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脓毒症造成大鼠脑内氧化损伤的作用及 JNK、Nrf2相关信号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模型组(LPS 5 mg/kg)和高剂量模型组(LPS 10 mg/kg)。模型组造模24 h 后,活杀大鼠,将脑组织完全取出后,剪碎并研磨成脑匀浆,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H2 O2)、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变化。利用 qRT-PCR、Western 印迹检测 JNK 与 Nrf2蛋白在脑组织亚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 LPS诱导脓毒症大鼠模型中,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MDA、H2 O2、SDH 含量增加,SOD、GSH-Px、T-AOC 含量减少,JNK mRNA水平与总蛋白水平未受明显影响(P >0.05),但磷酸化水平(p-JNK)显著升高(P <0.01);Nrf2 mRNA 水平与总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 <0.01),且磷酸化水平(p-Nrf2)也显著升高(P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构建 LPS 诱导脓毒血症后大鼠脑内氧化损伤的病理模型,并发现在这一病理过程中 p-JNK、总 Nrf2以及 p-Nrf2表达显著上调,提示 JNK、Nrf2相关通路在 LPS 诱导脓毒症脑损伤中可能参与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 (MEBT/ MEBO) 对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织内核转录因子红系 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 醌氧化还原酶1(NQO1)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选取90只SPF级 Wistar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每组18只。 其中空白组大鼠只做备皮处理, 对照组大鼠建立急性创面模型, 模型组、MEBO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建立慢性难愈合创面模型。模型建立后,空白组大鼠备皮处皮肤及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创面予以生理盐水纱布换药处理, MEBO组大鼠创面予以湿润烧伤膏(MEBO)药纱换药处理,贝复新组大鼠创面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药纱换药处理, 对比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以及皮肤/ 创面组织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Nrf2、HO-1、NQO1 蛋白与 HO-1、NQO1 mRNA 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第 3 天, 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尤以对照组最高、贝复新组次之 (P均<0.05); 干预第 7、14 天, 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尤以 MEBO 组最高、贝复新组次之 (P均<0.05)。 HE 染色结果显示, 干预第 3、7、14 天,对照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坏死细胞及炎性细胞逐渐减少, 成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逐渐增多,而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内坏死细胞和炎性细胞减少不明显; Masson 染色结果显示, 干预第 3、7、14 天, 对照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胶原纤维由细少且紊乱逐渐趋于粗大且平整, 而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内胶原纤维虽逐渐增粗、增多, 但排列仍较紊乱。 干预第 7 天, 对照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 MDA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均<0.05); 干预第 3、7 天, 对照组、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 SOD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 (P均<0.05)。 干预第 3、7 天, MEBO 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组织内 Nrf2、HO-1、NQO1 蛋白以及 HO-1、NQO1 mRNA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对照组和模型组 (P均<0.05), 且干预第 7天, MEBO 组大鼠创面组织内 Nrf2、HO-1 蛋白以及 HO-1 mRNA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贝复新组 (P均<0.05)。结论 MEBT/ MEBO 可能能够通过激活 Nrf2 / HO-1 / NQO1 信号通路减轻大鼠慢性难愈合创面氧化应激损伤, 促进创面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3组,每组18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仅行单纯T10椎板摘除;急性脊髓损伤组(SCI组),行单纯T10椎板摘除后,以改良Allen's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虎杖苷治疗组(P组),同SCI组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后,于术后即刻和术后第1、3、5、7天给予大鼠腹腔注射虎杖苷(20 mg/kg)。比较3组大鼠术后第1、3、7、14天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和斜板实验评分;术后第7天,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3组大鼠术后脊髓形态学改变;术后第7天,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大鼠脊髓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1、3、7、14天,SCI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和斜板实验评分均显著低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I组比较,P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和斜板实验评分均显著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中神经元数量和突起锐减,细胞核肿胀且核膜明显,可见明显间质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与SCI组比较,P组大鼠脊髓神经元数量和突起明显增多,间质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与Sham组比较,SCI组大鼠脊髓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 NOS、COX-2、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CI组比较,P组大鼠脊髓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 NOS、COX-2、IL-6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杖苷可改善急性脊髓损伤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他克莫司对脊髓的保护效应.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他克莫司组(n=20)和损伤组(n=20).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他克莫司组在脊髓损伤后5min一次性经尾静脉注射他克莫司0.3mg/kg,损伤组以相同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伤后3、7、14、21d应用BBB评分法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并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脊髓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 与损伤组比较,他克莫司组各时间点行为学评分明显改善(P<0.05或P<0.01),血浆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损伤组和他克莫司组iNOS蛋白表达均于伤后3d升高,7d达峰值,且他克莫司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率均明显低于损伤组(P<0.05或P<0.01).结论 他克莫司可减少大鼠脊髓损伤后iNOS的表达和自由基生成,从而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神经干细胞(hN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取2~3个月流产胎儿海马区组织,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采用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将24只成年SD大鼠制成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第8天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于损伤中心分别注入CM-DiI标记的hNSCs悬液和DMEM/F12培养液。分别于hNSCs移植后当天及1、2、3、4、6、8周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行为功能评定量表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移植后第4、8周取损伤部位脊髓,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并检测损伤脊髓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2,3-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NPase)、神经巢蛋白(Nestin)等抗原的表达。结果:移植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移植1周时后肢运动功能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6.4±0.99 vs 6.0±0.93,P>0.05);移植4周时后肢运动功能比1周时有明显恢复,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7±1.04 vs 7.4±0.95,P<0.05);移植的hNSCs可在损伤脊髓处长时间存活(至少8周),并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人神经干细胞可在损伤脊髓处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并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普通级8周龄雄性SD大鼠分入对照组、模型组和NAC给药组。所有大鼠术后干预3周,饲养至第7周后,测量每组剩余大鼠心脏质量,并计算心脏质量指数(HWI),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肌醇依赖酶1α(IRE1α)、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氧化应激Nrf2/Keap1通路关键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脏质量、HWI显著增加,氧化应激指标MDA5与IRE1α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SOD-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氧化应激通路Nrf2与Keap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心脏质量、HWI显著降低,MDA5与IRE1α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SOD-1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升高,Nrf2与Keap1 mRNA及蛋白平均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对大鼠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氧化应激Nrf2/Keap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C-EPO)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合并海水淹溺(SWD)大鼠肺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通路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TBI+SWD组、C-EPO组和C-EPO+ML385(Nrf2抑制剂)组各18只(其中每组6只大鼠为备用)。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CCI)颅脑致伤法+气管内泵入海水法(3 ml/kg)建立TBI+SWD大鼠模型。每24 h腹腔注射50 μg/kg的C-EPO。Nrf2抑制剂采用ML385, 30 mg/kg, 1次/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与肺组织含水量测定, HE染色观察肺形态, 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肺组织中铁沉积情况, 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肺组织中铁、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GPX4活性, qPCR法检测肺组织中Nrf2 mRNA和GPX4 mRNA表达水平。结果 4组大鼠造模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0, P<0.001), TBI+SWD组、C-EPO+ML385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损伤组(Control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Res组),每组12只.Sham组仅行手术暴露,不给予打击及治疗;Control组采用Allen's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Res组模型建立后给予Res 200mg/kg腹腔注射.术后72 h处死动物取材,采用于湿重法测定损伤段脊髓组织水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mblot法检测损伤段脊髓AQP-4表达.结果:损伤组和白藜芦醇处理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白藜芦醇处理组较损伤组有所减少(P<0.05).损伤组AQP--4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白藜芦醇处理组AQP-4表达较损伤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白藜芦醇明显减少损伤脊髓AQP-4表达,减轻脊髓水肿,消除继发性损伤,保护了残存的正常脊髓组织,促进脊髓神经组织重建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Lentivirus介导神经营养因子-3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Lentivirus介导分泌神经营养因子-3(NT-3)直接体内转基因治疗大鼠脊髓损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28只Wistar大鼠在T10水平制成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体内转基因治疗组和损伤对照组,每组14只;用携带NT-3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Lentivirus对大鼠行直接体内转基因治疗;荧光显微镜观察体内转基因表达,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法(BBB评分)检测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用荧光显微镜检测到损伤脊髓内有较多的持续表达转基因的细胞;BBB评分结果显示,从伤后第4周开始,实验组大鼠后肢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恢复(P<0.01),至第10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BBB分差增大,达3.3分。结论Lentivirus是一种有效的转基因载体,由Lentivirus介导分泌NT-3的直接体内转基因治疗能够明显促进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bax表达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均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致伤力为50gcf(10g×5cm)损伤T9~10制作动物模型,术后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3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分别于6h、12h、24h、72h、7d5个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对受损脊髓部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因子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及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神经元凋亡细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检测到较高的细胞凋亡率。依达拉奉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表达来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大鼠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变化的影响及其对减轻脊髓损伤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160只成年健康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分为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高压氧组、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对照+高压氧组4组,每组再随机平分为1、3、7、14d4个亚组,每亚组10只.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使用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评分(BBB评分)评价后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测定HMGB1、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脊髓损伤后损伤组织HMGB1和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干预后,脊髓损伤组织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1d和3d时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7d和14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干预后,脊髓损伤组织NF-κB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1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14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干预后,7、14 d BBB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可降低HMGB1表达,减轻脊髓损伤继发炎性反应,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褪黑素对实验性脊髓损伤(SCI)大鼠早期脂质过氧化水平及超微结构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钳夹法在大鼠T10水平建立SCI模型。60只SC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Ⅰ组仅行椎板切除,模型Ⅱ组行椎板切除+钳夹,对照组损伤后立即给予5%无水乙醇0.2ml,甲泼尼龙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30mg/kg,褪黑素治疗Ⅰ组给予褪黑素50mg/kg,褪黑素治疗Ⅱ组给予褪黑素100mg/kg。于伤后24h检测各组大鼠受损部位脊髓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超微结构病理改变评分。结果模型Ⅰ组及各治疗组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Ⅱ组和对照组(P<0.05),褪黑素治疗组与甲泼尼龙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褪黑素治疗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组织病理改变评分结果显示,褪黑素治疗Ⅱ组的神经保护作用与甲泼尼龙治疗组相当(P>0.05),褪黑素治疗Ⅱ组的结果优于褪黑素治疗Ⅰ组(P<0.05)。结论褪黑素可抑制实验性脊髓损伤早期脂质过氧化水平,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高压氧(HBO)处理对心肌炎模型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5周龄的SPF级SD雄性大鼠30只,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BO组。对照组仅给予1 ml/kg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不作其他处理;模型组和HBO组采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尾静脉注射法构建大鼠心肌炎模型;HBO组模型大鼠进行HBO处理。连续处理6 d后,采用小动物超声成像系统获得大鼠超声心动图,并采集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收缩率(FS),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等数据。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将大鼠安乐死后取心肌组织,一部分HE染色后用于心肌组织形态学观察,另一部分研磨后,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EF、FS、+dp/dtmax、-dp/dtma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BO处理后,HBO组EF、FS、+dp/dtmax、-dp/dtmax较模型组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IL-6、IL-1β、TNF-α、BN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HBO处理后,HBO组IL-6、IL-1β、TNF-α、BNP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无炎性细胞局灶性浸润;模型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具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血管内可见渗出粉红色的蛋白黏液;HBO组心肌炎性细胞浸润,但较模型组轻,可见心肌细胞水肿。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OD以及血清中CA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MD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HBO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OD以及血清中CA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MD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处理可通过抑制心肌炎模型大鼠体内的炎性反应,缓解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改善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中IL-10、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IL-10、TNE-α 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IL-10 mRNA表达逐渐上调,伤后72小时明显上调,168小时达到高峰;TNF-α mRNA伤后1小时表达明显上调并达峰值,高表达持续至损伤后24小时。结论 脊髓继发性损伤过程中抗炎性细胞因子与前炎性细胞因子共同存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抗炎治疗应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monosialotetrahexosyl gangliosides,GM-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 associated protein 2,MAP -2)和胆碱乙酰转移酶( choline acetyhransterase,ChAT)的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GM -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66只(体重260~ 300 g),随机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60只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于Tt0节段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M -1组(A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B组),每组30只大鼠。分别于术后1,3,7,14和28 d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后处死取材,每组各时相点6只大鼠。以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MAP -2和ChAT的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7d起,Tarlov评分在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优于B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A组术后各时相点MAP -2及ChAT呈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较B组同时相点明显增多(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与MAP -2及ChAT的表达呈一定的相关性;GM -1可通过增强脊髓损伤后MAP -2及ChAT的表达来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脊髓组织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改良Allen法制造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模型,测定脊髓组织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各时相点对照组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移植组(P<0.01).结论 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可以上调损伤脊髓表达TGF-β1;脊髓内TGF-β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对脊髓损伤修复起促进作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是TGF-β1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梗死区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简称高、低剂量组).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右侧颈总、颈外及颈内动脉,其他3组均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其中高、低剂量组于缺血前5d连续每天分别经腹腔注射姜黄素100、50mg/kg预处理.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大脑中动脉供应皮质区神经元的损伤情况,电镜观察皮质梗死区神经元内线粒体的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观察UCP2和TFAM在相应皮质区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皮质区神经元水肿,尼氏小体数目减少,神经元内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甚至溶解.缺血前用姜黄素预处理后,神经元丢失及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UCP2和TFAM表达增加(P<0.05),且以高剂量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UCP2和TFAM的表达来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元损伤,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可能成为姜黄素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中药茵栀清肝汤对四氯化碳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茵栀清肝汤对四氯化碳诱导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W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急性肝损伤模型组、中药治疗低、中、高剂量组,中药组分别予以茵栀清肝汤3g/kg、6g/kg、12g/kg每日一次灌胃,共7 d.末次灌胃后除正常组外,其余所有大鼠予以50%四氯化碳5 ml/kg灌胃1次,24h后处死全部大鼠,收集肝组织及血清标本.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检查;生化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的活性;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dehyde,MDA)的含量.结果中药茵栀清肝汤治疗组大鼠血清AST、ALT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SOD,GSH-PX的活性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并降低血清MDA的含量.茵栀清肝汤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模式,服用12g/kg剂量大鼠疗效最佳.结论茵栀清肝汤具有显著保护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移植神经调节蛋白1(NRG1)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SCI)的修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BMSCs,转染NRG1基因,采用ELISA法测定BMSCs裂解液和培养液上清中NRG1蛋白含量,细胞计数法检测BMSCs增殖活性。43只健康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SCI模型组(n=10)、BMSCs组(n=10)与NRG1-BMSCs组(n=13)。建立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后,原位移植BMSCs和NRG1-BMSCs。移植第1、7、14、21、28天,采用BBB评分、斜板实验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移植第7天,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迁移及分布情况;移植第28天,采用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X-box结合蛋白1(XBP1)、C/EBP同源蛋白(CHOP)、转录激活因子4(ATF4)、ATF6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c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脊髓损伤后星型胶质细胞(AS)活化与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为脊髓损伤修复寻求合适的干预靶点及时机。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运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fn2及AS活化相关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n=24),脊髓损伤组(SCI组,n=24),SCI组采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胸段脊髓损伤模型,sham组只行椎板切除术,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4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取大鼠胸段脊髓组织,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个时间点Mfn2与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大鼠胸段脊髓灰质两背角之间会形成结构紊乱、边界不清的损伤灶;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大鼠胸段脊髓Mfn2蛋白表达从第1天开始下降,与sham组相比,脊髓损伤组胸段脊髓Mfn2表达整体呈下降趋势,术后第3天开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FAP表达随时间延长则逐渐增加,术后第3天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AS的特异性标志物GFAP表达整体呈上升趋势,提示此时AS出现大量增殖;与此相反,Mfn2(增殖抑制基因)表达产物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