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时同期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肌梗死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0例,按下述方法进行研究:Ⅰ组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Ⅱ组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移植细胞数为(6.84±2.88)×107个.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发生,随访6个月患者全部存活,无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Ⅱ组左室射血分数与Ⅰ组比较明显升高[(57.40±5.21)%比(50.75±5.88)%,t=3.79,P<0.05],NYHA心功能分级与Ⅰ组比较也明显改善[(1.30±0.47)级比(1.85±0.59)级,t=3.27,P<0.05].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结果提示Ⅱ组心肌梗死面积较Ⅰ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7±5.20)%比(20.45±5.18)%,t=3.59,P<0.05].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时同期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有效地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例,心功能NYHA Ⅳ级。抽取患者骨髓,用密度梯度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左、右冠状动脉分别直接注入经分离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术后观察及随访患者症状,心功能,心血管事件。结果术中和术后未见不良影响,无新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稳定。术后第三天患者因咽痛干咳伴发热6 小时,第五天出院,运动能力增加。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技术简单, 安全,对患者创伤小,短期观察对患者未见不良影响,而运动能力增加,长期效果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1周)和延期(3个月)进行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前降支球囊封堵法成功建立15头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造模1周后急性移植组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照组注射1640培养基10ml作为对照;造模3个月后延期移植组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造模后1周、造模后3个月、造模后6个月各组分别行心脏超声和SPECT检测,超声检查分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SPECT分析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结果造模6个月后延期移植组的LVd值[(54.20±3.70)mm]低于对照组[(63.20±5.63)mm],但高于早期移植组[(47.40±1.14)mm];EDV值[(163.00±6.96)ml]低于对照组[(209.40±18.69)ml],但高于早期移植组[135.40±4.93)ml];EF值(O.25±0.02)高于对昭组(0.19±0.02),但低于早期移植组(0.37±0.02)。结论猪急性心梗3月后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有效抑制左室重构的进一步恶化,但其疗效不如早期移植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性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20例22条糖尿病性下肢缺血。全部为2型糖尿病的下肢血管并发症。结果总的疼痛缓解率为85.0%,截肢3例(13.6%)。对缓解患者的冷、凉感觉,总有效率为100.0%。7例患者接受了下肢动脉造影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踝部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绝大多数高于临床上截肢的最低临界值20mmHg(1mmHg=0.133kPa)。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性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20例22条糖尿病性下肢缺血。全部为2型糖尿病的下肢血管并发症。结果总的疼痛缓解率为85.0%,截肢3例(13.6%)。对缓解患者的冷、凉感觉,总有效率为100.0%。7例患者接受了下肢动脉造影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踝部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绝大多数高于临床上截肢的最低临界值20mmHg(1mmHg=0.133kPa)。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骨髓细胞移植组(48例)和标准药物治疗组(32例),骨髓细胞移植组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在冠状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冠状动脉内。标准药物治疗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用超声心动图、血浆脑钠肽(BNP)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结果骨髓细胞移植组和标准药物治疗组治疗前LVEF分别为(42.1±5.8)%、(43.9±6.7)%,术后1年随访分别为(54.1±4.8)%、(49.8±7.7)%;治疗前BNP分别为(699±101)ng/L、(687±95)ng/L,随访分别为(305±78)ng/L、(399±89)ng/L;治疗前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分别为(26.8±8.6)%、(26.3±6.5)%,随访分别为(15.8±4.3)%、(20.5±7.8)%,两组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细胞移植组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可行,术后能改善心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人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分为骨髓细胞移植组(48例)和标准药物治疗组(32例).骨髓细胞移植组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在冠状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冠状动脉内.标准药物治疗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用超声心动图、血浆脑钠肽(BNP)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结果 骨髓细胞移植组和标准药物治疗组治疗前LVEF分别为(42.1±5.8)%、(43.9±6.7)%,术后1年随访分别为(54.1±4.8)%、(49.8±7.7)%;治疗前BNP分别为(699±101)ng/L、(687±95)ng/L,随访分别为(305±78)ng/L、(3994-89)ng/L;治疗前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分别为(26.8±8.6)%、(26.3±6.5)%,随访分别为(15.8±4.3)%、(20.5±7.8)%,两组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细胞移植组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可行,术后能改善心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8.
急诊PCI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它可以快速和充分地恢复心肌组织的血流。但冠状动脉一旦闭塞,短时间内心肌坏死很快发生.随着心肌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形成,梗死区室壁延展变薄,非梗死区胶原纤维增生,发生左室重构,成为后期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细胞移植代替梗死心肌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故本研究中我们试图应用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冠脉法进行移植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观察其对左室重构的影响,以评价干细胞移植修复梗死心肌和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行性及有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猪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区干细胞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方法前降支球囊封堵法建立10头猪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头)和移植组(5头)。造模1周后,移植组冠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注射1640培养基作为对照。6个月后取梗死区心脏组织观察局部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移植组梗死区能检测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干细胞因子、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等细胞因子的mRNA。其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干细胞移植能促进局部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干细胞因子、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经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记录两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生活能力对比结果P>0.05;经不同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研究组生活能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6月住院的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标准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左卡尼汀(2.0 g,qd,iv-drip)共2周,对照组给予相应的安慰剂.分析治疗前后脑纳肽(BNP)、超声心动图(uCG)参数中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结果,比较两组参数间的差别.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BN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LVEF改善更加明显,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 临床应用左卡尼汀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细胞,以保存左室收缩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技术探讨心肌梗塞前心绞痛与心肌微循环、左室重构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梗塞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分成心绞痛组(A组)和无心绞痛组(B组),其中A组17例,B组12例;男性23例,女性6例,年龄(63.3±7.5)岁。采用Philips 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S4探头进行超声检查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显像,造影剂采用德国先灵公司生产的Levovist。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血管重建术,并于术后第5周复查二维超声。结果 (1)A组出现术后无再流现象的患者明显低于B组(P〈0.001)。(2)A、B两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在术后第1周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而在第5周A组的EDD明显小于B组(P〈0.05)。A组的EDD逐渐减小(P〈0.05),而B组的EDD无明显变化(P〉0.05)。(3)A组的射血分数(EF)显著改善,而B组的EF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心肌梗塞前心绞痛有利于血管重建术后心肌微循环和左室重构的改善,有助于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与氯沙坦联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塑过程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心肌梗死对照组(MI组)、中期因子干预组(MI+MK组)和中期因子+氯沙坦干预组(MI+MK+LOS组)。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并对MI+MK组、MI+MK+LOS组分5点梗死周围注射中期因子(1μg/200g),MI+MK+LOS组每日给予氯沙坦灌胃(15mg/kg),4周后进行心功能及组织学检测。结果MI+MK组较MI组、MI+MK+LOS组较MI+MK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重量显著减小(P〈0.01);梗死周边新生血管及梗死区的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增多(P〈0.01),左心室功能显著改善。结论中期因子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塑,联用氯沙坦后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0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组(直接支架组)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组(预扩张组),应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心肌呈色分级(myocardial blush grading,MBG)两种方法评价AMI患者的心肌灌注情况,并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及冠脉造影随访6个月。结果虽然两组术后即刻TIMI3级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 vs 90%,P〉0.05),但直接支架组与预扩张组比较,术后即刻MBG分级2~3级明显增高(90% vs 74%,P〈0.05),无复流(no—reflow,NR)发生率明冠降低(10% vs 26%,P〈0.05)。两组6个月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vs 10%,P〉0.05),冠脉造影再狭窄发生率及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节段内最小管腔直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5%VS7.7%,(2.91±0.25)mm vs(2.94±0.35)mm、(2.87±0.18)mm vs(2.84±0.25)mm、(0.12±0.09)mm vs(0.12±0,08)mm、(0,14±0.12)mm vs(0.13±0.10)mm,P值均〉0.05]。结论无球衰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治疗AMI安全可行,可降低AMI血管再通后心肌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组织应变率显像技术(SRI)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ASE)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45例,持续匀速静脉注射腺苷140μg/(kg·min)共6min,分别于试验即时、给药3min、6min、及终止给药后5min(即试验11min)时,完成左室壁16节段的彩色组织多普勒显像,储存图像,应用QLAB软件中SQ技术分析各节段的收缩期最大速度、收缩期最大应变、收缩期最大应变率变化规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腺苷3min、6min时,以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相对应的节段的收缩期最大速度、收缩期最大应变、收缩期最大应变率均降低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阳性标准。该方法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7.27%,特异性为89.47%,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肌组织应变率显像技术(SRI)结合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ASE)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凌莎 《医疗保健器具》2014,(9):1129-1130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数值。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38/39),对照组为79.5%(31/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超声心动图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声心动图LVEDD、LVESD显著低于治疗前、LVEF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LVEDD、LVESD显著低于对照纽(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可有效改善左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入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收治的101例CHF(NYHAⅡ-Ⅳ级)合并贫血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EFO皮下注射及口服铁剂治疗,对照组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及口服铁剂治疗。两组持续治疗6个月后(铁剂口服时间不超过3个月),观察心功能NYHA分级、Nt-proBNP、心脏B超、血红蛋白(Hb)、6 min步行试验(6-MWT)、再入院率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降低(P〈0.05)、Nt-proBNP明显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1)、Hb明显升高(P〈0.01)、6-MWT距离明显增加(P〈0.01)、再入院率明显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EPO治疗CHF合并贫血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及运动耐量,降低心衰复发和加重的风险,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MI)模型的简易方法。方法:健康成年雌兔20只,在无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的情况下,正中纵行剪开下段胸骨,同时保持肋骨和胸膜腔完整,在左心耳缘下5~10mm内缝扎左室支(LVB),建立MI模型,结扎LVB30min后查心电图(ECG)。4周后,行ECG、心脏彩超检查。符合MI心脏彩超和ECG造模成功标准的兔,视为造模成功;并制作心肌病理切片,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结扎LVB后,兔ECG出现心肌缺血改变;术后4周动物存活率85%,造模成功率70%,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缩短分数(LVFS)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心肌梗死。结论:采用纵剪胸骨下段、结扎LVB的方法制作兔MI模型,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模型可靠、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术后能长期存活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整体和局部应变的价值。方法:收集医院60例确诊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将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分别收集2组心尖位左室长轴3个切面高帧频二维动态图像,以自动功能成像软件(automated functional imaging,AFI)测量左室18节段峰值收缩期应变(S)、切面峰值收缩应变(GLS)及左室长轴平均总应变(GLS-Avg),分析GLS-Avg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比较2组患者GLS-Avg。结果: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18节段S值自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增加,各壁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各节段壁应变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GLS-Avg与LVEF具有良好相关性(r=0.93,P<0.05)。结论: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定量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和整体心肌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