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生命体征对自发性脑出血病人预后判断价值,提高抢救能力,将70例脑出血住院病人,死亡32例,生存38例,对死亡与生存病人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状态。结果发现:死亡组在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减慢,瞳孔不等大,昏迷程度深与生存组有显著差异。提出脑出血病人早期高热、呼吸过缓、瞳孔不等大等圆、昏迷深为预后差的表现,随时有死亡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生命体征对自发性脑出血病人预后判断价值,提高抢救成功率,将70例脑出血住院病人,死亡32例,生存38例,对死亡与生存病人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状态。结果发现:死亡组在体温升高,低舒张压,呼吸频率减慢,瞳孔不等大,昏迷程度深与生存组有显著差异。提出脑出血病人早期高热。低舒张压、呼吸过缓、瞳孔不等大等圆、眼球浮动、昏迷深为预后差的表现,随时有死亡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吴惠民 《临床医学》2007,27(12):73-73
我院自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326例,均行头颅CT扫描确诊。本文将对脑出血患者临床体征与预后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提出脑出血预后判断模型,协助临床医师进行脑出血预后判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65例脑出血患者的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随访30 d后的Rankin指数(mRs),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预后好组(mRs≤2分)、预后差组(mRs 3~6分);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下列因素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年龄、糖尿病病史及入院时血糖水平、是否合并肺部感染、Glasgow昏迷指数、NIHSS评分、入院时ADL、入院时饮水试验评分、出血部位、出血体积、是否中线移位.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入院时ADL、NIHSS评分、出血体积与脑出血30 d后预后不良相关;以此构建脑出血功能预后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脑出血预后不良转归的阳性预测率为86.7%,阴性预测率为78.1%,预测准确率为83.3%.结论 年龄、出血体积、幕上出血体积、入院时ADL、NIHSS评分可用于预测脑出血的预后,该预测模型对于脑出血起病后30 d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5.
院前急救在转运途中对生命体征支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我们院前急救危重患者1 682例,转运途中21例基本生命体征出现变化.现将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塞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观察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梗塞(MI)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表现形式,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MI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快而复杂,正确识别这些变化的意义不仅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死率有着实际的临床价值,而且对研究MI患者各种临床表现与其病理生理变化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旨在总结MI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点、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和观察要点,以期为护理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及时准确地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是对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重点之一。而目前临床上对监测的顺序尚无严格要求,无统一的标准。为了明确不同的监测顺序所得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探索正确的监测顺序,我们对60例脑损伤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6年3月至7月间住神经外科监护室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7~69岁,平均34.5岁;深昏迷者3例,浅昏迷者15例,昏睡24例,嗜睡10例,神志清楚8例。1.2.方法1.2.1.监测顺序 对每1例患者均先后采用两种不同的顺序进…  相似文献   

8.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自发性脑出血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自发性脑出血预后的评价及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EME-TCD仪,动态监测68例Glasgow评分≤7分的自发性脑出血昏迷患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和血流速度,频谱形态,脉动指数等。结果 其中脑死亡组28例。颅内压增高组40例。前者双侧大脑中动脉呈全舒张期反向血流或针尖状收缩峰血流,持续1h以上无恢复,是预示脑死亡较可靠的指标。两侧大脑中动脉血流不对称与局限性脑损伤有关。结论 TCD对评估自发性脑出血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的必要性,为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提供内容和方法。方法选择8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在术前进行手术前环境等情况介绍,对照组无此项干预行为。结果术前观察组的生命体征波动变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因陌生的环境和情景使病人的生命体征波动增大,而术前访视缓冲了手术病人术前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49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术前危险评分,观察其相应麻醉及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出血量、部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并存症、生命体征等各题参数进行术前危险程度评分后分为:Ⅰ组低危险组(10-15分),Ⅱ组中危险组(7—9分),Ⅲ组高危险组(3_6分)。结果:最高15分,最低3分,Ⅰ组术后无1例死亡,Ⅱ组死亡20例,死亡率32.3%,Ⅲ组死亡25例,死亡率71.4%,总死亡率为30.2%。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术前危险评分,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病情,合理使用麻醉药,选择最佳术式,提高麻醉及手术安全性,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36例无定位体征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温膀胱冲洗与加温(37~38℃)膀胱冲洗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留置尿管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采用三腔Folley导尿管形成密闭式膀胱冲洗系统,冲洗液为1∶5000呋喃西林溶液500ml,冲洗速度160滴/min,约45min滴完。实验组冲洗液不加热,室温为(23±2.13)℃;对照组采用HWQ-Ⅱ型人体恒温输液加热器,加热冲洗液至37~38℃。比较冲洗前、中、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冲洗前、中、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当室内温度大于21℃时,常温膀胱冲洗对患者生命体征无影响,且更为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生命体征教学和实验课为例,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加以完善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终身教育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成为真正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应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在处理与执行医嘱及测量记录生命体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A处理与执行医嘱及测量记录生命体征,分别统计应用PDA与传统护理方法 50例患者医嘱处理及核对和生命体征测量及录入间接和直接护理时数。结果应用PDA处理和执行医嘱及生命体征测量和录入的总护理时数和直接护理时数较传统护理方法多;间接护理时数较传统护理方法少,两种方法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DA可缩短处理与执行医嘱及测量与记录生命体征的时间,减少了护士重复性工作,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护理患者,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期的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手术的患者200例,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的等待期间根据其自身疾病状况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给予人性化护理。监测两组患者在手术室等候期间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得出结果。结果对照组中心率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次/min的患者有41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 mmHg的患者有25例,出现抽搐的患者有11例;观察组中心率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次/min的患者有15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于等于30 mmHg的患者有12例,出现抽搐的患者有2例。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可以使在手术室等候期的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波动较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生命体征,即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它们是体内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故统称为生命体征。这些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当其出现较大变化时,除了生理因素外,提示人体可能出现了病理变化。因此,护士必须准确、及时地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以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然而,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却存在诸多的争议,各种研究结论和教科书之间甚至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给教学和临床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术前访视对乳癌患者手术前生命体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乳癌患者手术前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4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住院号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未进行术前访视。并观察两组术前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前收缩压和脉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访视可减轻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使患者处于轻度的紧张状态,有利于调动机体的防御机制,使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贾喆  亢媛  赵明霞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2):2048-204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不同时段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防止误吸、肺部并发症、心脑血管意外事件、摔伤等事件的发生.方法 选取179例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排除严重心脏病和药物过敏史.于检查前20 min、检查3 min后、苏醒时及休息30 min后分别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神志、肢体运动状态和清醒时间.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痛胃镜检查,异丙酚基础用量1.5 mg/kg;平均清醒时间为8.4±2.5 min;患者在检查中出现了较轻度的循环、呼吸抑制现象,循环抑制主要表现在检查中和苏醒时血压、心率较低,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休息30 min后能恢复到检查前水平;呼吸抑制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降低,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休息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老年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全过程吸氧,防止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