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海马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变化,并从TXNIP/Trx-1/GPX4信号通路探讨其机制。 方法 将健康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组(n=30)及siRNA(TXNIP siRNA)组(n=12)。采用经典Rice-Vannucci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造模后6 h、24 h、72 h、7 d,Western blot法检测新生大鼠损伤侧海马组织铁死亡蛋白GPX4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造模后24 h,采用激光散斑成像结合苏木精-伊红染色法鉴定模型;采用NeuN/GPX4、GFAP/GPX4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合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各组新生大鼠损伤侧海马组织GPX4、TXNIP、Trx-1蛋白表达水平;检测新生大鼠血清铁和损伤侧海马组织铁含量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新生大鼠TXNIP、Trx-1、GPX4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造模后6 h、24 h、72 h、7 d,HIBD组GPX4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造模后24 h,HIBD组损伤侧脑血流量低于假手术组(P<0.05),HIBD组损伤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疏松紊乱,形态不规则。HIBD组损伤侧海马CA1区TXNIP+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Trx-1+细胞数、NeuN+GPX4+/NeuN+低于假手术组(P<0.05),海马CA1区几乎未见GFAP+GPX4+细胞。HIBD组和siRNA组血清铁、损伤侧海马组织铁含量高于假手术组,且siRNA组血清铁、损伤侧海马组织铁含量低于HIBD组(P<0.05)。HIBD组和siRNA组TXNI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且siRNA组TXNI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HIBD组(均P<0.05);HIBD组和siRNA组损伤侧海马组织Trx-1、GPX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且siRNA组损伤侧海马组织Trx-1、GPX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IBD组(均P<0.05)。 结论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通过激活TXNIP/Trx-1/GPX4通路,导致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铁死亡,进而导致HIBD。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9):1053-106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prague-Dawley母鼠不同时期高脂饮食对子代糖脂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 根据孕前及孕期哺乳期饮食的不同,将母鼠随机分为4组(n=9):CC组(孕前、孕期哺乳期均正常饮食)、HC组(孕前高脂饮食、孕期哺乳期正常饮食)、CH组(孕前正常饮食、孕期哺乳期高脂饮食)、HH组(孕前、孕期哺乳期均高脂饮食);子代生后3周断奶后,全部给予正常饮食。记录母鼠孕前、孕期体重及仔鼠体重。取各组幼年期(3周)、成年期(12周)雄性仔鼠,检测空腹血糖(glucose,GLU)、胰岛素(insulin,INS)及肝脏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及胰岛素耐量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取肝脏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检测肝脏糖脂代谢关键基因IRIRSAKTFASNSREBP1cPPARα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孕前高脂饮食组(HC组、HH组)母鼠体重较正常饮食组(CC组、CH组)显著增加(P<0.001);HC组、CH组、HH组母鼠孕期增重较CC组显著增加(P<0.001)。生后3周时,HC组、CH组、HH组的仔鼠体重、肝脏TG及TC含量,以及FASNSREBP1cPPARα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较CC组显著增加(P<0.05),肝脏脂质沉积增加,其中HH组增加最显著;HH组的空腹GLU及INS水平、HOMA-IR、GTT-AUC、ITT-AUC及肝脏p-IRS蛋白表达水平均较CC组显著增加,肝脏IRIRS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较CC组显著降低(P<0.05)。生后12周时,HC组、CH组、HH组的仔鼠体重、空腹GLU及INS水平、HOMA-IR、GTT-AUC、ITT-AUC、肝脏TG及TC含量、p-IRS蛋白表达水平,以及FASNSREBP1cPPARα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较CC组显著增加(P<0.05),肝脏脂质沉积增加,其中HH组增加最显著;HC组、CH组、HH组IRIRSAKT的mRNA水平均较CC组显著降低,IR、IRS、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较CC组显著降低(P<0.05)。HC组与CH组在不同时期的糖脂代谢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大鼠怀孕前后不同时期的高脂饮食对子代的糖脂代谢具有不同的影响,孕前、孕期、哺乳期全程高脂饮食对子代糖脂代谢影响最大;大鼠高脂饮食对其子代糖脂代谢的影响考虑与糖脂代谢基因的表达改变有关。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中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like receptor,CRLR)、受体活性修饰蛋白2(receptor activity-modifying proteins,RAMP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ERK)与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ADM在高氧肺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将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空气组及高氧组(各组n=3),高氧组细胞置于3 L/min 92%O2+5%CO2高纯混合气中培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DM、CRLR、RAMP2、ERK1/2和PKB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另取细胞分为未干扰组和干扰组(n=3),向干扰组细胞转染ADM siRNA后,检测ADM、ERK1/2、PKB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ADM、CRLR、RAMP2、ERK1/2、PKB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5)。与未干扰组相比,干扰组ADM、ERK1/2、PKB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ERK1/2、PKB可能为ADM信号通路下游靶点,ADM通过调控CRLR/RAMP2介导ERK/PKB信号通路,共同参与高氧肺损伤的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大鼠肝脏Lipin2基因和内脏脂肪组织Lipin1基因的表达与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 方法 使用母孕期低蛋白(10%蛋白)饮食法喂养孕鼠制造IUGR仔鼠模型,对照组孕鼠在孕期使用正常蛋白饲料喂养(蛋白含量21%)。分别在两组仔鼠生后1 d、1周、3周、8周和12周时称体重并留取仔鼠的肝脏组织,在生后3周、8周和12周留取两组仔鼠的内脏脂肪组织。采用3.0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法检测两组大鼠生后3周、8周、12周时肝脏脂肪含量;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两组大鼠各时间点肝脏组织Lipin2、内脏脂肪组织Lipin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肝脏组织Lipin2、内脏脂肪组织Lipin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ip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 结果 生后3周、8周、12周时,IUGR组仔鼠内脏脂肪组织Lipin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后1 d时IUGR组肝脏组织Lipin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后1周、3周、8周、12周时Lipin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后3周时IUGR仔鼠和对照组肝脏脂肪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生后8周、12周时IUGR组仔鼠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ipin1蛋白和mRNA表达与肝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分别r=0.628、0.521,P<0.05),Lipin2蛋白和mRNA表达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分别r=0.601、0.524,P<0.05)。 结论 IUGR大鼠内脏脂肪组织Lipin1和肝脏组织Lipin2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可引起肝脏脂肪含量增加,可能与导致IUGR大鼠成年期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积极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在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肠外营养中的远期疗效。 方法 根据早期应用脂肪乳和氨基酸剂量的不同,将2019年5~12月收治的生后24 h内入院、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分为积极肠外营养组和常规肠外营养组,每组各50例,分别收集两组早产儿在随访6个月和13个月时的体格指标及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值。 结果 6月龄时,积极肠外营养组早产儿(n=46)在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会性行为3个能区的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常规肠外营养组(n=34)(P<0.05);13月龄时,积极肠外营养组早产儿(n=25)在适应性行为、大运动、个人-社会性行为3个能区的发育商均显著高于常规肠外营养组(n=19)(P<0.05)。两组患儿在整个随访过程中的体重、身长、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生后24 h内给予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含高剂量脂肪乳和氨基酸的积极肠外营养支持策略可显著改善其远期神经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儿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21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发生CA患儿的病历资料。按CA恢复自发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48 h内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n=50)和非AKI组(n=113),AKI组按ROSC 7 d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21)和死亡组(n=2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患儿早期发生AKI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 CA后AKI发生率为30.7%(50/163)。AKI组7 d及28 d病死率分别为58.0%(29/50)、78.0%(39/50),非AKI组为31.9%(36/113)、58.4%(66/1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肺复苏时间长(OR=1.164,95%CI:1.088~1.246,P<0.001)、基线血清白蛋白低(OR=0.879,95%CI:0.806~0.958,P=0.003)、CA前应用肾上腺素(OR=2.791,95%CI:1.119~6.961,P=0.028)与CA后AKI发生密切相关;基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OR=0.761,95%CI:0.612~0.945,P=0.014)、CA前应用肾上腺素(OR=7.018,95%CI:1.196~41.188,P=0.031)、CA前机械通气(OR=7.875,95%CI:1.358~45.672,P=0.021)与CA后AKI患儿死亡密切相关。 结论 CA后ROSC患儿应密切监测血清白蛋白,尤其是心肺复苏时间长、基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CA前应用肾上腺素、CA前机械通气者应及早识别和干预,以降低AKI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和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E-cadherin在儿童ALL的意义及甲基化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集42例初次确诊的ALL患儿确诊时(治疗前组)及诱导化疗第33天(治疗后组)的骨髓血5 mL,应用RT-qPCR、Westerm blot及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和E-cadherin基因甲基化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组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组(P<0.05);治疗后组E-cadherin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较治疗前组下降(P<0.05);至试验终点时,甲基化阴性者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均高于甲基化阳性者(P<0.05)。 结论 E-cadherin表达与儿童ALL发展相关,表达降低及甲基化水平增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广谱抗生素疗程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粪便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6~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收治的2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抗生素疗程分为≤7 d组(n=9)和>7 d组(n=20)。采集患儿住院第14天和第28天的粪便标本,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分析粪便样本的菌群和短链脂肪酸。 结果 ≤7 d组和>7 d组早产儿第4周和第2周相比,肠道菌群的Chao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7 d组第4周菌群与第2周相比,厚壁菌门和狭窄梭菌属1的比例均显著升高,而变形菌门显著降低(P<0.05)。第4周时,>7 d组厚壁菌门和狭窄梭菌属1的比例较≤7 d组显著降低而变形菌门显著升高(P<0.05);>7 d组异丁酸和戊酸含量较≤7 d组显著下降(P<0.05)。 结论 广谱抗生素疗程可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定植和演化,以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临床上应该严格把握广谱抗生素适应证及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在儿童及青少年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中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为更加合理地应用利妥昔单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的文献,共筛选出从建库至2022年6月公开发表的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0篇文献,共计886例患儿。以3年无事件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完全缓解率、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结局指标,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 结果 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显著提高(HR=0.38,95%CI:0.25~0.59,P<0.001),3年总生存率显著提高(HR=0.29,95%CI:0.14~0.61,P=0.001),完全缓解率显著提高(OR=3.72,95%CI:1.89~7.33,P<0.001),病死率显著降低(OR=0.31,95%CI:0.17~0.57,P<0.001)。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8,95%CI:0.85~1.92,P=0.24)。 结论 在儿童及青少年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案中添加利妥昔单抗可带来明显的生存益处,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2018年抽取河南省新乡市6 195名初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工具包括一般社会资料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及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联。 结果 有效问卷为6 194份,其中男性2 586名(41.75%),女性3 608(58.25%);年龄(16.4±1.9)岁(范围:11~20岁)。在6 194名青少年中,1 333名(21.52%)青少年有抑郁情绪,508名(8.20%)青少年有自杀意念。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与母亲的控制(OR=1.059,P<0.001)和父亲的控制呈明显正关联(OR=1.061,P<0.001),而与母亲的关爱(OR=0.937,P<0.001)和父亲的关爱(OR=0.917,P<0.001)呈明显负关联。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与母亲的控制(OR=1.110,P<0.001)和父亲的控制(OR=1.076,P<0.001)呈明显正关联,而与母亲的关爱(OR=0.895,P<0.001)和父亲的关爱(OR=0.914,P<0.001)呈明显负关联。 结论 父母的关爱可降低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生风险,而父母控制性可增加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的发生风险。 引用格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Beclin-1及微管相关蛋白LC3在大鼠阿霉素心肌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初步证实自体吞噬(autophagy)参与了大鼠阿霉素心肌病的发病,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阿霉素(ADR)组、阿霉素(ADR)+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阿霉素心肌病模型,电镜观察自噬体形态及数量,检测心肌组织中Beclin-1含量及LC3含量。结果ADR组大鼠心肌组织自噬体的数量较对照组及ADR+3-MA组增多;ADR组心肌组织中Beclin-1水平及LC3含量均较对照组及ADR+3-MA组增高。结论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参与了阿霉素心肌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对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eberide,LPS)致休克大鼠肺损伤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和TLR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LPS组(16只)、LPS+VIP组(16只)和对照组(8只).LPS组尾静脉注射LPS(E.coli O_(55)B_5)10 mg/kg;LPS+VIP组尾静脉注射LPS 10 ms/kg后注射VIP 5 nmol/kg;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6 h和24 h处死,留取肺标本,RT-PCR检测肺TLR2/4 mRNA表达,并观察24 h时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1)肺组织病理改变:制模24 h时.光镜和透射电镜下,LPS组见肺泡间隔弥漫性增宽、炎性细胞浸润,隔内毛细血管不同程度充血,肺泡壁增厚,肺泡腔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出血、间质水肿、细胞器破坏,LPS+VIP组病变较轻.(2)TLR2/4 mRNA表达:注射LPS后6 h、24 h,肺组织TLR2/4 mRNA表达升高(F=16.638,P=0.000;t=5.876,P=0.000);24 h时LPs+VIP组TLR2/4 mRNA表达低于LPS组(F=16.676,P=0.000;t=3.9,16,P<0.001).结论 LPS致休克大鼠肺损伤时,肺组织TLR2/4 mRNA表达增强.VIP可减轻LPS所致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重要炎症基因TLR2/4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表达与机制。方法 选取6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败血症组,66例局部感染新生儿为局部感染组,70例健康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新生儿血清中IL-6、IL-8、IL-17、IL-23、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含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及TLR4、NF-κB蛋白的表达。将健康新生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HMGB1处理组、HMGB1+TAK-242(TLR4抑制剂)组、HMGB1+PDTC(NF-κB抑制剂)组,检测各组TLR4、NF-κB、IL-8 mRNA及TLR4、NF-κB蛋白的表达。将健康新生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LPS处理组、LPS+甘草甜素(HMGB1抑制剂)组,检测HMGB1、TLR4、NF-κB、IL-8 mRNA及TLR4、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败血症组患儿血清中IL-6、IL-8、IL-17、IL-23、CRP、PCT含量均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 < 0.05)。败血症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MGB1、TLR4、NF-κBmRNA及TLR4、NF-κ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 < 0.05)。HMGB1可以显著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高表达TLR4、NF-κB mRNA及其蛋白(P < 0.05);使用TAK-242可抑制TLR4、NF-κBmRNA及其蛋白的高表达,并进而抑制IL-8 mRNA的表达(P < 0.05);使用PDTC可抑制NF-κB mRNA及其蛋白的高表达,并进而抑制IL-8 mRNA的表达(P < 0.05)。LPS可显著诱导HMGB1 mRNA,以及TLR4、NF-κBmRNA及其蛋白的高表达,进而刺激IL-8 mRNA的表达(P < 0.05);使用甘草甜素可抑制HMGB1 mRNA的高表达,抑制TLR4、NF-κB mRNA及其蛋白的高表达,进而降低IL-8 mRNA的高表达(P < 0.05)。结论 HMGB1可能通过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诱导IL-8等炎症因子的高分泌在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HMGB1阻断剂甘草甜素可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及炎症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释放分子3(CORM3)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新生鼠急性肺损伤(ALI)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32只新生SD大鼠均分为对照组、LPS组、CORM3组和失活CORM3(iCORM3)组;LPS组、CORM3组和iCORM3组采用LPS气管内滴注建立新生鼠ALI模型,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ORM3和iCORM3;对照组不建立ALI模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建模后12 h取肺组织,苏木素 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湿干(W/D)比值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测定。体外培养A549细胞,LPS诱导细胞凋亡。MTT检测细胞活性,Tunel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凋亡变化。 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肺组织形态结构明显紊乱,肺泡压缩,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ORM3组肺组织形态结构基本正常,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少;iCORM3组见肺组织水肿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②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肺组织W/D比值、BALF细胞数及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37.3±4.5)% vs (3.0±1.0)%];A549细胞活力下降,凋亡率明显升高[(29.6±4.1)% vs (3.6±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ORM3组肺组织W/D比值、BALF细胞数和蛋白含量较LPS组显著下降,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率减少[(19.3±4.6)%];A549细胞活力回升,凋亡率[(15.3±4.5)%]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PS组与iCORM3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CO通过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新生鼠AL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宫内注射脂多糖(LPS)对围产期大鼠肺内天然免疫相关的Toll样受体4(TLR4)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天然免疫在宫内感染中的免疫调节能力及对肺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孕17d的SD大鼠随机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LPS组宫内注射LPS 10μl(40μg/ml),对照组宫内注射等体积的灭菌生理盐水.分别留取胎龄18、20、22 d(E18、E20、E22)的胎鼠肺组织、胎盘组织标本以及生后1、3、7d(P1、P3、P7)新生鼠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RT-PCR技术检测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白介素1 β(IL-1β)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组织TLR4、MyD88的表达分布情况.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LPS组孕鼠胎盘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宫内感染模型建立成功;(2)在E18、E20和E22时,LPS组胎鼠肺组织无明显病理学改变,以后逐渐出现改变,于P7时可见肺泡数量减少,肺泡腔变大,间隔变薄,但未见明显结构紊乱;(3)LPS组TLR4、MyD88和IL-1β mRNA水平于E20和E2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于E22表达达高峰,后缓慢下降;(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18时两组肺组织内均未见明显TLR4和MyD88阳性染色,后均逐渐表达增加,且主要在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表达.结论 (1)宫内注射LPS可导致胎鼠和早产鼠肺组织TLR4、MyD88表达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后逐渐回复正常水平,同时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和炎症反应较为温和,推测在围产期胎肺天然免疫系统可以调节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强度;(2)该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宫内感染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是MyD88依赖性途径.  相似文献   

16.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are pattern recognition molecules that initiate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Intra-amniotic exposure of fetal sheep to pro-inflammatory stimuli causes pulmonary inflammation and induced lung maturation. We examined TLR ontogeny and fetal lung responsiveness to three different TLR agonists. We cloned ovine TLRs 2, 3, and 4 and found 83-88% homology between these ovine and human TLRs. Lung TLR2 and 4 mRNAs increased throughout late gestation to 50% of adult level in the term newborn lamb. Doses of 10 mg of PAMCysK4 (TLR2 agonist), poly I:C dsRNA (TLR3 agonist), or E. coli O55:B5 lipopoysaccharide (LPS) (TLR4 agonist) were given by intra-amniotic injection 2 d or 7 d before operative delivery of preterm lambs at 123 d (n = 4-7/group). The TLR4 agonist induced lung inflammation and maturation, whereas the TLR2 agonist gave less consistent responses. Intra-amniotic LPS increased TLR2 mRNA expression primarily in the inflammatory cells and TLR4 mRNA diffusely in multiple cell types. The TLR3 agonist had no effects, and TLR3 mRNA in the fetal lung did not change after LPS exposure. We conclude that TLR2 and TLR4 mRNAs increase through gest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LR2 and TLR4 are induced by LPS in the fetal sheep lu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三叶因子对内毒素血症幼鼠肠组织Toll样受体(TLR)2、4表达的调节及对肠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10日龄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S组,n=8,生理盐水1 mL/kg腹腔注射);内毒素血症组(LPS组,n=8,LPS 5 mg/kg 腹腔注射);肠三叶因子组(ITF组,n=8,重组肠三叶因子 0.1 mL/只+LPS 5 mg/kg腹腔注射)。于腹腔注射后3 h处死,留取远端回肠组织观察肠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肠组织TLR2、4-mRNA的表达。结果:光镜下NS组肠组织结构正常,ITF组和LPS组均可见间质和上皮细胞水肿,ITF组较LPS组病变明显减轻。ITF组肠组织TLR2 mRNA 表达较NS组、LPS组明显增高(P<0.01); 而TLR4 mRNA表达较NS组和LPS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肠三叶因子可减轻内毒素血症幼鼠肠组织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TLR4 mRNA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XA4)对脂多糖诱导肥胖大鼠感染脓毒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肝脏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普通组和肥胖组(n=30),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模型,将两组大鼠再随机分成对照组、脓毒症组、脂氧素组,每组各取8只大鼠。对照组、脓毒症组、脂氧素组分别予生理盐水、脂多糖、脂氧素A4+脂多糖腹腔注射,观察12 h后心脏采血并采集肝脏组织。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TLR4、TRAF6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LR4 mRNA、TRAF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饮食喂养6周后,肥胖组大鼠的平均体重、Lee's指数明显高于普通组(P < 0.05)。与普通组比较,肥胖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增高(P < 0.05);同一饮食组内,脓毒症组较对照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增高(P < 0.05),脂氧素组较脓毒症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与普通组比较,肥胖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LR4、TRAF6蛋白及TLR4 mRNA、TRAF6mRNA表达水平上调(P < 0.05);同一饮食组内,脓毒症组较对照组TLR4、TRAF6蛋白及TLR4 mRNA、TRAF6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 < 0.05),而与脓毒症组比较,脂氧素组TLR4、TRAF6蛋白及TLR4 mRNA、TRAF6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LXA4能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减轻炎症反应。LXA4能抑制TLR4、TRAF6在脓毒症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的信号传导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陈艾  周晖  童煜  毛萌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7):1351-1354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胚鼠缺氧神经元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是否与激活自噬有关.方法 将SD大鼠胚鼠(孕17 ~ 19 d)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在体外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并进行神经元鉴定.培养7~10d,选取生长良好的神经元用于前后两部分实验.1.第一部分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加入药物,只作缺氧处理;3-甲基腺嘌呤组(3-MA组):提前加入不同浓度的3-MA后作缺氧处理,依次为5 mmol·L-1 3-MA组、10 mmol·L-1 3-MA组、20 mmol·L-1 3-MA组;BDNF组:提前加入不同浓度的BDNF后作缺氧处理,依次为50μg· L-1 BDNF组、100 μg·L-1 BDNF组、200 μg·L-1 BDNF组.观察不同剂量3- MA、BDNF对缺氧神经元损伤的作用.之后以细胞计数盒-8(CCK-8)测定各组细胞活力,确定干预缺氧神经元的最佳药物浓度.2.第二部分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缺氧,不加药物;100 μg·L-1 BDNF组:加入100 μg·L-1BDNF;10 mmol·L-1 3-MA组:加入10 mmol·L-1 3-MA.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3组缺氧神经元在不同缺氧时间点细胞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的表达情况,以LC3Ⅱ/actin的相对表达量判断自噬发生的程度.结果 1.免疫荧光鉴定:与未缺氧神经元比较,缺氧神经元突触回缩,细胞网状结构被破坏.2.神经元细胞活力:50 μg·L-1BDNF组缺氧神经元细胞活力最强,100 μg·L-1BDNF组缺氧神经元细胞活力其次(Pa<0.05);随3-MA剂量加大,各剂量组神经元活力明显降低.3.免疫印迹:于缺氧1h、3h、5h,100 μg·L-1 BDNF组缺氧神经元的LC3表达量,均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明显上调(Pa<0.05).结论 BDNF通过自噬途径对缺氧损伤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