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9月龄婴儿喂养现状,分析该地区婴儿喂养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使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标准化问卷,对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地区529名9月龄婴儿的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版《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中的8个指标。结果 调查地区早开奶率为64.9%,9个月时持续母乳喂养率为92.5%,适龄喂养率(即6个月以下进行纯母乳喂养,6~9月的婴儿在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辅食)为75.0%,辅食添加种类合格率为64.1%,但9月龄母乳喂养婴儿辅食添加频率合格率仅为17.6%,且辅食合理添加率仅为14.2%。结论 调查地区婴儿中母乳喂养情况较好,但存在适龄喂养率较低及辅食种类和辅食添加频率偏少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2岁以内婴幼儿喂养与辅食添加状况. [方法]利用2005年10月~2007年10月四川省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获取2岁以内共783名婴幼儿喂养方式与辅食添加状况调查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婴幼儿开奶时间的中位数为5 h,其中出生后2 h内开奶的比例为37.3%;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率、混合喂养率、人工喂养率分别为58.3%、36.7%和5.0%;婴儿平均断奶时间为7.6个月;27.2%的婴幼儿在出生后4月龄前已经添加辅食;6~8月龄的婴幼儿中还有12.6%尚未添加辅食;1岁时添加婴儿配方奶、普通奶、谷类、蔬果、蛋类、肉类、肝脏及血、豆类及其制品的比例分别为35.9%、65.5%、86.6%、69.8%、65.4%、69%、10.2%、25.9%. [结论]四川省农村婴幼儿母乳喂养率较低、辅食添加不合理,应普及母乳喂养观念,实时添加辅食,转变不良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国研究地区婴幼儿喂养现状,比较该地区与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婴幼儿喂养水平,探索我国婴幼儿喂养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标准化问卷对我国中西部40个县3 708名2岁以下儿童看护人的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版《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中的8个指标并与世界卫生组织 2010年公布的46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调查地区早开奶率、6个月以下儿童纯母乳喂养率、1岁和2岁时持续母乳喂养率均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47个国家中分别位列第34、39、44和45名。辅食及时添加率、辅食添加种类合格率位列前20%,辅食添加普遍过早。 【结论】 调查地区婴幼儿喂养中主要存在开奶不及时、母乳喂养伴随喂水、过早添加辅食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短的问题。加强健康宣教,传播喂养知识,对婴幼儿喂养状况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黑龙江婴幼儿辅食喂养的现状,为婴幼儿的合理喂养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数据资料,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家庭经济情况、婴儿母亲文化程度、职业和地区差异对辅食添加情况都有影响。结论大部分婴儿都能够及时的添加辅食,但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的情况依然存在,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影响母乳喂养的开奶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分析了略阳县医院和略阳铁路医院430名住院分娩产妇的开奶行为及其与新生儿期母乳喂养的关系.调查结果,产后24小时内开奶率为14.4%,平均开奶时间为52.8±24.6小时;婴儿开奶前喂养率为69.3%,奶瓶使用率为73.9%,奶瓶喂养率为57.7%.新生儿期母乳喂养与产后开奶时间、婴儿开奶前喂养及奶瓶喂哺等因素有明显相关(P<0.01).提出在具备住院分娩母婴同室的地区,仍应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研究地区流动儿童婴幼儿喂养现状,以发现存在的主要喂养问题。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两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标准问卷,分别对广东和浙江两省各一个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市的2 055名2岁以下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对8个婴幼儿喂养指标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结果 调查地区流动儿童婴幼儿早开奶率为18.0%、纯母乳喂养率为13.6%、1岁时持续母乳喂养率为17.0%、2岁时持续母乳喂养率为5.2%、辅食及时添加率为81.1%、辅食添加种类合格率53.9%、辅食添加频率合格率为26.9%、辅食合理添加率为16.9%。 结论研究地区流动儿童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的情况水平差,提示流入地应加强对流动人口中婴幼儿喂养的健康促进,改善保健服务利用。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农村部分4~12月龄婴儿喂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4~12月龄婴儿喂养现状。方法采取随机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北京市中等收入经济发展水平的4个乡镇,结合乡镇卫生院的母子健康档案,选取4~12月龄的婴儿及其主要喂养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婴儿的母乳喂养以及辅食、调味品等的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北京市农村4个乡镇137名婴儿,其中128名婴儿为部分或纯母乳喂养,婴儿母乳喂养率为93.43%,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43.07%。自觉乳汁不足、因上班不能保证哺乳时间和因病不能喂养是非纯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分别占71.79%(56/78)、10.26%(8/78)和7.69%(6/78)。16.06%的婴儿辅食添加时间不当,其中分别有8.76%、7.30%的婴儿辅食开始添加时间过早或过晚。有36.3%(45/124)的婴儿经常食用盐和香油等调味品。结论北京市农村部分4~12月龄婴儿的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较低,辅食添加时间不当及过多食用调味品是婴儿喂养的主要问题,应该大力宣传婴幼儿喂养知识,通过实施健康干预项目,改善北京农村地区婴儿喂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密云县农村地区婴儿的喂养行为和营养现状,为政府制定营养规划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抽取密云县农村4-12月龄婴儿130名,对其喂养行为现状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对身高体重进行现场测量。结果四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47.1%;婴儿添加辅食开始时间平均为(4.3±1.8)月龄,添加的时间顺序由早到晚依次为:配方奶粉、营养素补充剂、蛋类、谷类、水果蔬菜、肉类、豆类;64.6%的婴儿在4月龄前添加了辅食,16.6%的婴儿晚于9月龄添加辅食;婴儿到12月龄,谷类、蛋类、水果类、蔬菜类添加率均达到100%;肉类、豆类添加率分别为91.3%和45.7%;有94.5%的婴儿添加了营养素补充剂,以添加钙制剂和维生素D制剂为主。结论密云县农村地区婴儿喂养存在问题,母乳喂养率低,辅食存在添加过早和不及时并存。应该继续普及母乳喂养观念,加强婴儿喂养知识宣传,适时添加辅食,增加肉类和豆类添加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调查分析了略阳县医院和略阳铁路医院430名住院分娩产妇的开奶行为及其与新生儿期母乳喂养的关系.调查结果,产后24小时内开奶率为14.4%,平均开奶时间为52.8±24.6小时;婴儿开奶前喂养率为69.3%,奶瓶使用率为73.9%,奶瓶喂养率为57.7%.新生儿期母乳喂养与产后开奶时间、婴儿开奶前喂养及奶瓶喂哺等因素有明显相关(P<0.01).提出在具备住院分娩母婴同室的地区,仍应积极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石河子市婴儿6个月内的喂养现状。方法对2007~2010年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石河子妇幼保健院分娩的605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逐月进行电话随访至6个月,了解其婴儿的喂养情况。结果一周内水(糖水)的添加比例为37.5%;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为72.9%,纯母乳喂养率为1.0%;6月龄时添加过至少一种辅食的比例为99.0%,辅食添加的时间多集中在4~6个月之间。结论石河子市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低,6个月前添加辅食现象普遍。婴儿喂养方式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式,需要进一步对该地区医护人员和婴儿父母进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辅食添加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陕西部分农村母亲婴幼儿喂养知信行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婴幼儿喂养现状,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方法利用自编问卷对陕西泾阳县6个乡的311名儿童母亲进行现况调查;采用定性方法组织12名儿童母亲进行专题小组讨论,了解影响母亲喂养行为的因素。使用中位数、均数、标准差、频数、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定量资料;使用分类归纳法分析定性资料。结果:定量调查显示,88.4%的母亲认为婴儿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好,但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55.3%;44.4%的母亲了解正确添加辅食的时间,但适时添加辅食率为26.1%;分别有92.9%、97.4%、76.2%的母亲认为应该每天给6个月及以上的孩子吃鸡蛋、蔬菜或肉类,但每周给6个月及以上的孩子添加6次及以上鸡蛋的比例为38.9%、蔬菜47.9%;给7个月及以上孩子每周添加1次以上肉类的比例只有21.6%。定性结果表明,没有坚持纯母乳喂养的母亲主要是自认为母乳不足而过早加辅食;过晚添加辅食的母亲主要是认为8个月以下的孩子对乳类以外的食物难以消化;不给孩子添加肉类食物的母亲主要是认为孩子1岁牙长好了才能消化肉类。结论: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和适时添加辅食率低于同期其他农村地区水平,辅食种类单调,动物性食物摄入明显不足。建议加强对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更新相关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技能;开发适合农村家长的科普书报、杂志等健康教育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东区纯母乳喂养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攀枝花市东区315名2岁以内婴幼儿母亲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将293份合格问卷运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母乳喂养坚持到18个月以上仅占1.4%,纯母乳喂养到4~6个月只有34.5%。结论 开奶时间越早、纯母乳喂养的方式、自觉母乳量可以满足婴儿使母亲更倾向于纯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部分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喂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当地儿童喂养状况以及喂养相关资源利用情况,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 于2006年11月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定性研究方法,在5个省市随机选择了20个村进行调查,对187名母亲及其5岁以下的儿童进行了喂养评估.结果 这些地区儿童母乳喂养率:0~6个月为73.68%,6~12个月为57.69%,12~24个月为39.13%;6个月以上儿童辅食撮入量不足率为61.31%.结论 农村地区在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喂养知识和喂养技术有待提高.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可在搜集信息的同时,提高参与人群的儿童喂养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4.
105个项目县2岁以下儿童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现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目的〗 了解中国贫困农村2岁以下儿童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现状。〖方法〗 横断面人户问卷调查的方法。样本量21036例。〖结果〗 母乳喂养率98.22%,纯母乳喂养率24.35%;合理辅食添加率32.29%;每周动物蛋白的添加率78.43%;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肺炎和腹泻的发生率是1.69%和24.27%,非纯母乳喂养时肺炎和腹泻的发生率是3.63%和40.86%,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地区间差异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婴幼儿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国中西部4省(自治区)农村地区1272名婴幼儿进行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情况调查。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婴幼儿6个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为70.0%,33.0%的婴幼儿在6个月龄内添加了强化铁米粉。多因素分析,接受过母乳喂养宣传(OR=2.191,95%CI:1.695~2.833)、民族(OR=1.173,95%CI:1.080~1.275)和出生低体重(OR=0.579,95%CI:0.376~0.892)与6个月龄内是否纯母乳喂养有关联;民族(OR=1.141,95%CI:1.047~1.242)和婴幼儿贫血(OR=1.406,95%CI:1.054~1.877)与添加强化铁米粉有关联。结论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纯母乳喂养率有待提高,辅食添加不合理,应通过电视、广播、热线电话等方式宣传通俗易懂的科学喂养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合理喂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农村婴幼儿喂养的现状。方法在中国西部10省45个项目县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对13433名3岁以下婴幼儿的喂养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寿命表法计算辅食添加率和母乳喂养率。结果在调查对象中,在6个月内已经添加淀粉类食物、鸡蛋、乳品、豆制品、肉类、蔬菜水果和水的比例分别为75.3%、58.4%、39.0%、26.4%、42.7%、52.0%和93.4%。4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为16.0%,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5%。但在1岁时还未添加淀粉类食物、鸡蛋、乳品、豆制品、肉类、蔬菜水果和水的比例分别为5.2%、15.0%、30.3%、11.2%、9.1%、4.8%和0.6%。结论中国西部农村婴幼儿纯母乳喂养率较低,辅食添加不合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5省农村婴儿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农村婴儿的母乳喂养现状,探讨影响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十省农村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选取西部5省的农村婴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西部5省农村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1.97%;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52.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婴儿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因素包括婴儿性别、胎数、出生体重、患病情况,父母亲年龄、母亲文化水平和职业、家庭年收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胎、有疾病史、出生体重低、母亲年龄大、母亲文化水平高、家庭年收入高是婴儿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国西部5省农村婴儿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较低,受婴儿自身因素、母亲因素和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孕期保健服务,积极宣传和普及科学喂养知识,提高母亲母乳喂养意识。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Cesarean section may lead to suboptimal breastfeeding outcomes, though evidence has been mixed. Factors, such as premature birth, birth weight and maternal age may independently increase risk of cesarean and hinder breastfeeding initiation, while maternal preferences, support and sociostructural barriers may influence breastfeeding practices beyond the immediate postpartum period.MethodologyWe assessed impacts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gestational factors on breastfeeding duration among Indigenous Qom mothers in Argentina who have strong traditional breastfeeding support. We modeled transitions from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to complementary feeding and from complementary feeding to full weaning in a Bayesian time-to-event framework with birth mode and gestational covariates (n = 89 infants).ResultsEstimated median time to full weaning was 30 months. Cesarean-delivered babies were weaned an average of 5 months later adjusting for gestational age, maternal parity and infant sex. No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time-to-complementary feeding, and time-to-complementary feeding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ime-to-full weaning.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Among Indigenous Qom mothers in Argentina, cesarean section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suboptimal breastfeeding outcomes. Although some Qom mothers do experience early breastfeeding problems, particularly following first birth, problems are not more frequent following cesarean delivery. Traditional postpartum kin and community support during prolonged postpartum periods may be instrumental in helping mothers to overcome early breastfeeding problems due to cesarean or other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