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初治患者治疗后静脉通畅率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的下肢DVT初治患者127例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各项临床指标、相关病史、DVT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治疗方法(单纯药物、置管溶栓和/或器械取栓)、发病部位(单纯膝下、单纯膝上、混合型)。以静脉通畅率代表DVT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多种因素对其治疗后静脉通畅率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61例DVT患者静脉通畅率<50%为劣效组,66例DVT患者静脉通畅率≥50%为优效组。劣效组男性30例(49.18%)、年龄(65.6±4.2)岁,优效组男性31例(46.97%)、年龄(63.7±3.9)岁。两组间性别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截止至2015 年 12月 31 日。优效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9.2月(1~21月),劣效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4月(1~14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优效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劣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优效组与劣效组间患者在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DVT分期,治疗方法,发病部位这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细胞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DVT分期、治疗方法、发病部位是下肢DVT治疗后静脉恢复通畅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白细胞计数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数值高、DVT分期晚、仅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受累血管位于膝上时DVT治疗效果较差,不利于静脉通畅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陈魁  史吏  高涌 《中华全科医学》2012,(2):284-285,323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经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每遇站立或活动后,下肢即肿胀、水肿,逐渐引起下肢浅静脉曲张,小腿皮肤色素沉着、硬化,甚至溃疡形成,经久不愈。PTS的发生跟多方面因素关系密切,主要为静脉回流障碍和瓣膜功能不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PTS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优势,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左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一站式组31例和分期组29例。一站式组采用一站式腔内治疗,分期组采用分期腔内治疗。比较两组血栓清除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患肢周径差、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维拉尔塔量表(Villalta)评分,随访1年记录支架通畅率、血栓复发率和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结果分期组血栓清除效果优于一站式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多于一站式组(P<0.05);术后一站式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大于分期组(P<0.05);术后两组VCSS、Villalta评分较术前减小,且一站式组高于分期组(P<0.05);随访1年两组支架通畅率、血栓复发率、PT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站式腔内治疗与分期腔内治疗应用于左下肢DVT合并IVCS均有较好安全性,分期腔内治疗可增强血栓清除效果,而一站式腔内治疗可促进病情恢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正>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病率的增加,PTS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而受到关注。据估计每年有0.7‰~2‰的VTE发生,近1/3的患者为6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DVT)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妇科2005年1月到2012年1月妇科术后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妇科住院手术病人4762人次,经血管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发生率为0.57%.27例中子宫肌瘤4例,子宫内膜癌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后3例),卵巢癌5例,宫颈癌7例,外阴癌1例,子宫脱垂1例,良性卵巢肿瘤1例.结论恶性肿瘤、肥胖、老年、膀胱截石位、手术时间长、气腹、口服避孕药、合并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全麻是下肢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术后补液、缩短手术时间,双下肢气压泵治疗,术后早期活动及预防性用药均有助于预防下肢DVT.  相似文献   

6.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采用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经皮、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治疗,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10例均在术前行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7例增强CT见下腔静脉内血栓者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股静脉切开导管取栓,取栓术后经皮、大隐静脉置5 F导管鞘溶栓;3例直接行取栓溶栓治疗.10例均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结果 静脉造影示髂静脉再通率100%;术后患肢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手术取栓、经皮经大隐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腹部和下肢增强CT检查可明确下腔静脉有无血栓形成从而为置入滤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对26例患者进行高危因素分析、术前评估、术后DVT症状观察并教授指导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高龄、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是髋部损损伤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高危因素。结论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有必要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加强早期功能锻炼,以减少下肢DVT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1264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4例患者当中,年龄≥40岁的有984例,占77.85%;无明显诱因发病的有642例,占50.79%;发病前有明确外伤史(未行手术治疗)的142例,占11.23%;手术后发病的有316例,其中骨科手术史142例,占11.23%;妇产科手术史90例,占7.12%;普外科手术史42例,占3.32%;血管外科手术史23例,占1.82%;泌尿外科手术史12例,占0.94%;其他手术7例,占0.55%;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后发病的有10例,占0.79%;妊娠期或产褥期发病的有20例,占1.58%;恶性肿瘤患者25例,占1.98%;类风湿关节炎长期使用激素后发病的有10例,占0.79%;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有27例,占2.14%;吸毒史8例,占0.63%;抑郁症2例,占0.16%;下肢DVT复发的62例,占4.9%.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成因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重在预防.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DVT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郭庆华  杨勇  李京  陈志辉  肖辉 《黑龙江医学》2019,44(9):1006-1008
目的探析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院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高危因素。方法在2016年3月—2018年7月期间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择取215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将其分为DVT组(53例)与非DVT组(162例),分析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探析引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DVT发生率明显高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组患者平均年龄、BMI指数、手术时间、术后48 h D-Dimer水平均显著高于非DVT组,且DVT组中具有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甘油三酯较高以及术中失血量≥500 ml的患者显著多于非DVT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相比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更容易发生DVT,患者的年龄较大、体重过重、血脂较高、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500 ml、术后48 h D-Dimer水平高、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均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具有以上情况的患者应尤其警惕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青年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经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或血管造影诊断的45岁以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E分为PE组及非PE组,分别对两组的性别、年龄,血栓部位、血细胞计数、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凝血、易栓等指标以及心脏病、吸烟、DVT史、手术、静脉曲张、妊娠/分娩等17种DVT常见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2例青年DVT患者中96例伴发PE,发生率为36.6%,病死率为3.1%。患者平均年龄(34.85±7.96)岁,男性多于女性(67.7%vs 32.3%,P=0.004);PE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较非PE组更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于非PE组(P<0.05)。PE组DVT史、呼吸道感染、血栓累及多支静脉(≥ 2支)患者明显多于非PE组(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HDL-C降低、CRP升高、既往DVT史、呼吸道感染是青年DVT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青年DVT患者极易发生PE,重症可导致死亡;其D-Dimer及FDP升高,伴PE者更高,对D-Dimer及FDP极度增高的青年DVT建议行PE筛查。伴呼吸道感染、DVT史、高CRP、低HDL-C患者是DVT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DVT一旦伴发上述危险诱因,应警惕PE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母遗传表型、患者表型及环境因素中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病相关的部分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调查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为病例组(共100例),同期月经周期规律的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共100例)。调查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该Logistic模型中,体重指数、腰臀比、父早秃、父高血压病、母高血压病、父糖尿病、母糖尿病、使用一次性泡沫或塑料餐具、厨房油烟是PCO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529、11.828、6.325、5.809、2.997、8.165、7.221、2.860、2.225,P值均<0.05)。吸烟、被动吸烟、饮酒、饮茶不是PCO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父母遗传表型、患者表型及环境因素中有多个危险因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病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和(或)肺栓塞(PE)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诊治体会.方法 对10例确诊的NS并发DVT和(或)PE患者(血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0例NS无血栓患者(无血栓组)的年龄(AGE)、血浆白蛋白(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UP)、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血栓组10例,肾活检6例,膜性肾病3例.血栓组AGE、ALB、24-UP、FIB与无血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L、TG、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经抗凝、溶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等治疗后,血栓均基本消失.结论 AGE、ALB、24-UP、FIB在NS并发DVT和(或)PE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膜性肾病是NS合并血栓栓塞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一旦合并DVT和(或)PE,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抗凝、溶栓、介入治疗.经皮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DVT导致P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探讨PTE和DVT的危险因素,为PTE和DVT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PTE和DVT住院患者近10年内发病趋势、人口学特点、伴随疾病、获得性危险因素和血型.结果:PTE和DVT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45∶1,45岁以后男女构成比基本相等;PTE和DVT主要的危险因素为3个月内手术、创伤、骨折,但这些因素在复发者与未复发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TE和DVT住院患者非O血型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TE和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创伤和骨折是PTE和DVT主要的危险因素.女性雌激素水平和红细胞膜上的凝集素可能与PTE和DVT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M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计算MS的发病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格测量数据、实验室指标、透析处方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与MS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2例患者中MS发病率为29.2%。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iPTH),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及透析频率和每周透析时间。MS组与非MS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4%vs1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优势比OR=24.625)、女性(OR=8.000)、CRP(OR=4.700)、iPTH(OR=2.525)与MS的发生相关。结论 MS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并不少见,女性、肥胖、高iPTH和高CRP是MS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M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计算MS的发病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格测量数据、实验室指标、透析处方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对与MS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2例患者中MS发病率为29.2%.两组患者以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iPTH),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及透析频率和每周透析时间.MS组与非MS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5.4% vs 1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质量(优势比OR=24.625)、女性(OR=8.000)、CRP(OR=4.700)、iPTH(OR=2.525)与MS的发生相关.结论 MS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并不少见,女性、肥胖、高iPTH和高CRP是MS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重庆地区代谢综合征的环境和遗传因素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研究重庆地区代谢综合征(MS)的危险因素及其特征,为MS的防治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入选218例住院MS患者和230例健康查体者.测量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同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和尿微量白蛋白.根据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病史及治疗情况设计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MS组的BMI、WHR、血压、血糖、血清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MS组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工作压力较大,劳动强度较低,日常锻炼较少;摄入的主食量、肉食量和盐摄入增加,而豆奶制品和蔬菜摄入量偏少(P<0.01).MS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MS相关疾病家族史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结论重庆地区增加MS危险性的环境因素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运动减少和某些社会文化及心理因素有关,而遗传因素则与心血管病和代谢病家族史有关.对MS的防治应采取生活方式改善并结合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并评价《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并发VT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530例,其中确诊并发VTE者58例,未并发VTE者472例,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有无合并症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我院多学科联合制定的新版《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317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统计VTE的发生率并与未应用评估表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与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出血量、有无输血、卧床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应用新版《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后,VTE的发生率低于应用前[1.89% (6/317) vs 10.9% (58/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BMI、肿瘤分期、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是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在围手术期有效评估VTE发生风险,根据风险评分采取相应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Guo静脉外肌袢形成术在倒流性下肢深静脉机能不全及伴有Guo静脉陷迫症时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实施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5例疗效最为满意,占83.3%(15/18)。5例合并Guo静脉陷迫症的患者术后静脉造影均见原陷迫处血管通畅,术后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其他近期并发症相对较多。结论 (1)Guo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是重度倒流或倒流Ⅲ-Ⅳ级的下肢深静机能不全的优选手术,其肌袢的长度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关键。(2)在诊断倒流病变的同时,应注意Guo静脉陷迫症的存在,手术时应同时行陷迫松解,纠正回流障碍因素。(3)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熟练,规范的技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疆塔河油田职工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探讨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塔河油田5个基地工作的20~62岁共1 813名职工进行体格检查及其相关代谢指标的测定。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诊断标准。结果按照IDF标准,新疆塔河油田20~62岁人群MS的患病率为15.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6.8%,女性患病率为12.1%,男性MS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50~62岁患病达到高峰(28.7%),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与未被诊断为MS人群的各项代谢指标均有明显差异。MS组患者与非MS组相比,其腰围、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塔河油田职工的MS患病率偏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腰围增大是代谢综合征重要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降低塔河油田职工MS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