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外研究者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症(DD)等心理障碍的研究显示,儿童应激或创伤后PTSD的发生率为21%~70%[1-2],如1988年美国地震后的发生率为70%[3],1999年台湾地震后的发生率为21.7%[1],2004年12月泰国南部海啸影响地区儿童有PTSD和DD症状的占72%[4].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个体经历强烈精神创伤后出现的精神障碍[1],主要表现为反复闯入意识、梦境的创伤体验、高度惊觉状态、与社会隔离和回避行为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创伤性事件回忆困难等.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有的终身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本研究以从地震灾区因伤残转运到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少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为对象,探讨PTSD检出率、症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考察地震后3年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筛出率及其与地震暴露程度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震后远期的心理干预、心理康复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 2016年4月25日至5月20日,整群抽取芦山县3 518名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自编的地震暴露基本情况问卷和创伤应激量表儿童版(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13)筛查地震3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及其暴露风险的影响.结果 芦山地区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检出率为13.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1.304)及地震暴露因素包括主观极端恐惧体验(OR=2.381)、自己被困住(OR=2.019)、自己受伤(OR=1.690)、亲人受伤(OR=1.624)、目睹有人被困住(OR=1.651)、目睹有人在地震中死去(OR=1.307)等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地震后心理干预需要立足长远有针对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重大创伤事件是指个体所遭遇的威胁生命及机体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或人为暴力事件。对少数人来说,重大创伤事件会导致心理问题比率增大[1],创伤后痛苦反应[2]、焦虑和情感表达障碍[3-4]、行为问题与身心疾病增加[5],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大多数人更容易从危机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12"地震三年后北川县地震亲历者心理应激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PCL-C)为调查工具,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评估北川县605名地震亲历者的心理应激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地震三年后北川县地震亲历者中11.2%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TSD阳性者以反复重现体验和警觉性增高为常见症状。PTSD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财产损失重、有亲友死亡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848、1.778、3.297。结论地震三年后北川县地震亲历者的心理应激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应重点关注女性、财产损失重、有亲友死亡的亲历者及反复重现体验和警觉性增高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汶川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各症状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不同性别组儿童各症状的表现。[方法]采用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RIES-13)调查253名汶川地震灾区儿童PTSD的相关症状信息,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评价修正确定最佳模型。对灾后不同性别组儿童PTSD各症状内容和形式的特点进行比较。[结果]从CRIES-13提取了3个PTSD的潜变量,即闯入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症状,并引入一个总因子潜变量。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不同性别组的结构方程模型形态相同,模型能解释不同性别组儿童各症状表现的特点。[结论]CRIES-13的测量形式是适合不同性别组儿童的,参考此次研究结果有助于灾后更有效地筛查PTSD儿童,为解决灾后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综合评估儿童灾后心理创伤现象,针对儿童地震后心理创伤的影响因素、表现特征及心理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章进行综述.结果 震后儿童心理创伤主要受地震级别和地理位置、震时经历和震后损失等因素影响,而不同年龄、性别、家庭状况的儿童在震后表现出的心理创伤特征也不同.结论 地震后儿童心理创伤的治疗存在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在心理创伤治疗方面有着各自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工作场所暴力情况问卷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测量量表平民版(PCL-C)对广州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存在应激障碍的情况,过去1年内曾经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暴力组)的PCL-C得分明显高于过去1年内未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非暴力组),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在过去1年内曾经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中,21.8%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12.1%出现了明显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结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未遭受暴力的急诊护士差,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指个体经历强烈精神创伤后出现的精神障碍~([1]),主要表现为反复闯入意识、梦境的创伤体验、高度惊觉状态、与社会隔离和回避行为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创伤性事件回忆困难等.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有的终身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本研究以从地震灾区因伤残转运到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少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为对象,探讨PTSD检出率、症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向琴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798-4799
[目的]观察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7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对其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定。调查和观察过程均在知情同意下进行。[结果]治疗前后患者SSRS评定客观支持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患者PTSD-SS评定结果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在遭受创伤后延迟出现精神障碍,具有接触创伤性事件、重现创伤体验、回避和警觉性增高4个特点,主观支持不足和对支持利用度差,需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和适当抗抑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何树德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8):941-942,945
目的了解地震情景再现对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大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共病的影响,为地震灾区大学生PTSD及其共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主题短片"无情的地震"为再现方式,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四川文理学院地震灾区176名大学生进行短片呈现前后测评。结果前后测发现,除回避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P>0.05)外,其余各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有PTSD、PTSD和焦虑、PTSD和抑郁共病以及3种障碍共病的人数分别增加了5.7%,5.39%,2.86%和0.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测发现,房屋倒塌和财产损失与PTSD和抑郁症状增强的相关性良好(P<0.01或P<0.05);警觉性提高是焦虑和抑郁症状增强的重要原因。结论地震情景再现时重灾区大学生会出现急性PTSD及其共病症状,或原有症状更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事件冲击问卷等测查工具对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被试个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无统计学差异,在职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显著高于离退休者,文化程度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成反比,已确诊的肝癌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显著高于未确诊患者,近期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显著高于近期无大出血患者.结论 工作状况、文化程度、创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1])。而儿童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应激障碍与成人存在差异,因而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会产生很多消极情绪,因而对于儿童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1病例资料患者,女,8岁,学生,生活于农村。家庭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情景再现对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先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受灾暴露情况调查表对188名灾民测试,灾民观看短片无情的地震之后,再用前测量表进行即时测试。结果短片前测的PTSD-ss量表总分、主观评定、反复重现、警觉性提高得分分别为(42.87±20.27)、(3.43±1.89)、(11.96±7.11)、(7.80±5.71)分,均低于观看短片后测试得分(48.18±14.62)、(4.07±1.46)、(15.77±5.48)、(12.35±4.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震情景再现可能会增强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但对回避等症状以及人身受伤害灾民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却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支持以及心理卫生服务利用与心理危机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地震创伤经历问卷(EEQ)、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量表(CPTSD-RI)以及儿童抑郁指数量表(CDI)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96名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分值随社会支持度的提高有逐渐下降趋势,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率随时间显著下降,从初次调查的34.60%跌至随访调查的9.51%。Pearson相关显示,社会支持分值与PTSD(r=-0.10,P=0.04)、抑郁(r=-0.42,P0.01)显著相关。结论地震后灾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率下降明显,震后心理援助工作持续性不足。  相似文献   

16.
何树德  陈晓清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164-2166
目的了解地震极重灾区小学教师1年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程度。方法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和暴露情况调查表对188名青川县小学教师进行测评。结果 71.2%的教师存在PTSD症状,男女教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友死亡是导致PTSD的重要原因。结论地震极重灾区小学教师,尤其是男性教师,存在严重的慢性PTSD。  相似文献   

17.
周娜  李玲  崔轶  唐宇  马海鹰  刘伟志 《职业与健康》2023,(10):1297-1301
目的 探讨消防员作为亲历创伤情境的救助者,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和替代创伤(vicarious traumatization,VT)方面的特点。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2月,使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第五版(PTSD checklist for DSM-5,PCL-5)应激感受量表、救助者VT问卷作为工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上海市2 084名消防员进行调查,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Johnson Neyman法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消防救援人员的PCL-5平均得分为(27.54±9.16)分,VT问卷平均得分为(65.17±26.00)分;一线消防员的应激感受得分[(21.77±7.93)分]高于非一线消防救援人员[(19.38±8.16)分](P<0.01)。1 806名一线消防员的应激感受总分与PCL-5总分及4组症状间均呈正相关(均P<0.01)。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创伤记忆在应激与PTSD症状之间起调节作用,在创伤记忆的情况下应激感受会引起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与自我意识、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为开展灾区儿童PTSD患者干预或治疗提供依据和支持.方法 用创伤后应激障碍17项筛查问卷(PCL-C)、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舟曲泥石流16个月后,对547名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其与儿童自我意识、社会支持的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 儿童PTSD总分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多重比较发现高年级症状总分都显著高于低年级儿童;儿童自我意识与PTSD为显著的负相关(r=-0.333,p<0.05);社会支持与PTSD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099,p<0.05).结论 舟曲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总体情况较严重;儿童自我意识可以直接预测PTSD的发生,社会支持可通过自我意识间接预测PTSD.  相似文献   

19.
对57名地震灾后伤员心理干预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等自然灾害可以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作为一种应激源,对遭受的个体产生严重的心理冲击,可以导致个体出现急性应激反应,甚至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5.12汶川地震以后,来自汶川震区的57例伤员在福建闽南地区三所部队医院进行治疗期间,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心理科对他们进行了心理疏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目睹班级成员车祸创伤后应激反应、焦虑、抑郁症状的作用,为开展学生突发事件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石河子市某中学初三年级目睹同班同学遭遇车祸身亡事件者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方案(3周5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量,比较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3个月、6个月后各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16.0%,22.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8.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4.0%,24.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3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8.0%,20.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6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2.0%,8.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4.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PCL-C量表B,C,D组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A总分及精神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迟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睹班级成员车祸身亡的初中生会出现创伤后应激、焦虑及抑郁症状,施行团体心理干预能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