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名医王旭高素以肝病治疗闻名,通过分析《环溪草堂医案》中《肝气、肝火、肝风》一门的61例病案,初步研究其临证治疗肝病的学术思想。王旭高认为阴虚阳亢、肝脾不调与痰瘀阻滞是肝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治疗重视养肾阴以抑肝阳,培脾土以抑肝木,结合活血化瘀、消痰除湿,主次分明,收效斐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总结金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辨证与治疗思路。方法:通过Medcase V3.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症状、证型、病机、治法等多方面对金实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典型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在纳入的1 915例慢性肝病医案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多,占43.1%;临证中所见慢性肝病病机以湿热瘀毒互结、肝脾失调为主,分别占19.7%,10.6%;证型分类以热毒内结证、肝胆湿热证最为常见,分别占22.6%,19%;治法以调肝运脾、清热化湿最为常见,分别占12.2%,8.2%。结论:金实教授临床辨证慢性肝病以热毒内结、肝胆湿热证为主,重视湿热瘀毒互结的病理因素,治法以调肝运脾为主,辅以清热、化湿、解毒、化瘀等,可归纳为"清、疏、运、化、补"。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两方面论述不寐病从肝论治,病机上包括肝郁、肝火、肝血虚、肝经有痰及肝病及他脏;治疗上从清肝、柔肝、疏肝、养肝、镇肝、平肝等调肝之法选方用药。临证时只要明确病位,辨清虚实,加减应用有效的药材,对不寐患者治疗一定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泰林,字旭高,为清·同治年间名医,名闻苏浙等地。著有《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医方歌括》、《西溪书屋夜话》、《医学刍言》、《环溪草堂医案》等书。《西溪书屋夜话录》篇中《肝症证治》载治肝三十法,对肝病证治的阐述颇为详尽。王氏认为:“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然肝病虽多,王氏以肝气、肝风、肝火三大类型为纲,辨证施治。在肝气证治中,创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柔肝、缓肝、培土泄木、泄肝和胃、泄肝之八法;在肝风证治中,创…  相似文献   

5.
刘茜  李磊  陈桂敏 《国医论坛》2019,34(5):13-14
许叔微是南宋著名医家,《伤寒九十论》载有许氏临证治疗的九十例病案,其中六十一例为经方医案,许氏能宗《内经》之理,通仲景之方,将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相结合,辨清表里虚实,治疗上重视脾肾,开温补先河,方药运用精当,尤擅灵活变通。《伤寒九十论》在医案学的发展及仲景学术的继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许氏的治疗经验对当今的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总结姚乃礼教授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机特点为正虚邪盛,脾虚不运是贯穿于本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肝胆失于疏利是重要因素。临床应根据不同病程阶段进行辨证分析,早期证型多为肝脾不和、湿热蕴结、血虚风燥,迁延期证型多为肝郁脾虚、血瘀成积、脾虚湿滞,后期证型多为肝肾阴虚、阳虚水泛。临证时善用黄芪健脾土,滋肾水以调肝,同时整体调治顾兼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从“上热下寒”角度探讨麻黄升麻汤在狐惑病治疗中的应用,认为狐惑病早期以湿热内蕴为主,中后期渐损及肝肾之阴,病多虚实夹杂,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临证以虚火上炎、阴虚阳亢、上热下寒等阴阳失调证候为多见,治疗应重视补虚泻实、调和阴阳,可运用《伤寒论》之麻黄升麻汤加减治疗并附验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清·王旭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将肝病分为肝气、肝风和肝火三大类、立28法进行证治,博而约,为肝病证治系统地总结了治疗规律。鉴于眼和肝的密切联系,治肝法在治疗眼病中亦有重要价值。1 肝病证治及用药大全 肝主疏泄、立藏血、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郁而化火,肝火上冲,内风多由火出。所以说:肝气、肝风、肝火三者同出异名。治肝诸法,都针对肝气、肝风、肝火的传变过程,辨证而立论。肝为刚藏、肝气、肝阳常为有余,而肝阴肝血常为不足,根据这一特点,将治法按补虚、泻实分类,归纳如下(见附表)。  相似文献   

9.
选取《太史医案初编》中发热、腹胀、寒疝病案各1则为例进行分析。三案虽病症表现不同,但病机都以命门火衰为核心,临证治疗则以温阳补火为主,再通过辨别病证真假、虚实、兼挟证候辨证用药,治疗上擅用附子温阳补火以治本,兼用行气化湿、暖肝止痛等方法,反映了黄宫绣重视阳气,善用温补的临床特色。  相似文献   

10.
肝胃不和是脾胃病最常见的证候之一。临证时应详细分析病情,明辨病期,细察病理因素,灵活选用疏肝气法、降肝气法、降胃气法、降肝火法、泻肝火法、清胃火法、泻胃火法、活肝血法、补肝血法、补肝阴法等,方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认为,肝在五行中属木,喜升发条达,藏血,主疏泄,在志为怒.肝的病变有虚实之分.虚证多为肝血不足、肝阴亏损;实证多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风内动、寒凝肝脉.肝的兼证、变证多由以上原因引起,或以上述几种证型为主.肝病治法多为疏肝、清肝、泻肝、平肝、镇肝、养肝、柔肝、温肝等.笔者治疗肝病,根据五行生克理论,从肺论治,且以补肺为主治之,常收佳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余瀛鳌先生是著名的文献学家,临证专擅内科临床。在6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治疗糖尿病、肾病、肝病、癫痫等疾病的通治方,并运用于临证实践中取得卓越疗效。他临床重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如糖尿病及肾病多从脾肾论治、肝病多从肝脾论治、癫痫多从脑、肝、脾论治,进而形成从肝脾肾辨证为主治疗内科疾病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3.
总结路志正教授从阴火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证经验.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脾胃论》中所述阴火与燥痹之病机、病症相类似,病机均源于脾肾不足、瘀血内停,在发病中又有"火盛化燥伤阴蕴毒"之特点,虚、燥、瘀、毒四者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终成虚实夹杂之证.在《脾胃论》基础上,承其治疗阴火之法,根据燥痹之特性,临证采用"持...  相似文献   

14.
1 五脏发病的定义 五脏发病是指历代医案中辨证部位在肝、心、脾、肺、肾的疾病.例如辨证为肝气郁结、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血虚、肝阴虚等都属于肝病.  相似文献   

15.
清代医家叶天士一生勤于临证,在其临证医案中对外感病邪致病颇详,其中关于燥邪所致病症的案例亦不少见。为了从一般燥证的医案中寻找推衍在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下所致西北燥证的病机,本文对《临证指南医案》原文及其研究文章,根据燥邪及相关病因导致燥证的状况,从正化燥邪致病,兼化从化燥邪致病,热劫阴液、血液枯燥、阴亏津伤生燥致病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胡方林 《国医论坛》2002,17(3):47-48
清代名医王旭高为治疗肝病之大家 ,常以肝气、肝风、肝火立论 ,惜其《西溪书屋夜话录》详于肝病治法 ,略于病因病机之发挥。然所著《王旭高临证医案》及《环溪草堂医案》对情志致肝病颇多论述 ,故探讨之补其不足 ,以利临床使用。王氏认为 ,肝主疏泄 ,能调畅气机 ,气机调畅则气血畅达 ,人的精神情志就舒畅开朗 ,故肝与精神情志关系尤为密切。病理情况下 ,情志致病 ,也主要影响到肝主疏泄及肝主藏血的功能。王氏认为情志发为肝病 ,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 怒则气逆 ,动风动火而发肝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在脏为肝 ,在志为怒。”一般来…  相似文献   

17.
杨景戎  罗娟娟  刘桂荣 《中医杂志》2023,(21):2176-2178+2183
总结张志远教授辨证分型治疗带下病的临证经验。认为带下病的病机多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湿热或寒湿内蕴。临证将带下病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寒湿下注证、肾阳不足证四种证型,分别运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配伍风药加减以调和肝脾,《产科发蒙》八仙饮加减以清热利湿,自拟十味温带汤加减以温阳散寒,《验方新编》巴戟菟丝汤加减以温补肾阳。  相似文献   

18.
邹卫兵重视从肝论治头痛,临证常分为寒滞肝经型、肝阳上亢型、肝血虚型、肝火炽热型、肝肾阴虚型等5型。治法上以暖肝温胃,平肝潜阳,养血平肝,清肝泻火,肝肾同补等方法,并结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灵活加减用药,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9.
刘文静 《北京中医药》2017,36(3):256-258
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丰富且疗效显著,其对肝的调理更有独到的见解,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调肝着重于对肝气、肝火、肝风、肝阴的调理,认为此为肝病4个不同阶段的关键治则,临证当析之,用药当审之,但也要相互参考,不能拘泥一处。  相似文献   

20.
清代医家叶桂是吴门温病医派的代表,不仅对温病学说贡献突出,在内科疾病的诊治方面也独具特色。叶桂治疗痞满临证经验颇丰,《临证指南医案》等多部医案均有记载。从病因、病机、治疗上总结其诊治经验,病因分外感内伤,病机以气机阻滞为本,与肺、肝、脾的气机失调相关。治疗融入温病理论,祛除温邪,调和营卫;借鉴仲景思想,善用经方,随证化裁;运用六经辨证,补泻兼施,温清得宜。其独到的辨证思想和用药方法为后世开启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