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 C区 /BCP区基因突变方法的临床价值及前 C区 /BCP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 4 6例急慢性肝病的HBV前 C区A1896 (nt1896G→A)、A1899(nt1899G→A)及HBVC基因启动子 (BCP)T176 2A176 4 (nt176 2A→T、nt176 4G→A)四位点突变 ,并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用基因芯片法测定HBV基因特定变异位点特异性强 ,阳性率为 87 0 %。A1896突变 18例 (4 5 0 % ) ,A1899突变 10例 (2 5 0 % ) ,T176 2A176 4联合突变 30例(75 0 % ) ,多位点突变 14例(35 0 % )。各变异组与未变异组比较 ,肝功损害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前 C区 /BCP区基因突变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慢性乙型肝炎中较为常见 ,在急性乙型肝炎中未检出。结论 应用基因芯片法测定HBV特定变异位点特异性强 ,可一次同时检测多个突变位点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插入和点突变株感染及其血清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不典型表现的分子病毒学基础,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测定中国人感染的HBV S基因核苷酸序列。结果发现:15例HBsAg阴性HBV感染者中,1例第552位碱基胸腺嘧啶被胞嘧啶,导致HBsAg第133位蛋氨酸被氨酸替代;3例第546位碱基C被T替换,导致HBsAg第131位苏氨酸被异亮氨酸替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BsAg(+)/HBcAb(+)/HBeAb(+)的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乙肝病毒(HBV)DNA前C区A1896的变异情况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对所有试验对象检测肝功能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组和ALT正常组。用聚合酶链反应杂交(PCR-ELISA)定量检测HBV-DNA并进一步检测HBV前C区A1896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 38例患者中有18例HBV-DNA阳性,其中15例发生A1896位点变异,变异率为83.3%(15/18)。ALT升高组的18例中,血清HBV-DNA阳性13例,阳性率72.2%,平均浓度为9.62×106(1.10×103~1.09×108)拷贝/ml,A1896变异13例,变异率为100%(13/13)。ALT正常组的20例中,HBV-DNA阳性5例,阳性率25.00%,平均浓度2.55×104(3.28×103~4.61×104)拷贝/ml。A1896变异2例,变异率为40%(2/5)。两组比较无论在HBV-DNA阳性率,还是A1896位变异率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BsAg(+)/HBcAb(+)/HBeAb(+)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较高的A1896变异率,ALT升高组HBV-DNA阳性率和变异率均高于ALT正常组(P<0.05),提示HBV A1896位点变异与肝脏病变活动加重和ALT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5.
滚环扩增在乙型肝炎病毒cccDNA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滚环扩增(RCA)方法 .方法 以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cccDNA和血清松弛环状DNA(rcDNA)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患者HBV基因序列特点设计4对引物,分别可与HBV cccDNA的正、负链结合.在Phi29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获得线性多拷贝cccDNA扩增产物,以该产物为模板获得cccDNA全序列;通过对模板的系列稀释鉴定RCA方法 的灵敏度;以RCA产物为模板扩增肝组织cccDNA的反转录酶区基因,并与同时扩增的同时间采集的同一患者血清中的rcDNA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建立了HBV cccDNA全序列的RCA方法 ,最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的cccDNA分子,并获得了所有扩增cccDNA的全基因序列.27例患者中,18例患者的肝组织CCCDNA和血清rcDNA反转录酶区的序列完全一致,9例患者中共检出 84个不同的核苷酸位点,平均每个患者9.3个,84个不同核苷酸中只有5个引起了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滚环扩增方法 对肝组织HBV cccDNA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该方法 的建立对深入了解cccDNA在HB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评价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来认为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专一的嗜肝病毒。近年来,由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发展,在肝外器官细胞内不断检出HBVDNA,表明HBV是一种泛嗜性病毒,不仅侵犯肝脏,而且可在肝外器官和组织中存在。我们就近年HBV的泛嗜性,及其与病毒性肝炎的肝外病理改变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HBV的肝外复制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提示,HBV可在肝细胞以外的组织中进行复制。1990年Yoffe等[1]应用Slotblotting和Southern杂交技术在2例暴发性肝炎患者的淋巴结、肾、胰、脾及其它组织中发现有HBVDNA复制的中间体。但有人对上拨鼠肝炎病毒(WHBV)…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联合诊断芯片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制备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丁型肝炎病毒(HDV)基因芯片并进行杂交验证。方法利用Primer Premier 5.0分别针对HBV、HDV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多对PCR引物,扩增后的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提取阳性克隆质粒进行测序分析鉴定。用PixSys5500芯片打印仪将PCR产物打印在氨基修饰的玻片上制备成检测芯片。样品荧光标记采用限制性显示(RD)技术,标记后进行杂交验证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运用PCR技术得到的多个基因片段均属于HBV、HDV特异基因。杂交结果显示,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等指标均佳。结论利用PCR扩增产物作为探针制备HBV、HDV联合诊断芯片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实用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RD技术标记样品可提高多种肝炎病毒混合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临床军医杂志》2017,(10)
目的分析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卵巢颗粒细胞中HBV感染情况与临床检测结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辅助生育治疗的4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患者为HBV携带者(携带组),20例患者为非HBV携带者(非携带组),分离患者卵泡液中的颗粒细胞并制成涂片。应用经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HBV D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对颗粒细泡涂片进行检测;应用碱性磷酸酶系统进行显色反应。结果携带组患者的颗粒细胞涂片显示,5例可见200个成簇的颗粒细胞,细胞核中检测出20个HBV DNA阳性细胞;6例患者可见220个片状、单层的颗粒细胞,细胞核中检测出8个HBV DNA阳性细胞;9例患者可见180个成簇的颗粒细胞,细胞核中检测出4个HBV DNA阳性细胞。非携带组患者的颗粒细胞涂片为阴性。显色10 min时,患者未出现阳性信号;显色20 min时,4例患者出现阳性信号;显色30 min时,3例患者背景着色较深,阳性信号不易辨认,忽略不计。因此,20 min为显色的最佳时间。结论女性HBV携带者卵巢颗粒细胞中具有HBV DNA,可通过生殖细胞向子代传播乙型肝炎。因此,应加强对HBV携带孕产妇的健康宣传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阻断。 相似文献
9.
10.
为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家庭内聚集感染病例的HBV变异特点,我们对10个家庭25例HBV感染者了分子病毒学研究,均用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HBV外膜基因“a”决定簇片段的变异,PCR-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分析HBV前C区终码变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BV C基因G87变异对宿主细胞表面HLA-I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和亚克隆技术,将HBV野生型基因组质粒构建为C基因G87变异株表达载体(EBO-G87)和野生株表达载体(EBO-WT),以脂质体技术分别转染HepG2细胞,转染细胞经FITC标记的鼠抗HLA-ABC mAb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HLA-I的表达。结果 构建的EBO-G87和EBO-WT重组载体经内切酶双酶切鉴定及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HepG2细胞表面HLA-I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EBO空载体转染的细胞为2.3,EBO-WT转染的细胞明显增强至18.8,EBO-G87转染的细胞增至10.5。结论 2株HBV上调HLA-I表达强度不同,C基因G87变异可使宿主细胞表面的HLA-I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隐匿性HBV感染(OBI)相关S基因突变对多种抗-HBs及HBsAg临床检测试剂的反应性.方法 9种代表性S基因突变株(M1-M9,其中M1-M5为本课题组首次报道)分离自1例OBI患者和3例OBI献血人员血清.分别采用野生型及突变型S基因重组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分析9种突变株HBsAg表达及其突变蛋白对抗体和检测试剂反应的影响.结果 采用HBsAg罗氏诊断试剂Elecsys定量检测9种突变株胞内HBsAg水平,均较野生株的水平明显下降;相同样品用抗-His抗体检测显示仅M1、M6和M7的HBsAg-His融合蛋白表达水平与野生株比较明显降低.6种抗-HBs与各突变HBsAg的反应性结果(S/CO值)显示,与野生株相比,多数突变株与6种抗-HBs的反应性明显降低,M1、M4、M7和M9产生的HBsAg与抗体4及M9产生的HBsAg与抗体6反应性最差(S/CO<1).6种商品化HBsAg临床试剂检测结果显示,多数突变株与6种HBsAg试剂反应性较野生株明显降低(P<0.05),ELISA试剂D、E和F漏检率分别为11.1%、22.2%和55.6%.结论 本实验涉及的突变HBsAg与抗-HBs的结合力降低是引起OBI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临床常用HBsAg检测试剂对突变HBsAg的检测能力存在明显不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YMDD耐药突变株HBV转基因小鼠,为乙肝防治研究提供转基因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受精卵显微注射法,将带有YMDD突变的对拉米夫定有耐药性的1.3拷贝HBV基因注入FVB/N单细胞受精卵的原核内,制备YMDD耐药突变株HBV转基因小鼠。采用PCR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和传代情况,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HBsAg在肝、肾中的复制和表达情况。结果注射受精卵3401枚,产269只F0代仔鼠,PCR阳性33只,外源基因的整合率12.3%。9只转基因鼠血清HBVDNA弱阳性,拷贝数低于103拷贝/ml;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组织和肾组织均有HBsAg表达,且肾组织中的表达强于肝组织。经传代产下47只F1代转基因鼠,目的基因PCR阳性率为27.6%,且肝组织和肾组织中HBsAg均有表达,分布特性与F0代一致。结论成功制备出体内有复制表达而且可以传代YMDD耐药突变株HBV的转基因小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抗HBs双阳性患者S基因主要亲水区(MHR)新增N-糖基化突变的特点,探讨HBsAg+抗HBs双阳性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284例HBsAg+抗HBs双阳性和314例HBsAg单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S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对1例携有MHR区双N-糖基化新型突变株的慢性乙肝患者样本进行随访收集和研究.构建双N-糖基化突变和对照前S/S基因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分析突变对病毒复制力和抗原性的影响.结果 HBsAg+抗HBs双阳性患者MHR区新增N-糖基化突变的检出率为11.3%(32/284),显著高于HBsAg单阳性患者的2.9%(9/314)(P<0.01).HBsAg+抗HBs双阳性组中,72例肝细胞癌(HCC)在N-糖基化突变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6.9%(15/32)和22.6%(57/252) (P<0.01).从1例患者中检出的新型株突变形式为s116-118TST→NST+s 131-133TSM→NST,并联合sP120缺失+G145D突变,在3份随访样本中该突变株分别占98.0%、2.0%和2.5%,第2份样本中检出s130-132GTS→NSS单N-糖基化突变株,占17.6%,但无sP120缺失+G145D联合突变.与野生株相比,新型突变株复制力提高31%,但HBsAg定量降低99%.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双N-糖基化定点回复突变株可部分恢复HBsAg检出水平,提示除双N-糖基化突变外,sP120缺失+G145D联合突变对HBsAg抗原性减弱也有明显影响.结论 HBV S基因MHR区新增N-糖基化突变与HBsAg+抗HBs双阳性相关,两者同时出现可能是HCC发生的高风险因素;S基因MHR区新增双N-糖基化+sP120缺失+sG145D联合突变共同影响HBsAg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6.
HBV全基因核心蛋白变异株稳定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抗原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HBV质粒p3.8Ⅱ构建成核心蛋白变异株V60和L97。经序列测定和生物学活性检测后,亚克隆入EB病毒稳定表达载体。重组载体分别作内切酶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用脂质体介导转染HepG2细胞稳定传代,定量测定各株培养上清HBV抗原表达。结果发现,3株HBsAg含量S/N值接近,变异株HBeAg含量S/CO值低于野生株。上述3种重组载体的构建可为体外研究HBV核心蛋白热点变异与致病的关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大样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反转录酶基因上的多位点核苷(酸)类似物的耐药相关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1 121例患者血清HBV DNA,采用巢式PCR方法 扩增HBV反转录酶(RT)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对12个位点上的耐药相关突变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检出拉米夫定(LAM)耐药突变228例,阿德福韦(ADV)耐药突变32例,恩替卡韦(ETV)耐药突变13例,替比夫定(L-dT)耐药突变4例.多药耐药5例.LAM耐药突变中以M204V和M2041最常见,前者通常伴随U80M突变,后者常单独出现;ADV耐药突变中以N236T±A181位碱基替换为主;ETV耐药突变发生在LAM耐药基础上,以T184位碱基替换为主;L-dT的耐药突变为M2041.结论 用基因序列测定法检测HBV RT基因多位点耐药相关突变,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乙肝患者是否存在HBV基因耐药,合理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及其调控基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HBVpreC/C基因及其调控序列的变异和特点。方法对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扩增的HBVDNA各3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42例病人,HBVC基因调控序列发生T1762A1764双突变者20例,其中HBeAg阳性者7例,HBeAg阴性者13例(P<005);22例发生T1673G1799双突变。前C变异中,18例发生A1896变异,其中HBeAg阳性者6例,HBeAg阴性者12例(P<0.05)。C区变异中,AA5、AA38、AA60、AA87、AA97、AA130、AA135都是变异的热点。前C/C区还存在有插入、缺失等不同变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HBVC基因及其调控序列变异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与体内的免疫清除与病毒逃避免疫攻击相关,从而容易导致疾病的慢性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