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牛磺酸(Tau)对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内实验以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建立心肌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Tau治疗组(80、160和320 mg•kg -1•d -1),取心肌组织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并进行HE 染色。体外实验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Tau治疗组(40、80和160 mmol•L-1)。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ELISA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JP3〗因子P27的变化。结果:体内实验显示Tau〖JP3〗(160和320 mg•kg-1•d -1)组羟脯氨酸含量低于Iso组(P<0.01或P<0.001);HE染色可见Iso组心肌纤维增生、排列紊乱、肌浆肿胀;Tau组明显减轻Iso引起的心肌损伤。体外实验表明,各剂量Tau组CFb增殖程度及TGF-β1蛋白含量均低于AngⅡ组(P<0.05或P<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Tau(80和160 mmol•L-1)组P27蛋白表达量高于AngⅡ组(P<0.05或P<0.01)。结论:Tau通过抑制TGF-β1蛋白含量的增多、促进P27的表达,抑制CFb增殖和胶原合成,最终抑制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厌食症的病因,为合理治疗及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原子吸收法、放射免疫法、酶免疫法以及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皮博迪图画词汇试验等方法,对65例厌食症患儿(厌食症组)和35例正常健康儿(对照组)免疫指标、头发血微量元素、激素水平、神经递质,心理行为测试、智力测试,以及脑电图、脑地形图进行检测。结果:厌食组适应行为评分(≤10岁 12.00±2.15,>10岁 15.00±3.25 )均高于对照组( ≤10岁 6.00±2.00,>10 岁 8.00±2.00 )(P<0.05);厌食组I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厌食组免疫指标IgG、IgA、Ig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厌食组血、头发微量元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激素水平及神经递质的测定结果显示厌食组[血雌二醇男孩(35±15) pmol•L-1,女孩(84±10)pmol•L-1 〖JP3〗、血皮质醇(120±20)nmol•L-1、血生长激素(10±10)μg•L-1,〖JP〗血去甲肾上腺素(60±11)μmol•L-1)]均低于对照组[血雌二醇男孩(120±70)pmol•L-1,女孩(201±98 )pmol•L-1、血皮质醇(380±210 )nmol•L-1、血生长激素(30±11 )μg•L-1,血去甲肾上腺素(129±42)μmol•L-1](P<0.05);35例正常对照组脑电图及脑地形图均正常;65例厌食患儿脑电图、脑地形图中,12例有轻度改变,53例正常。结论:心理行为异常、激素水平异常、神经递质异常、微量元素缺乏及免疫功能改变诸因素与厌食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离体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及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豚鼠18只,随机分LPA 0.1、1.0、10.0 μmol•L-1组,每组6只,采用给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LPA对豚鼠乳头肌的作用。对10.0 μmol•L-1组,灌流洗脱后,加入四乙基铵(TEA)20 mmol•L-1+ LPA 10 .0 μmol•L-1,观察TEA对LPA作用的影响。结果:LPA1.0和10.0 μmol•L-1组乳头肌收缩幅度由给药前的100%增加到(122.6±7.9)% 和(139.48±8.2)%(P<0.05或P<0.01)。LPA 0.1 、1.0和10.0 μmol•L-1组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幅度(APA)由给药前的(106.79±11.80 )、(96.86±9.81)和(100.22±7.55)mV升高到(113.49±12.66)、(112.54±10.07)和(118.91±10.62)mV(P<0.05或P<0.01);动作电位50%时程(APD50)和动作电位90%时程(APD90)均较给药前延长( P<0.05)。20 mmol•L-1的TEA 可使LPA 10.0 μmol•L-1对APD50的作用降低(P<0.05)。结论:LPA可增加豚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幅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增加心室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PQDS)对抗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建立压力超负荷性心室重构模型,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贝那普利组)及PQDS低、高剂量组。PQDS按50、100 mg•kg-1•d-1给大鼠连续灌胃6周,假手术组及重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1•d-1,阳性药物组灌胃贝那普利10 mg•kg-1•d-1。给药6周后测定心肌形态学参数,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浆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以及血浆和心肌内皮素(ET)含量。结果:与重构模型组比较,PQDS 100 mg•kg-1组大鼠的心室重量及心脏系数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血浆AngⅡ及TXA2含量下降,PGI2含量及PGI2/TXA2比值增高(P<0.05或P<0.01),血浆和心肌ET含量降低(P<0.05或P<0.01),血浆NO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PQDS 50、100 mg•kg-1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QDS对大鼠心室重构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及缩血管活性物质对心肌的损伤,纠正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龙藤提取物(BH)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其他3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制成接近于人1型糖尿病的大鼠糖尿病模型。3 d后经血糖测试仪检测,血糖含量>16.65 mmol•L-1为制模成功。1组作为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另外2组7d后每天分别灌胃给予BH(465 mg•kg-1)和消渴丸(XKW,625 mg•kg-1),连续5周给药。每周1次测定给药过程中各组大鼠血糖变化。注射STZ 3 d和实验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给予BH和消渴丸5周后,糖尿病BH给药组大鼠血糖由(18.3±1.8)mmol•L-1下降到(5.3±1.2) mmol• L-1,消渴丸对照组血糖由(18.4±1.9)mmol•L-1下降到(5.2±0.8) mmol•L-1,两组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9.9±1.9) mmol•L-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糖尿病BH给药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由(18.8±2.3)mU• L-1升高到(42.2±3.5)mU•L-1, 消渴丸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由(18.1±3.3)mU•L-1升高到(40.9±3.7)mU•L-1,两组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18.7±3.1) mU •L-1] 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胰岛变小,细胞萎缩,胞核固缩、消失,分泌颗粒减少。应用BH和消渴丸5周后,上述异常变化消失且胰岛细胞形态趋向正常。结论:BH对糖尿病大鼠有降低血糖、升高血清胰岛素、恢复和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氯化镧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大鼠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以体外培养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为研究对象,给予LaCl3(0.01、0.10及1.00 mmol•L-1)培养不同时间(1、3和5 d)后,观察CBRH-7919细胞生长、集落形成及细胞学变化。同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BRH-7919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0.10 mmol•L-1 LaCl3组培养3 d,对CBRH-7919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随着LaCl3剂量增加和培养时间延长,对该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1);0.1、1.00 mmol•L-1 LaCl3组的集落形成抑制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BRH-7919细胞经LaCl3作用后,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0.01、0.10和1.00 mmol•L-1 LaCl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期细胞百分数减少,0.10、1.00 mmol•L-1 LaCl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LaCl3对CBRH-7919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列舒通片对鼠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列舒通片(QLS)对实验性动物一般炎症与镇痛模型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大鼠和小鼠分别均按体重区组随机方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8)、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n=8)、低剂量组(小鼠:25 mg•kg-1•d-1,n=8;大鼠: 17.5 mg•kg-1•d-1,n=8)、QLS中剂量组(小鼠:50 mg•kg-1•d-1,n=8;大鼠:35.0 mg•kg-1•d-1,n=8)、QLS高剂量组(小鼠:100 mg•kg-1•d-1,n=8;大鼠:70.0 mg•kg-1•d-1,n=8)。QLS各剂量组均连续灌胃给药3 d。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卵白蛋白致大鼠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观察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并采用小鼠热板法和腹腔注射0.6 %醋酸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QLS 3个剂量组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耳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及100 mg•kg-1•d-1 QLS组小鼠耳肿胀度均明显减小(P<0.05或P<0.01),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53.97%和60.09%;QLS 35.0及70.0 mg•kg-1•d-1组均显著抑制大鼠足肿胀(P<0.05),且对棉球所致肉芽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大鼠肉芽肿的抑制率分别为32.40 %和35.65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QLS 25、50及100 mg•kg-1•d-1组分别在给药后90、90及30 min均明显提高热板法小鼠的痛阈值(P<0.05或P<0.01),且可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对小鼠痛阈抑制率分别为36.17%、44.13%和46.64%。结论:QLS具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氯化镧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给予LaCl3(0.05、0.10、0.50及1.00 mmol•L-1)培养不同时间(1、3、5和7 d),观察癌细胞生长曲线、集落抑制率、培 养上清中甲胎蛋白(AFP)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7721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培养 细胞CyclinD1、 PCNA、 CDK4及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显示0.50及1.00 m mol•L-1LaCl 3对SMMC-7721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具有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 0.10和0.50 mm ol•L-1的LaCl3对肝癌细胞集落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51%和67%(P<0.05),1.00 mmol•L-1 LaCl 3的集落形成抑制率达97%(P<0.01 );不同剂量LaCl3  作用SMMC-7721细胞3 d后,细胞周 期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10、0.50及1.00 mmol•L-1 LaCl3均可抑制AFP的分泌,其中以1.00 mmol•L-1 LaCl3组作用最显著(P<0.01 )。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LaC l3促进P16蛋白 的表达,使Cyclin D1、PCNA和CDK4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 LaCl3 对SMMC-7721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细胞周期进程、降低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人参果皂苷注射液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观察人参果皂苷注射液(IGFS)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脂蛋白-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作用。 方法:大鼠连续腹腔注射IGFS 10、20和40 mg•kg-1•d-1 15 d,测血清TC、脂蛋白-胆固醇、过氧化脂质(LPO)及血浆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含量,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全血和血浆黏度,并观察肝脏脂肪沉积情况。 结果:IGFS 20、40 mg•kg-1•d-1能明显降低甘油三酯(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XA2、LPO及全血黏度,并能明显提高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PGI2水平及SOD活性,亦能使TC/HDL-c及LDL-c/HDL-c比值明显降低,PGI2/TXA2比值明显升高,病理检查可见肝脏脂肪沉积明显减轻。40 mg•kg-1•d-1亦能明显提高HDL-c含量。 结论: IGFS可能通过调节体内血脂代谢,提高PGI2/TXA2比值,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发挥抗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对179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CSII治疗3周。以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分析比较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岛素(INS)C肽(C-P)的变化。停止治疗后0、3及8周分别重复监测上述指标。结果:纳入分析的159例患者应用CSII治疗前血糖控制均很差,平均空腹血糖(FPG)为(15.27±2.32)mmol•L-1,餐后血糖(PPG)为(22.18±3.43)mmol•L-1HbA1c为14.95%±2.42%。CSII治疗3周结束时,FPG、PPG和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5.52±1.30)mmol•L-1、(7.18±1.21)mmol•L-1和10.86%±1.33%(P<0.001或P<0.05)。患者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胰岛素(INS)分泌第一时相。在CSII治疗停止后3及8周,FPG、PPG和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或P<0.05)。结论:初诊T2DM患者经CSII强化治疗3周有效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a2+和Mg2+对野生型和变异型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s的GTPase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质粒pEZ1(野生型PgFtsZ, Wt PgFtsZ)、pYW1(PgFtsZ的C末端缺失73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ZΔC01)和pYW2 (PgFtsZ的N末端缺失43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ZΔN01)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表达,分离和纯化这些目的蛋白。应用Malachite green 检测法检测10 mmol•L-1的Ca2+、Mg2+对Wt PgFtsZ、ZΔC01和 ZΔN01的GTPase活性的作用。 结果: 在没有10 mmol•L-1 Ca2+或Mg2+的条件下,Wt PgFtsZ、ZΔC01和 ZΔN01的GTPase值分别为8.25±0.22、7.43±0.23和8.00±0.18;在10 mmol•L-1 Mg2+存在的条件下,Wt PgFtsZ、ZΔC01和ZΔN01 的GTPase值分别为8.30±0.15、7.51±0.22和7.85±0.17,同没有离子存在的条件下相比GTPase活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10 mmol•L-1 Ca2+存在的条件下,Wt PgFtsZ、 ZΔC01和ZΔN01的GTPase值分别为5.84±0.20、5.25±0.18和5.73±0.13,同没有离子存在的条件下比较GTPase活性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 10 mmol•L-1 的Mg2+对Wt PgFtsZ、ZΔC01 和ZΔN01的GTPase活性无影响,10 mmol•L-1 的Ca2+则对GTPase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姬松茸ω-6多不饱和脂肪酸(ω-6APFA)抑制血栓形成及活血化瘀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天然大豆磷脂胶囊(NSPC)0.70 g•kg-1•d-1剂量组(n=12)和ω-6APFA 0.07、0.14及0.28 g•kg-1•d-13个剂量(n=12)组,各组均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后1h于动物腹腔注射300 mg•kg-1水合氯醛麻醉,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应用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检测血栓形成时间。另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NSPC 1.0 g•kg-1•d-1剂量组(n=12)和ω-6APFA 0.1、0.2、0.4 g•kg-1•d-13个剂量组(n=12),各组均连续灌胃给药 7 d,于末次给药后1 h小鼠眶静脉采血,采用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结果:NSPC 0.70 g•kg-1•d-1剂量组及ω-6APFA 0.14及0.28 g•kg-1•d-1剂量组均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ω-6APFA 0.14及0.28 g•kg-1•d-1剂量组优于NSPC 0.70 g•kg-1•d-1剂量组。NSPC 1.0 g•kg-1•d-1剂量组及ω-6APFA 0.2、0.4 g•kg-1•d-1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凝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ω-6APFA 0.2及0.4 g•kg-1•d-1剂量组优于NSPC 1.0 g•kg-1•d-1剂量组。结论:ω-6APFA有很好的抑制血栓形成及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银杏叶片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苯那普利组及银杏叶片组,于给药后2周和4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肾脏指数、左右肾重比、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活性、尿液尿素氮、尿肌酐、血尿素氮、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等指标。结果:给药后2周,银杏叶组大鼠NAG酶活性 [(18.0±5.4) U•L-1]、血尿素氮 [(7.3±1.3) mmol•L-1]、血肌酐 [(35.2±8.4) μmol•L-1] 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 [(9.82±4.42) mg] 均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给药后4周,银杏叶片组大鼠NAG酶活性 [(10.3±4.1) U•L-1]、血尿素氮 [(8.7±0.9) mol•L-1]、血肌酐 [(44.2±6.7) μmol•L-1] 及24 h尿蛋白排泄量 [(10.17±8.42) mg]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0.05);给予银杏叶片能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论:口服银杏叶片对UUO大鼠肾功能和结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氨基胍对小鼠移植性胃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AG)对皮下接种MFC胃癌细胞株小鼠的抑瘤作用,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50只皮下接种MFC胃癌细胞株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接种后24 h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丝裂霉素组(每周注射2次,每次0.7 mg•kg-1,MMC组)、小剂量AG组(50 mg•kg-1•d-1,AGL组)、大剂量AG组(150 mg•kg-1•d-1,AGH组)、丝裂霉素与AG联合给药组(MMC 每周注射2次,每次0.7 mg•kg-1,AGH150 mg•kg-1•d-1, MMC+AGH组)。均采用腹腔内注射,2周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称重并计算抑瘤率;应用Greiss反应法测定荷瘤动物血浆中NO含量;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别计数微血管密度(MVD)、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率,分析它们与AG抑瘤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联合用药组抑瘤率为52.9%,AGH组为47.1%。联合用药组MVD为(8.8±2.6)%,AGH组为(21.2±12.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用药组VEGF阳性率为(2.1±1.4)%,AGH组为(4.8±1.6)%,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联合用药组iNOS阳性率为(2.4±1.1)%,AGH组为(3.8±0.9)%,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血浆中NO含量为(46.6±2.3)μmol•L-1,AGH组为(12.9±2.0)μmol•L-1,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AG通过抑制iNOS活性,减少NO的生成,阻断其效应途径及VEGF的产生,抑制肿瘤血管增殖,导致肿瘤坏死增加,且对化疗药物起协同作用。亦从肿瘤间质血管方面间接证实了VEGF和iNOS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玉米花丝饮品(CFB)对高脂血症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四氧嘧啶模型组、康立舒胶囊0.70 g•kg-1组及CFB 7.00、3.50和1.75 mL•kg-13个剂量组(n=10),每天给药1次,连续21 d;于给药第7、1421天,测血清总胆固醇(T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取肝脏测丙二醛(MDA)含量。取小鼠60只分组方法同上,每天给药1次,连续14 d;于第14天,测血清TCHO和TG含量,取肝脏测MDA含量。另取小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蛋黄模型组、排毒清脂胶囊0.4 g•kg-1组及CFB 10.0、5.0和2.5 mL•kg-13个剂量组( n=12),每天给药1次,连续 10 d,末次给药前16 h 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各组小鼠每只均腹腔注射75%蛋黄生理盐水溶液0.5 mL,并且开始饥饿;末次给药后1 h测定血清TCHO及TG含量,取肝脏测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FB 7.00 mL•kg-1组大鼠血清TCHO和TG含量有明显降低趋势(P<0.001),CFB各剂量组大鼠肝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P<0.001,P<0.001,P<0.05),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与四氧嘧啶模型组比较,CFB 10.0 mL•kg-1组小鼠血清TCHO和TG含量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CFB各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MDA水平明显降低(P<0.001,P<0.001,P<0.05),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与蛋黄性模型组比较,CFB 10.0 mL•kg-1组小鼠血清TCHO含量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CFB 10.0和5.0 mL•kg-1组小鼠血清TG含量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P<0.05),CFB 10.0和5.0 mL•kg-1组小鼠肝脏组织MDA水平明显降低(P<0.001,P<0.01)。在降低TCHO和TG含量及小鼠肝脏MDA水平方面CFB 7.0 mL•kg-1组优于康立舒胶囊组,CFB 10.0 mL•kg-1组优于排毒清脂胶囊组。结论:CFB对高脂血症鼠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蝎毒组分Ⅰ(SV-Ⅰ)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卵巢癌细胞SKOV3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V-Ⅰ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200、400、800 mg•L-1),采用MTT法检测SV-Ⅰ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抑制率,集落形成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200、400和800 mg•L-1-1组, SKOV3细胞集落数分别为57.00±6.16和48.00±4.11,明显低于对照组(84.00±5.29)(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 mg•L-1组SKOV3细胞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G2+M期细胞明显增多 (P<0.01), 800 mg•L-1组SKOV3细胞G2+M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G1期细胞数有增多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 和800 mg•L-1组SKOV3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蝎SV-Ⅰ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其机制与SV-Ⅰ抑制SKOV3细胞DNA合成、诱导SKOV3细胞发生G2+M和G1期阻滞及诱导SKOV3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山葡萄多酚对大鼠红细胞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山葡萄多酚(PVAR)抗衰老、抗氧化作用。方法:选用老龄(20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0只,采用区间随机分组方法按体重均分为4组,即老龄阴性对照组(A组),喂基础饲料; 2个老龄PVAR组(B、C组),分别喂含200、400 mg•kg-1•d-1 PVAR的基础饲料;老龄阳性对照组(D组),喂含200mg•kg•d-1蜂花粉的基础饲料。连续饲养8周后,测定大鼠红细胞膜、血浆及肝脏MDA含量、红细胞膜巯基含量、唾液酸含量、Na+-K+-ATP酶活性和红细胞膜流动性、血浆GSH-Px活性。结果:与A组比较,B、C组和D组大鼠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C组及D组红细胞膜巯基含量、唾液酸含量、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血浆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B、C组与D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PVAR对老龄大鼠具有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胶原网络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15周龄SHR 24只,随机分成SHR组、胰激肽原酶组及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另取8只雄性同龄健康Wistar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胰激肽原酶腹腔注射(7.2 U•kg-1•d-1),卡托普利组灌胃给药(10 mg•kg-1•d-1),SHR组和正常血压对照组给予0.9% NaCl溶液腹腔注射(2 mL•kg-1•d-1)。实验4周后行颈动脉插管测量血压,然后处死动物,测量各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心肌血管周围胶原与管腔面积的比例(PVCA)及左室肌TGF-β1的表达。结果:SHR组收缩压(SBP)、LVMI、CVF、 PVCA增高(P<0.05),TGF-β1的表达量增加,与正常血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用药4周后,胰激肽原酶组SBP、LVMI、CVF、PVCA及TGF-β1均较SHR组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胰激肽原酶组SBP高于卡托普利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具有减轻SHR心肌胶原网络破坏及反应性胶原过度沉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室肌高表达的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19.
氧化苦参碱对缺血再灌注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5 min后再灌注10 min制备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模型,分为模型组及OMT 15、30和60 mg•kg-1组,观察再灌注后10 min内大鼠室性早搏(VP)出现时间、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时间及所有类型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将家兔离体心室乳头肌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OMT组及OMT+TEA(K+通道阻断剂)组,观察其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OMT 15、30和60 mg•kg-1组VP出现时间延迟、VT持续时间缩短(P<0.05,P<0.01),OMT 30和60 mg•kg-1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P<0.01),并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OMT 0.1、1.0和10.0 mmol•L-1组家兔离体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幅值(APA)减小,动作电位10%、50%及90%复极化时程(APD10、APD50及APD90)明显缩短(P<0.05,P<0.01),且TEA可减弱其作用。结论:OMT可对抗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的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缩短动作电位时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凋亡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凋亡率。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对生育组(n=14)、不育组[(n=48),少精子症(精子密度<10×10•mL-1)11例、弱精子症(a+b级精子百分率<50%)25例、畸形精子症(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14%)12例]进行精液参数检测,瑞-姬染色检测精子凋亡率。结果:不育组及不育组中的少精子症组精子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生育组(P<0.05);弱、畸形精子症组精子凋亡〖JP3〗率与生育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密度异常组(精子密度<20×106•mL-1)精子凋亡〖JP〗率明显高于密度正常组(精子密度≥20×106•mL-1)(P<0.05);a+b级异常组(a+b<50%)精子凋亡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精子形态异常组(形态正常精子<14%)凋亡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不育组精子凋亡率高于生育组,尤其是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凋亡率增加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