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多柔比星致乳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多柔比星1.72μmol·L-1损伤组和多柔比星+槲皮素25,50及100μmol·L-1组。槲皮素与心肌细胞培养3h后,加入多柔比星继续培养24h,正常对照组仅加等量DMEM培养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Fas和FasL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多柔比星损伤组心肌细胞生长状态差,GSH-Px和SOD的活性降低,Fas和FasL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升高。槲皮素25,50及100μmo·lL-1均可拮抗多柔比星所致的上述变化:GSH-Px分别为(76±3),(73±4),(71±3)vs(69±3)kU·L-1;SOD活性分别为(31±2),(29±2),(29±2)vs(26±2)kU.L-1;Fas mRNA:0.61±0.11,1.04±0.12,1.29±0.11 vs 1.61±0.16;FasL mRNA:0.81±0.07,1.24±0.10,1.57±0.09vs1.79±0.11;Fas蛋白:1.08±0.12,1.54±0.10,1.89±0.11 vs 2.15±0.15;FasL蛋白:1.51±0.08,1.70±0.12,2.20±0.09 vs 2.41±0.26。结论槲皮素可减轻多柔比星致乳大鼠心肌细胞凋亡,Fas和FasL蛋白表达的减少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Fas、Bcl-2在胎盘滋养叶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滋养叶细胞凋亡与胎儿脐血流阻力指数(脚)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共54例(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正常晚孕女性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入选者胎盘组织中Fas、Bcl-2蛋白的表达及滋养叶细胞凋亡,并于产前超声检测胎儿脐血流RI。结果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Fas在2组胎盘织中均有表达。其中Bcl-2蛋白的表达在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Fas蛋白的表达在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2组均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在滋养层细胞(合体细胞滋养层及细胞滋养层)、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细胞核内均有表达,合体细胞尤多见。实验组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重度子痫前期时,Bcl-2与Fas蛋白的表达呈负性相关(P〈0.05);Bcl-2蛋白表达与胎盘细胞凋亡呈负性相关(P〈0.05),而Fas蛋白的表达与胎盘细胞凋亡呈正性相关(P〈0.05)。细胞凋亡指数(AI)与胎儿脐血流RI呈正相关(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原因与胎盘滋养叶细胞凋亡、Bcl-2和Fas基因异常表达以及脐血流RI相关。  相似文献   

3.
吡柔比星联合膀胱腔内热疗预防肿瘤复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芬妹  张卫星 《海峡药学》2009,21(8):105-107
目的观察毗柔比星联合膀胱腔内热疗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对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病人,在膀胱腔内灌注毗柔比星期间,同时行膀胱腔内灌注热疗,并随访疗效。结果化、热疗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为4.17%;对照组复发率为36.7%(P〈0.01)。结论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诸多方法中,毗柔比星联合热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多柔比星(别名阿霉素)对肝癌细胞GATA4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多柔比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不同p53状态肝癌细胞中GATA4的表达。以300nmol/L多柔比星加入高表达GATA4的小鼠Hepal-6肝癌细胞培养液中。碘化丙啶染色,以流式细胞术观察用药后不同时间点(0、6、12、18、24、30h)凋亡细胞比例,MTT法观察细胞生长,半定量RT—PCR比较不同时间点GATA4、bax、bel—XL bel-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ATA4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不同p53状态肝癌细胞中均有GATA4的高表达。分别与0h或6h相比,多柔比星处理后12、18、24、30h的肝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流式细胞术检测),且肝癌细胞增殖显著减少(MTT法)。0、6、12、18、24和30h GATA4 mRNA和GATA4蛋白质的表达呈递减趋势,Bcl—XL mRNA、PCNA蛋白质和bcl-2 mRNA/bax mRNA比值在6h后也相继递减。结论:GATA4和p53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可能不相关。多柔比星可抑制GATA4的表达,而Bel—XL mRNA、bcl-2 mRNA、bcl-2/bax和PCNA表达的减少,以及凋亡细胞的增多则相对滞后。多柔比星可能通过抑制GATA4的表达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mi mics of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m)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An-nexin V/PI双标记和细胞形态学法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FCM)测定Fas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Caspase-3mRNA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MnSODm作用后K562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Annexin V/PI染色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透射电镜观察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同时,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活性显著增强。结论:MnSODm可能通过Fas途径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消癌平对厄洛替尼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细胞株PC9/G2的逆转作用机制。方法:MTT法考察消癌平对PC9/G2非毒性剂量,以及对厄洛替尼NSCLC耐药的逆转效应;RT-PCR法测定消癌平对EGFR下游通路PI3K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PI3K蛋白水平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消癌平对PC9/G2的非毒性剂量为10mg/mL;消癌平联合厄洛替尼组有明显的逆转耐药作用,细胞存活率比对照组(单用厄洛替尼)降低15%~23%;消癌平使PI3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Caspase-3凋亡蛋白活性提高。结论:消癌平对厄洛替尼NSCLC耐药有逆转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I3K表达,进而激活凋亡蛋白Caspase-3的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7.
多柔比星联合羟基喜树碱杀伤肝癌细胞HepG2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多柔比星抑制肝细胞癌转移机制. 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正常肝细胞LO2为实验对象, 使用噻唑蓝(MTT)法比较多柔比星处理组、HCPT组及多柔比星联合HCPT组对肝癌细胞HepG2和正常肝细胞LO2的作用差异.荧光定量PCR检测E-selectin、VEGF、MMP-9、Bcl-2及Bax mRNA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E-selectin和MMP-9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MTT实验表明作用48 h后, 1.5 mg&#8226;L-1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抑制率为16.58%, 2 mg&#8226;L-1HCPT为39.92%, 而HCPT(2 mg&#8226;L-1)联合多柔比星(1, 1.5 mg&#8226;L-1)组分别为66.61%和74.47%.Real-time PCR检测表明E-selectin mRNA相对表达量多柔比星组为(52.13±0.58), 联合组为(93.41±8.43)、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多柔比星组为(26.49±0.11), 联合组为(6.48±0.05).联合组Bcl-2及Bax表达与其他实验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 HCPT杀伤肝癌细胞HepG2的作用优于多柔比星, HCPT联合多柔比星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效应更加明显.HCPT联合多柔比星可以明显降低HCPT及多柔比星的药物浓度, 减少这些药物对肝脏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丹皮酚对表柔比星诱导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分为BIU-87细胞组、表柔比星组(100μg·ml-1)、丹皮酚组(100μg·ml-1)、表柔比星+丹皮酚组(100μg·ml-1+100μg·ml-1),各组细胞分别设6个平行样,培养72 h。培养结束后应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水平,吉姆萨染色测定菌落百分比,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凋亡检测试剂盒分析细胞凋亡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测定BIU-87细胞B淋巴细胞瘤-W(Bcl-w)、半胱氨酸蛋白酶-6(Caspase-6)基因及蛋白水平。结果:与BIU-87细胞组比较,表柔比星组、丹皮酚组、表柔比星+丹皮酚组的细胞存活率、细胞菌落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G1期、Bcl-w、Caspase-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表柔比星组、丹皮酚组比较,表柔比星+丹皮酚组的细胞存活率、细胞菌落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G1期、Bcl-w、Caspase-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丹皮酚对表柔比星抑制膀胱癌BIU-87增殖、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具有叠加作用;其机制与表柔比星、丹皮酚能促进膀胱癌BIU-87细胞Bcl-w和Caspase-6 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表柔比星联合丹皮酚使用时,其对Bcl-w、Caspase-6 mRNA和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武晓泓  刘超  覃又文  刘翠萍  段宇  蒋须勤 《江苏医药》2001,27(9):657-659,F003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Fas,可溶性Fas(sFas)及Fas配基(Fas-L)mRNA在正常及Graves病(GD)甲状腺组织和上皮细胞(TEC)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7例GD患者及3例健康个体甲状腺组织与细胞Fas,sFas和Fas-L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正常及GD甲状腺组织均表达as与sFas mRNA,而Fas-L mRNA仅表达于GD组织。并且,GD组织中Fas及sFas mRN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正常及GD TEC均表面Fas及sFas mRNA,而Fas-L mRNA仅在GD TEC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D TEC Fas mRNA无显著差异,sFas mRNA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CD甲状腺组织和上皮细胞中存在Fas,sFas及Fas-L mRNA的异常表达,sFas产生增加可能是GD患者甲状腺肿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莉  郑丹 《江西医药》2014,(2):104-107
目的:探讨Caspase-3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妊娠者30例(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30例(实验组)胎盘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探讨Caspase-3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 Caspase-3在实验组胎盘组织中明显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7.52,P〈0.05);Caspase-3阳性表达率随病情加重而显著增高。结论 Caspase-3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高表达,可能上调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而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维酮联合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和抗肿瘤机制.方法:对231例浅表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膀胱灌注聚维酮加阿霉素(实验组)或生理盐水加阿霉素(对照组),观测预防复发效果.对50例患者术前膀胱灌注聚维酮联合阿霉素(实验组)或生理盐水加阿霉素(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紫外荧光法检测聚维酮对尿中阿霉素浓度和 24 h 尿药回收率的影响.结果:194例患者获随访,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复发率明显降低,复发时间明显延长(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Bax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Bcl-2/Bax比率下调(P<0.05).聚维酮与生理盐水作溶剂相比膀胱内阿霉素的排泄时间延长2~4倍,但不影响尿中阿霉素回收率.结论:聚维酮联合阿霉素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其机制可能与聚维酮联合阿霉素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和延长药物在膀胱内驻留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药敏试验指导膀胱灌注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药敏试验指导膀胱灌注的远期疗效。方法将8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药敏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药敏组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化疗药物进行膀胱灌注,对照组根据经验随机应用化疗药物灌注,2组均为单药灌注。随访24—72个月。结果2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药敏组复发7例,复发率17.5%;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药敏试验指导膀胱癌患者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的选择,能显著地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二次气化电切联合盐酸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已行第1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给予盐酸THP 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10周。术后6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继续采用盐酸THP膀胱灌注化疗,治疗组患者行第2次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术后采用盐酸THP膀胱灌注。随访2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膀胱肿瘤的复发率[14.71%(5/34)]较对照组[35.29%(12/34)]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截止时,治疗组继续随访肿瘤复发率[27.27%(9/33)]显著低于对照组[71.88%(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二次气化电切联合THP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可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钬激光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联合吡柔比星即刻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钬激光切除,术后即刻予以膀胱内保留灌注无菌蒸馏水50 ml+吡柔比星30 mg,1次;对照组2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两组术后拔除尿管时灌注1次,以后每周1次,共8次,后改为每月1次,持续至术后1年以上,随访15~39个月.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20~53 min,平均(31.6 ±8.9) min,无膀胱穿孔发生,术后留置导尿管1~5d,平均(2.7±0.6)d,4例复发;对照组手术时间13 ~47 min,平均(29.8±8.3)min,1例术中膀胱穿孔,术后留置导尿管3~11d,平均(4.6±1.1)d,11例复发.两组平均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肿瘤复发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切除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疗效优于电切治疗,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3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经济学效果。方法:126例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30 mg吡柔比星溶于40 mL生理盐水、20 mg羟基喜树碱溶于40 mL生理盐水、20 mg丝裂霉素溶于40 mL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总疗程12个月。随访3~24个月,观察复发率,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THP、HCPT、MMC组复发率分别为18.18%、21.43%、20.00%(P>0.05),医疗总费用分别为15 924.36、12 018.36、8 580.36元。结论:MMC组方案较佳。  相似文献   

16.
张建春  李军  朱峰  张英杰 《中国医药》2010,5(5):431-43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后吡柔比星立即腔内灌注+定期灌注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浅表性膀胱癌TURBt术后患者140例完全随机分为2组,A组(70例)术后立即灌注吡柔比星30mg,以后行常规定期灌注,即术后1周开始每周1次,灌注8次,再改为每月1次,总疗程1年;B组(70例)TURBt术后行常规定期灌注;2组均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5例复发,复发率7.1%;B组复发13例,复发率1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P〈0.05)。随访期内均无死亡病例。2组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发生,A组16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22.8%;B组14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发生率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0.16,P〉0.05)。结论吡柔比星术后立即腔内灌注+定期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定期灌注,且无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刘宁  刘世学  谢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083-2085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行表浅性肿瘤电切(TUR-BT)治疗的56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膀胱灌注药物浓度不同分为高浓度组25例,低浓度组31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灌注剂量30 mg,高浓度组为1.0 g/L,低浓度组为0.6 g/L。术后每周灌注1次,8周后,每月1次,至术后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CT)的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QC30)以及表浅性膀胱癌患者特异性量表(QLQ-BLS24)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随访(17.6±1.2)个月。其中高浓度组随访期内1例复发,复发率为4.0%(1/25),复发时间为术后(12.4±0.8)个月;低浓度组随访期内3例复发,复发率为9.7%(3/31),平均复发时间为(9.8±0.6)个月。两组复发率以及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膀胱肿瘤术后应用不同化疗药物行膀胱灌注的疗效,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12年1月行膀胱癌手术的患者112例,应用不同的化疗方案给予膀胱灌注,在局部化疗前、灌注过程中及灌注后观察患者情况。结果 112例患者中,出现尿路刺激征42例(37.5%),肉眼血尿16例(14.29%),膀胱结核2例。随访2~3年,1年之内无复发病例,2年内复发6例,3年内复发10例。肿瘤分化为Ⅰ级的复发患者2例,Ⅱ级复发6例,Ⅲ级复发8例。结论对膀胱灌注后患者的情况进行细心的观察和护理,能使肿瘤得到有效的治疗,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羟基喜树碱加干扰素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2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1周内予羟基喜树碱15 mg、干扰素α-2b(IFNα-2b)30×10~6IU+生理盐水40 ml膀胱内灌注,药物于膀胱内保留2小时,然后每周1次,连续6周,以后每月1次,连续12个月.定期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膀胱镜检查,并记录每次膀胱灌注后的全身及局部反应.结果 62例均未见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随访12~24个月,平均19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6.4%.结论 羟基喜树碱加干扰素膀胱灌注防止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