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归纳肾病血瘀证的中医探讨及水蛭干预治疗作用。方法:查找出近10年来肾病血瘀证的中医探讨及水蛭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总结得出结论。结果:肾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比较提示血瘀证患者肾脏病变更加严重,及其预后差的指标表达率更高,水蛭干预治疗后可以减少化验指标对其肾脏损害。结论:水蛭可以改善肾病血瘀证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肾功能进展,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归纳及总结出中药水蛭对IgA肾病干预靶点及治疗作用。方法:查找出近十年关于中药水蛭治疗IgA肾病血瘀证的相关文献27篇,进行整理、归纳得出结论。结果:水蛭主要用于IgA肾病脾肾阳虚证患者的治疗,可以减少IgA肾病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及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改善该患者伴随瘀血状态;水蛭可以抑制IgA肾病血瘀证患者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展速度。结论:水蛭可以防止IgA肾病血瘀证患者肾小管的损害,还可以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程及减少肾功能损害,起到保护肾脏作用。  相似文献   

3.
潘可  胡维  向少伟 《河南中医》2021,41(6):832-836
血瘀证与膜性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膜性肾病表现无论以本虚为主还是以标实为主,活血化瘀、宣通肾络均应贯穿治疗始终.现代医学也发现,膜性肾病并发的高凝状态、血栓栓塞并发症、高脂血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有较大影响.因此,无论是西医免疫抑制治疗还是中医辨证治疗,配合活血化瘀方药对提高膜性肾病的疗效及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症状及血小板、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血浆白蛋白、血脂和尿蛋白的影响,客观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机理。方法: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活血化瘀的汤方,观察血小板、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血脂、血浆白蛋白和尿蛋白水平。结果:血小板、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的改善,血脂和尿蛋白下降及血浆白蛋白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可显著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症状及血小板、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血浆白蛋白、血脂和尿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芪萸固本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治疗组(n=50)。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芪萸固本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0%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清总蛋白、血白蛋白高于对照组,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萸固本方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气虚血瘀证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水肿、腰膝酸软等证候,提高患者血清总蛋白、血白蛋白水平,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特点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中医证型在IMN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65例IMN患者分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型两组,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脾肾气虚型与湿浊证、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阳虚型与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而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两组间CKD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GFR、Scr、BUN及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肾脏病理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肾小管间质积分及慢性化积分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P〈0.01)。结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是IMN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脾肾阳(气)型比较,气阴两虚型IMN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特点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中医证型在IMN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65例IMN患者分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型两组,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脾肾气虚型与湿浊证、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阳虚型与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而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两组间CKD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GFR、Scr、BUN及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肾脏病理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肾小管间质积分及慢性化积分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P〈0.01)。结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是IMN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脾肾阳(气)型比较,气阴两虚型IMN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总结许筠教授运用自拟方"升清降浊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经验,导师认为本病病机为"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气虚失运",临证采用"升清降浊、益气化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满意。本文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典型病案进行阐释,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田耘  史健  张楠 《陕西中医》2009,30(8):960-961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方法:3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分析其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特发性膜性肾病血瘀证患者年龄比非血瘀证患者年龄大;Ⅰ期膜性肾病患者少有血瘀证,Ⅱ期膜性肾病患者决大多数有血瘀证,而Ⅰ~Ⅱ期患者则介于两者之间。结论:血瘀证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病理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单方及中成药治疗、针灸及其他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但也应看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来证实IMN患者可以单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建立统一的辨证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医药治疗IMN的靶点机制有待阐明,以期为中成药开发提供依据。在治疗方式上,中医辨治疾病方式多样,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作为辅助疗法治疗IMN也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成人NS的33%[1]。膜性肾病以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特征的,根据病因分为特发和继发两类。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89%[2]。目前采用的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未能取得满意疗效,且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引起严重的副反应。中医药在膜性肾病治疗方面有很多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MN的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西医治疗方面主要是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具有花费高,副作用大,预后差等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不断发展壮大,其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各家的重视。检索近年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对近几年中医各位医家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进行总结,收获颇丰。显示中医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较好的减毒增效作用。而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及各学者的重视及推崇,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激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200例,其中实验组(IMN)38例,对照组(非IMN)162例。根据患者对激素的的效应,将实验组分为实验A组(激素敏感)8例,实验B组(激素不敏感)30例;对照组分为对照A组(激素敏感)79例,对照B组(激素不敏感)83例。对2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IMN患者激素敏感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实验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A组相比,对照B组女性多(P<0.05),且年龄较大(P<0.01)。②实验组对激素敏感性低于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气(阳)虚证、血瘀证较多(P<0.05),而阴虚证和湿热证较少(P<0.01);与对照B组相比,对照A组气(阳)虚证和风湿证较多(P<0.05~0.01),阴虚证较少(P<0.05)。结论①在PNS患者中,IMN患者年龄偏大,但年龄与激素效应无明显的相关性;非IMN患者激素不敏感者年龄偏大。②激素敏感性与病理类型有关,IMN患者对激素不敏感。③IMN患者中医证型的气(阳)虚证、血瘀证明显多于非IMN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的观察水蛭对IgA肾病血瘀证大鼠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血液黏度、白介素-6的影响。方法选用6周龄的Wistar雄性大鼠80只,建立血瘀证IgA肾病模型(空白对照组20只除外),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强的松治疗组、水蛭组,每组20只,给药喂养至14周末,收集24 h尿,采血,行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IL-6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检测。结果经治疗后,强的松治疗组及水蛭组BUN、Up、IL-6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 0. 01),强的松治疗组Scr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 0. 05),但水蛭组疗效较强的松治疗组更显著(P 0. 01);强的松治疗组及水蛭组均可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P 0. 01),水蛭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强的松治疗组(P 0. 01),水蛭治疗组高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水蛭可改善IgA肾病血瘀证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下调IL-6,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继续深入研究以找到水蛭对IgA肾病血瘀证干预机制及作用靶点,可为临床使用水蛭治疗IgA肾病血瘀证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该病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及单味中药方面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西医工作者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的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由于其治疗方案繁多,故初始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西医治疗方面在激素联合烷化剂等方案的基础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KDIGO指南的推荐,而其他非免疫抑制治疗,如利妥昔单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咪唑立宾等因研究样本较小,暂未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仅在严重NS、应用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时才考虑选用。故查阅近5年国内外文献,对IMN的治疗现状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医案研究探讨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证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2月治疗IMN中药复方,运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中药复方统计,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挖掘中药复方治疗IMN的证治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54篇、医案75则,其中80.4%来源于期刊文献。IMN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多在肾、脾,病性多为气虚、湿热、血瘀,常见证型为脾肾气虚、脾肾两虚、气阴两虚之证,治疗上多以健脾、补肾、清热、利湿、化瘀为主。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中药方治疗IMN的核心用药和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膜性肾病作为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其治疗方案目前尚有许多争论.陈志强教授通过详细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脾肾亏虚、风湿瘀痹"的基本病机,进而提出"益气温阳、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中围绕主体病机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膜肾方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方法:64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两组均用免疫抑制治疗,试验组加用膜肾方治疗。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疾病总疗效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抗PLA2R-Ab指标试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血肌酐、尿素、血尿酸水平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膜肾方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李星醒  李月红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84-1490
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近年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风邪、浊毒为标,虚实夹杂是导致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基于此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显示出良好优势,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不良反应较小,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思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