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报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复杂主动脉疾病的初步经验,并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TEVAR术中采用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的15例累及主动脉弓的复杂胸主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技术成功率、围术期死亡率和术后随访等。 结果 15例患者中,主体开窗支架近端植于主动脉Z0、Z1、Z2区各5例。移植物单开窗9例,双开窗4例,三开窗2例。总计重建26条分支血管,其中无名动脉3条、左颈总动脉8条、左锁骨下动脉11条、迷走右锁骨下动脉2条以及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共干各1条;人工遮盖左锁骨下动脉4条。术后所有重建分支血管即刻造影显示血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死亡2例(13.3%),无缺血性脑卒中、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失访2例(3条分支血管)。1例1条左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13.3%)见少许内漏,均逐渐减少,2例死亡。 结论 TEVAR体外开窗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复杂主动脉疾病可行、安全有效,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AD)是累及主动脉最常见的灾难性疾病。通常AD内破口源于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上二段.单纯起自主动脉弓部者国内报道少见。笔者报告2例经手术证实的该类AD,就其影像表现、分型归属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远程视频会诊在支架体外开窗腔内治疗主动脉弓夹层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通过电子邮件将患者病史和DICOM格式主动脉CTA影像资料传送给会诊专家,会诊专家进行术前评估并制定体外开窗手术方案,术中通过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实时视频手术指导。结果 共对4个中心4例主动脉弓夹层且累及弓上分支血管患者实施远程视频手术会诊。手术技术均获成功,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医师均表示远程视频会诊可取得与现场手术会诊相同的效果,认为该方法加深了手术者对支架体外开窗技术要点的掌握。 结论 通过远程视频会诊方式实施主动脉弓夹层支架体外开窗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时效性,促进技术推广。不久的将来有望逐步取代现场手术会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分体式支架-移植物(separating stent—graft)及其早期应用体会。方法 器械采用12F输送器,先后1次性经皮穿刺置入主动脉分体式支架-移植物的外、内两部分。4例患者为主动脉夹层StanfordB型、胸主动脉瘤与腹主动脉瘤。结果 1例夹层破口被封闭,病灶被隔绝;1例胸主动脉瘤病灶被隔绝,有轻度内瘘;2例腹主动脉瘤,瘤体均被隔绝。结论 分体式支架-移植物治疗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是1种有效、方便、更安全、更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皮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经皮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内脏及下肢缺血。方法 6例主动夹层并发内脏及下肢缺血患者行经皮开窗术,所有患者皆是Stanford B型夹层,累及的血管有肾动脉(3条)、肠系膜动脉(1条)和下肢动脉(6条)。4例行单纯经皮开窗术,1例行开窗及左肾动脉支架置入治疗,1例行开窗及腹主动脉和双侧髂总动脉支架置入治疗。1例患者于开窗后1个月行支架移植物复合体(stent—graft)腔内隔绝术。结果 所有6例患者血管重建均成功,其中4例缺血症状消失,2例明显减轻。随访4~12个月,平均7.6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死于主动脉破裂出血,余5例仍存活。无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皮开窗术或经皮开窗结合支架置入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内脏及下肢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彭冉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63-964
目的:总结直视下置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在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经验.方法:在对1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时有13例术中直视下行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置入,并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例行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置入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出院3月后复查256排螺旋CT,近心端假腔闭合,远端12例血栓形成,1例残余3 cm长假腔.结论:直视下置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在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可简化手术操作,减少出血风险,术后并发症少,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院收治 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 ,并成功地对其进行了人造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疗效满意。患者男 ,5 0岁 ,3个月前因车祸后出现剧烈胸痛 ,经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近日无任何诱因出现顽固性胸痛、胸闷 ,伴有心慌、气短。体检 :血压 15 0 / 98mmHg ,心率 80次 /min ,心界不大 ,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 ,肝脾不大。经CT和磁共振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 (StanfordB型 ) ,主动脉假腔起于降主动脉起始部 ,向下延伸至腹主动脉 ,假腔内已有部分血栓形成 ,内膜破裂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 (主动脉峡部 ) ,大小约 7.2mm× 3.5m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主动脉夹层内膜瓣开窗术(FIF)及内支架(ES)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男,54岁,DeBakey III b型主动脉夹层,内膜瓣破裂口位于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右髂动脉真腔变窄,最窄处内径仅为3mm,经股动脉行主动脉夹层FIF及ES置入术,共置入ES4枚。结果 腹主动脉真腔及其各分支血流基本得到恢复,初步观察最狭窄处内径增至12.3mm,病人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经皮主动脉夹层FIF及ES置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损伤性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特点,因此,可作为治疗某些主动脉夹层珠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4岁。高血压病史2年,因前胸部疼痛3 h于2008-03-15入院。查体:左上肢血压:180/110 mmHg,右上肢血压:150/95 mmHg,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余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血、尿淀粉酶正常,肌钙蛋白阴性,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胸部CT平扫:升主动脉增宽。MSCT显示: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破裂口上缘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下缘3.5 cm左右,夹层累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全程及右髂总动脉远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左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均开口于真腔,右肾动脉部分开口于假腔,左髂总动脉未见异常。给予静脉运用硝普钠及乌拉地尔,血压控制在110~100/70~60 mmHg。择期行主动脉造影及主动脉腔内人造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术。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局部浸润麻醉下选择右侧股动脉为入路,右侧腹股沟区作一小切口,暴露游离股总动脉约3cm,采用Seld inger技术,直视下穿刺置入6F导管鞘和P igtail导管,全身肝素化后,行主动脉造影,证实其在主动脉真腔内,行胸降主动脉造影,测量结果与术前MSCT结果一致。选34 mm×160 mm覆膜血管支架:Zen...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内膜瓣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经皮内膜瓣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的主动脉分支缺血并发症的意义与可能性。方法 1例DeBakevⅢb型主动脉夹层男性患者,因夹层瘤严重撕裂主动脉内膜致双下肢麻痹。经皮穿刺股动脉行单纯夹层瘤内膜开窗术。结果双下肢血流恢复,症状消失,双侧股、足背动脉正常触及。结论 经皮内膜瓣开窗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引起缺血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措施,但需尽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TEVAR治疗的8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85例患者均常规行左肱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直切口,升主动脉DSA造影明确AD破口位置、真假腔及与重要器官血管开口位置关系;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升主动脉造影复查观察近端破口封闭情况及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真假腔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84例患者TEVAR手术成功,成功率100%;1例术前麻醉过程中突发AD破裂死亡.9例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1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完全封闭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例行无名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Ⅰ型内漏2例,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均存活,远端再发新破口2例.结论 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AD安全有效,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术后院外管理是手术成功、提高远期生存率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联合八爪鱼技术完全腔内手术治疗1例47岁复杂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手术在隔绝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成功重建双侧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血供.结果 术后CTA复查提示双侧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动脉瘤无内漏.术后患者未出现截瘫、肠缺血并发症,恢复顺利.结论 该技术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安全可行,尚需更多治疗例数和远期随访结果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临床及影像学表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已确诊为IAA的临床有影像学资料并参考文献复习。结果:IAA病人有否存活有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与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而血流动力学改变,又与其畸形组合、畸形严重程度有关。结论:IAA的畸形组合不同,其血流动力学亦不同,且影响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A case of spontaneous dissection originating in the 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a with retrograde extension into the thoracic aorta is reported along with th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angiographic findings. Surgical repair resulted in the obliteration of the false lumen, healing of the thoracic hematoma, and clinical recovery. The principles for radiologic evaluation and therapeutic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Willis覆膜支架治疗两侧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历资料患者男,38岁。受难于摩托车交通事故,导致颅底多发性骨折并出现两侧眼球突出、外翻1周。体检:神志清,语言流利,颈软,两侧眼球突出、外翻(右侧显著),球结膜充血,眼球活动受限,眶周闻及血管杂音,压颈后杂音消失,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为3.5 mm:右为4.5 mm,对光反射迟饨,双眼光感,余神经系统检查正常。DSA造影发现两侧外伤性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饲养1周后采用间断式外翻缝合法将右侧颈总动脉与静脉囊吻合,构建20枚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72 h内分别实施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术和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6、12个月作DSA造影检查,对比动脉瘤闭塞、内漏、血管痉挛、血管损伤、血栓事件、血管闭塞和狭窄等情况.结果 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和Willis覆膜支架各植入10枚,技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植入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所有动脉瘤腔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通畅,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组血管痉挛3例,Willis覆膜支架组血管痉挛1例;术后3、6、12个月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虽然传统的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有其自身的缺陷。专为颅内血管设计的Willis覆膜支架技术其治疗行为发生在载瘤动脉,其机制是使动脉瘤与体循环隔绝,直至动脉瘤内自愈性血栓形成。Willis覆膜支架柔顺性好,在选择病例容易进入颈内动脉远端。采用覆膜支架治疗C5段以下假性、外伤性动脉瘤方法简单、效果肯定。在其他部位以及其他类型动脉瘤,如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巨大动脉瘤、夹层或夹层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复发之动脉瘤,也可选择覆膜支架治疗。载瘤动脉过度迂曲应视为Willis覆膜支架的禁忌证。分支动脉开口,特别是脉络膜前动脉、眼动脉,应尽量避免。Willis覆膜支架的应用,彻底改变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传统理念,由于其操作简单,效果满意,为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增加临床病例的积累以完整评价Willis覆膜支架的长期临床效果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自发性外周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9例自发性外周动脉夹层患者,病变在髂动脉6例,锁骨下动脉3例.术前均行CTA检查,明确外周动脉夹层的部位和程度,预定覆膜支架.所有患者经Seldinger穿刺股动脉后进一步造影明确病变,依据造影结果植入覆膜支架.结果 9例患者中,病变在右侧髂总动脉3例,右侧髂外动脉l例,左侧髂总动脉2例,左侧锁骨下动脉3例.夹层长度0.9~3.3 cm,平均1.7 cm.动脉夹层起始部距靶血管开口距离0.5~5,6 cm,平均2.3 em.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1例覆膜支架覆盖左侧非优势椎动脉,术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支架通畅.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自发性外周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动物实验研究评价新型颅内动脉瘤用纳米电纺覆膜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10只健康成年比格犬中共植入20枚纳米电纺覆膜支架,其中10枚0.10 mm丝径支架植入左侧锁骨下动脉(A组),10枚0.15 mm丝径支架植入右侧锁骨下动脉(B组).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和术后2、4、6周分别作血管造影随访.支架段血管作组织学病理检查,评价支架内皮化和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A组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示7枚支架内漏,随访期间2枚支架内漏消失,5枚仍残留内漏;B组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示1枚支架内漏,随访期间内漏消失,3枚支架发生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B组术后2周血管壁呈慢性炎性反应,术后4周支架内表面部分血管内皮化,术后6周支架内表面基本实现血管内皮化.结论 本实验研究初步证明纳米电纺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该支架尚处于初始研究阶段,有待进一步远期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药物及单纯药物在稳定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价值,探讨稳定型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5年收治的118例明确诊断为稳定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TEVAR联合药物治疗(TEVAR组)57例,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61例.分别统计1个月内、随访期并发症和死亡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生存率.结果 术后1个月内及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TEVAR组分别为5.2%、0%,药物组均为0%.术后随访1~110个月,平均(43.3±36.7)个月,主要并发症、死亡率在TEVAR组分别为7.0%、5.3%,药物组分别为6.6%、8.1%;术后1、2、4、7年累积生存率在TEVAR组分别为100%、97.1%、93.5%、78.0%,药物组分别为98.4%、96.4%、90.8%、72.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9,P=0.890).结论 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TEVAR术治疗稳定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可降低假腔扩展率,但有手术相关并发症,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