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架增强显影技术(stentboost,SB)在评价支架植入效果和指导支架内球囊后扩张与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的相关性。方法 26例患者在支架植入、支架内球囊后扩张时,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uan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SB技术、IVUS检查,植入支架35枚。分别通过QCA、SB、IVUS获取支架植入、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支架直径,计算支架偏心指数;各项检查所测支架植入、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支架直径和支架偏心指数的自身对照,检查之间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QCA、SB、IVUS测量的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支架直径均较支架植入时明显增加,支架偏心指数[(最大支架直径-最小支架直径)/最大血管直径]降低。SB与IVUS测量的支架植入时、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的支架平均直径具有最好的相关性(r=0.982,P0.01;r=0.985,P0.01);而且QCA与IVUS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75,P0.01;r=0.978,P0.01);QCA与SB也明显相关(r=0.972,P0.01;r=0.976,P0.01)。结论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支架偏心指数较支架植入时更低,与QCA相比,SB与IVUS测量的支架植入时、支架内球囊后扩张完成时的支架平均直径有更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外周动脉支架治疗周围动脉硬化闭塞临床疗效好,但是目前没有一种完美的外周动脉支架,掌握各种支架的特点并灵活应用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目的:综述不同材料周围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68-01/2011-11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ten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107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0篇。结果与结论:周围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硬化闭塞安全有效。支架材料主要有不锈钢支架、镍钛合金支架、钴基合金支架、钽金属支架、镁合金支架、高分子材料支架及多种材料复合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是其主要并发症,支架断裂等并发症时有报道。支架置入后抗凝治疗已得到广泛认可。掌握各种支架的特点及适应证能提高支架的通畅率和减少支架置入后并发症。发展新型支架提高通畅率已成为将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长期疗效。方法:经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支架内狭窄患者63例,平均随访22个月,观察有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果:63例患者中,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46.5%,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事件。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疗效优于金属裸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与年龄、性别、病变严重程度、病变直径、原支架种类及药物支架涂层材料无显著相关。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食管支架置入的临床适用性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置入食管支架能迅速重建食管通道,已成为解除食管恶性狭窄梗阻的重要而有效的微创手段,是近年来治疗食管疾病的新兴技术。食管支架从最初的裸支架发展到部分覆膜支架及全覆膜支架,食管支架的直径设计取决于食管狭窄局部内径的大小。食管支架放置最关键的是位置准确。食管支架置入方法有多种形式,如胃镜直视下放置、X射线透视下放置、胃镜结合X射线透视下放置。食管支架置入成功后,了解支架定位和膨胀情况,进行其临床适用性评价,包括产品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价。根据支架置入和释放过程顺畅性、支架定位性能及自膨力度、支架调整和回收性能及稳定性观察来设定可靠性评价标准。操作者对各型支架的认识和对病变判断的不同以及金属支架本身的机械性刺激使食管支架置入后产生不同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有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降解支架以及新型支架如放射性血管支架、静脉覆盖支架和基因支架等多种.如何选择适宜的支架,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的:阐述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作者以"冠状动脉内支架,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降解支架,心血管新型支架,凝血系统,炎症反应"为检索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通信(CNKI:2002/2010)中,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排除Meta分析及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27篇文献,从冠状动脉支架的种类、研究进展及其生物相容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凝血系统的变化,以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反应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①不论是金属裸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以及新型支架,其支架材料的改进更新均以改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为目标.②心血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是一个复杂的连锁过程,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是评定生物相容性的两项基本内容.③利用有限元分析心血管支架材料的力学特性可为未来支架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结论:现行的心血管支架尚未完全解决生物相容性问题,理想的心血管支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气管支架材料置入后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支架中不论是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和"Z"型不锈钢支架、硅酮支架、多聚酯支架、和动力支架,其支架材料的改进更新均以改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为目标.气管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是一个复杂的连锁过程;利用有限元分析气管支架材料的力学特性可为未来支架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文章分析了气管支架材料的特点,探讨了气管支架材料置入后生物力学与生物相容性的研究现状.现行的气管支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但理想的气管支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镍钛记忆合金血管内支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国产镍钛记忆合金血管内支架及带聚氨酯膜内支架的生物相吝性和影响内支架通畅的因素。方法:采用三类支架,健康犬21只,导入支架43个,其中裸支架22个,带膜支架21个。支架置入后即时、6周、2、3、4个月行血管造影,并对支架区血管行大体病理、光镜、扫描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43个支架均成功导入靶区,裸支架开通率为100%(20/20),完全通畅率为80%(16/20)。带膜支架开通率为5.26%(1/19),狭窄率为31.6%(6/19),闭塞率为63.2%(12/19)。裸支架比部分包被支架通畅率高,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支架亦比全包被支架通畅率高,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各期裸支架表面皆被内膜覆盖,电镜下见排列整齐的内皮细胞。带膜支架狭窄者可见支架内血栓,血栓内为较厚的增生内膜。结论:国产镍钛记忆合金血管裸支架植入容易,生物相容性好。聚氨酯膜内支架易导致血管成形术部位急性血栓形成及内膜增生,生物相吝性差。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支架设计问题涉及到材料、力学、医学、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传统的支架设计制作方法费时费力,设计周期长,有限元分析方法是支架设计的有效手段之一。支架壁厚和金属表面积是冠脉动脉支架设计的重要参数。冠状动脉支架加工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供给形式。冠状动脉支架涂层技术可将不同材料的优良特性加以结合。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引起宿主置入局部组织反应可通过检验学相关项目给与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主要不良反应,基本病变是炎症反应、平滑肌增生、细胞外基质的积聚。结合患者、术者和所应用器械3方面的具体情况才能正确认识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Firebird,微创公司)与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Johnson&Johnson公司)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接受国产与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84例,其中Firebird支架组31例(植入支架38个),Cypher支架组53例(植入支架80个)。观察术中两组患者介入技术指标及住院和(或)门诊随访6个月期间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随访MACE的发生率类似。Firebird支架组与Cypher支架组在冠状动脉病变的类型(A、B、C型)、病变累及的血管数、病变累及的部位、平均支架管径、直接支架术的使用率、Crush技术的应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Firebird支架组支架使用数较Cypher支架组少[(1.23±0.43)个vs(1.51±0.74)个,P=0.03]、植入支架的总长度在Firebird支架组较Cypher支架组短[(28.13±11.57)mm vs(36.38±19.18)mm,P=0.02]、在靶血管直径狭窄程度上Cypher支架组明显较Fire-bird支架组严重[(91.89±5.64)%vs(87.73±7.07)%,P=0.004]。结论Firebird支架与Cypher支架在植入技术以及临床近、远期疗效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雌二醇可降解涂层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对犬冠状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聚乳酸为载体,采用共混方法制成雌二醇洗脱冠脉支架。实验分为聚乳酸涂层支架组、雌二醇洗脱支架组、裸支架组,每组犬5只,将相应支架分别置入到每组犬的冠状动脉损伤段,4周后处死,取出支架段血管行病理学观察,计算机图像分析血管总面积(TA)、内膜增生面积(IA)以及面积狭窄百分比。结果雌二醇支架组内膜增生面积较裸支架组及聚乳酸支架组明显减低(P〈0.05),聚乳酸支架组内膜增生面积与裸支架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雌二醇洗脱支架较裸支架,可明显加速内皮修复,明显降低再狭窄的发生,是一极具前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血管支架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寻找对策。方法选择脑供血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224例(248枚)。分析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24例脑血管支架患者出现并发症19例(8.2%)。其中死亡4例(1.8%)、轻度残疾2例(0.8%)、无后遗症13例(5.8%)。颅外动脉支架14枚,颅内动脉支架7枚。颅外支架并发症远高于颅内支架;颅内支架(42.8%)严重并发症高于颅外支架(7.1%)。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是支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前4年和后4年的手术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11.7%、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下动脉支架、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是相对安全的手术;颅内动脉支架、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风险性较高。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临床医师的操作技术与经验是影响脑动脉支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支架的技术性能主要包括生物相容性、机械力学性能、抗腐蚀性和血液相容性。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是血管内支架的主要并发症。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的设计分为传统设计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支架壁厚和金属表面积是支架设计的两个重要参数,其加工材料多为表面改性剂和可降解材料。药物涂层支架的涂层材料可分为无机涂层材料、高分子涂层材料和蛋白涂层材料,可以携带药物或者基因。通过有限元分析技术,可以了解支架的应力分布情况等信息,估计支架在血管内的疲劳寿命,减轻支架对血管壁的损害,优化支架结构设计,能够极大地促进心脑血管支架的研发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支架与双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 71例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行单支架置入者(35例)与行双支架置入者(36例),术中置入主支支架后根据分支的术中表现再进行分组调整;观察2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节段内血栓发生率及再狭窄率。结果主支支架置入后,3例由单支架组调至双支架组,5例由双支架组调至单支架组;64例完成1a随访,其中行单支架置入治疗33例,双支架置入治疗31例;2组均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单支架组急性心肌梗死、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及节段内血栓发生率(3.03%、3.03%、3.03%)与双支架组(3.22%、3.22%、6.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架组分支血管的节段内再狭窄率(30.30%)高于双支架组(9.68%)(P〈0.05)。结论 双支架置入治疗部分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可降低节段内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原因.方法 入选2009年~2010年所有复查造影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73例,将其分成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间差异.结果 73例患者共植入177枚支架,其中有22枚支架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时造影提示支架内管腔内径损失≥50%).分析两组基本临床资料特征及支架长度、直径,是否为药物涂层支架等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在吸烟、2型糖尿病、支架长度、直径和药物/非药物支架方面有显著差异(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仅支架长度(P=0.009)、直径(P=0.029)和药物/非药物支架(P=0.026)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发生ISR的预测因子.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支架长度、直径及是否为药物支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缬沙坦涂层支架对血管新生内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涂层支架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多层涂布技术制备缬沙坦涂层支架和载体涂层支架.分别将裸支架、载体涂层支架及缬沙坦涂层支架置入兔腹主动脉,依据置入支架分为裸支架组(n=8)、载体涂层支架组(n=8)及缬沙坦涂层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评估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STEMI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术后复诊患者210例,分析DSCT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比较支架内再狭窄和通畅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经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患者32例,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5.24%;DSCT诊断支架内狭窄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7%、95.00%、94.20%、82.26%和97.66%;DSCT判断直径≥3.0 mm支架内情况准确率高于直径 < 3.0 mm直径(P < 0.05);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年龄、糖尿病比例、吸烟史比例、LDL-C、支架数量和Gensini评分高于支架内通畅患者(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吸烟史和Gensini评分是老年STEMI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OR=1.409、1.754、1.842和2.512,P < 0.05)。结论DSCT评估老年STEMI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支架内再狭窄受患者年龄、糖尿病及吸烟史、Gensini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背景:支架置入治疗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ⅡC/D型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TASCⅡC/D型股腘动脉病变较长,需要多个支架串联置入才能完全覆盖病变血管。目的:评价不同种类自膨式金属裸支架混合置入治疗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纳入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患者39例(40条患肢),其中男34例,女5例,年龄44-87岁,每条患肢均为1枚LifeS tent金属裸支架与其他不同种金属裸支架串联置入硬化闭塞段动脉,随访39个月,评价支架置入成功率,以及支架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保肢率、一期与二期血管通畅率。结果与结论:40条患肢成功放置93枚支架,其中27条患肢放置了2枚支架,13条患肢放置了3枚支架;置入Life Stent支架40枚、Luminexx支架45枚、Smart支架1枚、Aurora支架2枚、Pulsar18支架2枚、Invatec支架3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2%。支架置入后12个月保肢率为95%,置入后24个月血管一期通畅率与二期通畅率分别为(42.0±0.1)%,(59.0±3.7)%,未发生因支架置入导致的血管严重损伤及组织病变。表明自彭式LifeS tent金属裸支架与其他不同种自彭式金属裸支架混合置入治疗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与保肢率,近中期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50例拟在血管内超声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其置入效果。结果在血管内超声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共置入支架63枚,术后1年再狭窄3例,占6%。结论IVUS可清晰显示冠脉内血管的斑块特点、偏心程度、血管腔径、血管腔面积及斑块面积,在支架置入前可指导选择支架的大小,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贴壁睛况,支架扩张是否充分,是评价冠脉支架置入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可降解支架被认为是血管介入领域继球囊扩张血管成形、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后的第4次革新,镁合金支架是目前可降解支架的研发热点。目的:综述可降镁合金血管支架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存在的缺点及研究应用趋势。方法: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2001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录的可降解镁合金血管支架相关研究内容,分析其研究现状及进展。结果与结论:镁合金作为可降解血管支架的体外研究集中在镁合金降解速度、生物相容性及镁合金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影响。目前的研究显示镁合金支架降解过快仍然是限制其大规模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靶血管在置入支架后需要6-12个月的重建修复期,支架应在这段时间内提供机械支撑,现有的可降解镁合金支架尚难以达到这一要求。为提高镁合金支架的耐腐蚀性能及生物相容性,一方面可以考虑选择耐腐蚀性能更好的合金元素,另一方面通过支架涂层等表面改性技术来提高支架的抗腐蚀性能与生物相容性,也是未来镁合金支架研发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 1969年Dotter首次报告了动脉内血管支架的应用,随后Sigwart等、Urban和Serruys等报道了Wallstent支架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其它血管内支架如Palmaz—Schatz支架、Gianturco—Roubin支架、Wiktor支架等亦正在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至于哪种血管内支架更好尚未定论,但理想的血管内支架应具有生物相容性、柔软性、射线成像性和易扩张性。各种血管内支架的材料、并发症见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