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5~86岁。共治疗40个椎体:单椎体23例,2个椎体4例,3个椎体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138 min,术中球囊扩张压力200~300 psi(1 psi=6.89 kPa),骨水泥注射量2.5~5 ml。1例球囊术中破裂,1例发生椎旁渗漏,2例椎间隙渗漏,1例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中出现血压、脉搏下降,对症处理后好转。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未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这种技术简单、微创、安全、疗效肯定。掌握好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技术以及把握好骨水泥的推注时机等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郭大兴  薛福平 《武警医学》2020,31(8):679-682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9-12医院收治的因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行PVP或PKP治疗的老年患者共112例(132椎),根据选择术式的不同分为PVP组和PKP组,其中PVP组伤椎68个,PKP组伤椎64个。记录两种不同术式手术前后 VAS 评分、伤椎椎体增加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PVP 组和PKP组术前和术后1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术后修复伤椎高度为(11.5±3.2)mm,明显高于PVP组的(2.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注入量也明显多于PV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 组术中骨水泥渗漏 23个椎体(33.8%),PKP 组渗漏12个椎体(18.8%),PVP 组并发症高于PKP 组。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很好的止痛效果。但PKP恢复椎体高度上优于PVP,骨水泥注入量多,渗漏率低,临床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评价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2008-10~2010-10共治疗椎体转移瘤患者27例,共36个椎体。患者均有顽固性胸背痛,术前VAS评分平均9.1分,伴脊髓压迫者2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4例,均采用CT引导下经皮椎体穿刺行病变椎体内骨水泥注射治疗。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36个椎体在CT引导下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8.4%,完全缓解率27.9%,VAS评分术后(2.5±1.6)较术前(7.4±1.3)显著下降(P<0.05)。随访7~24个月,中位数10.8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98±0.81分,有效率7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骨水泥外溢发生率为2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良好的止痛及预防病理性骨折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骨水泥灌注量、灌注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50例共218个椎体行椎体成形术,其中胸椎73个椎体,腰椎138个椎体,骶椎7个椎体,共218个椎体.手术在DSA监视下进行.根据椎体形态、破坏范围及穿刺点位置选择进针途径.结果 150例218个椎体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成功率100%,胸椎注入骨水泥2~5 ml,平均3.5 ml;腰椎注入3~8 ml,平均5.5 ml;骶椎4~7 ml,平均5.5 ml.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34例,89.3%;部分缓解15例,10%;无效1例,0.7%.150例中渗漏至椎间盘12例,硬膜外囊10例,椎旁静脉丛3例,椎旁软组织4例,骨水泥外漏发生率13.3%.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缓解或消除由椎体转移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21 年2 月至 2022 年 3 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64 例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骨折椎体数量、有无腰背筋膜损伤、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以及手术时间、手术入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等资料, 并根据经皮椎体成形术后 2 个月是否有残余疼痛将其分为疼痛组与无疼痛组,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 2 个月, 64 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中 14 例 (21.88%) 患者有残余疼痛, 设为疼痛组, 其余 50 例 (78.12%) 患者无残余疼痛, 设为无疼痛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疼痛组骨折椎体≥2 个、有腰背筋膜损伤、骨水泥呈 O 型分布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无疼痛组 (χ2 = 7.886、7.230、6.328, P = 0.005、0.007、0.012), 骨水泥注入量明显少于无疼痛组 ( t = 7.018, P<0.001)。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骨折椎体≥2 个、有腰背筋膜损伤、骨水泥注入量少、骨水泥呈 O型分布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 95% CI 为 1.080~160.958、1.008~104.097、0.025~0.756、1.089~135.537, P= 0.043、0.049、0.023、0.042)。结论 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的发生与骨折椎体数量、有无腰背筋膜损伤、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分布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15椎)椎体骨髓瘤的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依据WHO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成功定位穿刺,2例骨水泥渗漏至前方或侧方,1例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静脉丛,1例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除1例偶有疼痛外,均无不适症状出现。经随访6~42个月,手术1周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并逐步改善,随访期内疗效均保持稳定。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髓瘤,可迅速缓解疼痛、稳定椎体,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微创、安全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和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并接受3种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组,其中PVP组38例,PKP组30例,骨填充网袋组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手术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统计分析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结果患者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5±1.3)个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未见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及针道感染等。手术时间:PVP组(26.3±10.1)min,PKP组(46.1±15.6)min,骨填充网袋组(60.9±18.3)min;骨水泥注入量:PVP组(1.5±0.8)mL,PKP组(2.5±0.9)mL,骨填充网袋组(2.6±0.8)mL;骨水泥渗漏率:PVP组17/38(44.7%),PKP组7/30(23.3%);骨填充网袋组1/6;PKP组及骨填充网袋组的椎体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较PVP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与骨填充网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骨水泥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骨折是安全可靠的,并能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但PKP和骨填充网袋较PVP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角等方面更具优势,骨水泥渗漏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例(31个椎体)T1~T4水平的转移性肿瘤的PVP资料.其中9个T1椎体、7个T2椎体、8个T3椎体和7个T4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 d和1个月的疼痛程度.分析上胸椎PVP穿刺技术、骨水泥注射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骨水泥分别在T1、T2、T3和T4椎体注入1.7~2.8 ml、1.8~3.2 ml、1.7~3.1 ml和1.6~3.1 ml,平均(2.4±0.8)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术前VAS为7.2±2.0,术后3 d VAS为2.5±2.3(P<0.01).术后1个月VAS为2.2±2.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外渗,包括5个椎旁渗漏,3个静脉渗漏,3个椎旁软组织渗漏,2个硬膜外渗漏.除1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他未发生严重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结论 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用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在C臂X线机或CT机引导下 ,采用经皮穿刺向患椎注射国产骨水泥 (PMMA)治疗椎体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血管瘤和溶骨性转移瘤患者 2 2例 ,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 2例共行PVP治疗 3 0个椎体 ,技术操作成功率为 10 0 % ,其中 2 1例疼痛症状明显缓解 ,临床有效率达到 95 .5 % ;术中有 2 3 .3 %的治疗椎体有骨水泥外溢 ,但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用国产骨水泥行PVP同样具有微创、安全和疗效显著等特点 ,能有效缓解疼痛和加固椎体 ,且易推广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会出现严重的疼痛症状,经皮椎体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该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椎体成形术需要经皮穿刺向病椎注入骨水泥,而骨水泥渗漏有可能会导致椎体再骨折、肺栓塞、脊髓压迫所致截瘫等严重的并发症。了解术前椎体的某些重要影像征象(如骨皮质不完整、椎体终板损伤、骨折程度严重、骨密度高、椎体裂隙征等)对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并对此采取防范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就影响骨水泥渗漏的术前危险因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的必要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的患者,通过经皮骨水泥注射术共实施4个节段骨水泥融合.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来评价疼痛、日常运动功能状况的改善.结果 上述4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平均每个节段注入骨水泥约14.5ml,1例发生少量骨水泥外渗,但无严重的临床并发症.术后VAS由术前平均9分,降至术后平均3.5分;ODI指数由术前平均43.8分降至术后平均14.5分,疼痛状况及日常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经皮骨水泥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假关节形成的邻近椎体应力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2月-2011年7月苏州大学附一医院对45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实施PVP或PKP,其中PVP组30例46节椎体、PKP组15例20节椎体。通过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I)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及B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AS评分和BI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低于PKP组(P<0.05)。PVP组、PKP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分别为30%(9例)、13.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PVP及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均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PKP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但价格昂贵,住院时间长;PVP组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椎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肿瘤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32例44个椎体良恶性肿瘤病变.在C型臂X光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44个椎体皆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一月后疼痛缓解程度为:完全缓解(CR)者8例,部分缓解(PR)者21例,轻度缓解(MR)者2例,无效(NR)者1例,总有效率(CR PR)为90.6%(29/32).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VAS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VP术后8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椎体肿瘤性病变成功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PVP前后影像学表现,探讨其意义.材料和方法40例患者在CT定位下行58例次PVP治疗,其中血管瘤4例次、骨质疏松症6例次、转移瘤48例次.PVP前后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结果平片可作为筛选、随访手段.CT定位下PVP治疗安全、准确、并发症少、对照及随访观察可比性好,可同时活检.MRI在观察肿瘤组织水肿、坏死方面有独到的优越性.骨水泥在病灶内的形态与其注射量及病变种类有关.将转移瘤分期有利于PVP效果预测.结论CT定位下PVP治疗简便、精确、安全,便于对照研究及随访.MRI可作为抗肿瘤效果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3年10月至2006年12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了并发症及治疗对策。结果:本组出现并发症37例,其中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造成神经损伤2例,骨水泥注入至椎体旁治疗无效者1例,骨水泥渗漏至椎体旁以及椎间隙32例,术后3 d原位再次骨折2例。1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2 d经保守治疗自行恢复,1例再次行开放手术取出椎管内骨水泥,神经功能部分恢复,其余患者经过制动等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椎体成形手术创伤小,但风险大,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内造成神经损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将神经损伤程度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olume of vertebral bodies with compression fracture (measured by CT volumetry) before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the amount of bone cement injected, and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MATERIAL AND METHODS: We examined 49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104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injection of bone cement. Vertebral body volume was measured by CT volumetry. The patient's pain level was assessed using a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cedure. Improvement in VAS was defined as the decrease in VAS after the procedur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ertebral body volume, the amount of bone cement, and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using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est. RESULTS: Average vertebral body volume was 26.3 +/- 8.1 cm3; average amount of bone cement was 3.2 +/- 1.1 ml; and average improvement in VAS was 4.9 +/- 2.7. The vertebral body volume was greater if a larger amount of bone cement was inject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ertebral body volume and amount of bone cement (r = 0.44; P < 0.0001). However,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vertebral body volume and improvement in VAS, or between amount of bone cement and improvement in VAS. CONCLUSION: I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ertebral body volume and amount of bone cement, but improvement in VAS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vertebral body volume or amount of bone ce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aruc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V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4例,其中单节段28例,双节段12例,3节段以上的4例,共67个椎体,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4—23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40例患者术后背部疼痛得到改善;19例患者术后当天下床活动,25例患者术后次日下床,术后X线检查椎内骨水泥分布均匀,无外漏。结论PVP具有止痛和稳定椎体,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