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质量增加与瘦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斌  张兰  刘建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6):8332-8333
目的:体质量增加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之一,也是影响患服药依从性、增加复发率的重要因素,而瘦素是调控体质量的重要因子,它能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调节体质量平衡。我们回顾了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质量增加与瘦素关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以阐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质量增加的具体机制,进而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增加患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率。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3-12期间的相关章,检索词“antipsychotics,body mass gain,leptin”,限定章语言种类为英。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0-01/2003-12期间的相关章,检索词“抗精神病药物,体质量增加,瘦素”,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上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献,然后筛除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献开始查找全,以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6篇关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质量增加与瘦素关系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12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4篇。资料综合:12个试验的对象均为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治疗选用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前包括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等,后包括氟哌啶醇、舒必利等,对血浆瘦素水平的测定方法有ELISA法、放射免疫法等,对各种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血浆瘦素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对照研究及相关性分析。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血浆瘦素水平升高,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比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影响更大;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程度与血浆瘦素水平成正相关;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存在瘦素的抵抗,这种瘦素抵抗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质量增加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之一,也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增加复发率的重要因素,而瘦素是调控体质量的重要因子,它能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调节体质量平衡。我们回顾了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质量增加与瘦素关系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以阐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质量增加的具体机制,进而寻求有效的干预方法,增加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率。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0-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antipsychotics,bodymassgain,lepti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临床康复》杂志1990-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抗精神病药物,体质量增加,瘦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上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非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6篇关于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质量增加与瘦素关系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12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4篇。资料综合:12个试验的对象均为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选用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前者包括奥氮平、利培酮、氯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治疗并非难事,体重增加是抗精神病药最为常见的副反应,服用抗精神病药多数患者可出现明显的体重增加,体重增加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较麻烦的不良反应,但是以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和奥氮平更为多见。体重增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骨关节炎的风险,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有负面影响,降低自尊、影响情绪、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泌乳素分泌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159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8周进行泌乳素测定,对几种精神病患者常用的药物及其引起高泌乳血症的发生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高泌乳素血症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氯丙嗪20.0%、利培酮17.1%、奥氮平15.2%齐拉西酮9.1%阿立哌唑6%。结论大多数抗精神病药会引起高泌乳素血症。其中以氯丙嗪、利培酮、奥氮平为高。齐拉西酮、阿立哌唑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住院精神病患者控制体重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选择在我院确诊的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的精神病患者10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健康宣教、体育锻炼、饮食指导及干预,全程跟踪监测精神病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BMI)变化.对照组采用一般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精神病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组精神病患者与对照组精神病患者的体重及体重指数控制,在4周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和12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住院精神病患者采取健康宣教、体育锻炼、饮食指导及干预,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体重,从而减少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而引起体重增加的发生,减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有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传统抗精神病药对男性精神分裂症催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传统抗传统抗精神病药(APD)对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 采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51例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PRL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血清的PR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 传统抗精神病药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RL水平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病药的全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前 5年 ,症状发展速度最快 ;在前 10年 ,自杀率高达 10 % ,故精神分裂症首次发作后治疗尤为重要[1] 。精神分裂症的疗程分 3阶段 :急性阶段 (4— 6周 )、稳定阶段 (1— 6个月 )和维持阶段 (6个月至下次复燃 ) [1] 。1急性阶段1.1药物选择 阳性症状一般用典型抗精神病药 (如氯丙嗪、奋乃静或氟哌啶醇 )效果较好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中氯氮平的不良反应多且重 ;其他药物则较昂贵 ,虽对阳性症状也有效 ,但不作为首选。阴性症状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多无效 (惟舒必利可一试 ) ,常需用不典型抗精神病药 ,其中氯氮平疗效最好 ,但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APS)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的差异,以及HbA1c测定在APS诱发糖代谢异常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微粒质谱法分别对620例服用APS半年以上患者及144例初诊(未服APS)患者进行HbA1c测定;并对HbA1c异常者进行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测定;将服APS患者分别列为氯氮平组、氯丙嗪组、舒必利组、氯氮平与氯丙嗪合用组、利培酮组及其他药物组,对HbA1c异常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服APS组共91例出现HbA1c增高,HbA1c异常率为14.7,未服APS组异常率为4.8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药物异常发生率为氯氮平组(21.8)氯丙嗪组(16.8)舒必利组(12.3)其他APS组(10.3)利培酮组(7.5)对照组(4.86)。91例HbA1c增高者中:HbA1c在6.4~6.8有54例(59.3),6.9~7.3有19例(20.9),≥7.4有18例(19.8)。氯氮平组(包括与氯丙嗪合用组)HbA1c异常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HbA1c浓度值显著高于氯丙嗪组、舒必利组、其他APS组等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机体糖代谢异常致HbA1c增高,以氯氮平发生率最高,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影响最小。HbA1c测定方便、快捷,不受患者就诊时间和用餐的影响,是监测血糖变化的灵敏、可靠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引起患者体质量增加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7例首次住院单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编定式表格、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进行住院及出院后4个月的体质量随访评估。结果各时点体质量增加与GI评分无相关性,体质量增加在出院时与简明精神量表、阳性症状量表减分值有相关性,而随访期与阴性症状量表减分值有相关意义。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α=0.05水平上,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依次为抗精神病药品种、最大服药剂:量与服药时间的积、阴性症状、病前1年最佳功能水平。结论抗精神病药治疗中的体质量增加,是与疗效无关的药物不良反应,其形成受药物、精神症状及综合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而饮食与活动的中介作用不应低估。控制体质量增加有重要的医学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一代抗精神病药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性天  耿立坚 《新医学》2007,38(12):818-820
抗精神病药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失常疾病所致的谵妄、幻觉、妄想等症状的药物.该文综合国外研究,从给药途径、临床有效性、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等诸方面对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与常规抗精神病药进行比较.新一代抗精神病药部分品种对代谢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可造成长期不良后果.临床使用时应全面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传统抗传统抗精神病药(APD)对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采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51例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PRL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血清的PR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传统抗精神病药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RL水平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重增加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天,随着整体护理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把对精神病人肥胖的护理干预已列入到对病人人性化服务中来,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QTc间期延长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服用某种抗精神病药,首次复查ECG出现QTc>440ms者作为研究对象,给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服药期间抗精神病药剂量不变。每周末复查ECG、血K+、心率(HR),研究周期为3周。结果:服用氯氮平、利培酮、舒必利、氯丙嗪等药都可发生QTc间期延长,平均时间为(18.3±4.5)d。经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后,QTc间期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缩短,差异非常显著(P <0.01),经比较以第1、2周缩短最为显着(P <0.01);治疗前后HR、血K+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可能与心肌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异常得到及时纠正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对5年来在我院住院的474例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利培酮使用率由1998年的22.39%上升到2002年的81.08%,氯氮平由1998年的76.47%下降到2002年的29.73%,氯丙嗪、舒必利、奋乃静也有明显下降;单一用药由1998年的63.24%上升到2002年的72.07%;两种药物联用占25.53%,3种联用占3.16%;联合用药由1998年的36.76%下降至2002年的28.83%;2000年前氯氮平与舒必利联用最多,2000年后利培酮与氯氮平联用最多。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替代传统药物的速度明显加快,且逐渐趋于单一化用药。  相似文献   

15.
抗精神病药的抗多巴胺能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就是阻断多巴胺D2受体,在改善阳性精神病症状的同时,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汤娟萍  苏雅芳 《护理学报》2010,17(13):64-65
总结38例服用奥氮平致体质量增加患者的护理经验。做好认知干预,使患者了解体质量增加对血糖、血脂等的影响,以及控制体质量的重要性,对认知欠佳者通过个别谈话及集体心理治疗进行强化认知干预.达到较好的治疗依从性:告知患者服用奥氮平后食欲亢进、摄入量增加、活动减少、过度注重营养等会加速体质量的增加,要求患者每天行体质量监测;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协商制定减重目标,以4周为1个阶段,达标后休整1周重新设定目标;做好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活动强度、体质量计算每日总热量,早餐、午餐、点心、晚餐分配总热量的30%、40%、10%、20%,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量身订做自己的美味饮食:做好运动干预,要求患者每日日常生活一理,早、晚散步,做早操,进行各种器械运动等。通过上述综合护理干预,本组患者均达到减重目标,其中3例在第1阶段、20例在第2阶段恢复到原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体质量增加对早期母乳喂养行为建立的影响,识别早期母乳喂养行为建立困难的高危人群。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7月在南京市某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64对产妇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观察产后最初几天的母乳喂养过程,比较母乳喂养过程指标(含接吸吮情况、母乳喂养频次、母乳喂养准备时间、单次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和早期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分别以孕前体质量正常和孕期增重适宜女性为参照,孕前消瘦增加了含接吸吮困难的风险(OR=2.025,P=0.044),孕前超重增加了低频喂养的风险(OR=2.057,P=0.021),孕前超重(OR=0.392,P=0.015)和孕期增重过多(OR=0.538,P=0.021)均降低了早期纯母乳喂养率。结论 :孕前消瘦或超重、孕期增重过多的女性均是早期母乳喂养行为建立困难的高危人群。应对高危人群提供针对性的母乳喂养支持,改善母乳喂养现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血清催乳素(PRL)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药物疗效与PRL、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PRL水平。结果治疗后4组病人的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10.01-17.38,P〈0.01)。4组间治疗后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F=0.18-4.3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利培酮组TG、LDL显著升高(t=3.31、5.07,P〈0.01),奥氮平组TG、TC、LDL显著升高(t=2.33-5.51,P〈0.05、0.01),喹硫平组TC显著升高(t=5.94,P〈0.01),阿立哌唑组LDL显著升高(t=2.21,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PRL水平明显升高(t=38.48,P〈0.01)。治疗后利培酮组TG水平显著高于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F=13.00,q=5.21、5.17,P〈0.01),奥氮平组显著高于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q=7.05、7.01,P〈0.01);奥氮平组和喹硫平组TC水平显著高于利培酮组(F=5.49,q=3.02、4.60,P〈0.05、0.01),喹硫平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q=4.78,P〈0.01);利培酮组LD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F=4.29;q=2.49-5.05,P〈0.05、0.01),奥氮平组显著高于喹硫平组(q=2.18,P〈0.05),喹硫平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q=2.56,P〈0.05)。PANSS减分率与PRL、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均无相关(r=0.22、0.17,P〉0.05)。结论 4种药物均可升高血脂,利培酮可升高PRL;药物疗效与PRL、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方式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干预作用 方法:选择2010年6月1日~2011年5月31日我院住院病人中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单一非典型APS8周以上,与入院体重相比>7%,共 108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即由床位医生,专职护士及康复治疗师组成个案管理专职小组,对每位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认知干预及心理护理,制定计划及时进行评估,监督实施并持续改进。在干预前、干预中和干预后第3、6、9、12个月分别进行体重及血清瘦素测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体质指数及血清瘦素值得到有效改善和控制,两组前后对照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实施个案管理方式进行综合干预能有效控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影响。方法:3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精神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30.19&;#177;8.21)d,测试并分析眼球轨迹运动,应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PANSS在治疗前、后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3.10,P&;lt;0.01),判别分析值、眼固定点数、反应性探索分、认知性探索分眼示踪总距离,眼示踪平均距离治疗前、后其差异均无显著性(t=0.36.0.56,0,47,0.77,0.06;P均&;gt;0.05)。判别分析值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自身一致性分别为84.2%和81.6%,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t=0,36.P&;gt;0.05)结论:传统与非传统抗精神药物及情感矫正剂对眼球轨迹运动各项指标均无影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眼球轨迹运动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眼球轨迹运动的指标基本不受抗精神药物影响。判别分析值在药物治疗前、后一致性是稳定,并反应眼球轨迹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