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头孢唑肟致尿毒症透析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连翘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外翻肠囊法建立连翘苷大鼠小肠吸收模型,HPLC测定连翘苷的含量,分别进行大鼠小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个肠段、不同浓度吸收特性研究,以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和吸收促进剂吐温-80对连翘苷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连翘苷浓度为10,20,40μg.mL-1 3个浓度时,吸收速度常数ka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肠段中的吸收,通过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加入盐酸维拉帕米和吐温-80的小组与正常组相比,吸收速度常数k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连翘苷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连翘苷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2.
盐酸麻黄碱的大鼠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平  王柏 《药学进展》2010,34(7):319-323
目的:研究盐酸麻黄碱的肠吸收机制。方法:利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盐酸麻黄碱含量,分别考察灌流速度、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不同肠段以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盐酸麻黄碱肠吸收的影响。结果:灌流速度对盐酸麻黄碱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极显著影响(P〈0.01);灌流液中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盐酸麻黄碱在小肠各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Ka值显著大于在结肠处的值(P〈0.05),而各肠段的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P-糖蛋白抑制剂对盐酸麻黄碱在各肠段的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盐酸麻黄碱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不存在饱和吸收;其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盐酸麻黄碱可能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3.
王丽峰  国大亮  黄富强  李涛 《药学研究》2016,35(3):136-138,153
目的:研究核黄素在大鼠肠道的在体吸收情况。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技术中的重量法研究核黄素在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肠灌流液中核黄素的含量,计算核黄素的有效渗透系数(Pef)及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 )。结果核黄素在大鼠各肠段的 Pef(×10-4 cm·s -1)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顺序依次分别为1.002±0.630、0.818±0.386、0.796±0.372;Ka (×10-3 s -1)依次为1.114±0.625、0.905±0.452、0.873±0.369。结论核黄素在大鼠肠段不同部位吸收存在差异,核黄素在十二指肠的吸收显著高于空肠和回肠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藤黄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设计新藤黄酸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可靠的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实验模型,并考察新藤黄酸在浓度为3.0、10、30ug/mL、以及不同肠段(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对新藤黄酸吸收的影响,用HPLC-UV测定新藤黄酸的浓度。结果:在3.0~30ug/mL范围内新藤黄酸的浓度与吸收速率成线性关系,新藤黄酸在结肠、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分别为(0.03944±0.00158)、(0.04012±0.00103)、(0.04104±0.00124)、(0.08620±0.00272)h_。。结论:新藤黄酸在大鼠肠道符合一级动力学的吸收过程,在大鼠肠道为被动扩散的吸收机制。新藤黄酸在大鼠的各个肠道都有吸收,因此将新藤黄酸设计为控释制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盐酸青藤碱 (SM)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回流模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回流液中药物和酚红的浓度。结果十二指肠与空肠之间单位面积的吸收速度常数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十二指肠与回肠、结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并且空肠与回肠、空肠与结肠以及回肠与结肠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M在大鼠肠道的不同部位吸收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连翘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外翻肠囊法建立连翘苷大鼠小肠吸收模型,HPLC测定连翘苷的含量,分别进行大鼠小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个肠段、不同浓度吸收特性研究,以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和吸收促进剂吐温-80对连翘苷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 连翘苷浓度为10,20,40 μg·mL-1 3个浓度时,吸收速度常数ka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肠段中的吸收,通过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回肠>空肠>十二指肠;加入盐酸维拉帕米和吐温-80的小组与正常组相比,吸收速度常数k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连翘苷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连翘苷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马来酸海那替尼大鼠在体肠吸收的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吸收实验模型,并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药物浓度,进行了有无胆汁分泌、不同浓度、不同肠段的在体肠吸收试验。结果:结扎胆管组与不结扎胆管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3.5×10^-2、4.3×10^-2/min,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别为3.0×10^-3、3.1×10^-3cm/min;在高、中、低3个浓度下的Ka分别为3.9×10^-2、4.3×10^-2、4.3×10^-2/min,Papp分别为2.3×10^-3、3.1×10^-3、3.1×10^-3cm/min;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分别为4.5×10^-2、3.7×10^-2、4.2×10^-2、4.1×10^-2/min,Papp分别为3.3×10^-2、2.8×10^-2、3.0×10^-2、3.5×10^-2cm/min。结论:胆管结扎与否不影响药物的吸收;不同浓度对海那替尼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海那替尼在各肠段均吸收良好,没有特定吸收部位,适于制成口服吸收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叶远志皂苷在大鼠四个肠段的吸收状况。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重量法,研究细叶远志皂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在体小肠吸收实验中,细叶远志皂苷可被大鼠全肠段吸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各肠段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是0.05922,0.06387,0.06345,0.06409s-1;药物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别是0.03322,0.03751,0.03733,0.04830cm? s-1,结肠段吸收最好(P<0.001)。结论细叶远志皂苷为全肠道吸收的药物,且结肠部位吸收最好。  相似文献   

9.
法莫替丁大鼠在体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应用大鼠在体肠吸收实验方法研究了法莫替丁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实验表明 :法莫替丁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 0 5 0 8,0 0 44 6 ,0 0 415 ,0 0 2 87h-1。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 ,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准确可靠的测定大鼠血浆中20(R)-人参皂苷Rh2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方法,研究20(R)-Rh2在大鼠不同肠段中的吸收动力学。方法:分离、结扎SD大鼠的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制成在体肠袢模型,将20(R)-Rh2按剂量9mg/kg注入肠袢,于不同时间点眼内眦取血,用LC/MS法测定给药后的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本文所建立的大鼠血浆中20(R)-Rh2的LC/MS法线性范围为5~1000ng/mL(R^2=0.9973),日内日间精密度在15%之内,准确度在85%~115%之间。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肠袢给药后的AUC0-6h分别为(207±88)、(301±49)、(157±93)和(172±68)ng·mL^-1·h,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3.9±0.4)、(1.6±0.4)、(1.9±0.8)和(1.1±0.9)/h,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44±0.13)、(1.75±0.50)、(1.13±0.63)和(2.00±1.41)h,达峰浓度分别为(82±17)、(110±11)、(36±8)和(43±7)ng/mL。结论:20(R)-Rh2肠道吸收困难,十二指肠和空肠是它吸收的主要部位。推测膜通透性差和肠道外排转运体是影响Rh2吸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新民  靳隽  卢乙众  惠红岩 《中国药房》2012,(25):2333-2335
目的:体外研究药物转运体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特异性抑制剂对沙奎那韦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影响。方法:取大鼠用乌拉坦麻醉后,分别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各8cm,制备离体肠外翻模型,检测不同肠段在P-gp抑制剂地高辛(10μmol.L-1)和维拉帕米(100μmol.L-1)、Mrp2抑制剂丙磺舒(600μmol.L-1)分别与沙奎那韦(12.5μg.mL-1)的混合Krebs-Ringer缓冲液(K-R液)中孵育5、10、20、30、45、60、90min后对沙奎那韦的累积吸收量;另设含沙奎那韦的K-R液为对照组。结果:沙奎那韦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K-R液中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7.25±1.23)、(4.96±1.58)、(3.89±0.95)、(5.85±1.21)μg,吸收速率为十二指肠>结肠>空肠>回肠。维拉帕米((10.03±3.56)、(7.52±2.21)、(7.45±1.8)μg)和地高辛((8.76±2.25)、(5.98±1.89)、(6.04±1.92)μg)可显著提高沙奎那韦在结肠、空肠、回肠K-R液中的累积吸收量(P<0.05),对十二指肠无显著影响(P>0.05);丙磺舒对沙奎那韦在各肠段K-R液中的累积吸收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P-gp可显著影响沙奎那韦的肠道吸收,Mrp2对沙奎那韦的肠道吸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醋氯芬酸(AC)的制备工艺,以及负载物(AC-MWCNTs-COOH)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冷冻球磨法制备负载物,采用FIR、紫外光谱进行表征;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AC及负载物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浓度,计算吸收速率常数(Ka).结果:AC原料与负载物均随着药液中AC浓度上升,Ka呈线性增加;负载物的Ka均低于AC原料.AC原料在各个肠段的K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负载物在十二指肠的Ka大于空肠、回肠、结肠,后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物浓度为0.54 mg· ml-1时,各肠段的Ka依次为0.740 6、0.129 2、0.181 3、0.241 1μg·h-1·cm-2.结论:负载物具有缓释效果,在小肠内的Ka与原料相比发生改变;在小肠中均为被动扩散吸收.  相似文献   

13.
徐勤  ;刘布鸣  ;邓立东 《中国药房》2009,(21):1613-1615
目的:研究芒果苷大鼠在体肠道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模型,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肠循环液中芒果苷的浓度,研究不同芒果苷浓度、胆汁及吸收部位对芒果苷吸收参数的影响。结果:芒果苷在5.0~25.0μg.mL-1浓度范围内对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无影响;在12.5μg.mL-1浓度下对结扎胆管大鼠的小肠Ka有影响;各肠段的Ka回肠>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分别为0.164、0.132、0.125、0.107h-1。结论:芒果苷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芒果苷在各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胆汁使芒果苷在小肠的透过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4.
马来酸曲美布汀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来酸曲美布汀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其剂型设计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法研究马来酸曲美布汀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和甲硝唑浓度。结果马来酸曲美布汀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0.230±0.023、0.084±0.051、0.202±0.021、0.170±0.038(h-1),不同药物浓度(10、20、25μg/ml)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393±0.044、0.354±0.017、0.365±0.075(h-1),胆总管引流与不引流时药物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354±0.017、0.370±0.014(h-1)。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在全肠段中均有吸收,吸收在10~25μg/ml浓度范围内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胆汁排泄对药物吸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溴吡斯的明在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不同浓度(25、50、100 mg.L-1)的溴吡斯的明在各肠段的吸收量,计算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考察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素和维拉帕米)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结果在25、50、100 mg.L-1溴吡斯的明条件下,Ka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依次减小,不同浓度溴吡斯的明对同一肠段的Ka无显著影响(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间的Ka无显著差异(P>0.05),在50、100 mg.L-1溴吡斯的明条件下,结肠的Ka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随着溴吡斯的明浓度增加,各肠段Papp显著降低,不同肠段间的Papp有显著差异(P<0.05,P<0.01)。P-糖蛋白抑制剂对溴吡斯的明吸收无影响(P>0.05)。结论溴吡斯的明在十二指肠有较好吸收,在空肠和回肠有一定吸收,在结肠中吸收较少。  相似文献   

16.
王兆斌 《淮海医药》2011,29(2):99-101
目的 研究尼扎替丁大鼠肠吸收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和在体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尼扎替丁的浓度.结果 尼扎替丁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顺序下降,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699±0.0033)/h、(0.0629±0.0018)/h、(0.0614±0.0026)/h、...  相似文献   

17.
张怡  屈勇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30(12):1295-1299
目的 研究丹参提取物中丹参素在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回流实验,HPLC测定药物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浓度。结果 不同肠液pH值对丹参素的吸收无影响;丹参素浓度在2-16 μg·mL^-1内其吸收速率常数和最大吸收率均无明显差异;不同小肠部位丹参素的吸收速率大小为: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结论 丹参素在肠道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丹参素在结肠、回肠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盐酸氯米帕明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盐酸氯米帕明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肠回流液中药物及酚红的浓度,通过酚红的浓度校正相应时刻供试液的体积。结果盐酸氯米帕明浓度为5、10、25μg/ml时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为(0.74±0.04)、(0.78±0.03)、(0.77±0.05)h-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590±0.026)、(0.670±0.032)、(0.680±0.030)和(0.560±0.031)h-1。结论盐酸氯米帕明在大鼠肠道均有良好的吸收。盐酸氯米帕明在小肠的吸收呈表观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氟他胺在大鼠小肠各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其剂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在体试验法,分别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酚红和氟他胺的浓度.结果:在体全小肠段吸收实验中,药液在体循环6h后,43.58%的药物被肠道吸收;氟他胺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百分率分别为(10.66±2.98)%·cm-1·h-1、(10.12±3.05)%·cm-1·h-1、(10.47±3.1)%·cm-1·h-1、(10.11±3.02)%·cm-1·h-1,四个肠段的肠壁通透系数分别为:(0.587±0.208) cm2·h-1、(0.571±0.193) cm2·h-1、(0.593±0.197) cm2·h-1、(0.539±0.192) cm2·h-1;药物浓度为15.48~68.48 μg· mL-1时,小肠的吸收速率在(0.092±0.010) h-1~(0.090±0.012)h-1之间基本相似;供试药液中聚山梨酯-80的含量分别为1%、2%、5%时,肠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097±0.017)h-1、(0.078±0.012)h-1、(0.073±0.009) h-1.结论:氟他胺在大鼠肠道各部分均有吸收,且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实验范围内,药物浓度和聚山梨酯-80含量对药物的吸收速率无影响;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度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氟他胺在整个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DH-004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建立UPLC法测定灌流液中DH-004浓度,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DH-004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 DH-004在全肠段均有吸收。20.0μg·mL-1 DH-004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分别为(11.66±3.84)×10-2,(10.85±2.65)×10-2,(7.48±1.70)×10-2和(4.75±1.14)×10-2 min,药物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1.47±0.33)×10-2,(1.55±0.20)×10-2,(1.25±0.10)×10-2和(0.98±0.22)×10-2 cm·min-1。DH-004在十二指肠段与空肠段的K_a均明显大于其在回肠和结肠的K_a(均P<0.05)。结论 DH-004在大鼠小肠全段有不同程度地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可能为其主要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