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19(6):366-366
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于2005年10月10日在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成立。该中心以医院疼痛科为基础,以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为有力的学术依托,是目前国内疼痛诊疗与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机构。中心主任由国际知名的疼痛学家、我国疼痛医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韩济生院士担任,中心副主任由我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担任。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各国随着疼痛治疗业务的开展,纷纷建立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最基层的疼痛诊所,包括疼痛门诊或病室,一般主要由麻醉医师担任。二是他学科的疼痛治疗中心,除麻醉医师外还包括其他学科医师,三是多学科的疼痛研究中心,包括有基础和临床医师进行疼痛的研究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在疼痛诊疗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 结合疼痛的基本概念、疼痛的病理生理、疼痛的评估以及心理疗法等,阐述护理在疼痛诊疗中的若干问题。结果 加强护理在疼痛诊疗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合理控制疼痛、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论 疼痛护理是疼痛诊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疼痛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护理人员应具备比较扎实的疼痛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86年10月由麻醉科设立疼痛门诊。历经15年的努力,治疗手段从单一神经阻滞发展到多种方法结合,设备从简陋到逐步完善,诊疗范围不断扩大。2001年7月正式成立了疼痛治疗中心,这是我省第一家采用全新思路、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方案、治疗疼痛相关疾  相似文献   

5.
蒋劲 《实用疼痛学杂志》2005,1(2):128-128,F003
南山医院疼痛科起始于1991年的南山医院疼痛门诊,1993年设立疼痛病床,1997年10月成立了广东省第一个疼痛诊疗中心一广东医学会疼痛学会深圳疼痛诊疗中心,1999年11月,被吸纳为北京医科大学中法疼痛诊疗中心深圳临床基地,2001年被评为深圳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全科共有10名医生,13名护士,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有5人,主任及副主任医师5人,拥有较强的临床和科研队伍。门诊有诊室、治疗室共7间,观察床20余张,日均初、复诊量超过100人,病房设病床32张。  相似文献   

6.
疼痛诊疗工作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在比较大的综合医院开展,90年代疼痛门诊作为评定三甲医院的必备条件之一后,疼痛诊疗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部分医院疼痛科已建立。有了卫生部的正式通知,条件适合的医院将会很快成立疼痛科,但疼痛科应该如何成立以及人员组成则会根据各医院的实际情况而不同。目前模式有:①多学科疼痛诊疗中心。  相似文献   

7.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1):F0002-F0002
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200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成立了疼痛诊疗中心,在医院的扶持和知名疼痛学家倪家骧教授的带领下,在十年的发展中,宣武医院疼痛科一直是北京市临床规模最大的疼痛科。  相似文献   

8.
弹指一挥间,从1978年开始担任麻醉科医师,1996年参加疼痛门诊,2004年全职负责疼痛病区业务,我已从事疼痛科业务19年了。我的中国疼痛学发展之梦,即我愿景中的10年后中国疼痛医学中,有一支很专业诊疗慢性疼痛的骨干队伍,建成一个强大的疼痛专科,保护着人体感觉神经系统。2007年,中国卫生部宣布成立一级临床科目“疼痛专科”,指定专科诊疗范围是“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9.
由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疼痛科主任峰会将于2011年5月13~16日在上海召开。与会人员要求是疼痛科主任、科室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等临床医师。本次会议将疼痛科诊疗规范、慢性疼痛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诊疗技术等课题进行深入研讨。会议还将安排疼痛学科建设和管理的专题讲座,期间将邀请国内疼痛学科及多学科知名专家与代表共同讨论。并欢迎投寄相娑内容的寸童.  相似文献   

10.
税敏  彭丽桦  闵苏 《重庆医学》2015,(20):2812-2814
目的 全面评估重庆市某三甲教学医院门诊患者疼痛现状,分析易患因素,为个体化疼痛诊疗及无痛医院建设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在统计学专家指导下设计问卷,纳入门诊内科、外科各科室及体检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目前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等资料;并由第三方担任质控监察员,双人数据录入,限期封存数据.结果 有效回收的871份问卷中,以疼痛为主诉就诊者239例(27.44%).就诊时存在疼痛者402例(46.15%).其中轻度疼痛306例(35.13%),中度疼痛61例(7.00%),重度疼痛35例(4.02%);急性疼痛235例(26.98%),亚急性疼痛48例(5.51%),慢性疼痛119例(13.66%).160例体检者中27例(16.88%)有轻度疼痛,5例(3.13%)有中度疼痛;24例(15.00%)为急性疼痛,2例(1.25%)为亚急性疼痛,6例(3.75%)为慢性疼痛.疼痛高发科室以外科为主,骨科疼痛患病率最高.女性、离异者总疼痛患病率高,女性、离异、有手术史者慢性疼痛患病率较高;随年龄增加、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降低,总疼痛患病率、慢性疼痛患病率均增加.结论 门诊患者疼痛患病率较高,健康体检人群也存在急性痛为主的轻中度疼痛;疼痛诊疗中应重视性另、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相关因素对疼痛的影响,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急性疼痛需有效处理,以防疼痛慢性化.  相似文献   

11.
<正>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牵头,联合宣武医院呼吸科、放射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疼痛中心、PET中心和体检中心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安贞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世纪坛医院和胸科医院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放疗科及相关科室组成。诊疗中心主任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担任。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李辉教授、友谊医院胸外科主任龚珉教授、安贞医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全科医学》2006,9(8):625-625
目前对疼痛疾病的治疗已从单纯药物治疗转向了药物和神经微创介入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采用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联合引导,行选择性精确病灶治疗、或毁损性神经阻滞,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消除局部炎症或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使顽固性疼痛得到缓解或消除,已成为疼痛性疾病治疗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将于2006年6月9-14日举办宣武全国疼痛微创介入治疗学习班。  相似文献   

13.
深究疼痛学科的起源和发展,结合目前我国疼痛治疗领域的现状,卫生部的决定更像一把双刃剑2007年7月16日是中国疼痛医学史上值得牢记的一天:卫生部签发了"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为一级诊疗项目的通知"文件。根据文件规定,我国二级以上医院可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的诊疗服务。  相似文献   

14.
“疼痛科”是一门新兴的临床诊疗学科,2007年7月卫生部227号文件公布后,全国很多二级甲等以上有条件的医院相继在卫生监督部门注册登记正式成立疼痛科。根据该文件规定,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风湿免疫科和肿瘤科的医生都可以从事疼痛诊疗工作,主要因为这些学科日常工作处理了很多疼痛性疾病。麻醉科医生虽然不直接从事疼痛性疾病的诊疗,但是日常工作也是围绕着疼痛的处理,手术中各种手术创伤的疼痛和手术以后患者的疼痛等。  相似文献   

15.
战锐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152-152
手术是外科、骨科、肿瘤科常用治疗的手段,而术后疼痛是绝大多数病人的临床表现,也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疼痛护理是疼痛诊疗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疼痛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近年来,疼痛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进行评估与处理。尽管如此,术后疼痛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16日,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发[2007]227号)。通知明确指出,在目前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2008年,全国中级医师晋升考试,新增独立的疼痛学专业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疼痛医学发展中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疼痛不仅是重要的生命体征和某些疾病的主要症状,其本身就是一种常见疾病,必须重视疼痛的诊断和治疗。疼痛医学是一门跨学样的、新型的、发展中的临床学科。疼痛和疼痛性疾病存在于传统的各临床学科之中。为了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必须建立和完善“疼痛”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常规。疼痛医学教育是培养疼痛诊疗专门人才和提高社会及人群对“疼痛”正确认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由国家卫计委和财政部主持的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评审是对我国疼痛医学发展的肯定和促进,更是督促我们工作的动力。我国疼痛医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疼痛诊疗以来,至今已近30年,尤其是2007年,卫生部227号文件的颁布,国内二级以上医院纷纷开展了疼痛诊疗工作,相当部分医院建立了门诊和疼痛科。以药物为基础,微创介入法为主要治疗手段,综合治疗疼痛和疼痛性疾病的方法不断得到普及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科室简介该院1981年由邓乃封教授开创疼痛门诊,1990年开设疼痛病房,2000年麻醉科疼痛病房规范化后共15张,同时称为疼痛介入治疗中心。2003年批准为疼痛科,设有诊室2间、5张治疗床的治疗室1间、增设病床至28张,定为二级临床科室。  相似文献   

20.
2007年7月16日,对于中国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的重要文件(卫医发[2007]227号)。文件明确指出,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文附件1)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