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肝脏血管内皮细胞肉瘤一例金乃善,刘佳,唐光健患者女,41岁。因体检B超发现肝内多发实性占位。近2个月来自觉右上腹隐痛,渐加重,伴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既往曾患“慢性肝炎”,无特殊化学接触史。查体:右季肋下局部皮肤呈青紫色,触痛明显,皮肤轻度黄染。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的CT及B超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及B超检查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及特征性表现。方法:作者回顾分析了脂肪肝的98例CT及78例B超资料。结果:98例CT中肝内血管及腹膜显影各36例;78例B超中33例肝内血管回声减弱,23例纤维隔回声减弱。结论:CT中腹膜显影原因在于肝脏密度的减低。根据CT中肝密度减低程度、肝脾CT值之比、肝内血管显示、肝表面腹膜显影程度将脂肪肝分成三级。B超中相应有肝回声增强光点密集程度、肝内血管纤维隔回声减弱程度的三级改变。据此可对脂肪肝病变程度、肝功能实质状况做出估价,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CT与B超对照诊断血管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50便肝血管瘤病人经CT、B超对比检查。结果 本组50例肝血管瘤病人B超检出率为100%,CT与B超诊断完全符合36例,B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8例,B超发现1cm以下病灶而CT未能检出4例,CT不能定性2例。结论 B超以肝血管瘤病灶检出率估于CT,CT常规应用“两快一慢”增强扫描描述,依据CT诊断血管 三条标准,在病灶定性方面优于B超。二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脏平滑肌肉瘤一例江容坚原发性肝脏平滑肌肉瘤罕有报道,我院收治一例,现报告于下。患者男,53岁。住院号:280453。持续性右上腹部隐痛1个月,无黄疸、发热。查体肝肋下3横指,质较硬,表面触及肿块。胆囊和脾脏未触及。B超、CT检查拟诊“肝右叶肝...  相似文献   

5.
CT诊断一例结肠肝曲癌的体会毕宏昌,米萍,王亚丽,李迎庆我们做腹部CT检查时,遇到1例B超疑右叶肝癌的患者,CT平扫及强化扫描疑结肠肝曲癌,后经钡剂灌肠造影及手术证实,供同道参考。患者女,52岁。因上腹部疼痛3个月住院。B超检查:在肝门、胃窦、胰腺区...  相似文献   

6.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介入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不同影像手段对发现门静脉癌栓(PTT)的敏感性与左右叶肝癌灶对门静脉侵犯程度的差异,以及门静脉受侵时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材料与方法,对28例合并PTT原发性肝癌进行了动脉化疗栓塞,此前分别作了B超,CT与血管造影,比较这些检查对发现PTT的敏感性,同时将同期血管造影显示门静脉通畅的56例原发性肝癌作为对照组,结果:28例血管造影病列中24例(85.7%)门静脉显示清楚者均发现PTT,B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7例成人原发性肝脏肉瘤的螺旋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原发性肝肉瘤的CT征象,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肝血管内皮肉瘤、恶性间叶瘤、癌肉瘤各1例,平滑肌肉瘤4例。结果原发性肝肉瘤分血管及非血管源性两大类,均无肝硬化基础。血管源性(肝血管内皮肉瘤)表现为肝内多发低密度灶,强化明显,非血管源性(恶性间叶瘤)表现为肝内巨大单发囊性病灶,增强囊壁和分隔明显强化;癌肉瘤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伴有坏死囊变,增强实质部分强化;平滑肌肉瘤表现为肝内巨大低密度病灶,可伴有囊变及钙化,增强见边缘强化。结论成人原发性肝肉瘤的螺旋CT表现与病理类型有关,典型CT征象结合临床有助于对其诊断,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肝海绵状血管瘤经动脉栓塞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动脉栓塞治疗肿海绵状血管瘤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12例以B超、CTCT或MRI及血管诮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作超造反性肝动脉插管栓塞。栓塞剂为超液态碘渍、明胶海绵及弹簧圈。结果 栓塞术后病人癍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9例缩小50%以上,1例4年后B超检查瘤体消失。结论 经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是一种有效方法,在碘油和明胶海绵栓塞基础上,再用弹簧圈栓寨,可  相似文献   

9.
B超诊断早期转移性肝癌的体会郭倩,江怡肝为转移癌的多发部位,且早期常无特异症状,临床不易发现。本文主要介绍了早期无任何自觉症状的转移性肝癌的B超诊断,其声像图特点为等大、多发、呈小结节状、互相不融合,以低回声多见,多伴有“牛眼征”。笔者认为B超是检查...  相似文献   

10.
李宏斌  王锦波 《人民军医》2003,46(3):176-177
原发性肝癌晚期可发生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外脏器转移 ,但却较少侵犯胆道。肝癌侵犯胆道后 ,往往出现阻塞性黄疸 ,称为“黄疸型肝癌 (icterictype)”。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 4 % [1] 。 1984年以来 ,本院经手术证实共发现此类病人 39例 ,术前行B超检查 34例 ,现总结其B超诊断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0例 ,女 4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 5 5岁。病程 1周~ 3年。主要临床表现 :黄疸 34例 ,腹痛 2 5例 ,皮肤瘙痒 19例 ,灰白色大便11例 ,发热 9例 ,上腹包块 6例 ,腹水 8例。术前HBsAg检查 31例 ,阳性 2 6例 ;…  相似文献   

11.
肝脓肿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检查手段很多如MR、CT、ECT、超声等。超声检查在这方面是很经济和有效的检查方法。我院通过超声检查肝脓肿给临床提供资料,经过手术证实有效符合率在90%以上,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材料与方法 本组26例肝脓肿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26~69岁,全部病例先经B 超和CT检查诊断肝脓肿,然后进行手术和在超声下穿刺诊治。最后诊断:阿米巴肝脓肿10例,细菌性肝脓肿12例,肝癌4例。方法:患者空腹仰卧在检查合,手持探头在左右肝区先纵、横、斜面探查,并分别计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肝静脉(PTHV)造影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对53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检查,并与下腔静脉造影及B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结果:依据造影可分为以下类型,1.主肝静脉出口部阻塞,下腔静脉通畅19例。2.主肝静脉扩张而开放,下腔静脉膜性阻塞22例。3.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均闭塞12例。结论:作者认为与下腔静脉造影和B超检查相比,PTHV对肝静脉及侧枝循环的显示有显著的优越性,对BCS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脏肉瘤的CT诊断(附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肉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原发性肝肉瘤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血管肉瘤2例,非血管源性肿瘤4例。结果:血管肉瘤的CT特征是多发、病灶增强明显和钙化;而非血管源性肉瘤特点为单发、较大、边界欠清的分叶状混合密度肿块伴有坏死囊变。结论: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可提示原发性肝肉瘤诊断,确诊需靠活检。  相似文献   

14.
肝癌术后复发血管造影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B型超声、CT检查和肝动脉造影术在肝癌术后肝内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肝癌术后肝内亚临床复发病例102例,将B型超声、CT检查和肝动脉造影的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B型超声、CT检查和肝动脉造影术的检出率分别为72%,84%和96%。结论:肝动脉造影术是检出肝内结节复发的最好的方法,应作为肝癌切除术后随访中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肿瘤尤以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目前主要依据临床、甲胎、超声波、放射性核素,对于中晚期病例可以得到确诊。早期病例临床检查尚有困难。近年来肝肿瘤的X线检查方法与诊断水平有些进展,除一般X线检查和肝对比造影外,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已被广泛应用。我科自1977年开始对临床确诊或拟诊肝癌和阻塞性黄胆病例进行了选择性血管造影,现将其中资料较完整的14例报道如下: 资料分析 一、性别与年龄 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24~56岁。 二、造影病例选择 其中临床确诊肝癌5例,拟诊肝癌7例,阻塞性黄胆2例。 三、造影结果 14例共进行了19次造影,其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次屏气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造影(3D DCE MR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肝癌的3D DCE MRA表现。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分别进行扫描和重建。结果:肝动脉期可显示肝癌供血动脉血管7例,动静脉瘘6例,肝动脉受挤压变形6例。门静脉期显示门静脉高压18例。门静脉癌栓13例,肝内门静脉受压移位3例。结论:有效地抓住对比剂在各靶血管中的有效浓度,可分别显示肝癌的血供情况、血管破坏情况、门静脉开放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血管肉瘤(hepatic angiosarcoma)是发生于肝脏的恶性间叶组织肿瘤,它起源于肝窦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在肝脏少见,属于肝脏罕见的恶性肿瘤.本文总结7例经本院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其在MRI上的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小肝癌影像学诊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32例41个直径≤5cm的小肝癌进行血管造影(IADSA)、B超、CT和碘油CT等方法的对照研究。结果四种影像学方法对本组小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是血管造影87.8%(36/41)、B超65.9%(27/41)、CT57.7%(15/26)、碘油CT100%(14/14),血管造影的诊断敏感性与B超、C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认为血管造影和碘油CT是诊断小肝癌准确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这的肝脏囊性恶性肿瘤29例,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转移瘤15例,肝细胞性裂直肉瘤2例,囊腺癌4例(包括囊腺癌肉瘤1例),胆管癌3例和Caroli病癌变1例,结果:囊性转移瘤远较其他肝囊性恶性肿瘤常见,表现多样化,以多发囊性或囊性实质性病灶共存为其特点,小病料可完全囊变;囊性肝癌表现为单发不均或均匀厚壁型肝志;囊怀肝肉瘤为单房或  相似文献   

20.
胆囊癌的CT诊断(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胆囊疾病一般首选B超检查 ,但CT对胆囊癌的检查和分期具有更大的作用。本文对我院经B超和CT检查及临床资料完整的 9例胆囊癌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男 4例 ,女 5例。年龄最小 5 0岁 ,最大 79岁 ,平均 68岁。 60岁以上 6例。 9例均有右上腹胀痛及压痛。食欲减退 8例 ,黄疸 5例 ,恶心、呕吐 6例 ,便秘 5例。 9例均作B超检查 :5例提示胆囊癌 ,其中 4例并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腹水 ,2例提示肝癌 ,胆囊未见异常 ,2例提示慢性胆囊炎并有结石。 9例中 5例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 6例经本院或外院手术病理证实为腺癌。 3例经淋巴结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