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俊  李庄  李爱民  杨利杰 《重庆医学》2012,41(26):2683-2684,2688
目的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外科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112例,均采用腋下第3或第4肋间微创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8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心肌阻断时间为(21.0±5.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8.0±2.3)d。随访3~16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2.
施超  刘学刚  唐震  刘以尧  李小军  刘戈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41-1342,1417
目的总结右胸小切口微创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室应用右胸小切口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内直视手术共275例,其中175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完成,另外100例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完成。随机选择同期常规手术(胸正中切口+常规体外循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结果右胸小切口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停跳手术组CPB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右胸小切口组;术后监护时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胸微创小切口是一种简洁、高效、经济的微创技术,可和不停跳技术联合应用达到双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 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7例,室间隔缺损3例,左房黏液瘤2例,二尖瓣中度狭窄1例.结果 全组术后无死亡,无栓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38.4±16.2)min,术后胸液引流量(150.5±36.8)ml,住院时间为(7.0±1.5)d.全组患者随防3~12个月,心脏无杂音,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无残余分流或瓣周漏,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均能参加正常活动.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具有该术式适应证的患者采用经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出血少、疗效好,切口隐蔽、美观,符合微创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腋下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治疗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本组 45例均采用右腋下微创切口结合心脏不停跳技术。结果 全组死亡 1例 ,II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术后残余漏 2例 ,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右腋下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 ,手术切口小 ,恢复快 ,有较好的美学效果 ,适用简单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5.
右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停跳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 (CPB)方法。方法 :12 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患者 ,采用右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房间隔缺损的修补 ,术中鼻温维持在 33~ 35 .5℃ ,HCT维持在 18%~2 5 %。结果 :12 0例患者CPB时间 19~ 70min ,平均 (4 5± 12 )min ,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 3~ 5h ,2 4h胸引量 80~ 30 0ml,平均 (15 0± 5 9)ml,除 1例发生脑部气体栓塞后治愈外 ,其他患者均恢复顺利 ,并痊愈出院。结论 :右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对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告89例采用微创手术方式进行心脏直视外科治疗的病例。方法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经右腋下6cm-8cm孤形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41例,中低温停跳心内手术48例。结果 全组心脏转流插管顺利,心内显,手术经过顺利,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经右腋下切口不需劈开胸骨1切除肋骨,创伤小;心脏不停跳,不需要降温,不存在再灌注损伤;皮肤切口隐于腋下,美学效果佳;术后感染机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需要经过升主动脉、右心房、右心室及左心房的心内直视手术无明显禁忌症。胸壁进路以第三、四肋间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36例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2月~2011年1月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28 d,平均(22.07±6.76)d;体重2.0~5.0 kg,平均(3.60±0.47)kg。其中常温2例,浅低温14例,中低温11例,深低温低流量4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5例。深低温患儿应用pH稳态、甲基强的松龙和甘露醇。CPB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尿量、鼻咽温、肛温和中心静脉压。全组心肌保护采用高钾晶体液停跳液。术中和停CPB后应用平衡超滤与改良超滤。结果:全组患儿CPB转流时间40~158 min,平均(80.19±35.4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85 min,平均(45.02±22.03)min;所有病例均自动复跳,5例发生并发症,1例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CPB中应用个体化管理和采用综合措施是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李静  于波  孙倩 《中国医药导报》2009,(36):111-111,113
目的:介绍微创心脏手术护理的体会。方法:2002年5月~2008年12月应用右腋下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6例,肺动脉瓣狭窄松解2例,并行MVP3例,TVP4例。左腋下小切口PDA结扎术30例,其中胸膜外12例,改良小切口PDA结扎术45例,其中胸膜外6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1~68min,停搏组主动脉阻断时间13~50min;PDA结扎组手术时间的1h,术后胸腔引流液0~220ml。无死亡及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左腋下小切口和(或)改良小切口PDA结扎术是一种具有良好美容效果的手术方法。术前良好的心理疏导、技术宣教、适当手术器械的准备,配合麻醉师建立血管通道、摆好患者的体位,手术当中紧跟手术步骤的密切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腋下切口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右腋下切口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方法。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术后平均拔管时间1~3h,其中5例术毕在手术室拔管。24例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其余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情况下实施手术。18例在5~10W/s除颤下复跳,其余均为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83.7%。全组无麻醉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是快通道麻醉,同时术中应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循环功能支持。  相似文献   

10.
右腋下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右腋下小切口剖胸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例疗效。方法:117例患儿均采用右侧腋下长约6~10 cm的弧形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补片修补缺损72例,小缺损直接缝合45例。 结果:右腋下小切口组患儿与同期经正中剖胸入路组62例患儿相比,心肌阻断时间[分别为(34.3±12.5)和(35.9±16.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6.5±4.1)和(7.2±3.4)h]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胸液引流量[分别为(187.6±110.0)和(230.6±92.5)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8.2±1.3)和(10.5±2.5)d]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较常规正中剖胸入路可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右腋下小纵切口行各种心脏手术经验。方法:经右腋下腋中线第3肋间至腋前线第6肋间纵行切口开胸。行房间隔缺损修补7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49例,肺动脉瓣狭窄成形1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8例,左房黏液瘤切除3例,二尖瓣置换手术3例。其中38例房间隔缺损,11例室间隔缺损,2例左房黏液瘤,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是在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的。结果:全组无死亡,1例下腔静脉破裂,1例肋间血管出血,2例肺不张,气胸、右胸腔积液各3例,1例VSD术后出现残余漏,经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常见的心脏疾患采用右腋下小纵切口可以替代正中切口,具有切口隐蔽,不破坏胸廓完整性,防止术后鸡胸,消除成年后心理障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在海拔3 700 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根据手术径路,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右腋下切口组(n=9), 采用右腋下小直切口;正中切口组(n=9),采用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观察右腋下小直切口对关胸时间、术后辅助呼吸时间、24 h胸腔引流液量以及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均无早期死亡.右腋下切口组体外循环结束后关胸所需时间、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正中切口组(P<0.05);右腋下切口组术后24 h的胸腔引流液量亦显著少于正中切口组(P<0.05);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残余漏.结论: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手术,能避免或减少胸骨正中切口的弊端,明显缩短术后的愈合周期,而且切口隐蔽、美观,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9例ASD、6例VSD行经导管封堵术。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封堵,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1例ASD及1例VSD封堵失败。总的成功率为86.6%(13/15)。结论经胸超声心电图对于介入封堵治疗ASD、VSD术前病例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 the data of blood oxygen content (BOC) in the 202 cases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an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and put forward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BOC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SD, VSD and PDA at the levels of atrium, ventricle and pulmonary artery. The new criteria prove accurate in 92.28a/o of diagnoses of the l,063 patients with ASD, VSD, PDA, RSVA and RSVV compared with the findings at operations. The new criteria seem better than Dexter's criteria which are accurate in only 48.74% t0 50.870/o of 1,063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采用右腋下切口完成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二尖瓣替换术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成相似手术的减创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3例经右腋下切口进行的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及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的26例同类手术。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液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胸腔出血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胸骨正中切口组相比,右腋下切口组术中止血时间,术中术后红细胞及血浆输入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右腋下切口可顺利完成上述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有效,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我院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共14例,心内直视手术以及术前诊断、术后处理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120例先心病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PDA36例,ASD13例,VSD70例,PDA并VSD1例,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PDA、ASD、VSD成功率分别为97.2%、100%、98.6%,不成功原因为缺损或导管直径过大,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一种可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透视下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共19例病人,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室间隔缺损2例,均在心脏超声和X线指引下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19例病人均封堵成功,术后超声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1月、3月、半年复查,均未见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68例VSD患者中有4例合并有ASD,4例患者年龄为3-24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示VSD均为膜周部缺损,缺损直径2-10.5mm,ASD均为继发孔型,缺损直径4.6-7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确定VSD适合封堵后,3例先行VSD封堵,最后行ASD封堵,1例仅行VSD封堵。结果: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VSD成功,VSD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4,8,10,16mm。3例患者经导管一次封堵ASD成功,ASD封堵器直径分别为8,10,10mm,封堵成功率100%,患者术中、术后及随访无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VSD合并ASD是一种安全、可行和疗效良好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使用特殊的二维超声切面显示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形态学特征及与周边结构的空间关系.方法 二维超声心动图常规切面诊断43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和15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再使用特殊的超声心动图切面显示ASD和VSD的平面形态学特征,在胸骨旁或心尖位置,使用房间隔切面、流入道和流出道室间隔,分别显示继发孔型ASD、膜周部和流出道或双动脉干下型VSD的平面形态学特征.结果 经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确诊的43例继发型ASD及15例VSD患者,应用特殊的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切面,有35例继发型ASD及10例VSD患者能显示这些先天性缺损的平面图像,通过平面显像,能成功评价缺损的大小、形状、边缘情况及与周边结构的空间关系,也能显示2个或多个缺损之间的关系.结论 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不仅能显示ASD和VSD缺损的形态学特征,也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