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医院洁净手术间不同时段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层流洁净手术室不同时段空气质量。方法对北京部分医院百级、万级洁净手术间进行静态(自然沉降法)和动态空气采样(从手术开始到结束不同阶段的细菌菌落数)及过滤器检漏测试。结果 2008、2009年静态空气采样超标率≤9.40%;2008年41.67%的洁净手术室动态实测空气细菌总数高于《医院洁净手术室污染控制规范》标准值;50.00%的过滤器存在泄漏;经检修后,2009年过滤器检漏合格率为100.00%,动态空气细菌超标率仅为5.00%;对手术不同阶段空气细菌动态监测,从手术开始细菌浓度逐渐增加,至缝合后细菌浓度缓慢降低。结论动态空气细菌监测指标较静态空气细菌指标更为敏感有效,更能反映洁净手术部实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南阳市医疗机构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洁净手术室、提高手术室空气质量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通过现场仪器监测并按照GB 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连续对南阳市10家医院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进行3次评价,评估内容包括百级35间、千级23间、万级44间、30万级22间手术室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最低照度、空气菌落总数和尘埃粒子计数监测结果。结果 3次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合格率:空气温度分别为100.0%、100.0%、100.0%,相对湿度分别为96.77%、100.0%、100.0%,最低照度分别为100.0%、95.97%、100.0%,空气菌落总数分别为88.71%、94.35%、100.00%,尘埃粒子计数分别为61.29%、78.23%、83.06%,提示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最低照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3次均在95%以上,空气菌落总数和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并且空气菌落总数合格率显著高于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P<0.05)。百级、千级、万级、30万级手术室空气菌落总数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级、千级、万级手术室手术区和周边区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μm微粒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高于≥0.5 μm微粒尘埃粒子计数合格率(P<0.01)。结论 南阳市医院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空气指标监测有利于了解医院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为手术室洁净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信息,促进手术室空气质量达标,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院洁净手术室空气微生物负荷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的改善手术室空气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沉降法和浮游法,分别对上海市4家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空气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本研究对2016-2019年上海市4家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市医疗机构百级、千级、万级洁净手术室空气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82.89%、91.35%以及95.83%。浮游法采样得到的细菌菌落总数大于沉降法,两种方法测得数据相关性弱,两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合格的相关因素有采样的季度、医院和手术室洁净级别,而采样的年份、方法和区域对结果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海市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空气监测合格率受到采样的季度、医院和手术室洁净级别的影响,受采样方法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保新建洁净手术部顺利启用和手术患者安全.方法 对2012年3月启用的新建洁净手术部进行了启用前、启用时静态监测和启用后动态监测.结果 新建洁净手术部启用前后空气沉降菌浓度均合格;手术间物体表面启用前采样未检出细菌,启用时采样有两问无影灯表面细菌数超标;2012年3月18日-5月10日新手术部启用后开展手术568例,未出现切口感染.结论 新建手术室启用前后的环境监测不同于日常监测,必须制定采样计划,改进传统方法,分阶段采样,严格无菌操作,才能保证监测的准确性,保证新手术室能按时启用,患者能安全手术,还为以后的日常监测提供参照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接台手术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手术室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3年9月-2014年3月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0个妇科接台手术万级手术间空气的相关指标进行监测,采用沉降法采集手术结束时、结束10、20、30min 4个时间点的菌落数,并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影响妇科接台手术空气质量的因素。结果手术结束时、结束10、20min及30min 4个时间点相应沉降菌平均浓度均符合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合格率分别为97.5%、100.0%、100.0%、100.0%;撤腹腔镜、缝皮、拔管、移床、出室、保洁等一系列操作及室内人员数量、开门次数均对接台手术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结论妇科接台手术空气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手术结束后的不同时间段空气质量不同,Ⅲ级洁净手术间手术结束30min内空气质量即可达到合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南省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综合性能和管理现状,发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保障洁净手术室有效运行。方法依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采用现场监测方法对15家医院(其中省级8家、地县级7家)共170间洁净手术室的洁净度及相关技术指标进行现场静态监测。结果洁净度指标中的沉降菌合格率分别为Ⅰ级90.5%、Ⅱ级88.0%、Ⅲ级90.9%、Ⅳ级93.1%,尘埃粒子数合格率分别为Ⅰ级100%、Ⅱ级100%、Ⅲ级93.9%、Ⅳ级100%。两项主要参数尘埃粒子与沉降菌菌落数总合格率分别为97.6%和91.8%,尘埃粒子数与沉降菌菌落数结果呈正相关(r=0.9849)。省级沉降菌菌落数量和尘埃粒子合格率分别为92.2%和100%,地县级两项主要参数均为90.2%,省级的沉降菌菌落数和尘埃粒子合格率均高于地县级医院(P0.05)。截面平均风速、新风量、换气次数、静压差、相对湿度合格率均为100%,温度为91.2%,噪声97.1%、照度99.4%。结论医院洁净手术室主要参数尘埃粒子和沉降菌菌落数未全部合格,还有部分相关技术指标也未合格,说明洁净手术室在建设和使用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应进一步加强洁净手术室的合理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1 总则 1.0.1 1995年实施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给出了细菌菌落总数允许值.如表1所列。 由于该标准只给出菌落数而无尘粒数的标准,而且菌落数为消毒后的静态指标,也偏大,所以该标准应是洁净手术部关于细菌数的最低标准,该标准有关卫生消毒的一般原则也应在洁净手术部中得到遵守。但这是不够的,洁净手术部必须从空气洁净技术角度来衡量,满足洁净手术部应有的综合性能指标,仅菌落这一单项指标合格而其他指标不合格,仍不是合格的洁净手术部,仅是合格的一般常规手术部。因为有关指标不合格,暂时合格的菌落指标也是保持不住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云南省新建/改建/扩建的医院洁净手术部投入使用前的空气洁净度状况,为各医院在项目验收及投入使用提供指导。方法根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02)》、《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GB16292-2010)》和《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16294-2011)》的相应要求,对我省54家医院洁净区的静压差、风速/换气次数、悬浮粒子、温度、相对湿度、噪声、照度及空气菌落总数进行检测/采样。结果 3年共检测54家医院洁净手术部的479间不同级别手术室和辅助用房,静压差、风速、换气次数、悬浮粒子、温度、相对湿度、噪声、照度及空气菌落总数的合格率依次为89.1%、75.0%、86.8%、73.5%、85.8%、91.2%、78.9%、88.9%、78.9%。空气菌落总数和悬浮粒子交叉分类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有相关性,r=0.826,P0.01。结论云南省医院洁净手术部悬浮粒子浓度合格率最低,其余各指标合格率均不高,这可能会影响医护人员的精细操作、导致手术感染几率增加。建议在手术部的设计、施工阶段充分考虑各卫生指标的要求,为启用后手术进行提供一个安全的洁净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济宁市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状况,促进医疗机构加强洁净手术室的管理。[方法]对济宁市10家医院的36间洁净手术室进行空气化学、微生物指标和相关技术指标现场静态检测。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和《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标准方法》进行检测,按GB 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的等级标准进行分级评价。[结果]36间洁净手术室中设计等级为Ⅰ、Ⅱ、Ⅲ级的洁净手术室合格率分别为80.0%、83.3%、87.5%;空气中尘粒数与沉降菌菌落数具有相关性,沉降菌菌落数与0.5μm尘粒数的相关系数为0.481(P〈0.01),沉降菌菌落数与5μm尘粒数的相关系数为0.150(P〈0.01),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价,静压差、照度、噪声、温度、相对湿度、换气次数、风速等技术指标合格率分别为83.3%、94.4%、91.7%、94.4%、88.9%、88.5%、94.4%,其中静压差低于洁净等级合格率。[结论]应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重视洁净室相关技术指标的审查和监理,提高静压差等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采样方法对透析机与供水回路连接处透析用水微生物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某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54台透析机与供水回路连接处的透析用水, 根据不同采样方法分为3组, 分别为单人采样组(2018年1—12月)、双人采样组(2019年1—12月)、取样阀采样组(2020年1—12月), 监测3组透析用水细菌、内毒素和采样用时情况。结果 单人采样组、双人采样组、取样阀采样组透析用水内毒素含量分别为(0.24±0.33)、(0.11±0.09)、(0.06±0.03)EU/mL, 细菌培养总数分别为(19.43±23.13)、(9.17±14.73)、(1.26±1.62)CFU/mL, 采样用时分别为(196.50±16.52)、(144.17±11.50)、(55.02±5.87) s, 总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多重比较结果显示,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取样阀组采样用时最少(55.02 s), 平均内毒素含量最低(0.06 EU/mL), 细菌培养菌落数最低(1.26 CFU/mL)。单人采样组、双人采样组、取样阀采样组3组透析用水内毒素含量合格率分别为66.67%、92.59%、98.15%, 细菌培养合格率分别为77.78%、94.44%、100%, 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除双人采样组与取样阀采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 7)。结论 透析机与供水回路连接处的透析用水通过取样阀取样, 能有效保证采样结果的合格率、准确性, 提高采样效率, 保障透析质量和安全, 有效避免科室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综合性监测后评估反馈对洁净手术室运行维护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为监测和判断标准,于2017年2—5月对云南省34所医院共81间洁净手术室进行基线综合性监测,将监测结果及评估后整改建议以纸质报告形式反馈给各医院,并于2017年11月—2018年3月再次进行综合性监测,将基线与评估反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徽省各级医疗机构洁净手术部的综合性能达标状况。方法于2009~2011年对安徽省27家医院的191间洁净手术室和391间辅助用房进行尘埃粒子、沉降菌和相关技术指标的现场静态监测。根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02监测并评价。结果Ⅰ级手术室的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数、压差、温度、相对湿度、噪声、照度、风速等技术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96.4%、100.0%、92.9%、96.4%、89.3%、75.0%、64.3%、92.9%。所有洁净手术室的尘埃粒子数、沉降菌数、压差、温度、相对湿度、噪声、照度、风速、换气次数等技术指标的合格率分别为98.4%、100.0%、94.2%、96.9%、93.7%、83.2%、72.5%、92.9%、82.2%。结论安徽省部分医院的洁净手术室的主要洁净指标合格率较高;但Ⅰ级手术室的噪声、照度,其他手术室及辅房的照度、换气次数的合格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安市市属医院洁净手术室环境质量状况,为保障手术室洁净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采样与检测方法,对西安市 15所市属医院的洁净手术室进行空气洁净度检测与分析。结果共监测51间手术间。其中二级医院24间,三级医院27间;Ⅰ级手术室26间,Ⅲ级手术室25间。Ⅰ、Ⅲ级洁净手术室≥0.5 μm/粒径合格率分别为76.92%、80.00%,≥5 μm/粒径合格率分别为73.08%、88.00%。Ⅰ级和Ⅲ级洁净手术室尘埃粒子数合格率分别为61.54%和80.00%,经检验差异无统计意义(χ2=2.092,P>0.05)。三级医院洁净手术室尘埃粒子数合格率为85.19%,高于二级医院的58.33%(χ2=4.600,P<0.05)。二、三级医院手术区浮游菌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7.50%、92.59%,周边区合格率分别为95.83%、92.59%,二、三级医院手术区及周边区浮游菌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西安市市属医院洁净手术室尘埃粒子数和浮游菌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尤其是二级医院应加强手术室环境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洁净手术室更换过滤器前后的空气监测指标的变化,确保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并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洁净手术室管理水平,降低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方法 通过对更换过滤器前后的监测及相关记录,实施质量控制.结果 更换过滤器前Ⅰ~Ⅳ手术间日常空气合格率分别为85.71%、85.70%、85.71%、100.00%2011年4-5月更换过滤器之后,Ⅰ~Ⅳ级手术间日常空气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 应加强对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及时更换洁净手术室的过滤器及质量持续改进,起到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消毒后肠镜菌落数超标原因,进一步提高软式内镜的再处理水平。方法 分析2021年8月某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的第3季度常规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查找引起消毒后肠镜二次污染的原因,进行整改。结果 监测的4条胃镜、2份纯化水、2份使用中消毒剂、3份环境物体表面和2份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标本均合格;而4条肠镜可见大量细菌生长,染菌量分别为252、315、273、268 CFU/件,均检出放射根瘤菌、藤黄微球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引起肠镜监测不合格的可能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进一步对气源喷枪喷出的气体、空气过滤器内部及过滤器出口端送气管道进行采样,检出大量的上述微生物。在更换空压机、空气过滤器及气路管道后,气源喷枪气体中细菌数量明显减少。对4条不合格的肠镜重新清洗、消毒、干燥,并进行染菌量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 消化内镜清洗工作站气路污染是此次消毒后肠镜管腔内部菌落数超标的主要原因。建议应将气路维护及生物学监测纳入相应指南中,减少由此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洁净手术室使用前后主要卫生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找出改进措施。方法 2015年对成都市内部分洁净手术室进行检测,根据不同使用年限及维护情况将调查的手术室分为新建组、更换组与非更换组,分析3组洁净手术室指标合格率变化情况。结果共检测洁净手术室111间,包括新建组56间,使用超过1年手术室55间,其中更换组24间,非更换组31间。新建组、更换组、非更换组空气洁净度合格率分别为98.21%、100.00%、74.1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新建组、更换组空气洁净度合格率高于非更换组,新建组与更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3组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浓度、静压差、换气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洁净手术室使用1年后,空气洁净度会降低,静压差、换气次数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在空气细菌浓度指标合格时,仍需留意洁净度超标带来的感染风险,更换洁净手术室高效过滤器能明显改善手术室洁净度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南省洁净手术室建设管理现状及洁净手术室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范洁净手术室建设和使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135所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洁净手术室全面综合性能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135所医院中有80.00%建设了洁净手术室,不同级别、不同开放床位数医院的洁净手术室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设洁净手术室的医院中有81.48%设专人负责净化空调系统的日常维护,部分医院未按规范更换粗、中、高效过滤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在净化空调系统维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45%的医院开展了沉降菌监测,37.96%的医院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了洁净手术室全面综合监测。34所医院的81间洁净手术室全面综合监测结果显示,8项检测指标全部合格的手术间数为0,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更换过滤器组与未更换过滤器组的尘埃粒子计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洁净手术室存在建设数量、洁净级别与医院规模及实际需求不符的情况,已建成的洁净手术室普遍存在维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医院和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和监督,规范洁净手术室建设、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监测采血车空气消毒状况,为有效控制细菌污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板暴露法对采血车空气进行静态及动态细菌监控.结果 2010年监控采血车与固定采血屋空气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血车的入口处、中间处和出口处空气细菌监测的合格率分别为54.2%、44.2%和63.9%;且随着采血时间的延长,空气中的细菌总数不断增加,细菌检测合格率下降;臭氧与紫外线对采血车空气细菌杀灭率分别为79.4%、44.8%.结论 通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地监控整改、采用动态空气消毒等措施以提高采血车空气质量,同时建议要加大献血屋建设,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