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与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46例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二组,26例采用IVIG治疗的患者为IVIG组,20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为血浆置换组,观察二组疗效。结果血浆置换与IVIG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效果显示,血浆置换组治愈9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100%;IVIG组治愈1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100%;二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与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均是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宝昌  黄敬孚  宋力 《天津医药》2003,31(6):368-370
目的:观察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血浆氨基酸类递质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测定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急性期、换血治疗后期、恢复期血浆氨基酸水平。结果:患儿急性期血浆谷氨酸(G1u)、天冬氨酸(Asp)和异亮氨酸(Ile)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急性期血浆甘氨酸(G1y)和胱氨酸(Cys)水平明显低于恢复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急性期兴奋性氨基酸(EAAs)Asp、Glu和抑制性氨基酸(IAAs)G1y参与了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发病过程。调节EAAs与IAAs的相对平衡有助于减缓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血浆置换(PE)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30例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在本科行PE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例30例,对其分阶段(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系统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经PE治疗后痊愈或显著改善,无死亡病例,8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5例出现皮疹、瘙痒,3例出现口周麻木、四肢麻木.结论 GBS患者的临床护理分阶段进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为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值得在护理人员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在应用营养神经等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0.4g/(kg.d)]连续应用5 d,同时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结果 36例患者中,显效20例,好转11例,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过程中,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高岩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97-1098
2004年以来我们采用血浆置换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与操作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治疗极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极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以来我院重症医学科极收治的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23例临床资料,并将其分成两组:其中2003年1月~2009年4月治疗的18例为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组(IVIG),2009年5月~2010年6月治疗的5例为血浆置换组(PE)。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肌力改善Ⅰ级平均时间、临床干预距离发病平均时间以及气管切开构成比例等指标。结果 PE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肌力改善Ⅰ级平均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IVIG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气管切开构成比PE组低于IVIG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两组间临床干预距离发病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起效快,它能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症状持续期,缩短其病程,疗效优于静脉大剂量输注免疫球蛋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格林-巴利综合征进行血浆置换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观察组进行血浆置换疗法,对照组进行静注丙种球蛋白疗法,比较两纽的临床有效率及血浆补体、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纽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补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进行血浆置换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可靠安全,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激素治疗重症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激素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11例和重症多发性硬化9例的临床症状转归及治疗前后血中免疫球蛋白滴度变化。结果患者球麻痹、呼吸肌麻痹、四肢肌力在治疗后明显缓解,这二类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72.7%和77.8%;治疗后血中免疫球蛋白滴度明显减少(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激素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及重症多发性硬化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程长,恢复慢,复发率0.5%~4%,重症患儿病死率高。约1.7%~5%死于急性期呼吸肌麻痹。我院2005年8月收治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并呼吸肌麻痹1例,经抢救治疗好转后又复发而死亡。现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颅神经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了12例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中均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8例做神经电生理检查有6例具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点,全部病人经治疗痊愈。结论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颅神经型具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征,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格林 -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48例儿童格林 -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4例.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 0.3~0.5 mg/(kg·d),连续用药 5 d;观察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0.4 g/(kg·d),连续用药 5 d,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8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格林 -巴利综合征效果显著,可作为儿童格林 -巴利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儿童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GBS诊断的 32例格林 巴利综合征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并对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大剂量IVIg在控制病情进展、减少继发感染、缩短疗程明显优于激素治疗方法 (P <0 0 1)。结论 IVIg治疗儿童GB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夏银银  孙平 《安徽医药》2016,20(12):2297-2299
认识乙肝重叠戊肝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1例乙肝重叠戊肝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生化学指标及神经电生理学表现,并文献复习 。结果 该患者纳差,乏力,尿黄,在肝功能好转的过程中,出现口、眼歪斜,间断流涎,双下肢及双足麻木感,渐加重,出现不能站立,双下肢无力,对称性软瘫,脑脊液检查出现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损害,双侧面神经损害,根据病史,临床,体征及相关检查,该患者诊断为乙肝重叠戊肝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乙肝抗病毒治疗,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患者病情基本缓解。结论 乙肝重叠戊肝可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及早对重叠病毒感染的干预治疗及优化治疗能否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程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促周围神经修复的作用。方法: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组98例,分为脱髓鞘治疗组(A)50例及脱髓鞘对照组(B)4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混合型组88例,分为混合型治疗组(C)45例,混合型对照组(D)43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单纯轴索病变组39例,分为轴索型治疗组(E)21例,轴索型对照组(F)18例。A,C,E组常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 g·kg~(-1)·d~(-1),连用5 d等治疗并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B,D,F组仅常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g·kg~(-1)·d~(-1),连用5 d等治疗,疗程结束后做神经功能评价及肌电图评价。结果:脱髓鞘组中A组的明显好转、痊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明显高于B组,P<0.05;混合型组中C组在明显好转、痊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与波幅恢复较D组明显提高,P<0.05;轴索型组中E,F组在临床明显好转及痊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波幅恢复E较F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神经髓鞘的再生和轴索的恢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程长、恢复慢,重症病死率高,我院和淮安市一院儿科从1999年1月~2001年8月共收治了格林-巴利综合征32 例,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20 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卜浪 《中国医药指南》2014,(24):298-299
格林-巴利综合征一般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运动和感觉障碍。本文对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运用MOTOmed智能运动系统进行训练,取得良好效果。尽管是对1例患者进行治疗,但是智能化的康复医疗器械对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以及应用前景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颅神经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了12例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中均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8例做神经电生理检查有6例具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点,全部病人经治疗痊愈。结论 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格林—巴利综合征颅神经型具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特征,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瑛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24):28-29
目的 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注射治疗急性期格林-巴利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38例急性进展期格林-巴利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效基础上,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治愈率及进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肌肉恢复时间观察组中病人疗程明显缩短。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了解丙种球蛋白用于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抽样,选取36例患者对比观察,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8例,最后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对36例患者进行护理后,效果很好。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72%。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不仅能够提高其治愈率,控制病情发展,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为0.6~1.9/10万[1],有较高的病残率和一定的病死率,故在军队中防治格林-巴利综合征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自1984~2004年20年间我院收治的格林-巴利综合征201例,其中军队患者27例,占13.4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