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48对肝癌与癌旁组织以及多种肝和肝癌细胞株中ANXA7表达量的差异,并通过肝癌细胞ANXA7过表达及特异性干扰抑制分析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法筛选与ANXA7发生结合的蛋白,并以点突变法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了ANXA7对肝癌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中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ANXA7在肝癌组织与肝癌细胞中均呈下调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能与ANXA7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且IGFBP2上的RGD序列是两者结合的关键位点.肝癌细胞中ANXA7表达上调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5),并能使IGFBP2介导的ERK1/2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下调ANXA7的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P<0.01),磷酸化ERK1/2的水平升高.结论 ANXA7可能作为一种抑癌基因,通过介导IGFBP2对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参与对肝癌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