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儿麻痹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上也没有明确记载,大体上来看与痿病相同,但其征候和发病之前驱病状均与痿病不同,发病的年龄更为特殊,其患病的部位亦不一致,一经感染,就有终身残废之可能。它不仅消减幼儿的灵活运动,同时亦给家长造成一个很大的负担。儿童是社会的花朶,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继承者,因此儿童的健康与否,对我们美好的未来是有直接的重要关系,因此  相似文献   

2.
小儿麻痹症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的后果不但可能遗留下肢体的残废,更严重的是可以夺去患儿的生命。近代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不外增强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如血疗、胎盘球蛋白注射及大量维生素乙、丙的使用,或促进麻痹部位的恢复,如药物、理疗、放射等(当然预防方面的发展也是很快的)。但以上诸疗法均非特效治疗。在中医内科治疗方面,由于过去对本病在临床上系统观察的机会较少,所以往往容易把整个病程的两个阶段误认为两个不相关的病症。在急性发热期间,一般固然依照温热病原则予以治疗,但如热退脉静,而仅现麻痹症状后,因仅见肢体痿软,则又非常易与虚损痿痹之症相混,而捨清热解毒之药,迳用通经活络之品,甚至过早地纯用温补之剂,如此则治疗失当,以致  相似文献   

3.
小儿麻痹症,是比较难医治的一种病症,它对儿童的健康威协很大。我院在58年用针灸治疗21例小儿麻脾症,痊癔15例,好转了5例,不明1例。兹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手法兴奋法,即弱刺激法,  相似文献   

4.
小儿麻痺症(急性脊髓灰质炎)近年来国内文献报告较多。1958年夏秋在北京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我科自1958年8月15日到11月15日特别开辟了小儿麻痺症隔离病房,三个月内共收治53例(此时间内门诊36例)。膈离病房结束后,部份患儿在门诊继续治疗,对所有住院患儿均能定期随访,在病期4—6个月又作了一次追踪复查。现将这半年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小儿麻痹症又名脊髓前角灰白质炎,多发生在三岁以下小儿,是由于一种滤过性病毒所引起,本病发起的前期是突然的高烧,痉挛,甚至角弓反张,或有昏迷,烧退后即出现上肢或下肢的瘫痪现象,在中医是属于温病的范畴,所以治疗本病,无论是药物治疗或针炙治疗,都要以清热通经络为原则,我院在本年3—9月内,共经治疗17例都以针灸作主治,少数的用药物作辅助,12例全愈5例基本治愈,治疗率达70.6%,基本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6.
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的“六·二六”指示,认真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外地先进单位的宝贵经验,从70年元月到71年11月,应用半导体电针疗法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共400余例,其中坚持治疗,资料较完整的有230例。遵照毛主席“要认真总结经验”的教导,现将这一阶段工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面神經麻痹,是針灸科門診常见疾病之一,我科自1955年起即应用針刺拔罐治疗,获得良好疗效,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在針刺的基础上,通上感应电流,观察結果,却令人滿意,茲蒋32例小結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院在用针灸疗法治疗小儿麻痺症42例收到显著疗效,故简介如下:穴位及手法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灼穴位。1、全身性麻痹的穴位为:命门、肾俞、肩井、足三里、昆仑。2、上肢麻痺者的穴位为:大椎、风门、肺俞、肺桂、肩中、肩顒、曲池、配天宗、乘风、合谷、外关。3、下肢麻痺的穴位为:命门、肾俞、环  相似文献   

9.
我院针灸治疗小麻痺37例,获得效果显著,简介如下。1.针刺穴位:命门、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二市,绝骨等穴。2.针刺手法:采用单刺术,旋捻进针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麻痹多因外感风寒侵袭面部经络(主要为阳明、少阳等经),以致经气流行失常,气血不和,经筋失于濡养,纵缓不收而发病。祖国医学在《灵柩·经筋》篇有谓:“卒(突然)口僻,急者目不合。”又《诸病源候论·风口候》云:“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所云极似本病临床写照。  相似文献   

11.
竹管疗法的确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口眼歪斜,目前只是针灸疗法和电疗,无其他特效办法。竹管疗法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效果高,癒后良,疗程短,又经济,并能迅速地减轻病人的精神病苦。目前竹管疗法是个新的治疗办法,而以前仅在外科正宗及医宗金鉴外科书中记载应用竹管疗法,以治疮瘤。现将我院针灸科根据它的  相似文献   

12.
前言关于小儿麻痹症“痿、痿蹙”,远在二千年前之祖国医学文献上,已有发现该症之原因、症状、治疗以及鉴别诊断之描述。近代文献以针灸冶疗小儿麻痹之经验介绍,杂志每有报道、但以“脊缝穴”为主之针灸疗效报道,尚属少见,我院针灸科在党的关怀和鼓舞与正确的领导下,三年来以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慢性肾炎73例经验介绍朱道范,王军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450052)我们应用《金匮要略》中已椒苈黄丸加味治疗慢性肾炎,取得显著疗效。同时设立西药对照组作对照观察。论断标准按1988年第四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讨论修订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的意见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15.
我院自1996~1998年采用“参梅汤”治疗小儿口干症32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3岁,病程最长一个月,最短一周。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处于“稚阴稚阳”时期,又加之小儿饥饱无度,以致脾胃虚弱,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表现出口干唇燥,窍失濡养的症侯。12 治疗方法:参梅汤基本方:党参8g、山药8g、茯苓10g、孩儿参5g、沙参5g、元参6g、麦冬5g、乌梅8g、五味子3g、炙甘草3g。药随症加减。用法:每日一剂,文火煎两次兑匀,早晚分服,7天一个疗程。2 …  相似文献   

16.
週期性麻痺,首先由Caver(?)(1853)及(1882)分别记述。此后经Oppenheim及Westphal两氏相继报导过。有遗传家族性特点者,称为家族性週期性麻痺,散在性发生者为週期性麻痺。本病在国内1941年苏许二氏报告后,到目前为止见于文献者已有72例)。本院八年来共遇到週期性麻痺十二例,分析报告如下:一、发病率:本院神经科在8年中共有住院病人2142名,其中週期性麻痺12人,估神经科病人0.6%。本病到1955年为止见于  相似文献   

17.
据《杨氏家藏方》记载之“牵正散”,加南星一味,治疗面神经麻痹,收效满意。处方:白姜蚕、全蝎、白附子、南星各三钱,分别用微火炒后,共研为末。用量服法:以上处方为一剂,分九次口服,日服三次,姜汁或黄酒送服。儿童酌减。一般服2~3剂即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8.
前言小儿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在中医典籍里,类似小儿麻痹的症候,记述很多,如《内经素问痿论》说:“肺热叶焦……则生痿躄。心气热……则生脉痿。脾气热……发为肉痿。肾气热……发为骨痿。”痿虽分为五,其因总由于热。以后唐孙思邈《千金方》有石羔汤治小儿……手足不遂的记载。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曾指出小儿半身不遂自周岁至重年皆有。本病在我省有散在病例发生。本病对幼儿健康威胁较大。本文写成是在中华医学会辽宁分会积极协助和支持下,通过表格统计和个别访问,搜集了我省各地区医疗院所十五个单位的近三年来小儿麻痹的治疗经验,加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我们采用加减正容汤治疗眼肌麻痹、颜面神经麻痹等症,疗效满意。现将我们在1978年3月~1980年3月二年中采用本方治疗眼肌麻痹30例小结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30例(32眼)。男18例,女12例。年龄5~20岁者4例;21~40岁者11例;41~60岁者13例;60岁以上者2例。病程最  相似文献   

20.
血管炎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组织病理学以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为主,包括血管内皮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和炎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临床上可单独出现,亦可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状,任何器官与大小血管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复杂。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柏楠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研究20余年,对该病提出分期辨证论治的观点,在运用中药治疗血管炎方面颇具特色,疗效显著。我们有幸跟从陈教授学习,深受教益,今择其一二介绍于后,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