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效果.方法选择5 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性激素、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子宫内膜变化和诱导闭经效果.结果服药其间所有患者均闭经,32例进入绝经期,8例月经稀发,7例恢复正常月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FSH水平下降,LH变化不明显,子宫内膜萎缩,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显著,无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诱导更年期功血闭经的疗效。方法 应用米非司酮10mg及甲基睾丸素5mg口服每日一次,连服6个月,治疗更年期功血患者48例,观察诱导闭经效果、内分泌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理变化等。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停药后35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10例月经稀发,3例恢复正常月经;性激素水平测定,FSH,LH,P均下降,B相当于卵泡早期水平;子宫内膜明显萎缩;贫血得到纠正。结论 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诱导更年期功血闭经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诱导更年期功血闭经的疗效。方法 应用米非司酮10mg及甲基睾丸素5mg口服每日一次,连服6个月,治疗更年期功血患者4 8例,观察诱导闭经效果、内分泌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理变化等。结果 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停药后35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10例月经稀发,3例恢复正常月经;性激素水平测定,FSH ,LH ,P均下降,E2 相当于卵泡早期水平;子宫内膜明显萎缩;贫血得到纠正。结论 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诱导更年期功血闭经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8年12月营口市鲅鱼圈区疾病控制及妇幼保健中心确诊的围绝经期功血24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每片25g),每晚服米非司酮片12.5g,连续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B超监测24例患者服药前子宫内膜1.1~2.1cm,服药1个月内膜厚0.6~1.0cm,服药2个月内膜厚0.3~0.7cm,服药3个月为线状内膜。服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停止治疗后3~6周月经恢复正常。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血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方法诊刮术排除子宫恶性病变并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患者70例,其中米非司酮组38例,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个月;炔诺酮组32例,口服炔诺酮6.25mg,治疗3个周期。门诊随访观察用药疗效、子宫内膜厚度改变、性激素水平及药物副反应等。结果米非司酮组治愈率和闭经率均高于炔诺酮组(P〈0.05),复发率低于炔诺酮组(P〈0.05)。治疗3个月后,米非司酮组较炔诺酮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薄(J〈0.05),性激素水平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具有止血、闭经的良好临床效果,疗效优于炔诺酮,安全性高、服药方便、副反应较小,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性子宫出血患者47例,患者均在晚上睡觉前服用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续服用3个月。贫血患者可给予铁剂辅助治疗。定期对患者近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对本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B超观察子宫内膜厚度改变情况。结果本组47例患者在服药后平均(11.2±3.40)d出现闭经。服药1个疗程后进入绝经期患者有33例(70.2%,33/47);服用1个疗程后停药4个月出现月经稀少患者10例(21.2%,10/47),其中再次服用1个疗程后闭经患者6例,其余4例患者没有再次服药;1个疗程后停药月经恢复正常有4例(8.5%,4/47)。治疗前和治疗后B超健侧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48±0.19)mm、(0.61±0.23)mm,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够显著改善经过渡期功血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治疗难治性绝经过渡期功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芳  吴伟兵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595-259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难治性绝经过渡期功血的疗效。方法:应用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6个月治疗难治性绝经过渡功血患者28例,观察治疗效果:内分泌变化,子宫内膜的厚度,闭经及贫血改善情况。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闭经、贫血均得到纠正,RIA测定P、FSH、LH均下降,E2当于滤泡早期水平,停药后8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13例月经稀发,7例恢复正常月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难治性绝经过渡期功血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每晚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0d后无出血减量为10mg,再连服5个月。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月经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在治疗期间34例患者出现了闭经现象.16例患者在停药后出现绝经,10例患者出现月经稀发,8例患者月经恢复正常。用药后血清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素、雌二醇、黄体酮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其中雌二醇、黄体酮下降明显(P〈0.01);用药后子宫内膜明显变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复发率低,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血清激素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炔诺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21 d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记录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LH、雌激素(E2)、孕酮(P)]、Hb水平,随访12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50/50)和94%(47/5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10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4/50)和30%(15/5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86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SH、LH、E2、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Hb分别为(7.01±3.23)U/L与(8.84±3.83)U/L、(5.31±1.46)U/L与(7.25±1.22)U/L、(148.1±101.2)pmol/L与(258.8±156.6)pmol/L、(3.99±0.74)nmol/L与(2.78±0.44)nmol/L、(3.5±0.6)mm与(5.3±1.1)mm、(121.4±5.6)g/L与(96.7±10.5)g/L,两组治疗后FSH、LH、E2、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降低,血红蛋白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分别为(15.2±5.5)h与(28.7±9.6)h、(34.2±9.5)h与(66.2±15.7)h,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能够调整血清激素水平,有效止血,降低贫血发生率,快速改善症状,抑制子宫内膜增生,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理想保守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效果。方法无禁忌证且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32例,每晚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服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B超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抽血化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随诊观察月经恢复情况。结果28例患者在服药期间闭经,4例患者月经稀发,经量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肝肾功能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6.25mg米非司酮片口服,连续服药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3、6个月分别测定血清激素水平,观察月经情况,同时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用药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泌乳素(PRL)的平均水平较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不明显(P〉0.05),贫血得到纠正,无子宫内膜增厚。结论:6.25mg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2种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晓冰 《中国药房》2008,19(17):1339-1340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将7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米非司酮组39例,去氧孕烯炔雌醇组35例。结果:患者治疗期间,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减少,血清雌二醇、孕酮均明显下降,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米非司酮组闭经的发生率和子宫内膜萎缩程度明显高于去氧孕烯炔雌醇组(P<0.05)。结论:2种药物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肯定。但米非司酮适合于接近绝经期患者使用,而去氧孕烯炔雌醇更适合于围绝经期初始阶段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娟辉 《中国医药》2013,8(10):1438-1439
目的观察妇科再造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单独应用米非司酮,25mg/d;观察组在米非司酮上的基础上加用妇科再造胶囊,6粒/次,2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测定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孕酮、雌二醇,B型超声测量用药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三维径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孕酮、雌二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6.9±1.0)nmol/L比(19.6±3.2)nmol/L,(1644-10)pmol/L比(355±40)pmol/L;对照组:(9.4±2.2)nmol/L比(19.5±3.2)nmol/L,(175±13)pmol/L比(324±43)pmol/L;均P〈0.05],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观察组:(112±36)cm^3比(152±46)cm^3,(37±7)cm^3比(60±17)cm^3;对照组:(125±33)cm^3比(153±44)cm^3,(43±10)cm^3比(58±17)cm^3;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孕酮、雌二醇水平及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妇科再造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较单独应用米非司酮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3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轻度231例,重度69例)和300例正常同期妊娠妇女血浆tHcy浓度,同步取静脉血采用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叶酸和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维生素B12的浓度。结果:血浆tHcy浓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1.79±3.52)μmol·L^-1]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6.72±2.43)μmol·L^-1](P〈0.01),且重度患者[(16.85±5.61)μmol·L^-1]显著高于轻度患者[(11.46±3.22)μmol·L^-1](P〈0.01);血清叶酸浓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1.74±3.58)nmol·L^-1]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4.91±4.63)nmol·L^-1](P〈0.01),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28.89±90.06)pmol·L^-1]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405.37±94.18)pmol·L^-1](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tHcy浓度显著上升,血清叶酸、VitB12浓度显著下降。随着病情的加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tHcy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监测血浆tHcy浓度对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更年期功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组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甲基睾丸素10mg,连续服用3个月,门诊随访观察用药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更年期功血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孕酮(P)较治疗前均呈现显著性降低(P〈0.05),且治疗组疗效略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疗效略优于单独给予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2007年6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9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病历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药物组(68例)和手术联合药物组(30例).药物组采用醋酸亮丙瑞林皮下注射,每28天1次,用药3~6个月;手术联合药物组使用腹腔镜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后常规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3个月.比较2组患者依从性、失访率、性激素水平、症状体征、复发率、不良反应及妊娠率.结果 手术联合药物组患者较药物组失访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6%(12/68)比6.7%(2/30),P<0.05];用药结束后,2组患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素、雌二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卵泡刺激素:(2.24±0.79) U/L比(6.28±2.00) U/L,促黄体素:(3.5±1.2) U/L比(7.0±1.3)U/L,雌二醇:(146±52) pmol/L比(416±33) pmol/L;手术联合药物组卵泡刺激素:(2.18 ±-0.55) U/L比(6.36±1.99) U/L,促黄体素:(4.1±1.0)U/L比(7.3±1.0)U/L,雌二醇:(158±54) pmol/L比(259±42) pmoL/L,均P<0.05],停药2个月后手术联合药物组雌二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67) pmol/L比(259±42) pmol/L,P<0.05],2组其余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物组卵泡刺激素:(6.20±1.39) U/L比(6.28±2.00) U/L,促黄体素:(7.3±1.3) U/L比(7.0±l.3)U/L,雌二醇:(439±48) pmol/L比(416±33) pmol/L;手术联合药物组卵泡刺激素:(5.89±0.16) U/L比(6.36±1.99) U/L,促黄体素:(7.1±2.2) U/L比(7.3±1.0)U/L,均P>0.05];用药结束后2组患者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糖类抗原125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组痛经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子痫前期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以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tHcy水平及其与叶酸、维生素B12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320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轻度236例,重度84例)和320例正常同期妊娠妇女血浆tHcy水平,同时用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叶酸水平,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浆tHcy水平为(11.65±3.54)μmol·L^-1,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6.73±2.58)μmol·L^-1](P〈0.01),且重度患者[(16.57±5.21)μmol·L^-1]显著高于轻度患者[(10.48±4.11)μmol·L^-1](P〈0.01);血清叶酸水平子痫前期组[(11.82±3.67)nmol·L^-1]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4.71±3.89)nmol·L^-1](P〈0.01);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子痫前期组[(338±91)pmol·L^-1]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406±88)pmol·L^-1](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浆tHcy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浆tHcy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血浆t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比较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0例资料,按照患者用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单纯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妈富隆片进行治疗的20例为观察组,术后统计疗效和控制出血时间,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控制出血时间为(17.4±3.8)min,平均完全止血时间为(38.1±6.9)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时间(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后的药动学。方法:10名受试者单剂量(10mg)与多剂量(10mg·d-1,连续7d)口服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后,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血药浓度,利用DAS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剂量给药后,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53.4±12.9)、(15.4±4.6)h,Cmax(6.7±1.8)、(18.5±4.4)μg·L-1,AUC0~120(298.8±97.1)、(118.3±48.9)μg·h·L-1,AUC0~∞(412.2±131.5)、(120.0±55.1)μg·h·L-1;多剂量给药后,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β(49.5±10.3)、(14.4±5.3)h,Cmax(8.7±2.5)、(20.3±5.8)μg·L-1,AUC0~120(451.2±127.1)、(136.3±54.9)μg·h·L-1,AUC0~∞(569.3±165.8)、(139.0±61.3)μg·h·L-1,Cav(2.7±0.6)、(8.3±1.3)μg·L-1,峰谷比(R)1.7±0.4、1.1±0.2。结论: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中2组分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消除速度不随连续给药变化,但连续给药后苯磺酸氨氯地平在体内有轻微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