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测类风湿关节炎(RA)肺间质病变(ILD)预后的有效方法,为RA-ILD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RA-ILD患者61例进行为期12月的观察,入组前、6月、12月后检测肺功能、血气分析、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入组前、12月后均行高分辨CT检测,观察期间出现呼吸道不良事件者行高分辨CT检测;入组前均行肺泡灌洗液(BLAF)检测,观察期间出现明显肺间质病变进展者行BLAF检测。结果 1、入组前BLAF检测发现普通间质性肺炎7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1例,与高分辨肺CT、肺功能联合检测相比阳性率较低;2、61例患者中出现呼吸道不良事件者(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且口服抗生素治疗无效者)9例,5例经HRCT发现肺间质呈进展性改变。5例患者行BLAF检测,3例表现为普通间质性肺炎;2例表现为细菌感染;3、BLAF检测普通间质性肺炎、肺功能中重度异常及肺CT受累面积是RA-ILD预后不良独立因素。结论肺功能及肺CT检测较BLAF检测RA-ILD有更高的敏感性,均可对其预后预测,但BLAF检测是明确RA-ILD进展原因更为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肺间质病变(ILD)是类风湿关节炎(RA)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发生率为7.7%,预后较差,近年来备受关注。而作为治疗RA的常用药物,来氟米特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报道逐年增加,那么,RA合并ILD能否使用来氟米特呢?有文献指出来氟米特可以有效地治疗已经存在肺部疾病(包括甲氨蝶呤导致的间质性肺病)的RA患者,且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及肺部症状加重,因此指出当出现甲氨蝶呤相关ILD时,来氟米特可作为替代治疗用药。来氟米特在治疗中国RA患者的安全性是相对较好的,而近年来国外对于来氟米特引起ILD的报道却屡见不鲜。加拿大从一项治疗RA患者的队列研究中发现,应用来氟米特治疗的RA患者中ILD发病风险增高(校正RR1.9),但其中元甲氨蝶呤用药史和ILD史的患者经来氟米特治疗后出现ILD的风险并未增高(校正RR1.2)。日本学者提出对于已有ILD或吸烟、高龄的男性RA患者应禁用或慎用来氟米特。文献报道不同种族RA患者对来氟米特并发的肺部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基因学检测将是寻找答案的关键。总之,虽然来氟米特有导致ILD的潜在隐患,但荟萃分析仍提示来氟米特治疗RA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所以,对于已存在肺部疾患的RA患者,应分析具体病因慎重应用来氟米特,并定期监测肺CT。  相似文献   

3.
益气活血法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研究(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单纯采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18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经1-11个月治疗后,18例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均明显改善,肺部体征Velcro杂音消失者4例(22%),减少或变为局限者14例(78%),肺部薄层CT(HRCT)磨玻璃样改变明显吸收者7例(38%),临床治愈1例(6%),病理证实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型,好转13例(72%),未继续恶化者4例(22%),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1例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LIP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的1例LIP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报道加以总结。结果(1)免疫性疾病、EBV感染可能和LIP发病有关;(2)LIP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进行呼吸困难和咳嗽,双肺底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受损;(3)高分辨CT表现为双下肺弥散分布的磨玻璃样改变、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和胸膜下小结节,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4)病理表现为肺间质弥漫性淋巴细胞(以成熟性T细胞为主)浸润;(5)激素对部分患者有效。结论LIP比较少见,确诊有赖于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治疗以皮质激素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36例RA并发肺间质病变的临床及CT改变。结果 36例患者胸部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肺间质及胸膜改变不明显;常规CT扫描表现为:肺间质的改变及胸膜病变;肺高分辨CT〈HRCT〉可见到更丰富的影像学改变,主要有肺磨玻璃样变,小蜂窝样囊腔改变,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及胸膜下微结节和小结节。结论 RA引起的肺部换害,特别是间质性肺病,由于早期症状还明显,在临床工作中易被忽视或延误诊断,因此有必要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RA所致肺损害的认识,提示临床医生对相关因素的RA患者尽早作胸部CT扫描,特别是肺HRCT检查,以早期了解RA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6.
开胸肺活检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开胸肺活检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993~1998年6月24例开胸肺活检的肺间质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获病理确诊,其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7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3例,结节病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2例,肺结核2例。其他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肺间质病(RBILD)、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炎性结节、多发性肺脓肿、肺组织炎症和肺泡细胞癌各1例。结论开胸肺活检作为一种诊断方法,能获得足够的肺组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对常规和纤维支气管镜未能确诊的病例,尤其是一些罕见病和不典型的病例,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对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例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小肠间质瘤术后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3个半月后出现水肿、呼吸困难,入院后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分布的斑片影,BALF显示细胞总数升高(0.54×109/L),其中淋巴细胞56%.除外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药物因素,诊断甲磺酸伊马替尼导致的间质性肺炎,停止服用伊马替尼3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无改善,后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约2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胸部CT双肺斑片影较前部分吸收,激素治疗4个月后复查胸部CT病变较前明显吸收,但遗留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停用激素治疗.随访患者未再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2年及5年后胸部CT较前无明显变化,3年后患者因小肠间质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结论 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考虑间质性肺炎可能,早期诊断、停药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停药后应长期随访患者基础疾病及肺部情况.通过这此例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有助于提高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炎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点及其病理学改变。方法对9例经开胸肺活组织检查(简称肺活检)证实为NSIP患者的HRCT与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NSIP患者HRCT主要表现为两侧斑片状磨玻璃影、实变影、伴或不伴不规则线影和牵拉性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分布在中、下肺的外周,但未见蜂窝影。HRCT表现为磨玻璃影伴或不伴不规则线影和牵拉性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的区域,其相应的病理改变为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引起的肺间质增厚,病变时相基本一致;在HRCT表现为实变影的区域,其病理改变表现为间质纤维化病变程度重于间质炎症;也可表现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样改变,肺泡腔内泡沫状细胞聚集,镜下可见蜂窝肺内有黏液潴留等病理改变。结论NSIP患者的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病理特点并结合临床资料及HRCT表现可初步诊断为NSIP。  相似文献   

9.
申世华  徐建华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46-104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迁延,如不及早合理治疗,3年内关节破坏达70%,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一直以来,甲氨蝶呤(MTX)作为RA患者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的首选,即使是与其他抗风湿药物、生物制剂联用,MTX在RA治疗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但其疗效个体差异很大,仅35%~65%的患者可达临床疗效,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0.
谢伟国  江莲  侯昕珩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328-1329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146例住院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性因子(RF)、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分析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特点。结果本组RA患者中并发肺间质纤维化23例;其中,RF强阳性17例,ESR增高21例,CRP增高18例,血小板增高14例,低氧血症17例,经过适当的治疗,病情一般能够控制,有2例死亡,占8.7%,死亡原因为I型呼吸衰竭。结论患者呼吸系统病患出现在关节炎之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有关,但病情较轻,RA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尤其是RF强阳性的RA患者。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然而病变并非局限于关节,肺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液供应,是经常受累的脏器之一,其中对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早期因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而经常被忽略,晚期出现肺纤维化预后极差,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为了更好的诊断和治疗RA及其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误诊为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艾滋病(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以提高对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3月~2010年12月AI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3例,均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和肺间质性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0.76岁.HIV感染途径为经输血3例(23.1%),性传播10例(76.9%).临床表现为发热8例(61.5%),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9例(69.2%),咳嗽5例(38.4%),体重下降7例(53.8%).有吸烟史9例(69.2%).最初诊断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5例,肺泡蛋白沉积症2例,过敏性肺炎3例,肺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间质纹理改变4例(30.8%),斑片状磨玻璃影9例(69.2%).结论 AIDS合并肺部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遇有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体重下降,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间质纹理改变或斑片影等肺间质性改变时,应警惕AIDS合并肺部感染,及时行HIV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13.
大动脉炎主要累及全身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而出现相应部位缺血表现。临床上以间质性肺炎起病的大动脉炎非常少见,容易漏诊。现报道伴有两肺间质性病变的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以提高对大动脉炎进一步认识。患者老年女性,以咳嗽伴气短半年,加重伴发热1周就诊,行胸部CT提示两下肺间质性改变。入院后以间质性肺病诊治流程进行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双侧颈部、锁骨下可闻及血管杂音,听诊两下肺可闻及vecrol啰音,双侧肱动脉搏动减弱等重要阳性体征,提示大动脉病变,遂行大动脉CTPA及血管B超均提示全身多处动脉弥漫性环形增厚,符合大动脉炎表现。故最终明确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予以口服激素治疗,患者临床症状逐步改善。以间质性肺炎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容易误诊为肺部本身疾病引起的,外周可闻及血管杂音及动脉搏动减弱,及时进行大动脉CTPA及血管B超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卢达雄  莫华敦  丘敬东 《内科》2010,5(4):368-37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活动期RA患者5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联合使用MTX+LEF)25例和对照组(单用MTX)25例,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临床总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ESR及CRP等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联合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联合LEF治疗RA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张耘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8):851-85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指原因不明并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炎症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纤维化。IPF治疗的理论依据是基于炎症导致损伤和纤维化。目前多数治疗方案还是局限于消除或抑制炎症,但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改变或逆转IPF的炎症过程。临床较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和抗纤维化制剂,以及中草药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李杨  桂明  李英  张浩  季迎  易斌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5):714-716
目的探讨不同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CTD-IL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82例CTD-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胸部高分辨CT(HRCT)特点并观察治疗后HRCT的变化。结果(1)SSc—ILD的发生率最高,为70.0%。其次为pSS—ILD、PM/DM-ILD、RA—ILD、SLE—ILD,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的ILD(SLE—ILD)发病年龄(26.2±7.8)较其他CTD-ILD早(P〈0.05)。RA—ILD、SSc—ILD病程较长,pSS—ILD、SLE一[LD和PM—ILl)病程较短。RA.ILD出现活动后气促少见(P〈0.05)。pSS—ILD出现呼吸道症状(40%)和体征(50%)最多见。85.7%SSc-ILD出现雷诺现象,支持雷诺现象与ILD相关。(2)SLE—ILD以磨玻璃影多见,丽蜂窝状改变较少;pSS-ILD以蜂窝状改变和纵隔淋巴结肿大相对较多。(3)大部分患者治疗后肺部间质病变吸收好转(56.7%),其中88.2%SLE—ILD吸收好转,28.4%患者肺部病变处于静止,14.9%患者间质病变较前进展。结论CTD—ILD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7.
齐燕  欧陕兴  钱民  郭元星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88-1490
目的探讨骨髓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CT表现。方法分析总结28例接受骨髓移植术后胸部CT资料。结果发现有肺部并发症15例,肺部CT主要表现为:(1)结节与空洞5例;(2)团片状肺实质浸润影5例;(3)磨玻璃样间质性肺炎4例;(4)空气潴留征1例。结论骨髓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螺旋CT有多种表现,综合分析病变形态、分布以及移植术后出现时间有助于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8.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由Liehow于1969年首次提出.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jopa 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的最常见类型.又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一组原因不明,并以肺间质病变为主的疾病。该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预后差。近年来成为临床和病理学研究的热点.现就UIP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预后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活动性肺结核间质病变HRCT特征及影像学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21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初次发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20例,根据HRCT征象有无间质病变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间质病变吸收变化规律。结果 存在肺结核间质病变患者(79例),HRCT主要表现为小叶内间质病变,包括小叶内细网格影(52例)、小叶内微结节(59例)及小叶间隔增厚(24例)。经规范治疗,不同类型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吸收;治疗过程中,小叶内细网格和小叶间隔在强化期末和未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和强化末期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末期和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间质病变包括小叶细网格影、小叶内微结节、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等较实质病变吸收时间明显滞后,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HRCT检查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探讨CTD-ILD影像学与病理类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高分辨计算机体层成像(high-resu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技术了解132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肺间质病变影像学特点及分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进行肺间质病变病理分型。结果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相比,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觟gren's syndrome,pSS)、皮肌炎(dermatomysitis,DM)、血管炎肺间质病变的呼吸道症状更明显。从影像学上看CTD-ILD表现多种多样:SLE以磨玻璃影多见,pSS以实变影多见,DM、PM、血管炎以实变影及毛玻璃影多见,SSc和RA以网格影多见。不同疾病肺间质病理类型有显著性差异,SLE、pSS、DM以非特异性肺间质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为主,SSc以寻常型肺间质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为主。病理类型NISP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毛玻璃样实变病变,UIP则更多表现为网格样蜂窝样病变,与其他影像学表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力肺活量和一氧化碳弥散能力下降在病种、影像学及病理改变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RCT对诊断CTD-ILD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影像学改变可帮助临床医生推测其组织病理类型,便于随访和疗效的评价,减少肺活检的危险,是目前诊断CTD-ILD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