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腹膜外剖宫产术与腹膜内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生产的孕妇29名,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20名,观察组9名。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膜内剖宫产术,观察组给予腹膜外剖宫产术。结果手术开始至胎儿取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肠反应发生率对照组25.0%,观察组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使用镇痛剂占55.0%,观察组使用镇痛剂占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术对母婴健康干扰极小,具有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腹膜外剖宫产层次分离法20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1995年1月~1996年12月底共实施层次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205例,与同期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190例对比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腹膜内剖宫产190例,初产妇140例,经产妇24例,再次剖宫产26例,足月妊娠154例,≥孕42w24例,<孕37w12例,娩出低体重儿8例,正常体重儿173例,巨大儿9例。腹膜外剖宫产205例,初产妇194例,经产妇11例,足月妊娠180例,≥孕42w15例,<孕37w10例,娩出胎儿正常体重185例,低体重儿9例,巨大儿11例,最大体重5500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的剖宫产理想术式。方法:设顶入式腹膜外(实验组)与腹膜内(对照组)剖宫产两组,每组各选手术指征相同、年龄相近的同期病例39例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伤口疼痛、胃肠反应程度比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顶入式腹膜外剖宫术较腹膜内剖宫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产后恢复快,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院妇产科从1994年4月放弃了腹腔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常规,大胆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常规,深得体会,总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平均年龄30岁。年龄在20~23岁之间的84例,在24~26岁之间的199例,在27~40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社会多种因素影响,剖腹产率提高,一般均采用经腹剖腹产,术式简单,但术后并发症的存在令人头痛,为降低术后病率,我院于1988年 ̄1998年,采用腹膜外剖中产术120例,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腹产术120例作对照作用,结果表明腹膜外剖宫产术邮于具有术中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低的特点,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2017年6~12月94例再次剖宫产产妇,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膜内剖宫产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5.5±5.2)min]、术中出血量[(172.5±12.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8±1.0)h]均优于对照组[(55.3±6.0)min、(246.5±12.5)mL、(15.0±1.2)h],并发症发生率(2.1%)低于对照组(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进顶侧结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20例腹膜外剖宫产者,按顶侧结合法步骤暴露脐中韧带后,不剪断,仅从其右侧分离下推膀胱,显露腹膜返折下方的子宫下段,然后剖宫取胎。与120例顶侧结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改进后顶侧结合法腹膜外剖宫产120例全部完成手术,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为4·56±0·6min,比对照组的8·43±1·51min明显缩短(P<0·01);改进后膀胱损伤1例,一过性血尿6例,腹膜破裂4例,与对照组膀胱损伤2例,一过性血尿10例,腹膜破裂1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顶侧结合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组织损伤小、时间短、副作用少,对患者更有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t3例需手术的产妇采用液压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结果与传统的剖宫产相比较,腹膜外剖宫产出血少,盆腔粘连少,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产褥病发生率低。结论除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先兆子宫破裂或已发生子宫破裂的产妇外,几乎所有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均可行腹膜外剖宫产,该术式腹腔粘连少、出血少、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新式简易法腹膜外剖宫产术2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式简易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行新式简易法腹膜外剖宫产术206例(观察组)与同期随机选取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200例(对照组)做对照分析,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新生儿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44 m in,对照组平均40.5 m in(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平均205 m l,对照组210 m l(P>0.05);术后排气时间观察组<24 h者125例,24~48 h者81例,>48 h者为0例,对照组分别为78例、96例、26例(P<0.01);观察组术后病率及术后吸收热、腹胀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无娩头困难和产钳助产。结论:新式简易法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操作方法简单且不进腹腔的优点,尤其适宜在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等存在潜在感染的病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多年来,我院一直沿用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近两年,我院开展了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我们随机抽取两种剖宫产患者81例对其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横切口左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行横切口左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50例(腹膜外组)及同期选取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50例(新式组)做对照分析,对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新生儿评分等进行对比.结果 腹膜外组与新式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胎儿娩出时间、平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平均术后疼痛时间、腹胀患者比例分别为(40±4.7) min、(12±5.5) min、(24±2.2) h、10 %、(15.5±2.2) h和18 %及(25±3.5) min、(5±2.2) min、(48±4.5) h、30 %、(30.6±2.8) h和52 %,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膜外组和新式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0±32) ml和(154±3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gar评分5~7分、8~10分者,腹膜外组分别占8 %(4/50)和92 %(46/50),新式组分别占12 %(6/50)和88 %(4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横切口左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创伤小,对机体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腹膜外剖宫产快速简便的操作方法.方法 对22例采用膀胱腹膜前、后返折会师法实施腹膜外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并与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的结局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腹膜外剖宫产,无膀胱损伤病例;腹膜外剖宫产组手术时间(27.9±9.4min)、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236±67mL)无明显增加.在临产活跃期前、后腹膜返折间距明显缩短为2.1cm,此时实施腹膜外剖宫产具有更大的安全性.结论 应用膀胱腹膜前、后返折会师法实施的腹膜外剖宫产具有相对快速、简单易学、损伤小等优点,可根据病例需要开展实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用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站行再次剖宫产的孕妇48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式(腹膜外组)及腹膜内剖宫产术式(腹膜内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体温、产后病率、新生儿窒息率、住院时间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最高体温、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外组术中出血量(185.5±34.4m1)、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7.7±2.3h)、住院时间(3.68±0.28d)均低于腹膜内组(253.6±52.7ml、41.4±3.9h、6.45±2.4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妇女选择腹膜外剖宫产术式优于腹膜内剖宫产术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在重度子痫前期伴腹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重度子痫前期伴腹水患者80例,其中50例为腹膜外组,行腹膜外剖宫产术,30例为对照组,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及排气时间。结果腹膜外组50例均成功行腹膜外剖宫产术,保留了腹水;但腹膜外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主要是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延长;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伴腹水患者可行腹膜外剖宫产术,避免腹水中蛋白的丢失;且术后排气早,进食早,有利于病人恢复。但手术时间较长,对伴有宫内窘迫者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