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螺旋CT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特征、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过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3例全部显示侧支静脉,其中显示33例胆支、25例胃支、14例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和2例脐旁静脉,侧支静脉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动脉期一般无强化,门静脉期显示多发点状、条状、结节状或细网状的强化血管影,走行扭曲,异常扩张,呈海绵样改变;22例显示门静脉栓子,14例显示肝脏灌注异常,12例显示胆系改变,25例显示脾肿大。结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有特征性螺旋CT表现,螺旋CT可以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门静脉病变的患者行上腹部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发现17例CTPV,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技术显示门静脉及侧支血管。结果:17例CTPV的MSCT平扫显示肝门区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门静脉期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血管腔内充盈缺损12例;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或脾静脉血管腔内充盈缺损3例;门静脉瘤2例。17例CTPV患者胆管周围静脉丛均显示;11例显示胆囊静脉;15例显示胃左静脉。MPR、MIP、VR可直观显示门静脉及侧支血管。结论:MSCT能准确显示CTPV的部位、范围及侧支血管,提供直观的三维图像,是诊断CTPV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涛 《四川医学》2010,31(5):682-683
目的分析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例经临床证实的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MS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20例患者均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进行血管成像。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扩张增粗,门静脉走行区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血管影;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异常灌注;显示原发病灶。结论螺旋CT可优化门脉侧支循环显示,是诊断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5例CTPV病人的螺旋CT资料.结果 15例全部为继发性CTPV,其中12例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2例为肝硬化,1例为胰腺炎.门静脉系统栓塞14例,脾静脉栓塞3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例.CT特征为:门静脉期正常门静脉结构消失,11例主干或(及)分支可见充盈缺损,7例左支、8例右支充盈缺损;胆管周围、胆囊静脉丛扩张14例,胃左静脉扩张、迂曲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例,呈多发点状、结节状、网状不规则门脉期强化血管影,形似海绵样改变;动脉期肝实质灌注异常.结论 螺旋CT在CTPV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螺旋CT血管造影(CTP)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30例门静脉癌栓患者做了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进行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血管成像(MIP CTP)、表面遮盖法血管造影(SSD CTP)成像,12例患者治疗后作了CT随访。结果18例(60%)动脉期癌栓呈不均匀强化,25例(83%)门脉期癌栓显示良好,主要表现为条状充盈缺损,平衡期癌栓显示差,仅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因此。门脉期是癌栓显示的最佳时期;门脉期螺旋CT CTP(MIP CTP,SSD CTP)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门静脉管壁强化(33%),侧支循环形成(43%),门静脉海绵样变(40%)及周围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2例CT显示不如MPR,其中,SSD CTP更有立体感,但对小的癌栓显示差,结合MIP CTP对门静脉癌栓显示更加全面。结论:螺旋CT门脉造影可较全面地显示门静脉癌栓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治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DSA证实的10例CTPV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 三期螺旋扫描,层厚6mm,层距6mm,部分0.75mm图像重建后行MPR或MIP图像重建。结果10例病例均见肝门区门脉走行紊乱,并见侧支循环形成,其中显示胆囊静脉6例,胃左静脉5例,脐旁静脉及后腹膜静脉1例,门脉癌栓8例,肝外围异常灌注3例,胆囊壁增厚2例,肝内原发灶8例。结论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诊断快捷、方便,且准确率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极大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64层螺旋CT表现和特征,探讨64层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对6例CTPV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 CTPV的64层螺旋CT平扫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软组织影。本组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门静脉走行区结构紊乱,表现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因栓子闭塞和(或)狭窄5例,门静脉管腔增宽,内可见低密度充盈缺损1例,门-门侧支血管6例,胆管周围静脉丛曲张3例,胆囊静脉丛曲张2例,胃左静脉曲张5例。门-体侧支血管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例,腹膜后静脉曲张2例,脾胃-肾静脉分流3例。增强扫描肝实质灌注异常2例,胆囊、胆管壁增厚2例,合并管腔狭窄5例。结论 64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栓塞及其周围迂曲扩张的侧支静脉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34例经临床证实的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MS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10例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进行血管成像。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扩张增粗,门静脉走行区可见迂曲扩张、紊乱的静脉血管影;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异常灌注;显示原发病灶。结论螺旋CT可优化门脉侧支循环显示,是诊断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PCTPV)的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造影或手术证实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观察其特征性,并对其指导临床治疗进行了评价。结果:6例中4例清楚显示门脉主要分支近肝门处阻塞,2例门静脉主干阻塞,代之以肿块样纡曲血管并在其周围形成向肝性放射状侧支血管影像,以及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6例CT血管成像均能对与分流或断流手术有关的血管解剖提供准确信息。结论: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MSCT血管成像具有特征性,对CTPV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CT门静脉造影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CTPV)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同时经胃镜及16排螺旋CT门静脉造影证实有食管胃静脉曲张的69例临床确诊为肝硬化患者,观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胃左静脉开口位置的关系,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直径的关系.结果 69例肝硬化患者应用CT门静脉造影方法 可清晰显示门静脉侧支循环血管,其中门静脉主干、胃左静脉均全部显示(100%),89.9%显示食管静脉曲张(62/69),72.5%显示胃底静脉曲张(50/69).胃左静脉开口位于门静脉主干共42例.胃左静脉开口位置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间存在相关性(X2=4.406,P<0.05);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直径无明显关系.结论 CT门静脉造影能很好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并可对血管直径进行准确测量;胃左静脉开口在门静脉主干者易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联合应用CT门静脉造影和胃镜检查,能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及其破裂出血的危险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所致肝血异常CT表现,探讨其血流动力改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004年7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CT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病例中,对存在肝血异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常规进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具有肝血异常CT表现者120例,全部病例见原发性肝细胞癌灶和肯定的门静脉癌栓,癌灶外肝血异常的增强扫描表现可分为三种:肝实质局部早期强化,门静脉提前显影,门静脉海绵样变。在同一病例中,可单独以一种表现,也可同时以两种表现(双重表现)或三种表现(三重表现)。结论:肝细胞癌肝血异常由门静脉癌栓引起,其发生机理为肝动脉或门静脉对肝脏的灌注异常,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引流异常,肝动脉-门静脉异常分流,侧支循环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的MDSCT表现,评价MDSCT诊断CTPV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或US或DSA证实的CTPV患者MDSCT表现。结果本组35例主要表现为门静脉正常结构消失或紊乱、主干和(或)分支闭塞,肝门区门静脉或胆囊周围可见大量侧支静脉形成;动脉期17例出现肝实质灌注异常,静脉期消失。通过VR、MIP血管成像技术能更直观显示门静脉栓塞、侧支静脉情况。结论MDSCT动态增强及血管成像技术对CTPV的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DSA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特点,并探讨其造影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3月至2001年6月期间的72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动脉造影资料。结果:门静脉主干发生癌栓22例,右支癌栓12例,左支癌栓10例,主干和右支受累者14例,主干和左支受累6例,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8例。DSA表现有门静脉充盈缺损、线样征和门静脉海绵样变等。结论:动脉性门脉造影的DSA检查对显示和诊断门静脉癌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门静脉充盈缺损、线样征和门静脉海绵样变等DSA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n CTPV)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表现和特征,探讨对本病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像,观察了其特征性的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表现,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及彩超检查,其中14例经手术治疗,2例肝癌门脉主干癌栓伴CTPV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本组24例CTPV以门静脉主干CTPV为主10例,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均受累者8例,单纯左支或右支4例,肠系膜上静脉水平发生者2例.9例门静脉成像清楚地显示,数条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跨过阻塞部位向肝内匐形延伸,其中7例可在网状、管状扩张的门静脉内见细条状、小点状低信号的栓子,6例清楚地显示,门静脉全程多条细小迂曲的侧支循环静脉缠绕在一起,扭曲成网状血管结构的影像,其它15例见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走行、分布情况.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提供CTPV位置、严重程度的信息,可直观地评价CTPV,为临床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更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RI特征.方法 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的影像表现.结果 20例患者中,11例为原发性肝细胞癌,3例为脾切除术后,5例为肝硬化,1例原因不明.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在MRI平扫图象上,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闭塞,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增强扫描门静脉期上述软组织影明显强化,表现为扩张迂曲的网状血管结构.增强扫描1例出现动脉期肝实质一过性灌注异常,2例见门静脉提前显影.1例可以出现肝外胆管低位梗阻.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特征,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断及外科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疑似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 PHT)患者31例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等方法行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整体、全方位地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结合临床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诊断门静脉高压症27例,其中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症21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3例,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1例.门静脉主干清晰成像25例,显影不全2 例,分别为门静脉海绵样变和门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27例侧支循环均显影良好.接受手术者共23例,手术探查与影像学诊断完全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清晰立体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对于PHT病因诊断及制定外科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报告2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病人肝动脉造影的X线表现,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肝癌并门脉癌栓并非栓塞治疗的禁忌症,伴门脉侧支循环者治疗是安全的。27例治疗效果也说明了肝动脉栓塞治疗优于肝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表现,探讨MSCT门静脉成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枝血管情况。结果食管下段静脉曲张56例,食管旁静脉曲张23例,胃冠状静脉曲张40例,8例伴副脐静脉侧枝循环开放;腹壁静脉丛曲张呈蛇头征1处;6例脾肾静脉分流;4例胃-肾上腺分流;5例伴门静脉海绵样变。结论MSCTP可较好地显示各类门静脉高压侧枝,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