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体管道铸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体解剖学标本中,色彩斑斓的铸型标本被人们赞美为珊瑚、玛瑙,是科学加艺术的结晶,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珍品,以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教学、科研和科普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它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新苗到成熟的过程,却少有详细介绍,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上下肢动脉血管铸型标本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道铸型技术是解剖学标本制作的一项专门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医学教育事业的需要 ,人体标本陈列室的建设受到了许多医学院校的重视 ,其中铸型标本以其三维立体感强 ,构型美观 ,色泽鲜艳 ,已成为重点建设项目。我院《人体解剖学》被四川省教委批准为重点建设课程以来 ,在学科建设方面做了一项工作 ,特别是管道铸型标本的制作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肢体动脉血管铸型标本的制作书中已有介绍 ,但实际制作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能全部取得满意的结果 ,造成药品、材料和标本的浪费。所以尽可能提高成功率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失败…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腹壁皮穿支血管3D可视化模型,展示该部位皮穿支血管立体空间结构,从而概括性的评价腹壁及跨区穿支皮瓣的扩展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4例男性新鲜尸体动脉血管聚乙烯醇-氧化铈造影灌注,2例女性新鲜尸体动脉血管明胶-氧化铅一次性全身整体造影灌注,64排螺旋CT无间距扫描采集数据集以DICOM格式储存于计算机中,利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10.01)"、3D-Doctor对腹壁穿支血管进行渲染、提取、定位、配准与数字化构建。结果腹壁穿支血管3D可视化虚拟模型形象逼真,立体空间感强,腹壁穿支血管的位置、来源、数量、管径、走行、营养区域、分支及其相互吻合的情况清晰可见。结论构建高清腹壁穿支血管3D可视化模型,在此模型研究基础上可设计截取多种形式的跨区穿支皮瓣。  相似文献   

4.
潘雪梅  周军 《解剖与临床》2012,17(2):169-172
目的:探讨血管铸型的制作及其在解剖学、临床等学科的应用进展.方法:登录CNKI及PubMe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血管、铸型、静脉、动脉”等为关键词,检索1991年1月~2011年12月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中文文献2 046条,英文文献197条;阅读相关文献,并总结血管铸型技术及其应用进展.结果:血管铸型技术为解剖标本制作已确定的方法,已构建出全身多个器官的动脉、静脉血管网铸型标本.铸型标本可显示脉管系统的三维立体结构,可为临床各种保留血管的术式、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提供依据.结论:血管铸型是研究微血管系统的可靠手段,经过如多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随着解剖学、临床等学科的发展,近年来有复兴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构建女性原位子宫动脉血管3D可视化模型和研究子宫动脉血管的结构特征。方法采用聚乙烯醇-氧化铈血管造影术进行2例女尸盆腔动脉血管灌注,X线平位摄影、64排螺旋CT扫描后采集数据,导入计算机Mimics10.01重建软件进行子宫动脉血管3D可视化模型构建,观察子宫动脉血管的形态及血供分布情况。结果①构建的子宫动脉血管三维模型图像清晰,管道饱满,立体空间感强,均能清晰地显示子宫动脉的4级以上血管,各级分支血管的形态、走行、分布及各血管间的吻合显影清晰,效果满意。2例子宫及附件无实质性病变,为正常子宫。②清晰显示子宫动脉血管网的构建特点:子宫动脉自主干依次发出膀胱支、输尿管支、上行支、下行支等分支动脉;上行支较粗呈弓状沿子宫体侧缘迂曲上行,至宫角处分为宫底支、输卵管支和卵巢支,主要向子宫体和子宫附件供血;下行支较细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段,但分布于阴道的血管较少;子宫动脉通过其卵巢支与卵巢动脉相交通;同时子宫动脉的供血还存有着明显的同侧倾向,双侧子宫动脉在子宫的中轴线处有少量细小的交通支。结论采用聚乙烯醇-氧化铈血管造影术盆腔动脉血管灌注可构建理想的子宫动脉血管网3D可视化模型,为系统研究人子宫动脉血管网的形态结构和血供分布提供了血管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环氧树脂其应用领域广泛,如制备涂料、黏合剂、化工、机电、航空航天、船舶等,早已被广泛作为填充剂用于管道铸型,特别应用于细小管道,具有充盈饱满、支撑力好、收缩率低等特点,但易脆、柔韧性差,往往造成铸型细小分支折断,从而大大地影响了铸型标本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目的。为此,我们改进配制方法,通过加入四氯乙烯对其进行改良,以增加铸型的柔软度。现已制作出一批高质量的铸型标本,铸型效果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构建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3D可视化模型和研究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的结构特征。方法采用128排螺旋CT对5例新鲜肝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胰十二指肠区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构建的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三维模型图像清晰,管道饱满,立体空间感强,均能清晰地显示胰十二指肠区动脉的4级以上血管,各级分支血管的形态、走行、分布及各血管间的吻合显影清晰,效果满意。清晰显示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网的构建特点。结论采用聚乙烯醇-氧化铈血管造影术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灌注可构建理想的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网3D可视化模型,为系统研究人胰十二指肠区动脉血管网的形态结构和血供分布提供了血管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聚乙烯醇-氧化铋人体血管3D可视化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探索应用新型血管造影剂氧化铋与新载体聚乙烯醇水溶胶,配制为管道填充剂对人体血管进行灌注,经CT扫描后进行血管3D可视化研究。方法 1.以1.5、2.0、2.5、3.0g氧化铋分别与10%的聚乙烯醇水溶胶10ml配制成填充材料,做成10ml注射器棒状铸件CT扫描,筛选最佳氧化铋浓度;2.采用最佳氧化铋浓度填充剂进行新鲜尸体血管灌注,X线摄影,CT扫描,Mimics10.01或3d-Doctor软件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以最佳浓度0.25g/ml氧化铋-聚乙烯醇填充剂灌注的血管标本,X线摄影下标本动脉血管显影清晰,细小血管也充分显示;CT连续扫描断面图像血管显影均匀,三维重建所得图像清晰,管道饱满,边缘连续平滑,无齿状伪影。结论聚乙烯醇-氧化铋填充剂是一种理想的适用于人体血管3D可视化研究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造影术进行血管3D可视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25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更精细且简便易行的血管3D可视化研究技术。方法:利用改良的明胶.氧化铅血管标识技术更精细的标识动脉血管,CT扫描后应用3D.Doctor(演示版)软件经计算机处理以获得三维数码图像。结果:利用3D.Doctor获得了非常清晰的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诸如大脑前动脉的分支,耳前、耳后动脉,耳动脉的三级分支等小血管均清晰可辨。结论:应用氧化铅标识血管后,可非常方便地对血管进行定位,分割与配准等3D可视化研究。较之其它的三维重建方法而言,此法简便易行、快捷,可在几分钟内轻松地完成局部血管的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12.
人体血管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用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作填充剂的灌注技术在血管造影及血管的三维可视化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氧化铅造影剂的载体,配制成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填充剂,选择人体新鲜标本,进行全身动脉灌注,然后进行普通X线摄片和CT扫描。结果:标本经X线扫描可得到清晰的动脉成像。以0·625mm层距行CT连续扫描显示:动脉及大分支显影均匀,血管影像无"毛刺"、"空泡"等现象。利用Mimics 10·01获得非常清晰的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边缘光滑、层次分明。结论:以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作填充剂的灌注技术可使X线摄影和CT扫描在标本上获得高质量的血管影像。此法简便易行,可为标本血管三维重建提供理想技术支持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尸体血管造影术进行穿支皮瓣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血管三维重建的方法,为穿支皮瓣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具新鲜的尸体,分别灌注以明胶/氧化铅、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造影剂,应用螺旋CT对尸体进行扫描.将CT扫描得到的数据转化成DICOM格式,利用Mimics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利用微血管穿支动脉的分布范围进行皮瓣的模拟设计.结果: 获得了躯体不同部位微血管的三维重建视图.影像图像清晰地显示了骨骼、软组织、皮肤以及血管束等组织结构,对微血管的吻合具有良好的显示.结论: 该技术能获得清晰的微血管、皮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数据,并以此构建详尽三维视图,是一种有效、快速、易行的血管显示方法,可能对外科组织瓣的设计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放射造影术,实现手部皮瓣血管的三维可视化,探讨手部动脉皮支供血分布。方法:应用以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填充剂为氧化铅造影剂的载体,配制成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填充剂,选择上肢新鲜标本进行尺动脉灌注,然后经普通X线摄片和CT扫描。结果:标本造影扫描可得到清晰的动脉成像。以0.5 mm层距行CT连续扫描显示动脉及细小分支显影均匀,最小显示血管达0.1 mm左右,利用Mimics 17.0获得非常清晰的手部皮瓣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边缘光滑、层次分明。结论:以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作填充剂的灌注技术可使X线摄影和CT扫描在标本上获得高质量的手部皮瓣血管影像,并以此构建出清晰的手部皮瓣血管的三维图像,该技术可为临床外科手部皮瓣移植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应用放射造影术进行数字化虚拟肝脏及其管道三维可视化重建研究。方法采用4例新鲜肝脏标本进行聚乙烯醇-氧化铋造影填充剂管道灌注,经64层螺旋CT无间断连续扫描后,获得肝脏断层图像数据集加以数字化处理,利用Mimics10.01、3D-Doctor、Amkira4.1等电脑软件,构建数字化虚拟肝脏模型及其管道三维可视化重建,并对其各管道进行图像质量评估。结果①4例标本灌注全部满意,管道连续、饱满圆滑、无伪影,构建的数字化肝脏可视模型,其形态逼真,能随意旋转、放大和缩小;肝内管道系统的空间结构与外形的三维关系显示清晰,将肝脏外形与内部管道透明成像显示,可进行虚拟肝切实验;②肝内管道显影清晰,肝静脉显示级数为11.7±0.81,门静脉显示级数为11.8±0.76,胆管显示级数为10.1±0.98,肝动脉显示级数为10.2±0.98;管道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平均优秀率依次为:96.21%、97.05%、97.63%、97.82%;肝内管道图像平均优秀率为97.18%。结论应用放射造影术,结合螺旋CT扫描可获得精确完整的肝脏数据资料,构建出理想的数字化虚拟肝脏及管道模型,图像质量高、空间立体感强烈,可进行临床术前虚拟肝切实验及数字化网络教学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用带血管蒂空肠组织修复胆管狭窄与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空肠片修复胆管狭窄与缺损15例。系用带血管蒂空肠段行缺损胆管桥式吻合8例。结果 共23例患胆管狭窄与缺损病人,经手术本组除两例术后并发胆瘘行外引流在两周内治愈外,其余21例均获满意效果。结论 本术式具有防止胆汁返流和逆行感染,保持肝外胆管生理机能及保持胆汁的正常pH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对CT数据处理、分析,研究巨块型肝癌肝动脉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93例正常人(正常组)和93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肝癌组)CT数据,利用IPS软件三维重建,研究正常组与肝癌组肝动脉的差异以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肝癌组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左支、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肝中动脉起始处血管平均直径均比正常组相应部位血管管径增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肝固有动脉右支血管分支多于正常组动脉血管分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块型肝癌位于肝左叶者,与正常组对比有76.9%膈动脉分支包绕/嵌入肝癌肿瘤,可认为其为肝癌供血的新生血管;巨块型肝癌位于肝右叶和肝中部者,新生血管呈球状包绕肝癌。结论:巨块型肝癌肝动脉的变化规律可从血管直径、分支及新生血管位置研究,为临床精准介入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The carotid artery is of special interest for the pathologist because of its frequent depositions, and for the fluidmechanician because of its complex flow properties. However, there is a distinct lack in current knowledge of its geometry. Therefore, a vessel cast study was undertaken. At post mortem, the arteries are excised and filled with a special resin at the proper transmural pressure. Eighty-six vessel casts of the carotid artery were performed, and some etiological factors of atherosclerosis, such as age, sex and disease, were collected. The following selected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se vessel casts were measured in this study: the diameters of the main branches of carotid bifurcation (comm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arteries), and the angles between internal, external and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The averaged geometric parameters and their variability over 86 vessel casts of the carotid artery were investigated.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measured parameters and the etiological factors age, sex and disease was analyzed.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varied considerably, presumably contributing to a corresponding variability in the local hemodynamic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组织显示实现方案,由分割、距离变换、剥皮和体绘制四个步骤组成。在距离变换阶段,该方案采用了一种新的三维欧氏距离变换算法,在保证距离测量精度的同时缩短了运算时间。在体绘制阶段,采用了一种基于体绘制的三维数据场多表面显示方法,为缩短绘制时间它只考虑不同物质的边界体元对显示图象的贡献,并采用投影成像法对边界体元进行快速显示,提高了三维显示的质量。该方案被用于三维医学CT图像中软组织的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清晰地再现皮下血管、肌肉与骨骼的空间解剖关系,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使患者清晰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从而解决医患信息不对称及医患信任危机等问题.方法 构建骨科三维可视化医患沟通平台,对骨关节的解剖结构、常见病症、治疗方法和手术过程等进行三维动态模拟显示.平台具有定位、复位、画笔、高亮、截图和双屏对比6种功能,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讲解和沟通,促进医患交流.结果 平台操作方便,画面显示清晰、直观,模拟手术动画效果逼真,通俗易懂.结论 该平台使医患沟通更为方便、快捷,可明显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