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肛瘘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是肛门与直肠或者肛管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主要由外口、内口、瘘道三部分组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肛周硬结、肿痛、流脓等症状且反复发作,若长期迁延不治则极易导致肛周肛管癌变[1]。高位肛瘘是指肛瘘的高位瘘管走行或者侵犯部位超过了肛门直肠环的肛瘘,高位肛瘘的肛瘘瘘管病变位置高,  相似文献   

2.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门良性疾病,发生率仅次于痔而居第二位。肛瘘是肛周皮肤和直肠/肛管相通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管道,其传统治疗方法是瘘管切除、瘘管切开、挂线疗法、瘘道旷置引流术、经肛直肠黏膜瓣内口修补术等手术方式,这些方法共同的缺点是创伤大、愈合时间长(6—8周伤口愈合期)、部分病人可出现肛门功能受损(在高位复杂性肛瘘可达10%-50%),甚至大便失禁。  相似文献   

3.
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复杂性肛瘘患者41例,采用切开保留括约肌挂线术、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等方法手术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高位复杂性肛瘘针对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仅2例复发,无发生肛门肛管变形,基本上恢复了肛门肛管的自然形态。结论: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内口并彻底清除,同时手术中小心括约肌不可完全离断。只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就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高位肛瘘手术方法可分为挂线法和切除法,研究报告高位肛瘘手术切除可达最好根治效果,但由于高位肛瘘瘘管涉及肛管直肠环,手术切除瘘管时易导致大便失禁。高位肛瘘行显微切除术,当手术至肛管直肠环时在4倍放大镜下操作,完全切除穿过括约肌的瘘管和内口,并在放大镜下分别缝合黏膜、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使高位肛瘘一期完全切除,保留正常的肛门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肛瘘的治疗方法颇多,手术方式也各异,特别是复杂性高位肛瘘手术在肛瘘手术中难度较大,如操作不当,在术后可出现创面延迟愈合、肛门狭窄、肛门不同程度的失禁、肛缘皮瓣外翻、瘘管复发等一系列并发症和后遗症。为了提高肛瘘的治疗效果,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疗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后  相似文献   

6.
肛瘘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肛瘘是肛周皮肤和直肠/肛管相通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及外口三部分组成。大多数肛瘘为原发性肛瘘,即源于肛门腺的非特异性感染,形成肛门周围脓肿后的一种发展结果。Vasi-levsky等报道,在因急性肛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的病人中,至少40%-50%会最终形成肛瘘。继发性肛瘘多由全身疾病及特异性感染引起如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UC)、化脓性汗腺炎、  相似文献   

7.
医源性肛管、直肠损伤常发生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环状痔、产伤等肛肠会阴手术后,多因手术操作不当或损伤引起,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会阴变形及瘢痕形成。我院1996年1月~2005年10月共收治16例以肛门失禁为主要表现的肛管、直肠损伤,经各种整复手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0~46.5岁,平均31.6岁;病程6~24个月不等。均有会阴肛门手术或注射治疗史,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9例,产伤2例,环状混合痔注射及激光等治疗不当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表现,其中完全性肛门失禁3例,不完全…  相似文献   

8.
肛瘘由肛管齿线附近肛窦内的肛腺感染引起,这种肛腺感染通常先形成肛周脓肿,脓肿可发生在直肠周围的各个间隙,并最终形成肛管直肠与肛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称为肛瘘.肛瘘的影像学检查包括瘘管造影、MRI、CT三维重建、超声显像等,但瘘管造影的误诊率高,MRI、CT三维重建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对前位肛瘘患者肛门失禁及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前位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LIFT手术,比较两组肛门失禁程度、肛管直肠压力及手术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F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前位肛瘘患者采用LIFT手术,可有效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无肛管直肠压力下降现象,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杨玉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752-8752
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其发病率高,约占肛管直肠疾病的25%~30%。肛瘘又分单纯性和复杂性肛瘘,自2009—01—2010-02我院共收治肛瘘患者270例全部行手术冶疗,均痊愈出院。临床应用舒适护理,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痔科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患者病程多较长,且经历反复多次感染,瘘管走向复杂。盲目手术后易造成支道瘘管及无效腔残留。2次手术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增加了肛门括约肌损伤的概率。2000年5月以来,我们将泛影葡胺应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瘘管造影,对临床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肛门直肠瘘(肛瘘)系直肠肛管与肛门皮肤之间的感染性异常通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近期的肛瘘分类原则主要是按瘘道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进行分类,我国于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上制定了统一标准分类法,即以外括约肌深部为界线,瘘道在此界线以上为高位肛瘘.高位肛瘘分高位单纯性肛瘘、高位复杂性肛痿[1].我科收治1例高位复杂性肛痿的患者,经手术治疗住院4个月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周皮肤之间形成的一种相通的慢性感染性“通道”,也称为“肛管直肠瘘”。在临床是极为常见而又较难处理的外科疾病,特别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外科领域难治性疾病之一,术后复发率在10%左右。肛瘘发生的机制,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绝大多数肛瘘是继发于肛腺一般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水囊填塞法MRI在高位肛瘘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40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行水囊充填前后MRI扫描,分析记录瘘管数量、瘘管显示及位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分支瘘管与脓腔的显示情况,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水囊充填前后对肛瘘内口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3%和94.8%;对肛管直肠环以上(包括环内)内口的诊断准确率分为75.6%和97.2%;肛瘘的分型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和95%。结论:水囊充填MRI检查在显示肛瘘内口及位置、瘘管与肛周括约肌之间的关系等优于常规MRI。有助于避免二次手术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水囊充填前后MRI相结合,有利于发现肛直环上方隐匿性的的内口和隐藏的感染灶。  相似文献   

15.
复杂性肛瘘临床上比较多见也比较难治,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内口位置在直肠环之上,且管道复杂,治疗比较困难,若处理不当,往往因多次手术而反复创伤,肛门疤痕组织增多,甚至导致肛门变形移位、缺损和肛门液流失禁等诸多后遗症。我院分别采用对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处理方法,减少了对术后肛管闭合功能的影响。1997年3月—1999年7月共收复杂性肛瘘218例,采用改良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探讨肛管磁共振检查对肛瘘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肛瘘患者,时间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患者均使用同一型号磁共振扫描仪进行磁共振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肛管磁共振检查结果及手术结果,分析肛瘘分型手术结果及肛管磁共振诊断分型结果,手术结果与肛管磁共振诊断结果对比,手术分型结果与肛管磁共振诊断分型结果对比。结果:在脓肿、外口、支管、主瘘管、内口诊断结果对比中,手术结果与肛管磁共振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括约肌外型、括约肌上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间型的肛瘘分型对比中,手术结果与肛管磁共振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瘘诊断中采用肛管磁共振检查,可对肛瘘分型进行准确鉴别,对内、外括约肌与瘘管关系进行精确评价,准确判断有无脓肿及脓肿数目,准确显示瘘管走行、数量、内外口位置,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坐骨肛管脓肿后遗瘘管,穿过内括约肌浅部和深部或二者之间、或向上而累及肛管直肠环,瘘管外口距肛门较远(约5厘米),常有数个,并有支管互相连通.称为高位肛瘘(包括蹄铁形肛瘘)。此种肛瘘多认为不适用坦线疗法,一般手术又较复杂,有时需分期进行,如处理不当,常可复发,甚至引起肛门狭窄或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我们自1962年1月至1986年12月,采用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36例,效果较满意,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复杂性肛瘘由于其病变部位的特殊解剖和功能,手术操作困难且容易损伤肛管直肠环和肛门括约肌,术后易复发,临床上属难治性肛瘘.1997年3月至2009年10月,作者运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108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复杂性肛瘘由于病变范围广,管道多弯曲复杂,常有支管、深部死腔,在治疗上难度较大,故有难治性肛瘘之称。若手术方法选择不当,不仅会引起肛门失禁、肛门畸形,甚至经久不愈。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已证明,挂线疗法对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并已被普遍接受,但术后肛门畸形、黏膜下移不可避免。若创口引流不畅或创口皮缘过早会合形成假道、肉芽过度生长高出皮面均会影响创面愈合。我科自2002 ̄2005年采用改良术式治疗复杂性肛瘘,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参照1972年中华全国肛肠外科会议制订的“肛瘘统一标准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乙状结肠造瘘加外口扩大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5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乙状结肠造瘘加外口扩大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低切高挂术,比较2组手术对肛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程度、复发率及瘘管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对肛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疼痛程度、疾病的复发率、疗程均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乙状结肠造瘘参加扩大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对肛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小、术后患者可免受橡皮筋切割疼痛,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