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菲律宾宿务35例既往未治疗的瘤型麻风病人应用了以氨苯砜为主的两种治疗方案:Ⅰ. 氨苯砜100mg/d,每周6次,共5年,加上单剂量的利福平1.2g;Ⅱ. 氨苯砜100mg/d,每周6次,共5年,加上开始24周的氯苯吩嗪100mg,每周3次和单剂量的利福平1.2g.本文报告了对35例患者在治疗的5年过程中用4种血清学方法(NDO-ELISA,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在菲律宾宿务麻风研究中心接受治疗的31例耐氨苯砜瘤型麻风病人应用以氯苯吩嗪为主的两种化疗方案治疗5年的血清学监测结果。两种方案均为氯苯吩嗪100mg,每周3次,共5年但第一方案开始4周同时每日服利福平600mg,第二方案开始同时服利福平1.2g,每月1次,共24  相似文献   

3.
在某种意义上说,纪氏的社论(本期72页—编者)写得早了2~3年,因为在任何很短时间的治疗后,要评价其复发率,最好是做7~10年的随访。WHO 的氟嗪酸临床对照试验,包括与标准的  相似文献   

4.
在88例结核样型(TT或BT)病人中对3种血清学酶免疫试验,即抗麻风分支杆菌的多克隆抗体ELISA(ML-ELISA)、抗35kD蛋白表位特异性抗体ELISA(SACT-ELISA)和抗酚糖脂1特异性抗体ELISA(PG-ELISA)进行了比较性评价,并在个例病人中对血清学结果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表明,ML-、SACT-和PG-ELISA阳性的病人数分别为48(55%)、33(38%)和23(26%)例。总阳性病人数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研究表明分支杆菌可优先诱导结核样型麻风(TT)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辅助性T细胞(T_H)细胞分泌高水平的γ干扰素(IFN-γ)及微量的(或无)白介素-4(IL-4),而瘤型麻风(LL)患者来源的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克隆分泌的细胞因子类型与TT的相反且可通过释放高水平的IL-4来介导其抑制活性。作者主要用较大样本分析了对麻风菌抵抗力强的TT、和无反应的瘤型麻风以及健康对照者的分支杆菌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类型。结  相似文献   

6.
利用鼠麻风菌的细胞培养模型试验了几种药物对鼠麻风菌的作用。利福平(10μg/ml)和链霉素(100μg/ml)能抑制巨噬细胞中鼠麻风菌的增殖,而氨苯砜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与在鼠麻风动物感染模型中的结果完全一致。新药R—773(10μg/ml和5μg/ml)也能抑制细胞内鼠麻风菌的增殖。因而,鼠麻风菌的巨噬细胞模型可望作为麻风药物筛选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作者分析了麻风病人对三种分支杆菌抗原——PGL-I,35kD(麻风杆菌特异性抗原)和LAM(分支杆菌的一种共同抗原)的血清反应。麻风病人共147例其中LL91例,BL10例,TT-BT26例,未定类20例。正常人100例。血清反应检测采用ELISA(检测抗PGL-I抗体用PGL-I-ELISA,检测抗35kD蛋白抗体用SACT-ELISA,检测抗LAM抗体用LAM-ELISA)。 结果表明:PGL-I,LAM,35kD三种抗  相似文献   

8.
本组研究共14例男性病人,其中11人睾丸变小,8例精子缺乏,4例精液缺乏,12例有男性乳房增大,只两侧最近发病,没有上述病变。睾丸病变是麻风杆菌直接侵犯所致,尸检约90%病人可发生。细曲精管失去轮廓。男性乳房增大的发生率为82.6~83%。一般同时伴有睾丸萎缩,Grabstald 报告患者尿促性腺激素增高,血睾丸酮和尿雌激素减少。LH 和 FSH 基值可以因 LHRH 的促性腺反应而增高,这只发生在 L 型。而在 T 型就没有此反应。  相似文献   

9.
对单纯用 WHO、MDT 方案治疗的75例多菌型病例,用 FDA/EB 双色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其麻风菌的死活。其中 MDT 治疗前平均绿菌率为44.43%,经4~6个月治疗者平均绿菌率迅速下降到7.66%,此后下降变慢,经19~24个月治疗者仍有42.88%可查见绿菌,平均绿菌率为2.92%。作者认为 FDA/EB 技术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之一;多菌型病例治疗两年后不宜一概停止治疗,至少在经两年治疗后仍能查见绿菌者应继续用药。  相似文献   

10.
瘤型麻风化疗上有两个矛盾的现象,一是砜类药治疗的近期疗效是令人鼓舞的,但远期疗效则令人很不满意;二是虽然形态指数在治疗初期即迅速下降,约在治疗4个半月后即降到基础线水平,或治疗约3个月后取材接种鼠足垫即无繁殖,但即使治疗多年后仍可出现伴随临床复发的细菌再活动。过去10年的临床经验见到,复发病例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持续砜类药治疗下出现砜类抗药性的复发;一种是停药后由于砜类药敏感菌株的存  相似文献   

11.
曾有报告从致敏供体淋巴细胞提取的TF能转移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但用TF治疔麻风,结论不一.本文报告瘤型麻风较长时期内反复注射TF的疗效并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TF取材自病情稳定的结核样型麻风、麻风病人家属和麻风医院医务人员的淋巴细胞.他们对麻风菌抗原(包括蛋白麻风菌素和一般麻风菌素)的皮肤试验以及麻风菌为抗原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均为阳性.供体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已报道了麻风杆菌在试管内单独或细胞内培养时能摄入各种放射标记化合物。这些试验(持续1~2周)能精确地测定麻风杆菌的生活力并且具有筛选抗麻风药物和诊断麻风耐药的潜力。作者实验室已经建立了试管中的快速的巨噬细胞内麻风杆菌放射标记法来测定麻风杆菌的活力和对氨苯砜、利福平及淋巴因子的敏感性,并且证明了7株疑似耐药的麻风菌试管内结果和鼠足垫结果完全一致。为了进一步评定这种放射测定法,在三个独立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分支杆菌抗原大多为种属共同抗原,因此由它们引起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缺乏种属特异性.而各种抗原与在人和动物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又是相联的.因此作者试图鉴别(麻风杆菌(ML)和结核杆菌(MT)中能引起DTH反应的抗原组分,并与两个密切相关的分支杆菌BCG和牡牛分支杆菌(MV)的抗原相比较,用来评价它们的特异性.用天然的或加热杀死的ML、MT、MV和BCG免疫(皮内注射)随机饲养的体重为300~350g的豚鼠及6~8周龄的Swiss株小鼠.MT、MV和BCG中诱导DTH反应的抗原分别为经过制备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分离到的4个抗原组分(Ⅰ、Ⅱ、Ⅲ、Ⅳ)、而ML中的DTH诱导抗原为通过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后得到的3个分子: MY_1、  相似文献   

14.
作者试图证明使用氨苯砜大剂量治疗界线类麻风比用常量要好.将26例未经治疗的界线类麻风(BT~BL)分为两组,R组16例有高起红色损害,表示有早期逆转反应,Q组10例为静止的色素减退斑。两组病人随机分配用大剂量(约4mg/公斤/日)或正常量(约1mg/公斤/日)的氨苯砜.试验2 1/4个月,均在门诊治疗。每次家访均作临床评定和氨苯砜尿测定.疗前,治疗后1、2和2 1/4个月作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IT).分别用犰狳麻风菌(MLW)、经超声波处理的杆菌(MLS)及植物血凝素为抗原。结果临床上Q组病例很少变化,R组疗  相似文献   

15.
作者应用ELISA方法对纽约地区接受治疗的麻风病人血清抗酚糖脂-1(PGL-1)、抗合成的PGL-1类似物(ND-BSA)和抗来自结核分支杆菌的脂阿拉伯苷露聚糖(LAM)抗体进行了检测.对三组病人进行分析:第1组47例病人进行抗PGL-1脂质体持续性检测;第2组22例病人进行天然PGL-1脂质体和ND-BSA检测的特异性IgM比较;第3组24例病人进行持续性BI和持续性抗PGL-1和LAM抗体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过程中抗-PGL-1阳性麻风病人的抗-PGL-1脂质体的检测结果类似,两者在检测抗-PGL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潍坊市、青岛市和临沂地区的8个县市近10年来在院内外治愈的多菌型病人和近5年内发病还未愈的多菌型病人的临床细菌情况进行了调查。院内治疗的93例:LL55例、BL24例、BB14例,其中已治愈的62例,未愈31例。  相似文献   

17.
多菌型病人联合化疗的必要性已普遍被接受,但最佳药物种类、给药频度及治疗所需时间尚不清楚,本文报导两组病人治疗一年随访4—5年的结果。40例活动性多菌型病人分 A 组:20例,RMP600mg每周2次共6个月,DDS100mg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NTLR对麻风杆菌的易感性高于免疫正常小鼠;也证实在加热处死的10~7麻风杆菌中只要含有5条活菌,接种在NTLR足垫中即能出现有规律的生长。上述研究表明,NTLR或先天无胸腺大鼠(AR)对进行了初期化疗的瘤型麻风病人皮肤活检中活菌的检测比常规用小鼠可能更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两组以往未治疗过的多菌型麻风(每组20例)用两种治疗方案治疗一年。A方案为利福平(RFP)600mg,每周2次,共6个月和氨苯砜100mg/d半年;B方案为RFP600mg每周2次,共6个月、PTH500mg/d共6个月和氨苯砜100mg/d共一年。以上治疗结束后给予安慰剂,治疗期间每3、6及12个月时作临床及细菌检查,以后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对可供分析的A组15例和B组14例病人分别随访了4.5年和5年。结果显示这些病人临床进步很快,皮肤涂片检查细菌指数(BI)在停止治疗后每年下降一个单位。A组1例在48个月皮肤涂  相似文献   

20.
组织培养提供了在控制条件下观察细胞生活过程的极好机会。神经鞘细胞肿瘤(例如听神经鞘瘤)提供了证实和研究试管中神经鞘细胞的吞噬活性以及它和分枝杆菌相互关系的理想材料。本文报告了神经鞘细胞在试管内的培养特性和细胞吞噬活性。在5个听神经鞘瘤和4个脊神经鞘瘤病人作神经外科手术时,用无菌操作将活检材料收集于加有抗菌索的组织培养基中。培养物在玻片上的血浆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