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Kienbck病是以腕月骨无菌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到目前为止,此病的病因、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较多的争议。早在1843年Peste就报告了腕月骨进行性骨软骨病的病例,但直到1910年,Kienbck犤1犦才较为系统地描述了此病的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Licht  相似文献   

2.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病的临床诊治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eck病,是腕关节痛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该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以月骨的缺血坏死为基础,表现为月骨内的骨折,密度、形状发生改变,继发腕关节滑膜炎,腕骨排列紊乱和腕关节不稳征。晚期多造成手的握力低下、腕关节剧痛和功能完全丧失,致残率较高。虽经近90年的临床研究,在病因学、诊断和治疗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迄今为止最突出的问题仍是病因不清,伴之而来的是缺乏针对病因的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3.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方法:通过对腕关节机能解剖、月骨内微组织结构及腕关节X线影像学的研究,阐明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致病因素。结果(1)月骨的血运有20%由掌侧或背侧单一滋养血管供血或主要供血,这类单侧主干型血供的月骨易发生无菌性坏死。(2)月骨内骨小梁的走行方向由远端行向近端,相互平行,这与月骨的应力传导方向相一致。(3)月骨内微血管中央段的数量多而小,掌侧段血管稍粗大,血管面积及其与骨截面积比值最大。(4)病变组月骨呈掌屈畸形。结论: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是月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腕关节神经支切断与假体置换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防止月骨缺血性坏死后腕骨排列进行性紊乱,缓解腕痛,增加握力,改善功能。方法1992年1月~1997年1月,采用腕关节神经支切断,月骨假体置换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6例。结果术后随访最短10个月,最长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优良率83.3%。结论骨间前、后神经腕关节支切断术联合月骨假体置换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术后能获得无痛的关节。腕关节神经支切断联合假体置换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效果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寻找一种临床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作于1985年始,在对5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及100侧长春出土腕骨标本解剖观测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血管筋膜蒂的头状骨移位术,用于替代坏死碎裂的月骨,以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结果 临床应用22例,术后随访1~13年,全部病例均消除了腕痛,腕关节功能和手的握力有了明显改善,均恢复了原有工作。结论 本手术方法既切除了病灶又保持了腕骨的稳定和腕关节功能,对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功能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腕部疼痛性疾病,好发于15~40岁的男性体力劳动者的优势手腕。1910年Kienbock最初对其做了系统性描述,因此又称Kienbock病。1解剖因素月骨位于近侧列腕骨的中心,呈新月形,它是腕关节中央列,即头—月—桡骨关节链的中心,易被扭曲或挤压。月骨与相邻骨块共构成五个关节,表面绝大部分为关节软骨覆盖,而无骨膜,仅在其掌侧及背侧腕关节韧带附着处有小血管进入。和全身多处骨相比,月骨血供较差,其血供破坏时很难借助相邻骨骼的血供来修复再生。2致病因素一些学者认为继发于创伤或反复微小创伤的循环改变为其病因[1…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腕关节部分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按Lichtman分期,Ⅱ期7例,Ⅲ期5例,诊断至手术时间为7~40个月,平均20个月.术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腕部疼痛、无力感,腕背侧轻度肿胀、压痛,活动功能障碍和握力减弱等临床表现,X线片显示:月骨不同程度囊性变、密度增高或边缘硬化.采用腕关节部分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3个月拆除石膏后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例腕背部切口瘢痕增生.术后腕部疼痛、无力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半年后随访X线片显示月骨形态正常、坏死区消失6例,明显缩小3例,部分缩小3例;舟-月-头状骨间隙消失,见骨性融合,桡腕关节间隙正常.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活动度、握力均较术前改善,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优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3.3%.结论 腕关节部分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效果确切,保留腕关节大部分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新术式。方法 对 5 0侧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并观测腕部的血管结构。对 10 0侧腕骨标本中头状骨与月骨进行对比观测 ,并做相关性分析。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术 ,替代坏死碎裂的月骨。临床应用 2 0例 ,术后随访 1~ 13年。结果 头状骨与月骨的几何形状、外径和关节面的弧高、弧长极其相似 ,相关性显著。移位的头状骨有可靠的血运。 2 0例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者术后腕痛消失 ,保持了腕高、腕骨间的稳定和腕关节的功能。结论 该术式符合腕关节的功能解剖和力学传导 ,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月骨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总体上分为二类:一是坏死骨切除,维持腕骨间的稳定,维护腕关节特别是桡腕关节的解剖学基础,二是试图恢复或重建月骨的血供,学者们各有所见.我院骨科自1988年3月~1999年2月,采用月骨切除腕骨间架桥融合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1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法 对 18例Lichtman分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坏死月骨摘除 ,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结果 术后随访 1~ 5年 ,平均 32个月 ,移位头状骨有可靠血运 ,16例腕痛消失 ,2例仍有轻度腕痛 ,优良率 10 0 %。结论 应用该法替代月骨支撑腕关节 ,符合腕关节功能解剖 ,是治疗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带蒂豌豆骨移位修复月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月骨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对于Lichtman 期的患者早期可试用外固定治疗 , 期以上的治疗目前多主张以手术为主。杨志明等 [1]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月骨坏死取得了成功。我们自 1 992年 6月~ 1 998年 5月亦采用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治疗 1 2例 ,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 2例均为男性。年龄 2 2~ 34岁。右腕 7例 ,左腕 5例。煤矿风钻工人 8例 ,农民 4例。早期症状主要为腕痛 ,握力减退 ,经对症治疗无好转 ,直至腕关节不能持重物、无力而就诊。检查 :腕背侧轻度肿胀 ,月骨压痛 ,叩击痛明显 …  相似文献   

12.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是临床上最严重的腕关节损伤,早期误诊率极高[1],因漏诊误诊迁延治疗造成陈旧性病变,若再不及时处理,极易导致舟骨骨折不愈合、月骨缺血性坏死、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本院自1994年7月~2004年3月采用带旋前方肌肌蒂桡骨瓣植骨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8例,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头状骨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方法 对18例Lichtman分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坏死月骨摘除,以骨间前动脉背侧支为蒂的头状骨移位替代坏死月骨。结果 术后随访1~5年,平均32个月,移位头状骨有可靠血运,16例腕痛消失,2例仍有轻度腕痛,优良率100%。结论 应用该法替代月骨支撑腕关节,符合腕关节功能解剖,是治疗Ⅲ、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檀亚军  何本祥 《中国骨伤》2010,23(11):870-872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是腕部的一种严重损伤,在临床中比较少见,治疗难度较大,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易造成腕关节不稳、腕关节功能障碍、舟骨及月骨发生缺血性坏死等不良后果[1-3].自2001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牵引推送手法复位埋形托板外固定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腕关节不稳的研究成为近年来手外科的热门课题,其中舟月骨分离(又称腕舟骨旋转性半脱位、舟月不稳定)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腕关节不稳定形式,动态性舟月骨分离是引起青壮年腕部疼痛最常见的原因[1]。目前对该病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在其诊断及治疗上,尤其是对不伴关节炎的慢性舟  相似文献   

16.
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是腕部附近骨折的并发症,常见于舟状骨骨折、月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后,特别是舟状骨、月骨不愈合及无菌坏死。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常伴有腕关节疼痛,影响关节活动,治疗较困难,我院自1989-1995年采用桡骨远端楔形截骨治疗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月骨周围脱位多发生于活跃的青壮年男性,是一种严重的腕部损伤,主要依靠腕关节X线检查和临床查体诊断。由于腕关节结构复杂,临床易误诊、漏诊,若诊断或治疗不当,极易引起骨缺血坏死、腕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月骨无菌性坏死 ,也叫月骨软化症或金伯克氏病 ,在腕关节疾病中较为常见。作者自 1993年以来 ,对 17例不同分期的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 ,右手 10例 ,左手 7例 ;年龄 2 5~ 6 0岁 ,平均 47岁 ;坏死因素 :有明显外伤史者 3例 ,无明显病因者 14例 ,但 14例中 ,10例患者日常生活中有腕关节慢性劳损史 (如木工、泥瓦工、石匠等 )。按Stahl分度 ,Ⅰ、Ⅱ度 7例 ,Ⅲ度 4例 ,Ⅳ度 3例 ,Ⅴ度 3例。1.2 治疗方法 对于不同分度的患者 ,我们采用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月骨前脱位在腕关节损伤中屡见不鲜,临床工作中如不细心检查或对月骨局部解剖关系不熟悉而造成漏诊,或未能掌握复位时机和复位、固定方法不当,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易造成月骨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告以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 对2例晚期(Ⅳ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腕关节活动度和腕关节影像学的改变,并用Krimmer 评分表和DASH评分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2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年和6个月,静息时疼痛均已消失,活动时疼痛程度减低.影像学表现:例1患者X线片月骨可见高密度坏死骨质已吸收,有新骨质形成;例2患者MRI显示坏死骨和腕骨塌陷无进一步进展.2例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DASH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桡动脉腕背分支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初步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