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为工具对试验组30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和正常对照组38例学生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森克个性问卷(EPQ)4个分量表中精神质、神经质、掩饰虚假分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状况,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中文网络成瘾修订版(CIA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孤独感量表(UCLA)对广州三所高职院校共l602名高职生进行研究。结果网络成瘾率为9.87%,网络依赖率为24.78%。其中男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于女生(χ2=19.775,P〈0.01)。高职生低领悟社会支持组与处于严重孤独水平组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得分均高于其他水平各组(P〈0.01)。网络成瘾倾向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0.183,P〈0.01);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243,P〈0.01)。孤独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中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率为69.63%。结论高职生网络成瘾倾向问题应得到更多关注。低社会支持与孤独感问题均可能增加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孤独感对网络成瘾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为工具对试验组30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和正常对照组38例学生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森克个性问卷(EPQ)4个分量表中精神质、神经质、掩饰虚假分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社会支持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122例健康志愿者完成调查问卷。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均低于健康志愿者(P〈0.0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在单纯焦虑症状、单纯抑郁症状及抑郁合并焦虑症状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反流性食管炎(A、B级)患者和反流性食管炎(C、D级)患者在抑郁症状及焦虑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反流性食管炎组中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主观支持分降低(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比健康人群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有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明显多于健康志愿者;具有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主观支持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3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12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E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客观支持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低于健康志愿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E组抑郁标准分和焦虑标准分均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主观支持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对RE的影响更大。临床医生在RE患者加强躯体治疗的同时应该关心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通市区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入户调查方法,使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80名空巢老人与480名非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空巢老人的主观社会分、客观支持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低于非空巢老人(P〈0.01);空巢老人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分均高于非空巢老人组(P〈0.01)。结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差,存在心理问题,需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7.
心理认知护理对戒治网瘾完善性格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护理对戒治网瘾完善性格的疗效。方法:将126例网络成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心理认知护理,于入组前及6周后进行网络成瘾自评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网络成瘾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网络成瘾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Hamilton评分治疗前后分别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治疗后积极应对因子(PC)分高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因子(NC)分低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施心理认知护理对网络成瘾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戒除网瘾,纠正患者的认知偏差,重塑和完善患者的性格。  相似文献   

8.
陈军  樊嘉禄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1):963-965
目的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量表、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幸福感指数问卷和交往焦虑量表对合肥437名医学生进行了现况调查。结果医学生网络成瘾者16人,成瘾率为3.7%;男女大学生成瘾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不同年级学生网络成瘾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成瘾组(IA组)与非成瘾组(非IA组)在孤独、抑郁、交往焦虑、社会支持和幸福感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成瘾与孤独、抑郁和交往焦虑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和幸福感呈负相关(P<0.05)。结论针对网络成瘾的大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抑郁焦虑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92例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焦虑得分为(40.28±9.23)分,抑郁平均得分为(45.86±9.78)分,两组数据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相较于其他人群焦虑、抑郁状况严重,应对其提供心理咨询、保健服务和有效的社会支持,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健康教育,但仅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1年末时进行效果评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及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社会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探讨个性特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广州某大学300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美国网络成瘾自测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人群中,16.1%的网络成瘾量表得分/〉5分,66.4%上网的时间经常比预计的长;33.9%将上网作为摆脱烦恼和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31.5%认为自己过于关注网络;31.5%难以减少或控制自己对网络的使用;21.9%认为上网影响了自己学业成绩或朋友关系。网瘾量表得分与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的神经质、精神质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6.1%。网瘾量表得分与神经质、精神质得分的相关性高,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易激惹或孤独、固执的人较易形成网络成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现状,分析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大学生心理问题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设计调查问卷,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焦虑患病率为22.73%,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得分为43.18±8.66;抑郁患病率为29.32%,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得分为47.14±10.59。焦虑受到性别、家庭类型、留守经历、是否经常熬夜的影响;抑郁受到专业类型、家庭类型、是否经常熬夜的影响。结论 焦虑和抑郁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应针对影响因素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江苏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早期干预及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编网络使用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以及网络成瘾量表对江苏省部分高校118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在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江苏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0.6%,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生源地、年级、网络使用便利性、网龄、日上网时间、周上网频率、学习压力等,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大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应从控制上网时间、改变上网环境以及进一步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上着手。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量标准对以网络成瘾为主诉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确诊网络成瘾者46例(研究组),同期抽取46例无上网经历的健康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研究组大学生EPQ中个性倾向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中研究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有个性内倾、抑郁及人际关系障碍等心理问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探讨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新乡医学院在校大学生1 372人进行调查。结果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抑郁、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分别为38.99%、50.07%、8.02%。焦虑与抑郁、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46~0.517,P<0.01);抑郁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46~0.517,P<0.01)。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焦虑、抑郁均与自杀意念有一定的相关性,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学生依恋模式及其对应对策略和情绪的影响,以期为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新的探索方向。方法采用关系问卷中文版、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应对方式问卷、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对医科大学生898人进行调查,了解医科大学生依恋模式与应对方式和负性情绪的关系。结果安全型依恋大学生更多地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P<0.01),抑郁焦虑得分最低(P<0.01);而惧怕型和焦虑型依恋者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应对策略(P<0.01),抑郁焦虑得分较高(P<0.01)。结论医科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和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关系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问卷、自我同一性测试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随机抽样调查1所民办大学一至四年级的1 100名大学生,筛选出网络成瘾大学生100人,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性别、年级、专业匹配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100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网络成瘾组依恋回避、依恋焦虑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组,两组依恋类型构成显著不同;网络成瘾组现在的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组,两组同一性地位显著不同;网络成瘾组社会支持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组。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和社会支持两两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依恋焦虑、现在的自我投入和主观支持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和社会支持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成人依恋对自我同一性和社会支持有影响作用。依恋焦虑、现在的自我投入和主观支持对网络成瘾有预测作用,依恋焦虑预测明显,影响作用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社会心理因素对网络成瘾的综合影响,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网络使用评价问卷、长处与困难量表、青少年生活质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128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技术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结果:网络成瘾者检出率为14.4%;男生在网络成瘾方面明显高于女生(x^2=14.75,P〈0.001);多动注意力缺陷、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对网络成瘾有直接与间接影响;品行障碍只对网络成瘾有直接影响;情绪障碍、同伴问题、亲社会行为则通过青少年生活质量对网络成瘾有间接影响,其中亲社会行为对网络成瘾起负向作用。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多个社会心理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网络成瘾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网络成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参加军训、学习、娱乐等疗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周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经12周护理干预后,SDS、SAS、SCL-90因子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网络成瘾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从而有效地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