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复方萘酚喹与氯喹治疗间日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药物为复方萘酚喹 (萘酚喹 40 0mg 青蒿素 1 0 0 0mg) ,1次顿服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42天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复方萘酚喹治疗 1 0 9例 ,平均退热时间为 ( 1 3 0± 5 5 )h ,原虫转阴时间为 ( 1 8 1± 5 7)h,治愈率为 1 0 0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萘酚喹治疗间日疟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复方磷酸萘酚喹及其组分单药治疗恶性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对比观察复方萘酚喹(Co NQ)与组分单药磷酸萘酚喹(NQ)和青蒿素(QHS)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用Co -NQ (总量含NQ 4 0 0mg及QHS10 0mg)、NQ (总量10 0 0mg)和QHS (总量2 5 0 0mg)分别治疗恶性疟患者30例。所有患者住院7天,随访2 8天,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Co NQ、NQ和QHS 3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 0 1±11 .8h、2 4 . 4±16. 1h和18 .0±9. 3h ;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30 . 1±5 . 7h、4 4 7±9 .2h和2 8 .9±5 . 6h ;2 8天治愈率分别为10 0 %、10 0 %和6 3 .3%。提示复方萘酚喹治疗恶性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磷酸萘酚喹治疗恶性疟的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磷酸萘酚喹与氯喹治疗恶性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药物为磷酸萘酚喹 ,成人总量 10 0 0mg ,首次 6 0 0mg ,2 4h服 4 0 0mg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2 8天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磷酸萘酚喹治疗 4 0例 ,平均退热时间为 (35 9± 16 7)h ,原虫转阴时间为 (6 1 7± 18 1)h ,治愈率为 10 0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磷酸萘酚喹治疗恶性疟疾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内脏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在巨噬细胞系统的单核吞噬细胞内,在一般情况下其无鞭毛期能抵抗巨噬细胞的杀灭作用。 为了观察经杜氏利什曼原虫免疫后的小鼠其巨噬细胞的作用,我们采用了CFW纯系小鼠,经不同免疫方法于免疫后不同时间观察了体外培养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实验采用的巨噬细胞与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期的比例为1:4。从每24小时吞噬功能的结果表明,经利什曼鞭毛体纯抗原免疫及福氏佐剂加利什曼抗原免疫的两组小鼠,均以免疫后3周的吞噬率最高,分别为72%及96%;两组吞噬指数的均值±SD(4.46±1.72,6.99±4.36)亦较正常组小鼠(1.68±1.25,1.72±1.15)为高,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了特异性抗原以及与佐剂合并具有对吞噬功能的激活作用。实验并观察了巨噬细胞内利什曼原虫无鞭毛期的活力作用,从吞噬原虫后20小时开始至 144小时,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内的无鞭毛期再经三恩氏培养基培养后均能恢复为前鞭毛期,而经免疫小鼠巨噬细胞内的利什曼原虫无鞭毛期在72小时后即消失活力。 另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利什曼原虫的动态亦作了仔细观察。 实验结果说明了经过免疫的小鼠,由于被淋巴细胞激活后的巨噬细胞能杀死利什曼原虫,巨噬细胞在宿主对感染应答中是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探索黑热病的免疫机理具有一  相似文献   

5.
硝喹(NQ)是70年代合成的一个有效抗疟药,其化学结构为2,4二氨基-6-[(3、4二氯苄基)亚硝基胺基]喹唑啉醋酸盐,经临床应用无论对恶性疟或间日疟,甚至抗氯喹的恶性疟都有很高的疗效,并且在疟疾流行区还有预防疟疾的作用。该药合并氨苯砜能显著加强其抗疟作用,合并喹哌或咯萘啶治疗恶性疟,药物剂量仅为正常各药治疗量60%左右即可达到同等疗效。治疗氟喹敏感的恶生疟,用50~75mg/d×3的剂量,无性期原虫消除时间平均为47.6±20.9小时,氟喹对照组为49.5±11.9小时;治疗抗氯喹的恶性疟,NQ组原虫清除时间为56.2±11.0小时,而氯喹组为70.2±22.6小时,两组有显著差别。在云南疟疾流行区连续两年以NQ预防,在流  相似文献   

6.
复方蒿甲醚临床治疗恶性疟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观察复方蒿甲醚治疗恶性疟的临床疗效 ,以显微镜血检恶性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复方蒿甲醚口服 ,3天 4次疗法 ,首剂服 4片 ,8、 2 4、 4 8h各服 4片 ,总剂量为 16片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并随访 2 8天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复方蒿甲醚治疗恶性疟 16 7例 ,平均退热时间为 2 0 . 4±8 4h ,原虫转阴时间为 37. 9± 7 9h ,2 4h原虫平均下降率 97. 4 % ,2 8天治愈率为 94 . 1%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见复方蒿甲醚治疗恶性疟疾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了76例(♂44,♀32)1、2和3岁中国小儿无名动脉和颈总动脉的位置、长度、周径、分支部位和分支型。1.76例小儿无名动脉与气管的位置关系,共分三型:第1型2例(2.63±1.84%);第2型33例(43.42±5.72%),第3型41例(53.95±5.71%)。2.76例小儿无名动脉分支部位,在胸锁关节上缘上方者57例(75.0±4.96%),在胸锁关节后方者19例(25.0±4.96%),小儿较成年人高。 3.76例1、2和3岁小儿无名动脉平均长度分别为20.7±0.42毫米、19.2±0.56毫米和21.8±0.94毫米。平均周径分别为19.8±0.64毫米、20.3±0.21毫米和21.0±0.51毫米。4.76例小儿无名动脉有63例(82.9±4.32%)单独由主动脉弓发出;另外13例(17.1±4.32%)与左颈总动脉先形成共同干而后发出。在76例无名动脉中,有71例(93.42±2.84%)在走行中并不发支,但有4例(5.26±2.56%)直接由无名动脉发出甲状腺最下动脉,有1例(1.32±1.31%)由共同干发出甲状腺最下动脉。5.小儿颈总动脉的分支部位平均位于第3、4颈椎椎间盘上缘高度,小儿较成年人高。6.颈总动脉分支所形成的夹角,共分三型,在152侧中锐角型60侧(39.5±3.96%);弓状型40侧(26.3±3.57%);中间型52侧(34.2±3.84%),小儿锐角型较多于弓状型。7.1、2和3岁中国小儿颈总动脉平均长度:右侧分别为42.9±1.55毫米、45.7±0.57毫米和47.8±1.50毫米;左侧分别为59.0±1.10毫米、56.7±2.99毫米和64.9±1.62毫米。平均周径:右侧分别为14.8±0.77毫米、16.3±0.14毫米和16.6±0.19毫米。左侧分别为15.6±0.61毫米、16.6±0.13毫米和17.3±0.40毫米。  相似文献   

8.
选择有引产指征、无引产及米索前列醇使用禁忌症的单胎、头位的晚期妊娠妇女80例,随机为为试验组40例(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5μg)和对照组40例(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50μg).间隔4-6小时重复给药,24小时内最大剂量为200μg,直至胎儿娩出.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77.5%和82.5%.首次用药至临床时间分别为799.1±361.5分钟、758.6±346.1分钟,首次用药至阴道分娩时间分别为996.4±462.2,975.3±435.8分钟;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宫缩过强伴发胎心监护异常的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25μg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用于晚期妊娠引产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p7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 p73 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为 60 例术前未经放疗、化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其中 23 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60例患者中高分化腺癌 21 例,中分化 22 例,低分化 17 例;侵及浆膜者 36 例;有淋巴结转移者 21 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p73 mRNA 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p73蛋白的表达,利用 Smartscape 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平均灰度值表示,平均灰度值低示表达量高。 结果 p73 mRNA及p73蛋白平均灰度值在大肠癌组织分别为0.549 ± 0.080 及 0.481 ± 0.091,在癌旁组织中分别为 0.703 ± 0.081 和 0.701 ±0.068,二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 < 0.05)。将患者按肿瘤分化程度、是否侵及浆膜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p73 mRNA及p73 蛋白平均灰度值在低中分化组分别为 0.463 ± 0.082和0.472 ± 0.099,高分化组分别为 0.549 ± 0.088 及0.535 ± 0.0584;在侵及浆膜组分别为 0.517 ± 0.106 和0.528 ± 0.100,未侵及浆膜组分别为 0.602 ± 0.079 和0.560 ± 0.058;在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 0.513 ± 0.083 及 0.462 ± 0.105,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0.607 ± 0.083 及 0.595 ± 0.080。各组间 p73 mRNA及 p73 蛋白平均灰度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73 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进展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人骨肉瘤浸润淋巴细胞和LAK细胞体外抗瘤作用及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12例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的实体瘤中分离TIL,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以4小时~(51)cr 释放试验测定经rI1-2(500~1000U/m1)激活后的TIL 和LAK 细胞体外抗瘤活性及其特异性,并在培养的不同时间对TIL 表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例骨肉瘤患者的TIL 培养10~20天,对K_(562)和LiBr靶细胞(效靶比25:1)平均杀伤活性分别为50.6±12.6%和42.6±10.2%。LAK 细胞对K_(562)和LiBr 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47.4±12.3%和37.6±8.5%。二者对K_(562)和LiBr 细胞的杀伤活性相差不显著(P>0.05)。其中7例患者的TIL 和LAK 细胞对自身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39.9±7.9%和26.3±6.8%,二者相差显著(P<0.01).TIL 表型特征为,CD3~+细胞比例在培养期间无明显变化,CD4~+细胞比例随培养时间延长有逐渐增加趋势.CD8~+细胞比例有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郭恩忠  赵宇  刘静红  高思佳  万载鑫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2):119-120,123,i0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正常人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2例正常成人行常规头CT平扫后,再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MSCTPI)检查。在常规头CT平扫后,选取基底节及其相邻层面,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延迟5秒后开始连续50秒的电影扫描,重建的图象经CT灌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脑血流量图、脑血容量图及平均通过时间图,测量所选脑内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BF)值、脑血容量(CBV)值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2例正常成人基底节区灌注均高于灰质区,而灰质区灌注高于白质区。基底节区CBF、CBV值分别为60.97±9.51 m l/100 g.m in1和2.06±0.40m l/100 g;灰质区分别为23.45±3.96 m l/100 g.m in和1.19±0.29 m l/100 g;白质区CBF、CBV值分别为15.01±3.42 m l/100 g.m in和0.94±0.14 m l/100 g。平均通过时间白质区最长,基底节区最短,基底节区、灰质区及白质区MTT值分别为2.18±0.45,3.01±1.07,4.44±0.85 s。结论MSCTPI技术为测量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提供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鼠疟模型进行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的药效学研究。用正交设计和4天抑制试验法,研究两药伍用增效的最适配比。采用药物剂量递增培育抗性的方法,连续血传100代,分别培育鼠疟原虫对磷酸萘酚喹、青蒿素及两药伍用的抗药性。结果显示磷酸萘酚喹和青蒿素最适配比为1:50,对鼠疟敏感株和抗氯喹株的增效指数分别为4.2和8.2,杀虫速度和治愈率均优于单药。培育至100代时,磷酸萘酚喹、青蒿素和两药伍用抗性指数分别为200.3、5.6和4.4。结果表明,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配伍具有增效作用,并能明显延缓疟原虫对单药抗性产生的速度,降低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膝内翻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保留轻度内翻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因膝内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治疗的93例(93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76例;年龄71 ~ 87岁,平均77岁。按患者术后下肢力线角度将患者分为中立组、轻度内翻组、严重内翻组。用ROM、HSS、AKS评分量表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15 ~ 47个月,平均(24.4±8.9)个月,ROM术前平均(49.9±6.7)°,术后末次随访中立组、轻度内翻组、严重内翻组分别为平均(111.4±5.3)°、(112.2±5.0)°、(103.1±2.7)°,HSS评分术前平均(52.4±3.0)分,术后末次随访中立组、轻度内翻组、严重内翻组分别为平均(84.2±3.0)分、(87.1±2.6)分、(81.6±1.9)分,AK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9.8±2.8)分,术后末次随访中立组、轻度内翻组、严重内翻组分别为平均(73.2±5.3)分、(80.1±3.0)分、(72.6±1.5)分,AKS活动评分术前平均(60.5±3.7)分,术后末次随访中立组、轻度内翻组、严重内翻组分别为平均(86.0±2.6)分、(89.9±2.0)分、(80.6±2.9)分,三组术后HSS、AKS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短期随访来看,膝内翻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保持3° ~ 6°的轻度内翻会带来更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还不能判断内翻对齐和翻修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p73 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 方法 研究对象为 60 例术前未经放疗、化疗的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其中 23 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60例患者中高分化腺癌 21 例,中分化 22 例,低分化 17 例;侵及浆膜者 36 例;有淋巴结转移者 21 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p73 mRNA 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p73蛋白的表达,利用 Smartscape 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平均灰度值表示,平均灰度值低示表达量高。 结果 p73 mRNA及p73蛋白平均灰度值在大肠癌组织分别为0.549 ± 0.080 及 0.481 ± 0.091,在癌旁组织中分别为 0.703 ± 0.081 和 0.701 ±0.068,二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 < 0.05)。将患者按肿瘤分化程度、是否侵及浆膜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p73 mRNA及p73 蛋白平均灰度值在低中分化组分别为 0.463 ± 0.082和0.472 ± 0.099,高分化组分别为 0.549 ± 0.088 及0.535 ± 0.0584;在侵及浆膜组分别为 0.517 ± 0.106 和0.528 ± 0.100,未侵及浆膜组分别为 0.602 ± 0.079 和0.560 ± 0.058;在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 0.513 ± 0.083 及 0.462 ± 0.105,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0.607 ± 0.083 及 0.595 ± 0.080。各组间 p73 mRNA及 p73 蛋白平均灰度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p73 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进展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新型左心辅助泵-罗叶泵在动物体内进行左心辅助循环活体实验,用健康山羊10只,体重30~53kg,平均43.5kg。全组动物均应用左心房与降主动脉间转流。结果如下:1.10只山羊术前与转流后6小时平均动脉压分别是13.3±0.8kPa13.6±1.9kPa,中心静脉压分别是1.73±0.14kPa和0.82±0.31kPa;2.术前和转流后左心室舒张期内径长轴分别为58.1±1.9mm和39.3±1.5mm,短轴分别为25.0±1.2mm和18.1±1.4mm;3.术前及转流后动脉血气分析均在正常范围;4.ACT和PT时间在术后2~3小时均降至正常水平;5.辅助循环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有不同程度升高,最高达224.5±40.8mg/L;6.病理检查未见血栓形成和栓塞现象。结果显示为罗叶泵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和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是很好的左心辅助泵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找影响纤维瘤病复发时间的因素。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 103例患者中女性和男性分别为67和36例。肿块直径(7.84±5.62)cm。98.2%患者接受过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率为79.4%。男性和女性术后复发时间分别为(1563±377)和(2117±370)d。腹壁、头颈、深部、关节、胸壁肿物术后复发时间分别为(2723±461)、(657±262)、(2090±499)、(812±220)、(721±234)d。肿瘤部位有和无手术史者的复发时间分别为(2232±271)和(1347±267)d。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所在部位以及肿瘤发生部位既往手术史是影响首次复发时间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既往手术史是影响复发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 性别、肿瘤部位及肿瘤部位既往手术史可以用于判断纤维瘤病术后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骨下部Y 形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胸骨下半部正中劈开,至胸骨角下方2 cm 处向左上、右上方剪开胸骨,使切口成Y 形,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7 例,观测皮肤切口、胸骨纵切口、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及左心范围。结果:患者全部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全组皮肤切口,胸骨纵切口,显露主动脉,显露肺动脉平均长度分别为8 .8 ±1 .8 cm ,8 .1 ±2 .2 cm 、2 .5 ±0 .8 cm 、1 .5 ±0 .6 cm 。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85 ±45 .4 min 、39 .4 ±30 .6 min 、180 .5 ±51 .1 min 。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呼吸6 .1 ±5 .6h 、术后第1 天平均出血量150 ±71ml,平均输血量150 ±143ml,术后住院时间9 .7 ±1 .5 天,术后患者无胸骨畸形,切口疤痕小。结论:胸骨下部Y 形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显露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安全性及较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脑死亡2小时或25分钟以内的31例(男,20~40岁)正常新鲜心脏的二尖瓣腱索应用显微外科解剖技术、组织学或电镜等方法进行了研究。二尖瓣腱索平均18.73±4.36支,其中连于前乳头肌的平均8.56±2.55支;连于后乳头肌的9.96±3.71支。I、Ⅱ、Ⅲ级腱索分别为11.24±3.12、4.48±1.67、1.88±1.09支。Ⅰ、Ⅱ、Ⅲ级腱索的比例为1∶0.4∶0.2。连于前、后乳头肌腱索的长度分别为14.09±2.98.15.16±3.64mm。中部横径分别是0.78±0.35mm、0.67±0.28mm。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上见腱索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见到核呈椭圆形的成纤维细胞和圆形的肌细胞核。VG染色的切片上见腱索内的胶原纤维束深入于乳头肌肌束之间、腱索和肌纤维外膜互相移行。在扫描电镜照片上观察了腱索内胶原、弹力、网状纤维的形态和排列。在透射电镜照片上观察了胶原纤维的形态与排列。  相似文献   

19.
新型气动左心辅助循环装置动物存活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气动左心辅助泵 (罗叶泵 )进行动物存活实验 ,探讨其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有形成分和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健康山羊 12只 ,体重 2 9.7~ 39.4kg ,平均 34.1kg ,从左心房至降主动脉间转流 ,进行左心辅助循环 (LVAD) ,辅助频率为 6 0次 /分 ,流量为 2~ 3L/min ;结果 本组山羊LVAD时间为 13~174小时 ,平均 89小时 ,LVAD过程中 ,动物血压、中心静脉压稳定 ,尿液正常 ,肝肾病理检查未见坏死及出血灶 ;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在辅助 4 8小时较术前明显升高 ,分别为 396 8.70± 15 6 1.2 5U/L ,2 0 18 0 0± 6 4 9 12U/L ,但 7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游离血红蛋白LVAD 4 8小时为 4 81 12± 116 .16mg/L ,在LVAD 72小时降至正常范围 (2 91.13±12 1.13mg/L) ;结论 罗叶泵能有效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性能稳定、可靠 ,说明该血泵已具备条件进行短期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20.
CA系列对恶性肿瘤诊断临床表达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利用标记免疫分析CA5 0 ,CA12 5 ,CA199和CA15 3水平进行肝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肺癌和胃癌的诊断研究。方法 :标记免疫分析了 6 7例肝癌 ,88例结直肠癌 ,48例卵巢癌 ,36例胰腺癌、乳腺癌 ,12 8例肺癌 ,2 71例胃癌和 6 8例正常对照组。CA5 0 ,CA12 5 ,CA199和CA15 3的批内变异分别为3 7% ,4 8% ,7 6 %和 8 1% ,批间变异分别为 8 1% ,10 1% ,12 3%和 10 4% ,回收率平均介于 95 %~ 10 7%之间。结果 :6 7例肝癌CA5 0 ,CA12 5 ,CA199和CA15 3分别为 40 1± 30 0U/ml,2 8 1± 2 1 2U/ml,11 4± 9 6U/ml和16 2± 8 0U/ml;88例结直肠癌分别为 6 7 8± 45 0U/ml,44 4± 36 1U/ml,6 0 1± 35 8U/m和 2 0 8± 14 8U/ml;48例卵巢癌分别为 40 6± 2 5 1U/ml,180 1± 10 0 2U/ml,15 1± 11 2U/ml和 47 1± 16 4U/ml;36例胰腺癌分别为37 1± 2 2 1U/ml,2 1 8± 14 2U/ml,2 34 2± 6 6 5U/ml和 17 1± 9 1U/ml;34例乳腺癌分别为 10 4± 4 4U/ml,16 4± 9 8U/ml,11 8± 9 8U/ml和 80 1± 36 3U/ml;12 8例肺癌分别为 13 0± 4 6U/ml,10 0 1± 76 4U/ml,12 1±8 8U/ml和 40 3± 18 1U/ml;2 71例胃癌分别为 6 0 6± 40 1U/ml,2 5 7± 18 1U/ml,80 3± 43 2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