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健康教育,促使遵医行为,使ICP孕妇有一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对10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10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分娩105人次,无一例死胎,母婴均安康出院.结论 重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产期保健及进行心理护理是提高其治愈率,减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4年6月—2005年5月收治的17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产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护理。结果:通过健康教育提高ICP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结果:通过强化健康教育,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可行的护理措施,ICP孕妇有较满意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朱玲 《中国当代医学》2006,5(20):111-11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特有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其主要危害是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及胎儿宫内死亡率,胎动监测对了解胎儿宫内安危有重要意义,我科2001~2005年对2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进行胎动监护并结合B超,胎心率监护,了解胎儿宫内情况,对预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窘迫及胎死宫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3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叶群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41-141,154
目的通过对3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分析,探讨降低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早产或死亡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1例胎死宫内,新生儿6例出现轻度窒息,5例发生早产,无一例死亡。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突发胎儿宫内缺氧,对已确诊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应加强治疗及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妊娠晚期血清甘胆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妊娠晚期的血清甘胆酸,探讨HBV感染对孕妇妊娠晚期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18例HBV感染的孕妇为实验组,12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妊娠晚期空腹血清的甘胆酸值。并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血清甘胆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血清甘胆酸的升高,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亦升高。结论HBV感染孕妇妊娠晚期检测血清甘胆酸值,对妊娠晚期孕妇及胎儿的监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崔玲 《吉林医学》2013,34(6):1104
目的:对在妊娠期内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孕妇,对其发病原因、临床影响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发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16例,16例孕妇均致死胎,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晚期的肝内胆汁淤积症更容易发生死胎,94.2%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死胎发生于孕周的36周左右。胎儿死于宫内之前,并没有显著的症状提示,如胎动减少或者胎儿监护异常的指标产生,但是,一大部分孕妇都会出现有规律或者没有规律的宫缩现象。对死去的胎儿进行尸检,结果显示,所有的胎儿在子宫内都有急性缺氧发生。结论:对于有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死胎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经常在经历正常的宫缩后。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发生死胎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还没有可以监测的指标或现象来预测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所以,要对妊娠期内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进行全面监测和护理,对其病情进行综合评估,要适时终止妊娠,有效预防死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病理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羊水异常、早产、巨大儿、妊娠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y,ICP)、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剖宫产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减少母婴并发症以及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认识,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掌握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处理方法,清楚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生儿的危害.方法 对2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结果 98%的患者首发症状为皮肤瘙痒,血胆汁酸不同程度升高,羊水程度不同污染,对围产儿的损害以早产多见.结论 孕妇瘙痒要引起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对母婴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27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治方法及母婴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7例孕产妇资料,分析诊治方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27例孕妇分娩孕周33~38周,早产儿11例.27例孕妇阴道分娩3例,剖宫产24例,产后出血量200~580ml.分娩新生儿中轻度窒息5例,重度窒息1例,新生儿体重2100~3400g,其中低体重儿9例.新生儿外观均无畸形,生后均以高危儿立即转儿科治疗,未发生围生儿死亡.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易突发胎儿宫内缺氧,对已确诊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应加强监护及治疗,适时终止妊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050932产妇肝内肝汁淤积综合征对新生儿外周血红细胞指标的影响/杨慧明…∥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3).—286~287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否对新生儿外周血象红细胞指标产生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正常孕妇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肝健脾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及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昆山市中医院产科入院治疗的ICP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清肝健脾ICP方;对照组予地塞米松、门冬氨酸钾镁。观察两组ALT、AST、TBIL、TBA值及皮肤瘙痒程度的变化。[结果]清肝健脾法能降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ALT、AST、TBIL、TBA值,能减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皮肤瘙痒的程度;对围产儿预后有积极的影响。[结论]清肝健脾法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李艳  徐曦  周淑  刘毅  高岚  付利侠 《四川医学》2011,32(9):1357-135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GDM+ICP组)孕妇180例临床资料,与同期住院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42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组)474例孕妇所分娩围产儿的结局情况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GDM+ICP组34周前终止妊娠率、新生儿窒息率、Ⅱ度以上羊水粪染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围产儿不良结局风险增加,应加强胎儿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提高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朱勇 《大家健康》2016,(5):86-86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发现孕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有限改善围产儿预后,保障孕妇胎儿健康。方法:临床因皮肤搔痒而就诊孕妇63例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作血清总胆汁酸测定,无临床症状孕妇63例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清测定总胆汁酸作为正常对照组,将两组测定结果作为独立样本方差齐性 t 检验。结果:63例皮肤搔痒孕妇血清总胆汁酸和63例无症状对照组孕妇血清总胆汁酸0.05,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搔痒孕妇作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以较早发现围产期妇女肝内胆汁淤积,可作为临床诊断围产期妇女胆汁淤积的一个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肝功能。方法 2011-10~2013-10在我科作孕妇产前检查被诊断为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60例,进行肝功能检测与分析,并随机抽取孕妇产前检查诊断为正常的孕妇60例作对照。结果 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和正常孕妇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球蛋白检测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出现倒置;但两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血清总蛋白检测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60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中约有70.0%存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球蛋白3项肝功能指标异常;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39例,倒置率65%;每位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至少有一项肝功能指标异常。结论 孕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与球蛋白检测水平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这几项肝功能检测指标可以作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妊娠与血脂代谢异常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随着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在孕妇体内生长,母体会发生许多生理变化,这些变化有可能导致母体血液中某些生化指标的改变,血脂代谢就是其中重要变化之一。近年来发现血脂代谢出现严重异常时,常常伴发妊娠并发症,如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通过对血脂代谢的研究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提高妊娠期母儿健康。该文对血脂代谢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关系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实行临床监测的早期预警意义以及对此类孕妇实施心理护理的措施。方法选取2010—2012年间于我院接受孕妇常规检查的妊娠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现存在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7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妊娠期孕妇80例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包括常规查体及肝功能检查,探讨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实行临床监测的早期预警意义以及对此类孕妇实施心理护理的措施。结果查体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和黄疸表现较为常见,而对照组无此类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结果发现两组之间ALT、AST、ALP、以及TBil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Alb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汁酸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皮肤瘙痒和黄疸表现较为常见,且肝功能检查中ALT、AST、ALP、以及TBil较为敏感,总胆汁酸明显上升,上述的临床表现以及肝功能检查结果可以用于此类患者的临床监测,提早发现确诊,加之有效地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疾病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孕期孕妇餐后2 h血清甘胆酸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来湖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的中孕期孕妇2272例,抽取其空腹血液和餐后2 h血液,检测其血清甘胆酸的水平,并对这些孕妇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2272例孕妇随妊娠发展到晚期妊娠后发现9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内胆汁淤积症,回顾分析发现,这94例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在中孕期的餐后2 h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56.09±33.37)μg/dl,显著高于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102.57±27.22)μg/dl(P<0.05);而其余2178例正常孕妇在中孕期的餐后2 h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01.71±29.64)μg/dl,与同一天空腹血清甘胆酸水平的(97.85±24.58)μg/d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期孕妇餐后2 h血清甘胆酸水平检测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能在其未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前作出诊断,使临床提前对肝内胆汁淤积症加以防范,进而降低孕妇肝内胆汁淤积症以及宫内窘迫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南通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发病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通地区住院孕妇的资料,统计妊娠期发现肝功能异常的病例数,分析其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所占比例,同时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年龄、孕前体重指数、胎次、不良妊娠史(自然流产或早产)、家族史、饮食、受精方式、激素保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脂代谢异常等情况的相关性。结果:99 523例妊娠晚期孕妇中,肝损害3 712例(发病率为3.73%),其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998例(占26.89%)。单因素分析发现单胎及双胎以上妊娠、家族史、人工受精、激素保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脂代谢异常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胎以上妊娠、家族史、激素保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25、2.06、4.01、5.2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通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率较高,双胎及以上妊娠、家族史、激素保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是其危险因素,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脂质过氧状态。方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39例健康孕妇组和36例ICP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健康孕妇组MDA含量为8.25±3.19nmol/LI,CP组为16.83±10.21 nmol/LI,CP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0.01)。结论ICP患者MDA含量增高,出现脂质过氧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