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ver cancer are essentially the most serious outcomes of uncontrolled liver regeneration.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cancer is inevitably related to the abnormal microenvironment of liver regeneration. The deterioration observed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liver regeneration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cancer. Therefore, the use of a technique to prevent and treat liver cancer via change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liver regeneration is a novel strategy. This strategy w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to delay, prevent or even reverse cancer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through an improvement in the liver regeneration microenvironment along with the integrated regulation of multiple components, targets, levels, channels and time sequences. In addition, the treatment of "tonifying Shen (Kidney) to regulate liver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by affecting stem cells and their microenvironment" can regulate "the dynamic imbalance between the normal liver regeneration and the abnormal liver regeneration"; this would improve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liver regeneration, which is also a mechanism by which liver cancer may be prevented or treated.  相似文献   

2.
Pathological angiogenesis of liver which includes liver sinusoidal capillarization due to lose of fenestraes of 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LSECs) and formation of new vascular, is a crucial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orig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ver fifibrosis and closely involv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rrhosis and hepatic cancer. Anti-neovascularization medicine such as sorafenib can decrease portosystemic shunts, improve splanchnic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lower portal hypertension, while it can not be applied in clinic due to its serious toxic and side reactions. Chinese herbal formula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pathological angiogenesis of liver, improve microcirculation of liver, and de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 cirrhotic patients. Different Chinese herbal formula are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n inhibiting pathological angiogenesis in liver fifibrosis, which partly explains synergistic effect of different compatibilit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opens up good vista for Chinese medicine against liver fifibrosis through inhibiting angiogenesis.  相似文献   

3.
张玉果  南月敏  王泰龄 《医学综述》2012,18(14):2158-2161
肝脏在受到各种因素损伤后迅速表现出巨大的再生能力。肝脏再生是一个涉及多种效应细胞增殖反应的高度协调的过程,参与肝脏再生的细胞种类与肝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包括以肝细胞为主的实质细胞再生和通过启动干细胞再生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多种基因、细胞因子及肝脏微环境以不同的作用机制参与肝脏再生的动态调控过程。现就肝部分切除术后不同种类细胞参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索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药学》以及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对植物类抗肝癌中药的品种进行挖掘整理,对其抗瘤机制以及性味归经等进行丰度分析,并结合肿瘤分期进行植物类抗肝癌中药组方设计探索。结果共检索得到具有确切抗肝癌活性的植物类中药120味(如桑枝、枸杞子、秦艽、太子参等),其抗瘤机制以抑制肿瘤增殖及生长、调节免疫、诱导凋亡为主,其丰度分别为0.783、0.700、0.467;药性以寒、温、平为主,丰度分别为0.408、0.283、0.183;药味以苦、甘、辛为主,丰度分别为0.625、0.525、0.308;归经以肝、肾、肺、胃、脾经为主,丰度分别为0.663、0.358、0.325、0.317、0.275。抗肝癌植物类中药组方思路如下:(1)肝癌早期宜以抑制肿瘤增殖及生长为主,可选择性寒味苦辛归肝经的植物类中药;(2)肝癌中期宜以抑制肿瘤侵袭及转移为主,可选择性平味甘归胃、脾经的植物类中药;(3)肝癌晚期宜以调节免疫和诱导凋亡为主,可选择性温平味苦甘归肾、肺经的植物类中药;(4)治疗过程中同时辅以具肠道微环境调节作用的植物类中药。结合中医辨证和患者病情特征进行个体化组方,以充分发挥中药对肝癌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抗肝癌中药组方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较系统地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化特征,并从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形成的机理。[方法]使用多谱勒彩超对其舌深动静脉及肝门脉系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并从舌局部微循环、舌体局部血管和门脉系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探讨肝癌异常舌下络脉的形成机理。[结果]对80例肝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与舌深部血管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显示,其宽度和分级主要与舌深动脉的阻力指数及博动指数变化相关;异常舌下络脉与门静脉系血管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显示,络脉宽度异常与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异常有关,分级程度也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异常有关。[结论]原发性肝癌与异常舌下络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观察了兔肝不同血供对肝脏再生的影响。单纯肝叶切除兔剩肝再生显著,肝叶切除 肝固有动脉结扎兔剩肝也明显再生,肝叶切除 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兔剩肝既有萎缩又有再生,肝叶切除 门~腔静脉端侧分流兔剩肝严重萎缩。实验说明完整的肝脏血供是肝脏再生的保证,门脉血供对肝脏再生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调肝理脾法为历代医家认可,肝脾既有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又有体阴用阳的协同作用,现代医学已经阐述了肝脾参与消化系统的机制。肝脾一体的思想滥觞于《黄帝内经》,从肝治脾、从脾调肝、肝脾同治可以体现在肠道微环境改变;"肝喜调达"与"六腑以通为用",亦从中医理论解释了肝脾一体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8.
生长抑素对大鼠肝切除术后肝再生和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后生长抑素对大鼠肝再生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 ,每组 30只 ,行部分肝切除术后分别注入生理盐水 1ml,生长抑素 - 14 1ml,一小时一次 ,持续 2 4h ,分别测定血中胰岛素、胃泌素含量和反映肝再生的相对肝重、有丝分裂指数及反映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 :生长抑素组 (SS - 14 )肝再生能力较对照组低 (P <0 .0 5 ) ,而肝脏损害程度较对照组轻 (P <0 .0 5 )。结论 :表明生长抑素既有抑制残肝细胞的再生作用又具有保护肝细胞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出现药物性肝损害(DILI)。笔者观察肾移植手术124例,发生药物肝损害23例,占18.6%,其中21例治愈,2例死亡。肾移植术后肝损害治疗的原则:(1)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2)应用肝细胞生长素(HGF)促进肝细胞再生;(3)综合支持治疗。术后定期监测肝功能对保证移植肾术后长期存活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体积大鼠肝脏移植后肝的再生性变化。方法:利用大鼠全肝原位移植和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将不同体积的肝移植给体积相同的受体,观察术后移植肝的体积变化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供体肝脏与受体肝脏重量相同,移植术后无明显变化,而供体肝脏小于受体肝脏,移植后迅速生长,7d可接近原受体肝脏的大小。结论:大鼠肝脏移植后再生能力增强,肝脏再生的大小取决于受体肝脏的大小,而与原\供体肝脏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1.
肝靶向动物模型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动物模型是抗肝癌药物实验及肝靶向给药系统验证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本文对用于研究肝靶向制剂的动物模型的种类、特征、不足及应用进行了研究论述,提出了目前较适于应用的模型,应用肝癌动物模型可以提供与肝癌病人相似的肝癌生物学特性,也为肝靶向给药制剂药代动力学指标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宋海曼 《医学综述》2013,19(8):1345-1348
肝再生增强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能够通过免疫调控、信号转导及影响线粒体功能等方式特异性刺激肝细胞增殖、促进肝脏再生的细胞因子,且其基因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从低级到高级的真核细胞中。最近研究发现,其具有保护肝细胞、减轻毒物引起的肝脏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有关。目前对其生物学性状、功能以及相关作用机制都有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实验研究可综述如下几个方面:①保肝,抗脂质过氧化;②抑制HSC的激活;③促进ECM降解,减少ECM沉积;④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⑤综合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是:①要建造有价值的动物模型;②要制订客观统一的疗效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典型性肝切除术的发展趋向。由于现代肝外科定位诊断的进展(B超、核索扫描、CT、选择性动脉造影),使得小肝癌得以早期诊断,手术可以缩小到作局部切除;由于中期肝癌在切除术后复发率仍高,手术似应扩大到全肝切除、肝移植。典型性肝切除技术也有新的改进,如低温全肝灌洗切肝法、常温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法、全肝隔离灌洗法等。本文还讨论了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胆管结石、外伤性肝破裂的具体应用范围,并对如何控制、避免典型性肝切除手术中出血问题的具体技术操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部份肝切除后肝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部份肝切除后肝脏 DNA 合成率、DNA 含量,肝细胞标记核数、肝细胞核分裂相以及再生肝重变化的影响,探讨了丹参对肝再生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丹参注射液能够促进肝脏再生时的 DNA 合成和细胞分裂增殖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肝再生作用。丹参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肝脏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肝再生内在因素的作用而实现的。丹参促进肝再生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它可以作为肝切除后恢复期的辅助药物,同时对其它肝脏疾病也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黎巧连 《医学综述》2012,18(8):1149-1152
近年来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领域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它们属于细胞因子超家族中的一种,具有众多成员。趋化因子与特异性受体相互结合,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表明,它们与肿瘤的血管生成、生长、扩散、转移和治疗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以及在临床治疗上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加肝动脉血供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方法 切除85 %肝脏诱导大鼠肝衰 ,将 30 %肝脏移植于残肝下方 ,通过右肾动脉行移植肝门静脉动脉化并建立肝动脉血供。观察肝衰组和移植组大鼠存活率、肝功能和结构改变。结果 移植组 2周存活率为 73 3% ,肝衰组 4 8h存活率 0 % (P <0 0 5 )。移植术后 14d残肝明显增生 ,肝功恢复正常 ,移植肝萎缩纤维化。结论 辅助性肝移植门静脉动脉化为急性肝功衰竭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作用 ,使原肝再生功能恢复而移植肝萎缩  相似文献   

18.
近期研究表明,肝癌所处的微环境对其生长和转移等过程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代谢重编程是肝癌细胞在缺糖、缺氧微环境造成的代谢应激状态下的适应性代谢改变,其中脂质代谢重编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往研究揭示了部分在肝癌细胞中代谢模式发生改变的脂质类型,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这些脂质代谢重编程过程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然而,目前...  相似文献   

19.
刘荆 《黑龙江医学》2014,38(4):387-388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肝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精准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输血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白蛋白及胆碱酯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显著高于观察组(8.00%)(P<0.01).结论 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辅助性部分肝移植的幼猪模型,观察和评价原肝与供肝的功能再生情况。方法渐进缩窄原肝门静脉,供肝肝静脉与受体肝尾叶内下腔静脉吻合。供肝植入原肝下内方。对部分受体于术后3d行门静脉造影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3d、1周行原肝、供肝肝功能检测。结果术后10例受体幼猪存活超过1周,术后1周供肝肝静脉血酶学指标较术后3d改善,但无明显差异(P〉0.05),血氨指标较术后3d明显改善(P〈0.05),供肝未见萎缩,不同程度获得了再生,供肝肝功能部分恢复。结论所建立的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幼猪模型,供肝获得了良好的再生,为模拟和研究人类辅助性部分肝移植建立了理想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