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患儿,男,3岁,因“口唇发绀,易感冒2年余”于2004年11月来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2.
3.
<正>患儿,女,1岁4个月。以"发现心脏杂音1年"为代主诉入院。平时体质差,易患感冒。体格检查:T 36.7℃,P 130次/min,R 40次/min,体质量8 kg。发育营养欠佳,双肺呼吸音略粗糙,心率13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Ⅱ~Ⅲ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新方法。方法 在全麻下完成操作,经12F输送鞘管将一主动脉带膜支架送至COA处,经双球囊扩张定位并置入。结合文献报道,对COA的类型、诊断、治疗及COA合并PDA的介入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1)经双球囊扩张及主动脉带膜支架置入后COA被解除,跨主动脉缩窄处收缩期压力阶差术前为90-96mmHg(1mm Hg=0.133kPa),术后基本消失。(2)术前四肢血压分别为:右上肢165/110mmHg、左上肢160/110mmHg、右下肢未满意测出、左下肢55/35mmHg;术后第3天四肢血压分别为:右上肢100/75mmHg、左上肢105/80mmHg、右下肢110/70mmHg、左下肢115/75mmHg。(3)随访3个月,惠儿血压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先天性COA并PDA患者可用双球囊可扩张性主动脉带膜支架治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王群 《吉林医学》2011,(30):6528-6528
<正>动脉导管未闭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动脉导管未闭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体征较为典型。笔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6.
Lu  C.  -W.  Wang  J.  -  K.  Chang  C-I  王一飞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41-41
目的:寻找一种检测动脉导管未闭(PDA)新生儿主动脉缩窄(CoA)的无创性方法。研究设计:研究了1994-1998年36例通过外科手术或心导管检查证实患有PDA和CoA的新生儿。另外选择19例患有单独PDA的患儿作为对照。对2001—2002年的162例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CoA组的36例新生儿中,14例患儿(39%)有上下肢血压偏差,26例患儿(72%)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有明显的后搁板。32例患儿(89%)的主动脉狭窄部直径/降主动脉直径比值(I/D)低于0.64。对照患儿中未发现类似情况。因此,笔将其作为一种诊断方法。通过该方法,患有PDA并表现出以上特征之一的患儿被诊断为PDA合并CoA。在该前瞻性研究中,这种方法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91.7%,因此,其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99.3%。结论:通过对后搁板的描述和I/D比值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合上下肢血压差异完全可以作为诊断PDA新生儿合并CoA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建华  胡劲 《浙江医学》1996,18(2):77-78
报道了44例婴儿期动脉导管未闭的特点和治疗体会,强调对伴有呼吸、循环窘迫的患婴应尽早手术,并就婴儿期动脉导管未闭的特点及外科治疗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9.
未闭动脉导管主动脉端荷包缝合结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百顺  辛军 《甘肃医药》1991,10(3):129-131
  相似文献   

10.
病史:患者,女性,13岁,维吾尔族,学生,因发热、全身酸痛、乏力2周并活动后心慌气促3天就诊,既往有反复肺部感染病史。  相似文献   

11.
马瑞彦  肖颖彬  钟前进  郝嘉 《重庆医学》2004,33(7):1051-1051
患者,男,4岁,因发现心脏杂音3年入院.查体:血压左上肢113/65mm Hg(1mm Hg=0.133kPa),左下肢95/38mm Hg,右上肢116/79mm Hg,右下肢98/40mm Hg.  相似文献   

12.
无分流的动脉导管未闭临床少见,且诊断困难,极易误诊。现报道1例。1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已婚,因活动后气促3年,厌食、乏力3个月入院。患者缘于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近1年来症状加重,3个月前出现厌食、乏力,伴双下肢浮肿,当地医院发现血压升高,为进一步诊治于2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2):104-109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其中男20例,女32例,年龄1~46岁;在影像学引导下应用封堵器行导管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1 d行心电图(ECG)、胸片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术后1、3、6、12个月、2年进行随访。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手术成功,术后为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右心腔缩小,肺动脉压降低,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方法种类较多,各有其优点。自1990~1992年,我们行主动脉外膜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1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7例,女8例。年龄6~14岁。术前全部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合并肺动脉高压6例,肺动脉瓣相对狭窄1例,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1例。动脉导管直径0.8~1.5cm。单纯结扎8例,双重结扎7例,其中加贯穿缝扎5例。术后血压升高者9例,收缩压升高3kPa以上,最高1例达11 kPa。需静点硝普钠控制血压者3例,余口服降压药物至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胜才 《四川医学》1997,18(6):398-400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华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610041)唐胜才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成人和年长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是众所周知的。近年研究证明,早产儿PDA的发生率特别高,可达80%~90%,而且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成人...  相似文献   

16.
钱忞  孙江泰 《吉林医学》2008,29(1):67-67
1病历摘要 患者,女,5岁,因发现心脏杂音5年,活动时心悸、气短3年,于2006年8月24日入院。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问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在全麻低温下经左后外侧切口进胸行动脉导管结扎、主动脉成形术,术后恢复顺利,出院。2007年2月24日再次入院。查体: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震颤,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胸部X线片示:脊柱侧弯,肺血多,右心缘略突出,主动脉结缩小,肺动脉段中度突出,心胸比值0.5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膜周回声中断约18mm,室间隔左向右为主双向分流,估测肺动脉压83mmHg。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力143/82/109mmHg,肺总阻力17.69woodU。于3月3日,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见:室缺20ram×20mm,涤纶片修补,术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50h后经充分吸痰后拔出气管插管。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索、异丙肾上腺索等血管活性药,加用米力农、西地兰等强心药,使用前列腺素E1,肺动脉测压管内泵入,24h后鼻饲、口服西地那非(万艾可)、硝普钠中心静脉泵入,降低肺动脉压,使肺动脉压由52/47mmHg降至30/26mmHg。间断给予气囊胀肺,患者于4d后转出ICU。10d后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8年至1996年共在体外循环下周期手术治疗VSD合并PDA患者12例。术中应用带气囊导管先堵住PDA的肺动脉端口,然后恢复体外循环流量,闭合PDA及修补VSD,使低流量时间缩短,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Amplatzer或可控弹簧栓子堵闭 7例PDA ,PDA最窄直径 2— 4 .7mm ,平均 3.5mm。结果均获成功。 3个月随访封堵器无移位 ,无残余分流。结论介入治疗PDA安全可靠 ,效果好 ,损伤小。  相似文献   

19.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55例姜克勤(淄博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255036)关键词动脉导管;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我院1987年4月~1996年12月收治动脉导管未闭55例,现将治疗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45例;年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的综合分析,指出:该复合畸形肺动脉高压出现早、进展快,极易发展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但结合体格检查、X线胸片、彩色多普勒及心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尽量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