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鼻中隔偏曲患者98例行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198例患者均获满意矫正,鼻中隔偏曲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1~5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改良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未成年人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因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65例未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次性完成鼻中隔矫正,无1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及鼻梁塌陷等不良症状,术后随访6个月~4年,鼻中隔没有出现新的偏曲,鼻骨及上颌骨没有畸形产生,患者鼻面部发育良好无影响,症状消失或明显得到改善,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通过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未成年鼻中隔偏曲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与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一医院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19例,将其随机分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观察组)58例和鼻中隔矫正术组(对照组)6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及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具有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俊义 《中国内镜杂志》2013,(11):1191-1193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于鼻中隔偏曲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行切口,分离黏软骨膜及骨膜,在鼻中隔偏曲部分周围张力形成的类三角形3条张力线区切除条状软骨和骨质,解除其应力,从而矫正鼻中隔。并对上诉改良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手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1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行改良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可以更多的保留鼻中隔软骨和骨性支架,方法可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鼻中隔偏曲患者52例,在鼻内窥镜下行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6月,所有患都鼻中隔偏曲矫正,鼻中隔无穿孔发生。结论:内窥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安全有效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施行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的患者的病例特点、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半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鼻阻力值变化。结果患者术后半年VAS评分、偏曲侧及总的鼻阻力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宽敞侧鼻阻力减少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碎片法鼻中隔成形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对13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结果 137例治愈121例(88.32%),好转15例(10.95%),无效1例(0.73%),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或伴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或伴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对68例鼻中隔偏曲或伴有慢性鼻窦炎的青少年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68例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其中伴发慢性鼻窦炎者35例在术中一并实施单侧或双侧鼻窦开放术。结论对于诱发鼻窦炎的青少年鼻中隔偏曲可在鼻内镜下实施矫正手术(主要是局限性的偏曲矫正术);青少年鼻中隔偏曲特别是中后段高位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术式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3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采用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观察组)69例,和采用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对照组)67例,比较二种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愈率观察组96.74%、对照组84.62%,手术时间观察组(40.5±3.25)min、对照组(51.4±5.01)min,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5.3±2.87)ml、对照组(22.9±3.10)ml,并发症观察组0.46%、对照组4.92%,各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并加以研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患者25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四组: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76例(A组),鼻中隔矫正术69例(B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63例(C组),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48例(D组)。观察各组患者的术后症状消失率、切口愈合情况、治愈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四组患者症状消失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切口愈合情况、治愈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B组、C组、D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伤口愈合好、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势,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形术中分别应用两种方法固定鼻中隔,对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动脉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鼻中隔偏曲矫形术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检测患者术后第1天晨起血气分析,收集PaO_2和PaCO_2数据并比较两组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缝合组患者围手术期PaO_2和PaCO_2均在正常范围内,PaO_2和PaCO_2均值高于填塞组(P 0.05)。围手术期发生异常血氧的概率小于填塞组(P 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鼻中隔缝合法用于鼻中隔矫形术,术后患者血氧状态较填塞组平稳,对患者呼吸系统和全身情况负担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增高,是一种安全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案干预后鼻腔愈合情况,旨在指导未来该类疾病手术方案的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50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在此基础上联合鼻内镜下下鼻甲成形术方案治疗的26例纳入对照组,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鼻塞症状主观感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和鼻腔间隙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95.83%vs.88.46%),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前降低,鼻腔间隙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5.12±0.75)、(2.02±0.42)分]低于对照组[(7.12±0.95)、(4.20±0.48)分],鼻腔间隙[(3.68±0.27)、(3.83±0.32)mm]大于对照组[(2.12±0.16)、(3.03±0.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8.33%vs.3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合并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接受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更利于促进患者各主要症状更好更快改善,临床疗效满意,患者鼻腔间隙改善,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梁建平  袁弘  何宁  陆秋天  李东云  刘蓓  李穗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1297-1298,130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鼻内镜联合手术的优点。方法对316例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均在3~6个月,偏曲的鼻中隔均一次获得彻底矫正,未出现鼻腔粘连、塌鼻、鼻中隔穿孔或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手术技巧的掌握及术中一并解决鼻中隔偏曲可提高手术疗效。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黏膜瓣连续缝合和鼻腔填塞对患者术后症状、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25例诊断为鼻中隔偏曲,并排除其他鼻部疾病和基础疾病的成年患者,入院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机接受缝合(13例)或者填塞(12例),比较术后第一天症状(鼻部头部疼痛和睡眠情况自我评分),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缝合组较填塞组术后头部和鼻部疼痛有明显减轻,睡眠显著优于填塞组(P〈0.05)。两组均无观察到鼻中隔血肿、脓肿和穿孔。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d(1—3d),填塞组为2.7d(2—4d),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后黏膜瓣缝合可作为鼻腔填塞外的另一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传统中隔矫正手术治疗,观察组予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对比两组2周后治愈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9.13%)明显高于对照组(43.6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17%)明显低于对照组(48.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中采用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手术相较于传统鼻中隔矫正手术,其治愈率高,手术危险性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中矫正鼻中隔轻度偏曲对术后鼻腔粘连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16例伴有鼻中隔轻度偏曲的内镜鼻窦手术病例资料。其中1组37例术中同时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2组79例未处理鼻中隔轻度偏曲。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病例术后鼻腔粘连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鼻腔粘连的发生率分别为8.1%、27.8%和0、13.9%,比较1组与2组鼻腔粘连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鼻窦手术中同时矫正鼻中隔轻度偏曲有利于减少术后鼻腔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鼻中隔偏曲患者矫正手术前后鼻阻力的变化与主观评分的相关性,为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提供评价指标。方法将6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前部偏曲与后部偏曲两组,对两组患者矫正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主观评分,用前鼻孔测压法测得鼻腔阻力(单侧吸气阻力、单侧呼气阻力、吸气总阻力、呼气总阻力),进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狭窄侧鼻腔术后主观评分和鼻阻力均较术前下降。其中主观评分、单侧呼气阻力、双侧鼻腔呼气总阻力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手术前后的单侧吸气阻力和双侧吸气总阻力仅鼻中隔前部偏曲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②两组患者宽敞侧鼻腔术后主观评分和鼻腔阻力参数较术前皆无明显差异。③鼻中隔前部偏曲组患者狭窄侧主观评分与同侧鼻阻力具有显著直线相关性(P0.05),而后部偏曲组患者狭窄侧主观评分与同侧吸气阻力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主观评分和鼻腔阻力测定对于评价不同部位的鼻中隔偏曲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对于鼻中隔前部偏曲手术效果具有较准确的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