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医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之一是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课程"器官系统模块化"教学改革中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方法、实践及实施效果,并对基础医学器官系统模块化教学改革及病理生理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弥补"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不足,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成为医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本研究以"运动系统"为例,从教学实施、教学质量监督、配套考核制度和教学成效四方面探讨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医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3.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主要桥梁.通过对教学内容调整、如何融入"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PBL教学、教学团队建设、以学术交流促进教学改革等几个方面的探讨,促进由"以学科为主"教学模式向"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的转变,推动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以疾病为中心"医学教学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转变以及国内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临床教学资源明显不足,受国内人力、物力、财力及培养效率等综合因素的制约,"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难以广泛开展,本研究以临床  相似文献   

5.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相比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整合、连续、高效、实用等特点,是培养新世纪医学人才的发展方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教研室以运动系统疾病为例,针对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改革的优点及教学设想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邓少丽  鲁卫平  王丰  陈伟  陈鸣 《重庆医学》2015,(18):2584-2585
国际上医学教学课程学科间的整合已逐渐形成一种趋势,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科的延续性、综合性,有利于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1‐2]。实验诊断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器官系统化教学模式中的设置安排和实施方法尚存争议,现将本校已开展的实验诊断学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西北医学教育》2015,(3):430-433
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历经几十年的实践,应用广泛。随着学科分化越来越细,在系统性、完整性不断加强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科间内容重复、缺乏联系、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渐趋完善,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显著效果。但这种模式在我国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就五年制临床医学特点及"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条件要求,与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现状提出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构建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分析目前国内PBL及"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的开展现状,借鉴香港大学医学院本科教育采用"以系统为基础"课程结构结合PBL教学模式的成效,提出在"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改革中应用WPBL模式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等医学人才,我院率先在国内护理学专业本科层次实施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采用综合的方式,按照人体的器官系统进行学科内容的综合和重组,实现了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种综合。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淡化了传统的学科意识,减少了理论授课的学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强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以及科研基本功与创新能力培养开辟了空间,探索了一条医学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不少院校开展了以器官-系统整合课程(OSBC)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本文概述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并以儿科学专业为例就OSBC在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已成为国内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主流趋势,各医学院校根据不同的整合理念和目标,纷纷开展基于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课程整合的探索和实践.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中提出“结构功能与疾病”的课程整合模式,本文以呼吸系统为例探讨以“结构功能与疾病”模式进行课程整合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SC)"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效果与改革方法。方法选取某医药院校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283人,随机分为实验班138人、对照班145人。实验班基础医学课程实施OSC的整合教学,对照班按照"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教学。分析、比较两个班学生课程考试成绩、学习策略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结果①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试和课程模块总成绩(分,百分制):实验班分别为(89.38±8.57)分、(90.43±9.12)分和(89.91±8.85)分,与对照班(78.27±7.77)分、(79.46±8.09)分和(79.23±7.99)分一一比较明显提高(P〈0.05)。②学习策略(%):实验班参加实验室开放、查阅文献资料、咨询问题人次百分比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自主学习能力(分):实验班[(240.02±26.73)分]明显高于对照班[(208.47±25.42)分](P〈0.05)。结论 OSC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可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课程成绩、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但课程整合必须与教学方法创新、考核办法完善有机结合、同步进行和综合改革,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加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心血管系统模块教学将心血管系统基础知识以心血管系统疾病为基础,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重组和优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授课与GBL和PBL相结合,综合应用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放射肿瘤学的学科特点,在放射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开展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情境转换、“以点带面”扩展教学和病例分析引导下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堂三种教学实践;同时结合了对规培住院医师主动探究、整合思维和相互协作学习方式的指导。通过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与学调整,促进了住院医师对放射肿瘤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知识的整合建构能力,激发了其主动学习潜能和创新思维能力,最终提高了本专业规培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临床医学本科小班第三学期开展的骨骼肌肉系统整合课程为例,从建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整合思路、课程实施方案、课程优势、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初步探讨全线整合基础和临床学科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改革的实施模式。总结并提出了撰写专用配套教材、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合理安排课程、保证学习效果、加深各学科知识融合度等亟需重视及解决的问题。为构建连贯完整的器官系统教学模式和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提供了参考和建议,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滨州医学院自2009年以来,在对非临床专业基础医学的教学中实施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教学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器官和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课程和以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PBL是美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产物和里程碑,其核心内容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笔者详细介绍了美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和PBL教学方法的发展历程,以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戴维·格芬医学院临床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尤其是PBL教学方法。结合我国老年医学临床教育现状:老年医学长期在临床教学中不被重视、课时少、教学难度大,并且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无老年病科。从而提出了我国老年医学临床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强老年医学临床教育,优化课程设置,进行基础与临床整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医学整合课程;在临床教学中引入PBL,病例可从国外引进或者根据我国的国情、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有目的编撰;提高教师教学意识,给临床医师时间和空间钻研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PBL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引入人文教育,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融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优秀老年病科医师。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防止器官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出现教学质量下滑,比较器官系统课程与学科课程体系教授病理生理学总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器官系统课程教学,课程内容整合符合"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2011和2012级学生成绩与课程体系教学的学生无差别;相反,课程内容衔接存在不足的2013和2014级,器官系统课程体系教学效果与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相比呈现降低趋势或明显降低;补充课程知识衔接不足后,器官系统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好于学科课程体系。总结和反思器官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再次验证基础医学教学同样必须遵循医学教育的内在规律,即"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与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课程模式的优劣。方法:把OSCE作为评价工具同时辅以调查问卷,对我院两种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较好。结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能力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的理解是外科手术和临床思维培养的基础和关键。利用器官移植专业供体手术的特殊优势,针对住院医生和研究生,在器官获取和修整过程中向学员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腹部脏器解剖特点和毗邻关系,是一种新的临床解剖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按照器官捐献、获取、修整的流程进行设计,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腹壁解剖层次、腹部脏器毗邻、重要管道结构走行以及医学人文教育。器官获取和修整手术教学弥补了传统临床解剖教学在腹部脏器重要结构和特殊角度展示的不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越来越普及和规范的背景下,这一教学方式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